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2 / 3)

政要的一係列“露醜”不但使原本打算刨根問底的記者失去了挑戰意願,甚至對他產生一種親近感。其實,這位政要的這些舉止,是心有所圖之下的一種故意露醜,是一種巧妙的表演。有時主動地露出醜處,可以讓人忽略其餘更多的醜處,這才故露破綻。不能不說,出醜賣乖是一種高明的“防人之術”。

當了皇帝後,劉邦曾在自述成功原因時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我並不如張子房(張良)。掌握國家資源,安撫百姓,供應餉饋,作戰時不讓我們缺乏糧食這方麵的能力,我不如蕭何。集結百萬雄師,戰必勝,攻必取,指揮戰爭的能力,我也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世間少見的奇才,我雖不如他們,卻能夠使他們為我所用,這便是我所以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隻有一位範增,卻不能用,所以才會被我擊敗的!”

從劉邦的自述中,可以想見張良對西漢王朝的貢獻。且劉邦的這番“自述”,目的並不是為了對張良、蕭何、韓信作出評價,而是想向別人說明,他劉邦雖然“無才”,但卻有駕馭奇才的本領,而這種本領普天之下隻有他劉邦具備,所以也隻有他能坐上皇帝寶座。

劉邦非常清楚,自己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他之所以能取得天下,全靠自己“天生”的馭將用人本領。自己的“短處”,功臣們都非常清楚,所以聰明的劉邦便主動將這個短處暴露了出來,而暴露這個短處的好處就是將自己的長處——天生的馭將、用人本領突出於眾人眼前。

主動露出一個醜處,可以讓人忽略其餘更多的醜處。另外,當人們親眼看到麵前的一些大人物,在當場出醜或顯露出小小的弱點時,原有的那種緊張就會化為烏有,並產生“接納”對方的心理傾向。

學會扮演無辜的受害者

有些觀察家對IBM的做法批評尖刻,幾年前,德拉馬特在《藍色巨人》一書中,嚴厲抨擊IBM濫用權勢是一種“獨霸”行為,但在一個禮遇高科技強勢團體的國家中,IBM沒有理由害怕反托拉斯的行動。

在這本書中,德拉馬特敘述他在美國司法部工作時,有13年是參與一項針對IBM的反壟斷活動。他說,“在這個案子裏,IBM一直在扮演受迫害的角色,聲言不敢與政府的巨大力量對抗。事實上,IBM仍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企業。一直在拚命維護它的權勢。IBM在自我防衛上的驚人花費,是政府審訊單位永遠無法相比的。”

1982年,裏根政府施行開放政策,負責反托拉斯部門的助理檢察官巴克斯特宣布IBM沒有特別過錯,並下令司法部撤除監督。

“巴克斯特下令後一年,”德拉馬特寫道,“在《財富》雜誌所做世界年營業額最高企業的調查中,IBM連爬3階,由第11名晉升到第8名。IBM在創造該年340億美元銷售額的過程中,不但將大型電腦的業務拉升到市場占有率70%以上,也插足其他電腦商原本已占有一席之地的新領域。”

對IBM壟斷海外市場的非議到最後一樣不了了之。該公司在每一個有投資的國家都建立地區總部,如此能保護其所經營的當地市場。1985年,日本電腦業者無法阻擋IBM和剛開始民營的NIT之間的合資案,這兩個公司幾乎控製了日本國內規模約680億美元電腦市場的305億。日本允許不同形式的合資案,以嚐試打破電信業的壟斷情況,而且日本本身傳統且無勢力的公平交易委員會認為,IBM所冒的風險並無異於其他任何廠商。

歐洲委員會向來以懷疑的眼光看待IBM,1988年末,IBM與歐洲委員會達成交易:IBM同意提供特定的科技資料給歐共體的競爭對手,歐洲委員會則放棄為對抗IBM濫用其業界控製地位而采取的長期法律行動。

因此。主張自由放任的學者不免要覺得,這不會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如果日本、歐洲及美國政府的執法者,不能以反托拉斯法有效對抗IBM的行動,也許就表示根本沒有問題。“IBM根本就控製了電腦業,”德拉馬待仍在其書中堅持寫道,“電腦業可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產業,而IBM的權勢卻大到使其競爭對手,不論大小,都要在其默許下才能生存。IBM絕對是世界上最有實力的企業,這真要感謝巴克斯特,現在IBM已經完全不受反托拉斯法或輿論所限製了。”

在德拉馬特的書出版之後幾年,IBM大規模進行並購與聯盟的行動。該公司因此更加確定掌控了電腦業。據說IBM即將推出的新產品,是幾十年來品質最好也最具爆炸性的產品。“與IBM相容”也許不像以往那樣具神秘性,但因為IBM電腦的普遍,其製造品仍將會成為業界的標準。當電腦化滲透進各個產業並橫掃全球,而且大多數人都在使用IBM的產品,沒有消費者甘冒無法與他人連網的危險,而舍棄IBM的產品。

扮演受害者是現代很多廠商麵臨危機事件時所慣用的方法。不要以為看上去很可憐的人都是真的可憐,正如裝弱勢群體的廠商也不是像他們所表演的一樣。小孩故意顯得痛苦、無助讓大人答應要求;乞丐總是衣衫襤褸討得施舍;連老板開除員工也愛擺擺困難,倒倒苦水,減輕對方的不滿。裝可憐賣乖巧都是用以博得他人同情的策略。

漢代宦官專權很是嚴重,到了漢元帝時期,格外寵信宦官石顯。當時石顯身居中書令的要職,朝中大小事務均由他裁決。然而石顯也害怕自己位高權重被人嫉恨陷害,於是每每想方設法向皇帝表示忠心。

