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別人脆弱的時刻,如果你幸災樂禍,那麼很容易因此結下仇家。然而如果你能抓住這一時刻為別人粉飾遮羞,對方的感激之情也必然油然而生。縱心就是要不露聲色地迎合對方需要,即以對方的利益為重,從而為自己的利益開道。
欲擒故縱,摸清對方的心理
小時候,馬克。吐溫有一天因為逃學,被媽媽罰著去刷圍牆。圍牆有30碼長,比他的頭頂還要高。
他把刷子蘸上灰漿,刷了幾下。刷過的部分和沒刷的相比,就像一滴墨水掉在一個球場上的比例。他灰心喪氣地坐下來。
他的小夥伴桑迪提著隻水桶跑過來。“桑迪,你來給我刷牆,我去給你提水。”馬克。吐溫建議。桑迪有點兒動搖了。“還有呢,你要答應,我就把我那隻腫了的腳趾頭給你看。”
桑迪禁不住誘惑了,好奇地看著馬克。吐溫解開腳上包著的布。可是,桑迪到底還是提著水桶拚命地跑開了——他媽媽在瞧著呢。
馬克。吐溫的又一個夥伴羅伯特走來了,嘴裏還啃著一隻鬆脆多汁的大蘋果,引得馬克。吐溫直流口水。
突然,他十分認真地刷起牆來,每刷一下都要打量一下效果,活像大畫家在修改作品。
“我要去遊泳。”羅伯特說,“不過我知道你去不了。你得幹活兒,是吧。”
“什麼。你說這叫幹活兒。”馬克。吐溫叫起來。“要說這叫幹活兒,那它正合我的胃口,哪個小孩能天天刷牆玩呀。”他賣力地刷著,一舉一動都特別快樂。
羅伯特看得入了迷,感覺連蘋果也不那麼有味道了。“嘿,讓我來刷刷看。”
“我不能把活兒交給別人。”馬克。吐溫拒絕了。
“我把蘋果核兒給你。”羅伯特開始懇求。
“我倒願意,不過……”
“我把這蘋果給你。”
小馬克。吐溫終於把刷子交給了羅伯特,坐到陰涼裏吃起蘋果來。看著羅伯特為這得來不易的權利努力工作著。
一個又一個男孩子從這裏經過,高高興興地想去度周末。但他們個個都想留下來試試刷牆。
為此馬克。吐溫收到了不少交換物:一隻獨眼的貓,一隻死老鼠,一個石頭子,還有四塊橘子皮。
聰明的馬克。吐溫欲擒故縱,引起別的孩子對刷牆的興趣,卻又故意不讓對方輕易得到機會,這更吊起了對方的胃口,最後,對方被誘導得認為隻有靠“行賄”才能得到幹活兒的“榮耀”。
“欲擒故縱”雖會起到不可言的妙用,但是這個“縱”是需要有十足的把握的,即一定要摸清對方的底細。
美國的一家大航空公司要在紐約城建立航空站,要求愛迪生電力公司以低價優惠供應電力,但遭到了該電力公司的拒絕,眼見成交無望,商談陷入了僵局。
航空公司便靈機一動,索性不談判了,聲稱自己建設一座發電廠更劃得來,他們不再需要依靠電力公司而決定自己建設發電廠。
電力公司一聽到這一稍息,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到嘴的肥肉被搶走了,於是立刻改變原來的談判態度,主動請求公共服務委員會從中說情,表示給予這類新用戶優待價格,此時航空公司可謂水到渠成了。
後來航空公司又耍了個花招,給電力公司施加壓力。電力公司急忙改變原來的態度,表示願意以優惠的價格供電。這時,談判的主動權又轉移到了航空公司一方了,從而迫使電力公司再次降低供電價格。這樣,航空公司退了一步,然後,前進了兩步,最終生意反而談成了。
真誠而委婉的暗示
有一次,詩人但丁出席威尼斯執政官舉行的宴會。席間,仆人們拿給意大利各城邦使節的是一條條肥大的煎魚,而留給但丁是卻是很小的魚。
這種公然的輕蔑歧視使但丁極為氣憤。他沒有先去品嚐佳肴,而是用手把盤裏的小魚逐條拿起來,靠近耳朵,然後又一一放回盤中。執政官見狀,忙問他這種莫名其妙的動作是何用意。但丁朗聲答道:“幾年前,我的一位摯友去海上旅行時不幸逝世,在船上舉行了海葬。從那以後,我一直不知道他的遺體是否已安然埋入海底,為這件事很擔心。因此,我就挨個兒問這些小魚,也許他們多少知道一些情況。”
執政官不解地問道:“它們對你說些什麼呢。”
但丁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它們對我說,它們都很幼小,對過去的事情了解得很少。不過,如果我向同桌的大魚們打聽一下,肯定會了解到想要知道的事情的。”
聽到這裏,執政官明白了但丁的意思,忍不住笑了,轉身責備了仆人們不該怠慢了貴客,吩咐他們馬上給詩人端上兩條最大的煎魚來。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詩人但丁說話的方法既委婉,又巧妙,使執政官不得不改變了態度。如果但丁直接說他的魚小,一則不好意思開口;二則即使說了,效果也不見得太好。
當許廣平還在追隨魯迅先生讀書時,有一次,許廣平請魯迅先生給其論文《羅素的話》寫評語。魯迅先生閱後,寫下了這樣幾句話:“擬給90分,其中給你5分(抄工3分,末尾的幾句議論2分),其餘的85分都給羅素。”
