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3 / 3)

劉備的“三顧茅廬”一節,意義重大,雖然“三顧茅廬”的故事隨時間逝去,但其中的意義卻不斷地給後人以啟發:身為領導者有時候故意留下一點麵子給下屬,不失為明智之舉,畢竟是最簡單實用的籠絡人心的好辦法,開支也不算太高。

宋國有個人,很喜愛猴子,養了一大群。時間長了,他能懂得猴子的心思,猴子也能理解他的想法。為了養好這一群猴子,滿足猴子的需求,他連一家人的生活開支也縮減了。

可是,又過了一段時間,生活越來越困難,不得不限製猴子們的食量了,但又擔心猴子因此而不再聽他的馴養。於是他哄騙猴子們說:“從今天開始給你們橡子吃,早晨給三個,晚上給四個,總算夠吃了吧。”

猴子們一聽,都生氣地站了起來。養猴子的人又改口說:“那麼,改為早晨四個,晚上三個,總可以了吧!”

眾猴一聽,又都高興地趴在地上了。

這就是莊子給我們講述的“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莊子認為,養猴人是“識道”之人,也就是掌握了管理規律的人,他的方法是非常機智、可取的。從財富分配的角度看,養猴人並沒有增加橡子,隻是改變了分配的方案,由“朝三暮四”改為“朝四暮三”,卻取得了理想的管理效果。這個寓言所提示的管理智慧對當今的管理者來說,是值得借鑒的,因為它實際上告訴我們,精明人收買人心,落得人情,不用投入多少,就可能達到目的。有時僅僅是給下屬一個好聽的說法而已。

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

美國艾上隆公司董事長布希耐一次在郊外散步,看到幾個小孩在玩一隻肮髒且異常醜陋的昆蟲,愛不釋手。布希耐頓時聯想到:市麵上銷售的玩具一般都是形象優美的,假若生產一些醜陋玩具,又將如何。於是,他布置自己的公司研製一套“醜陋玩具”,迅速向市場推出。

這一炮果然打響,“醜陋玩具”給艾上隆公司帶來了收益,使同行羨慕不已。於是“醜陋玩具”接踵而來,如,“瘋球”就是在一串小球上麵,印上許多醜陋不堪的麵孔;橡皮做的“粗魯陋夫”,長著橘黃的頭發、綠色的皮膚和一雙鼓脹而帶血絲的眼睛,眨眼時又會發出非常難聽的聲音。這些醜陋玩具的售價超過正常玩具,但一直暢銷不衰,而且在美國掀起了行銷“醜陋玩具”的熱潮。

“家醜不可外揚”在中國人的觀念裏根深蒂固,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敢於露出“廬山真麵目”有時並不是一件壞事。

一位五音不全的先生,竟以唱歌大受歡迎。每逢大家聚會時,他必然會被眾多掌聲請上台。他完全無法拒絕大家的熱情,隻好每次都唱同一首歌,那就是被同事們昵稱為“阿濱”的渡邊先生。

阿濱天生就是五音不全,但他並沒有刻意地去遮掩自己的缺點。每次有人要求阿濱唱歌時,阿濱總是坦率而認真地展現自己,用他那五音不全的嗓音唱起那首著名的“五月的天空”。

阿濱每次唱起歌總是那麼的認真,正正經經地唱著這首一成不變的歌,而且總是固定地慢半拍。所有聽他唱歌的人都笑得前仰後合,而阿濱既不害羞也不恐懼,依舊是那一副認真的表情,一直唱下去。

大家都笑得很開心,然而在這些笑聲中,不帶有一絲的輕視。因為正是阿濱認真的歌聲、溫和的態度給了在場的每個人歡樂。雖然五音不全,但阿濱是在用自己的風格為大家製造著快樂。

正如五音不全的阿濱一樣,其實我們每個人總有自身的缺點和不足。不過如果我們能坦率地麵對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或者能夠用巧妙的方法把它展現出來,這樣的話它們就變成了你的特點,不僅不會被大家瞧不起,反而會因此受到大家的喜歡。

在內心深處,其實我們都對自己太過苛責,因為總有人會比我們強。即使是那些看起來最有自信的人,其內心也會存在對自己的批評,這種內心的批評就是引發我們痛苦,讓我們對自己的表現永遠也不滿足,不敢承認自己不足的原因。

我們應該勇敢地接受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心情坦然輕鬆,更容易取得成績和真正的榮譽,贏得別人的尊重。有得必有失,月有圓缺,人無完人。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並且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去欣賞別人,這是一種品格修養上的境界。我們必須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把不足看成完善自我的一個起點,一把通向成功的鑰匙,不要總是事事與人比,你總有一些事不如人。要有一個好的心態,盡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才是最明智的。

