正文 第5章(1 / 3)

引誘是對別人的一種善意的妥協,名為妥協,實為攻心,別人若能進入你的圈套,那麼你的圍攻之勢才能展開,有效的誘導,是對攻心的鋪墊,誘導別人進入你的話題不僅需要前期的充分準備,還需要豐富的技巧。

真誠地欽佩對方

一位蘇格蘭人來到了長島一位汽車商人的店鋪裏,這位商人帶著那位蘇格蘭人看過一輛又一輛的車子,但對方總是不滿意。這不合適,那不好用或者價格太高,他總是不滿意。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商人開始開動腦筋,決定向別人請教到底應該如何做,一位深諳心理學的人士建議他:停止向那位“蘇格蘭人”推銷,也不要告訴“蘇格蘭人”怎麼做,為什麼不讓對方告訴自己怎麼做呢。這樣起碼會讓他覺得出主意的人是他自己。

這個建議聽起來相當不錯。幾天之後,當有位顧客希望把他的舊車子換一輛新的時,這位商人就開始嚐試這個新的方法。他想,這輛舊車子對“蘇格蘭人”可能很有吸引力。於是,他打電話給“蘇格蘭人”,問他能否過來一下,特別幫個忙,提供一點兒建議。

“蘇格蘭人”來了之後,汽車商人說:“你是個很聰明的人,你懂得車子的價值。能不能請你看看這部車子,試試它的性能,然後告訴我這輛車子,應該出價多少才合算。”

“蘇格蘭人”的臉上泛起了笑容。終於有人來向他請教問題了,他的能力已受得到賞識。他把車子開上皇後大道,一直從牙買加區開到佛洛裏斯特山,然後開回來。“如果你能以300美元買下這部車子,”他建議說,“那你就買對了。”

“如果我能以這個價錢把它買下,你是否願意買它。”這位商人問道。“300美元。當然。”這本是他的主意,他的估價,這筆生意立刻爽快地成交了。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被欣賞的渴望,而每個人也都有著值得被欣賞的優點。稱讚一個人,就意味著對這個人的優點的肯定。這樣才會拉近彼此的距離,而相互悅納正是合作的基礎。這是指接納對方的態度與意見,接納對方的觀念與思想,對他為人處世的方式,不但感興趣,而且表示適度的讚許。人們對於自己具備的技能和優點都有一種引以為榮的心理,如果想同這些人結識相交,真誠地讚揚、虛心地求教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

不要以為這是在“拍馬屁”,你慷慨、真誠、恰當地讚美,正體現出你具有友善可親與明智機敏的高貴品質和綜合素質。所以在交際過程中,適當地表現出對別人的欽佩吧,這樣你會獲得更多的朋友,會得到更多的幫助,贏得更多的成功。

1921年,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提拔年僅38歲的查爾斯。史考伯擔任新組建的美國鋼鐵公司的總裁,使他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年薪超過百萬美元的人。史考伯之所以受到提拔,並不是因為他有高超的業務技術能力,恰恰是由於他具有非凡的人際溝通的能力和懂得適時稱讚別人的經驗。

史考伯本人是這樣來評價他的這段經曆的:“我能得到這麼多的薪金,主要是因為我跟人相處的本領。而在後來的生活中,正是這種本領使我的幸福一直持續到現在。我認為,我能夠使員工鼓舞起來的能力,是我所擁有的最大資產。而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辦法,正是讚賞和鼓勵。再也沒有什麼比上司的批評更能抹殺一個人的雄心。我從不批評任何人,我讚成鼓勵別人工作。因此我樂於稱讚而討厭挑錯。如果問我喜歡什麼的話,就是我誠於嘉許,寬於稱道。在工作上如此方可成功,而在其他方麵這樣做,則是我獲得幸福的原動力,也是每個人幸福的基點所在。”

這就是史考伯年薪百萬的秘密。一個善於發現和欣賞別人優點的人,一個善於理解和肯定別人的人,必然具備一種為人們所尊重和使人們樂於親近的人格魅力,他們毫無疑問地成了人際溝通方麵的佼佼者,從而也成為人生之中的幸福者。