這顯然是在批評許廣平的論文抄錄羅素的話太多,而很少有自己的見解。許廣平欣然接受了先生這一中肯而詼諧的批評,不僅馬上悟出了自己文章的症結所在,而且對先生更加敬重、傾慕。
含蓄而幽默的批評,會讓受批評者更願意接受,這比那些生硬直接、喋喋不休的批評要有效得多。一般情況下,對於學生或員工那些並非原則性的錯誤,老師和領導大可不必發現之後就進行歇斯底裏的批評,好像不這樣就不足以維護權威一樣。其實,“響鼓何須重錘擂”。如果選用幽默輕鬆的方式輕輕敲打,大部分人都能領悟。
因此,在交際過程中,相比於直接地指出他人的錯誤,委婉而又真誠地指出他人的錯誤,更能讓人樂於接受。
有一次,適逢著名漫畫家納斯特來到了舊金山,於是威廉。魯道夫。赫斯特就請他幫助自己完成一個非常重要的作品。他想發動人們敦促電車公司在電車前麵裝上保險杠,以使電車能夠更加安全地行駛。可納斯特替他畫的第一幅畫卻令他不太滿意,對此,赫斯特感到特別失望。但當時的他隻不過在舊金山辦了一份小報而已,如何能讓大名鼎鼎的赫斯特再畫一幅令他滿意的作品,他非常苦惱。
怎樣才能讓納斯特畫出真正的作品呢。那張失敗的漫畫肯定是要作廢的,他必須讓這位著名的漫畫家重新畫一張。可是,如何才能讓納斯特心甘情願地為他重畫一張呢。據溫可勒的記載:“一天晚上,在他們共用晚餐時,赫斯特大大誇讚了那張漫畫。接下來,他又說;‘這兒的電車已經造成許多孩子或死或殘了。有時候,我覺得那些開車的司機就像吃人的妖精一樣,根本不像人。他們好像從來不會思考,總是直接衝向那些當街玩耍的孩子們。”
納斯特跳了起來,驚訝地喊道:“天啊,先生,我保證可以畫出一張出色的漫畫,請把原來的那張撕掉吧,我重畫一張。”
於是,納斯特興高采烈地在賓館揮舞著畫筆,一直畫到深夜。第二天,他果然送來了可以使電車公司屈服的傑作。
赫斯特沒有直接批評大漫畫家的作品不好,而是充分指出了事態的嚴重性,暗示作品的重要意義,而使納斯特能夠重視這個問題,盡心創作出好的作品。也許注重溝通技巧的運用,正是如今的赫斯特能擁有23家報紙、12家雜誌,成為著名的出版商的原因之一。
在美國,許多後備軍人在受訓期間,最常抱怨的就是必須理發,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仍算是普通老百姓。
一級上士哈利。凱撒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他正好有一次奉命訓練一群後備士官。按照舊時一般軍人的管理方法,他大可對那群士官吼叫或出言恫嚇。但他並沒有這麼做,隻是用迂回戰術達到了目的。
“諸位,”他這麼說,“你們都是未來的領導者,你們現在如何被領導,將來也要如何去領導別人。諸位都知道軍中對頭發的規定,我今天就要按照規定去理發,雖然我的頭發比你們的還短得多。諸位等一下可以去照照鏡子,如果覺得有需要,我們可以安排時間到理發室去。”結果可以料想,許多人真的去照鏡子,並且遵照規定理好了頭發。
在上述的案例中,如果上士哈利。凱撒真的對那群後備士官吼叫或出言恫嚇,也許他最終會實現自己的目的,但也可能會激起士官們強烈的逆反心理,這無疑會增加他以後管理士官們的難度。因為,我們每個人麵對類似這樣的問題時,都常常會有“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之類的抱怨和不滿。這時如果采取太過直接、粗暴的方式,往往會把淺層次的抱怨和不滿激化,而使人產生更大的抵觸情緒。
此時,指責和憤怒常常於事無補,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糟。其實,如果你要說服別人,最有效的策略就是使用真誠而又委婉的暗示,就如同哈利。凱撒上士一樣。這要比直接說出來溫和得多,而且不會引起別人的強烈反感。
退是為了更好的進
有一對夫妻,雖然雙方性格都比較強硬,但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不過丈夫由於工作不順心最近情緒一直不太好。一個星期天,妻子忙著做家務,丈夫就在旁邊看報紙。雖然家務挺多,不過妻子知道丈夫的心情低落,就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忙著。
收拾屋子的時候意外卻發生了,妻子失手打碎了丈夫心愛的花瓶。於是引燃了兩人戰爭的導火索。丈夫的失落情緒由此爆發,而妻子本來心裏就委屈,還默默地忍讓著丈夫,結果看丈夫毫不客氣,就毫不示弱地爭執起來。
矛盾愈演愈烈,從口角相爭發展到拳腳相向。兩個人情緒完全失控,最終開始摔打房間裏的東西。從便宜的茶杯碗盤到最後一怒之下連電視機都摔了。
