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麵對盛氣淩人的交談者,如果能對症下藥,“凍結”他的傲氣的資本,就會讓他認清現實,變得謙遜一些。為人不可一味寬厚,而應學會對他人的無禮進行適當的反擊。反譏讓攻擊者自食其果。

為發怒找個有效的理由

春秋時期的齊景公曾經放蕩無度,他非常喜歡玩鳥打獵,所以派燭鄒專門看管鳥兒。但是燭鄒不慎把鳥兒全都放跑了,齊景公怒不可遏,要下令殺死他。

這時晏相國聞訊趕到,他看到齊景公正處在氣頭上,便請求齊景公允許他在眾人麵前曆數燭鄒的罪狀,好讓他死個明白。以服眾人之心。

齊景公答應了。於是晏子突然發怒,對著燭鄒怒目而視,大聲地嗬斥道:“燭鄒,你為君王管鳥兒,卻把鳥兒丟了,這是你的第一大罪狀;你使君王為了幾隻鳥兒而殺人,這是你第二大罪狀;你使諸侯聽了這件事,責備大王重視鳥兒而輕視人,這是第三條罪狀。你犯了這三條罪狀,已死有餘辜。

說罷,他氣呼呼地請求齊景公把燭鄒殺掉。但此時齊景公已經聽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轉怒為愧,說:“不殺了!不殺了!我已經明白您的指教了!”

很顯然,晏子是反對齊景公重鳥輕人的,但他看到齊景公正處於氣頭上,直說反而不妙,為了避免與上司的正麵衝突。於是,他就采取了以退為進的方法來間接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你發怒我就比你更怒,你指斥他我就盡數其罪,你想殺他我就立即請旨。因此,齊景公見反而可以跳出來反觀這一切,領悟到其中的利害關係和是非曲直,達到了既救燭鄒之命,又說服齊景公的目的。而且晏子也避免了直接觸怒領導,給自己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可見,晏子這次有預謀的發怒,可謂一石三鳥。

有一次,某稅務局召集各科室負責人開會,準備安排下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在彙報工作時,有一位副科長因責任心不強,幾項交代的工作都沒有做好,還出了紕漏,使得局長大為惱火,借這次會議發了不少脾氣。

但他張弛有度,在會議氣氛異常緊張時,他下令休會10分鍾,並遞了一張紙條給那位副科長。上麵寫了改進的方法,對他進行勸勉和指導。副科長本已驚惶,見此未免不受鼓舞。於是,在此後的工作中,他一直盡心盡力。可見,局長的這次火沒有白發。

貝內特曾經記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道斯代表珀欣將軍出席倫敦一個重要會議時,是怎樣使用這一策略的。

那時的道斯隻是一名陸軍中校。當他會見英國陸軍大將時,那人故意避開這位中校的視線,趾高氣揚地問道:“珀欣將軍在哪裏。珀欣將軍理應到這裏來!珀欣將軍來這裏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道斯大怒:“你這該死的家夥!我到這裏來就是代表珀欣將軍出席的——我是全權代表!”

道斯為此受到懲罰了嗎。沒有。相反,談判馬上就在他和那名大將之間展開,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19年,這位陸軍大將不但推薦道斯獲得了給最優秀的人頒發的英國勳章的殊榮,而且還專門遠涉重洋為道斯舉行宴會。

有預謀地發怒,也是拿破侖最擅長使用的一種武器。當他在意大利打了勝仗後,奧地利使團對是否接受他的條件,猶豫不決了好幾個星期,最後,拿破侖把花瓶狠狠地摔在地上,大發雷霆,成功地威逼他們簽署了和約。

有些人的發怒好似小孩放花炮一樣,僅僅是為了一時逞能。但是,領袖們的發怒好像是使用了昂貴的導火線一樣,經常威力無窮。

真正優秀的人知道怎樣使用並控製他的憤怒,他對每一個人、每一種場合都能選擇一種最好的攻擊方法,在攻擊之前,他會預先布好陣勢。必要時,他會先決定戰鬥需要采取哪種適宜的策略。

但總的來說,要切忌輕易發怒,除非遇到非常特殊的情況。要知道發怒猶如兵臨城下,會使人感到難堪,特別是在眾人麵前。隻有確認除了這一方法之外,再也沒有可以應付局麵的良策了,方能采用這一沒有辦法的辦法。這種方式最容易造成他人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對立情緒。如果處理不好,會使雙方都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舍近求遠,圍魏救趙

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是由許多島嶼組成的,因此公用電網少,小型電機由於其使用靈活方便,在這裏有廣闊的市場。