一天,美國亨利食品加工工業公司總經理亨利。霍金斯先生從產品化驗鑒定報告單上發現,他們生產的產品在食品配方中起保鮮作用的添加劑有毒。雖然毒性不大,但長期服用對身體有害。他知道,其他食品公司也使用這種有毒的添加劑。他想,如果從維護公眾利益的角度,把此事公布於眾,一定會引起同行們的強烈反對,他們也一定會聯合起來整治地,他的業務肯定會受到很大損失。但在與這些同行的鬥爭中,他的知名度肯定會大大提高,同時也會得到公眾的支持,從而有利於公司的發展和長遠利益。

於是,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他毅然向社會宣布:防腐劑有毒,對身體有害。公眾為之震驚,讚譽他的誠實。可是,這一舉動得罪了從事食品加工的老板們。他們聯合起來,用一切手段對亨利進行攻擊,指責他別有用心,想破壞別人的生意。他們共同抵製亨利公司的產品,使亨利公司的經營到了瀕臨倒閉的邊緣。就在他近於傾家蕩產之時,名聲卻家喻戶曉,並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支持,他的公司的產品一下成了人們用著放心的熱門貨。供不應求。瀕臨倒閉的亨利,在很短的時間就恢複了元氣,經營規模比以前最興旺時還擴大了兩倍。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發展,後來他的公司一度成為美國食品加工業中最大的公司。

在這個資訊泛濫的社會中,要想說服別人,不能再光用“這是全國第一的”或“全世界數一數二的”這些老舊的廣告詞來誇口了。無論你如何大聲疾呼,別人也都不會再回頭看一眼。誇張的廣告有時還不如一次真誠的“露醜”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醜”能在廣告中“露臉”,是因為它能抓住消費者的兩種心理:追求新鮮和逆反心理。

一個人如果能夠坦然地麵對別人比自己強,才能清醒地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差距,才能擺脫心靈的苦痛,才能讓自己做得更好。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是自信的另一種表現方式。隻有認識了自己的短處,合理地揚長避短才是出路,人生才會完美。真正看清這一點,最後你才能勝於人。

抓住把柄,利用對方的弱點

某人家裏來客,父親叫他去附近小店買一瓶茅台酒。待酒買回,發現是假貨。父親將假酒揣於懷中,去了小店,讓店主拿過一瓶茅台酒來。父親持酒仔細審視,並自語道:“唉,這年頭假茅台太多了!”店主搶過話頭:“你放心,我這裏絕對真貨!”父親仍歎日:“是呀,上回我在市中心一家店鋪買了一瓶,店主還不是打包票說絕對不假。誰知一打開來——竟是一元錢半公斤的高粱酒!”店主道:“你去找他呀!”父親哭喪著臉說:“已經過了好幾天才開瓶發覺的,他還會認賬嗎。”店主惋惜道:“你當時發覺就好了,他敢不認賬!”父親認真請教:“要是當時發覺了,他還是不認賬咋辦。”店主指教日:“找工商局去呀!人贓俱獲,他能不怕嗎。”父親見時機已成熟,向躲在一邊的兒子一招手,而後從懷中摸出那假酒來:“那好!請你看該咋辦吧。”店主一下傻了眼:“對……對不起,我全額退款!”

店主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不自覺地就鑽進了父親設好的小圈套。實施這種技法的關鍵,在於“引”。“引”有兩個環節:一是時機與環境。何時引,每一步引到什麼程度,所引適不適合,都要考慮麵臨的機會和氛圍:操之過急或行之遲緩,都不相宜。二是巧妙與自然。引,既然是要對手的思路按照自己的願望發展,這就要求引者不能露出破綻,必須天衣無縫,自然揮就,一步一步地向預定目標靠攏。

唐朝時候有一個地方縣令,自從上任以來就貪汙受賄,而他手下的官吏們慢慢也都開始效法起來。最終使一縣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後來,上麵派人來這個縣裏檢查工作,體察民情。於是縣令就慌了,擔心自己的事情敗露。就在這個時候他剛好看到縣裏百姓聯名告發他的狀子,於是更加憂慮。不知不覺中在狀子上批下了“汝雖打草,吾已驚蛇”的字樣。

無意識的打草驚蛇,會使對手有所警覺,開始做起防範,有意識的打草驚蛇,卻可以使對手驚慌失措,答應你所有的要求。有些法官善於使用這種打草驚蛇策略,故意說出已知的一點事,使罪犯或對手相信,他已掌握了全部罪證。罪犯於是稀裏嘩啦地把所知道或所做的一切全部地倒將出來。

狐狸總會露出尾巴,人都想掩蓋自己的弱點和醜處,更有些心智狡猾的人城府很深,很難讓人抓住把柄。可是再狡猾的狐狸也會露出尾巴。揪住對方的隱情要切記:對對手的弱點保好密,便可以多次利用同一個把柄抑製對手。一旦你掌握的秘密被公開以後,他便會破罐子破摔,反而毫無顧忌地對你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