在交際過程中,想要贏得他人的真心合作,首先你要學會的,就是如何真誠地表現出對對方的欽佩。人們都有一種顯示自我價值的需要。真誠的讚揚不僅能激發人們積極的心理情緒,使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還能使被讚揚者產生一種主動交往的心理。

使他人情緒順應你的步調

人際關係的一個基本定理就是情緒的相互感染,這是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體現。比如,口渴的人們在缺水的沙漠中找到水源,隻要第一個喝了沒危險,其他的人就敢放心去飲用,這就是影響他人心理的表現。

有這樣一個著名實驗: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管理者希望學生們節約用水。管理者認為貼一張告示就能約束學生的行為。告示要求洗浴者按照以下步驟節約用水:“淋濕,關水,打肥皂,衝洗幹淨”。

在五天的時間裏,隻有6%的人按照建議程序洗澡。當告示被更顯眼地固定在浴室門口的三腳架上時,依從者增加到19%。但是有的洗浴者會很厭煩地把它打翻在地,然後衝洗更長時間。

心理學家阿隆遜建議將所有的告示撤除,由一名模特來示範適當的洗浴行為。當浴室空無一人時,示範者打開水龍頭,背朝浴室入口等候有人進來。一旦他聽到有人進來,就按照程序關水,打肥皂,衝洗幹淨然後離開。這種情況下,有49%的人發生了依從行為。當采用兩名模特時,示範效應影響了67%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還廣泛存在著互惠規範,也就是當你為某人做了些事情,那人就會覺得應該為你做些事情。心理學研究表明,即使是非常小的恩惠也能引導對方反過來給予比較大的恩惠。這種以小利追求大利的策略,實質上是從互惠規範衍生出的一種依從技巧,即迫使對方回報以相應的善意舉動。

有時我們也會發現,我們會受一些影響去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如受人影響而買了自己並不特別喜歡或滿意的產品,甚至受到“托兒”的影響而被人騙去錢財等。因此,我們有必要采取一些策略去抵製這種不良影響:嚐試去忽略毫無意義的恩惠,嚐試避免愚昧地去追求同某些人保持一致,行動之前始終先花時間做理性的思考和推理。

心理學上,說服與感染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被說服者一般是處於理性狀態的,隨時有可能因為客觀環境的變化而改變。但被感動的人的依從心理已經直達內心,將依從行為內化為主動行為。

在每次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傳遞著情感信息,影響著周圍的人,同時也在不斷接受他人的情感信息。在多數的情況下,這種交流與感染比較間接與隱秘,不為大多數人所察覺,但這種感染作用確實存在。

人們都喜歡與熱情大方開朗的人接近,從他們身上可以感受到勃勃向上的生命的力量,難道他們從不曾憂鬱、悲傷與痛苦嗎。當然不是,他們所掌握的不過是懂得如何將情緒在合適的時間和合適的地點投射到他人身上。

人們在交往中,彼此傳輸和捕捉相互的情緒信息,並彙聚成心靈世界的潛流,通過這股潛流的湧動來感染影響對方的情緒。對這種情緒控製的能力越高,社交中的影響力就會越大。

善於順應他人情緒或使他人情緒順應你的步調,必然能夠提升影響力,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投其所好,誘敵深入

小吳大學畢業以後決心自謀職業。一次,他在一家報紙的廣告裏看到一家公司征聘一位具有特殊才能和經驗的專業人員。小吳沒有盲目地去應聘,而是花費很多精力,廣泛收集該公司經理的有關信息,詳細了解這位經理的奮鬥史。那天見麵之後,小吳是這樣開口的:

“我很願意到貴公司工作,我覺得能在您手下做事,是最大的光榮。因為您是一位依靠奮鬥取得事業成功的人物。我知道您28年前創辦公司時,隻有一張桌子、一位職員、一部電話機,經過您的艱苦奮鬥,才有了今天的大業。您的這種精神令我欽佩。我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才前來接受您的挑選。”

所有事業有成的人,差不多都樂於回憶當年奮鬥的經曆,這位經理也不例外。小吳一下子就抓住了經理的心理,這番話引起了經理的共鳴。因此,經理先生乘興談論起他自己的成功經曆。小吳始終在旁洗耳恭聽,點頭表示欽佩。最後,經理對小吳很簡單地問了一些情況,終於拍板:“你就是我們所需要的人。”