一次石顯到各個宮中辦事,為了考驗周圍人對自己的忠心,石顯請求皇帝下詔在夜間為他留門,以防工作太晚,回來無法進入。於是皇帝當即給各個宮門門衛傳了口諭。而石顯則故意拖延時間,直到半夜才回來。然後讓門衛給他開門進了後宮。不出石顯所料,後來真的有人上書告發石顯私自打開宮門。石顯知道後,假裝傷心流涕、無辜的樣子對皇帝訴說自己的委屈,請求皇帝為自己做主。元帝聽了石顯的話,被他感動。從此更加地相信石顯。

由此可見,裝可憐對博取別人同情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實現自身的利益來說的確是一種很有效的辦法。

掩飾自己的真正意圖

1962年,京都窯業公司的稻盛和夫隻身前往美國,此行的目的,並不是要開拓美國市場,而是為了打進日本本土的市場。

三年前,稻盛和鬆風工業公司的一名職員,共同創建京都窯業公司,他們拚命工作,終於使得公司業績蒸蒸日上,這對一個不到100個職員的無名小公司來說,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唯一使他們煩惱的是,經常有一些款數大的訂單,大得使他們不敢冒險輕易接受。因為超過正常的進度而大幅度擴充人力和工廠,反而容易造成人事與資金的狀況惡化,甚至有倒閉的危險。

所以稻盛決定暫時不接這種大訂單,而努力奔走推銷公司的產品,積極說服各個廠商試用。但是,當時美國製品占有大半的市場,大的電器公司隻信任美國的製品。根本不采用日本廠商自己生產的東西。

麵對這種局麵,稻盛靈機一動,既然日本市場有如銅牆鐵壁般難以打入,不如以奇招取勝。這一招就是使京都窯業公司的製品變成美國產品。

他的做法就是使美國的電機工廠使用京都公司的產品,然後再輸入到日本,以引起日本廠商的注意。屆時,再來開拓日本市場就容易多了。

而美國廠商不同於日本的廠商,他們不拘泥於傳統,崇尚合理及自由。不管賣方是誰,隻要產品精良,經得起他的測試,就可以采用。

話雖如此,但是想在美國推銷產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稻盛從西海岸到東海岸,一家一家地拜訪,訪問了所有電機、電子製造廠商,卻一再遭到失敗,但稻盛並不氣餒,終於在拜訪數十家廠商之後,碰到德克薩斯州的路緬公司。

這個公司為了生產阿波羅火箭的電阻器。正在找尋材料,經過非常嚴格的測試後,京都的產品終於擊敗西德和美國許多有名大工廠的製品,而獲得采用。

這是一個轉折點,也正是稻盛所希望的。京都公司的產品獲得路緬公司的好評而采用後,許多美國的大廠商也陸續與他接觸,采用了他們的產品,這一切終於使稻盛如願以償,將產品輸出到美國,使它成為美國產品後再運回日本,就這樣在一夕之間打響了知名度,而獲得日本廠商的信賴和承認。

在戰爭中,軍事家常常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出奇製勝。在商務談判中,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往往會為談判雙方矛盾的解決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產品欲進日本,先去美國,稻盛的這一記奇招,使得京都產品打入銅牆鐵壁般的日本市場,這正是“聲東擊西”的最佳運用。

一天有一個人向曾國藩告密,說某統領要叛變了。告密人就是這個統領的部下。曾國藩大怒,立即命令手下將告密者殺了示眾。一會兒,被告密要叛變的統領前來向曾國藩謝恩。曾國藩臉色一變,命令左右馬上將統領斬首。幕僚們都不知為什麼,曾國藩笑著對幕僚們說:“告密者說的是真實的,我如果不殺他,這位統領知道自己被告發了,勢必立刻叛變,由於我殺了告密的人,就順利地把統領騙來了。”

蒙蔽之計最關鍵的在於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和目的。不能讓人發現,更不能讓人預見。聲東擊西是蒙蔽計中一個常見的招數:假裝瞄準一個目標煞有介事地佯攻一番,其實暗自瞅準別人不留心的靶子,然後伺機施以致命打擊。在別人眼前,你要裝作不經意間流露出自己的心思,實際上目的是在趁別人掉以輕心時突然發難而出奇製勝。

巧妙地收買人心

劉備為了請到三國時期最為著名的戰爭經紀人諸葛孔明,毫不顧及自己剛剛在漢獻帝那裏“鍍金”完畢的“劉皇叔”身份,一次又一次地前往隆中請諸葛孔明出山。那時候的諸葛孔明是漢末時期最為有名的兩個頂級戰爭經紀人之一,綽號叫做“臥龍”,另一個頂級戰爭經紀人就是“鳳雛”龐統。雖說降低自己“尊貴”的身份而去請求別人的幫忙是一件很難為情的事情,而劉備卻充分地發揮了其當年在販賣草鞋跑業務時的專業精神,因為他沒得選擇,那時的他大概除了一個“鍍金”過的“皇叔”的身份之外,別無長物了。精明的諸葛孔明大概也是洞悉了劉備的那丁點家底,知道在劉備的手下工作是得不到好的待遇的,更談不上“高薪養廉”了。盡管劉備有著攀附皇族的身份且也十分給諸葛孔明麵子,偏諸葛孔明就是不買他劉備的賬。在經曆過差點被劉備的打手張飛痛扁及恫嚇要放火燒房子的情況下,諸葛孔明終於在劉備的第三次來訪的時候,不情不願地接受並擔任劉氏集團的總經理助理一職,為劉氏集團的壯大立下了顯赫的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