而當兩個人回過神來,一切都已經晚了。
夫妻之間的吵架,經常是由小事引起的。對方隻是有些小過失,可另一方如果不依不饒,得理不讓人,必然會導致“戰爭”升級。這種類型的吵架,在夫妻戰爭中最普遍,由於其心理動機的隱蔽性,往往具有突然發生的特點。工作中的麻煩導致的情緒低落是這場戰爭的潛在心理因素,以妻子打爛了一個杯子為心理張力尋找了一個災難性的突破口。在妻子看來,自己做得夠好的了,丈夫不但不領情,反而因為一個杯子而責怪自己。於是反感情緒立即被點燃。雙方的爭吵由杯子轉移到相互攻擊,夫妻戰爭的升級就是不可避免的,最終的後果是雙方都難以預料的。
當堅硬的牙齒脫落時,柔軟的舌頭還在。柔軟勝過堅硬,在適當的時候學會妥協,這種靈活性往往會讓你“柳暗花明又一村”。退讓並不是失敗,相反聰明的退讓是為前進埋下伏筆。我們的生活中最怕的就是沒有任何退讓精神的兩強相遇,不難想象,後果往往很可怕。
當年孫劉聯手在赤壁與曹操決戰,敵眾我寡,照一般人的想法,兩軍應該統一編製、統一指揮,才能發揮最大效用。
可實際上,雙方隻是一個戰略的鬆散聯盟。孫、劉聯合公司中,周瑜隻能指揮調度孫家軍。劉備當時勢單力薄,手中僅有一兩萬兵馬,不肯放棄這僅有的本錢,把軍隊交周瑜調度。這支沒有統一指揮的部隊,居然以少勝多,大敗號稱八十萬水陸大軍的曹操。細究雙方的聯盟方式,很有些意思。
雙方的聯盟開始就矛盾重重。《三國演義》寫劉備是一路潰敗,戰不能戰,和不能和。孫權開始是戰降不定,待到想聯劉一戰時,發現劉備公司本錢太小,業績很差。按今天許多人的做派,現在是你劉備有求於我,我要在這次公司重組中,把你吃掉,讓你劉、關、張、趙全聽我調遣。
孫權不愧是一位懂經營的戰略家。他明白:劉備公司目前雖小,但文武人才齊備;雖然眼下業績一般,但未來前景看好;劉備雖不願受製於我,但有他牽製曹操這一危害最大的對手,於己有戰略價值;盡管劉備沒有多少本錢投資於聯合公司,那咱就算他入個幹股也劃算。
後來的情勢發展果真如孫權的預期。當時孔明尚不能調度關張,難以想象周瑜可以指揮他們;孫吳內部開始就有戰降矛盾,初出茅廬的孔明也沒有足夠的威信節製孫軍,雙方非要統一指揮權,內部必會衝突不休。再看黃蓋為先鋒衝進曹軍船陣,一把大火燒了曹家大營,自己也中箭落水,無力再攻。曹兵棄船奪路而逃,而劉備與關、張、趙長於陸戰,一路或伏或追,殺得曹軍望風而逃,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不敢窺視江南。
孫家的長期戰略是自保於江南,故水軍盛而陸軍弱,此時,鬆散聯盟雙方的各自效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雙方合作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益的雙贏,而不是控製權的爭奪。權與利有時合而為一,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拆分考量的,可惜在我們這樣一個有權就可以為所欲為的文化傳統裏,權的誘惑太大了,於是就時常出現為權的爭奪而忘卻合作根本目的的現象。
避免這種後果的條件是:必須有一方主動退讓。兩虎相爭,必有一傷。要記得,懂得適時退讓也是一種大智慧。
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積累力量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退守在會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吳國講和,吳國的條件是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給夫差當仆役,勾踐萬般無奈也隻好答應了。
勾踐將國事委托給大夫文仲,讓大夫範蠡隨他夫婦前往吳國。到了吳國,他們住在山洞石層中,牽馬。有人指罵他,他也不在乎,的麵孔,很討夫差歡心。夫差每次外出,勾踐就親自為他低頭順眼,始終表現出一副馴服
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麼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了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話說,是得了‘時氣症’,所以病很快會好,大王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