中國有句老話:對症下藥。這個“對症”,就是要求在說服他人時要抓住對方的心理。在任何一件小事上,要想說服別人,就得先從他的需要人手。隻有設法適合他的心意,才能夠最終打動他。同時,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需要,因此,你必須設法探求別人的真實意圖,尤其是與你的計劃有密切關係的意圖,然後依照著他的意願去投其所好。

在交際的過程中,人們很難在一開始就產生共鳴。當我們試圖說服別人的時候,最好能夠投其所好,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說起,不要過早地暴露自己的目標,而是要步步為營,讓對方逐步地讚同你的想法,當對方對你有了深入了解之後,就會讚同你了。

伽利略年輕時就立下雄心壯誌,要在科學研究方麵有所成就,他希望得到父親的支持和幫助。

他對父親說:“爸爸,我想問您一件事,是什麼促成了您同媽媽的婚事。”

“我看上她了。”父親平靜地說。

伽利略又問:“那您有沒有娶過別的女人。”

“沒有,孩子。家裏的人要我娶一位富有的女士,可我隻鍾情你的母親,她從前可是一位風姿綽約的姑娘。”

伽利略說:“您說得一點兒也沒錯,她現在依然風韻猶存,您不曾娶過別的女人,因為您愛的是她。您知道,我現在也麵臨著同樣的處境。除了科學以外,我不可能選擇別的職業,因為我喜愛的正是科學。別的對我而言毫無用途,也毫無吸引力!難道要我去追求財富、追求榮譽。科學是我唯一的需要,我對它的愛猶如對一位美貌女子的傾慕。”

父親說:“像傾慕女子那樣。你怎麼會這樣說呢。”

伽利略說:“一點兒也沒錯,親愛的爸爸,我已經18歲了。別的學生,哪怕是最窮的學生,都已想到自己的婚事,可是我從沒想過那方麵的事。我不曾與人相愛,我想今後也不會。別的人都想尋求一位標致的姑娘作為終身伴侶,而我隻願與科學為伴。”

父親始終沒有說話,他仔細地聽著。

伽利略繼續說:“親愛的爸爸,您有才幹,但沒有力量,而我卻能兼而有之。為什麼您不能幫助我實現自己的願望呢。我一定會成為一位傑出的學者,獲得教授身份。我能夠以此為生,而且比別人生活得更好。”

父親為難地說:“可我沒有錢供你上學。”

“爸爸,您聽我說,很多窮學生都可以領取獎學金,這錢是公爵宮廷給的。我為什麼不能去領一份獎學金呢。您在佛羅倫薩有那麼多朋友,您和他們的交情都不錯,他們一定會盡力幫助您的。也許您能到宮廷去把事辦妥,他們隻需去問一問老奧斯蒂羅。利希就行了,他了解我,知道我的能力……”

父親被說動了:“嘿,你說得有理,這是個好主意。”

伽利略抓住父親的手,激動地說:“我求求您,爸爸,求您想個法子,盡力而為。我向您表示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就是……就是保證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

最終,伽利略成功地說服了父親,他之所以能夠成功地將父親說服,那是因為他充分把握住了父親的心理,能夠投其所好,才最終將其說服。

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曾說:“如果成功有秘訣的話,那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人類的行為都由心理的欲望而產生,要想說服別人做事,必先投其所好。

知其所想,吊住對方的胃口

科恩和妻子一起去墨西哥度假。有一天,天氣十分悶熱,科恩獨自在街上溜達,當地的一個小販披著幾件當地特產的披肩毛毯在那裏使勁兒地叫賣:“1200比索(比索是墨西哥的貨幣單位)!”“他在衝誰喊呢。”科恩想,“肯定不是對著我叫的。因為他並不清楚我是來這裏旅遊的,而且他一定不知道我正在注意他。”於是科恩快步地從小販身旁走過去,並告訴他:“我並不想要披肩毛毯,你去其他地方賣吧!”

小販點了點頭,表示他知道了。

科恩接著向前走去,又聽見身後有腳步聲,原來那個小販一直在後麵跟著他呢。“好啦,”小販高聲喊道,“1000……800比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