最初,印尼電機市場是由英國占領的,後來隨著日本電機的進入,英國電機由於價格昂貴逐漸失去了市場。就在日本電機廠商以為自己馬上就可以壟斷市場時,福建閩東電機廠也開始參與市場競爭了。閩東電機廠是專營小型發電機的,他們的產品一進入印尼就受到了廣泛歡迎,第一批投放的幾千台電機被一搶而空,訂單源源不斷。

日本電機商人意識到閩東電機廠將是其主要競爭對手,為了及早把威脅消除在萌芽階段,把閩東電機廠擠出印尼和東南亞市場,決定采用“圍魏救趙”的策略。他們決定以退為進,進軍閩東電機廠的大本營福州市,迫使閩東電機廠忙於應付福州市場的競爭,趁中方無暇顧及之際獨占東南亞市場。

閩東電機廠為宣傳自己產品形象,在福州市中心樹立了大幅廣告牌。

日本商人與閩東電機廠談判,要重金收買該廠樹在市中心的廣告牌用來宣傳日本機電商品。當時閩東廠的有關領導人沒有識破日本商人的險惡居心,認為一個廣告牌可以賣幾十萬美元,竟高興地同意了。正當要簽合同時。閩東電機廠廠長從外地趕回,果斷地決定放棄合同,並向日商提出願意以幾倍的價格收購日本電機商人設在大阪的廣告牌。日商一看計謀被識破。隻得掃興而歸。後來,這位日本電機商又采用了種種方法和閩東電機廠在東南亞展開爭奪,但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在當今世界,由於世界性大市場逐漸形成,廠家競爭已變成了全方位的競爭。從產品形象、產品質量直至產品廣告都不可放鬆,稍不留意,就有可能給競爭對手提供機會。日本商人的計謀雖然失敗了,但他們的做法還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可見,避開對手的鋒芒,聲東擊西,攻其不備,方能輕鬆取勝。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率領大軍與匈奴交戰。劉邦求勝心切,帶領騎兵追擊敵軍,把大隊人馬丟在後麵,不料剛剛追到平城,便中了匈奴的埋伏,劉邦被迫困守白登山,然而,後續部隊已經被匈奴軍隊分頭阻擋在各要路口,無法前來解圍,形勢十分危急。

到了第四天,被圍困的漢軍糧草越來越少。傷亡的將士不斷增加,劉邦君臣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援軍遲遲無法趕來,而自己又突圍無計,正在焦急之時,劉邦手下的謀士陳平獻上一計。據他觀察,山下的敵軍由一男一女指揮。他們正是匈奴王和他的夫人。

於是陳平派出一位使者,帶著金銀珠寶和一幅圖畫秘密地去會見匈奴王的夫人。當夫人打開這幅畫時發現上麵是一個美若天仙的女人。使者聲稱這是準備獻給匈奴王的中原美女。匈奴王夫人看了之後自然醋意大發,馬上規勸匈奴王收兵。

在閼氏勸說之下,匈奴王同意了夫人的意見,最後雙方經過談判,終於簽下了停戰協議。

直接突圍不奏效,不妨試試“曲線救國”。匈奴王在人前八麵威風,可是在家中卻要聽老婆閼氏的話。劉邦抓住了他這個心理特點,故意向匈奴王獻了一張美女畫像,但是送這張畫像,實際上是為了刺激閼氏。果然閼氏見了畫像,竭力規勸匈奴王遠離漢地,實遠離美貌的漢朝美女。匈奴王心裏明白,但在老婆麵前卻無計可施,原因隻是怕她吃醋,怕她嘮叨。從老婆的心理“開刀”,叫匈奴王“後院起火”,這是劉邦用的一招很高明的心理計謀。

由上可見,圍魏救趙確實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攻心策略,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中相當精彩的一種智謀,它的精彩之處在於,以逆向思維的方式,以表麵看來舍近求遠的方法,繞開問題的表麵現象,從事物的本源上去解決問題,從而取得一招致勝的神奇效果。

該反擊時就反譏一把

蘇聯的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不僅因為他的才華而聞名於世,他個人強烈的正義感以及對於世上無禮之事所展現出的高超的諷刺技巧更是被人們津津樂道。在一次演講中,馬雅可夫斯基剛說了一個笑話,下麵就有聽眾大聲地喊道:“您的笑話我聽不懂。”

馬雅可夫斯基幽默地回答道:“難道您是長頸鹿。聽說隻有長頸鹿才能星期一濕了腳,到了星期六才感覺到。”

演講過了不久,又有一個身材臃腫的人擠到了主席台上,對馬雅可夫斯基喊道:“拿破侖說過,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遙。”馬雅可夫斯基微笑著回答說:‘‘是的,從偉大到可笑隻有一步之遙。”邊說邊用手指著自己和那個胖子。

聽眾逐漸沸騰了起來,而挑釁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手指上戴戒指。這對您很不合適。”

“照您說。我不該戴在手上,而應該戴在鼻子上嘍!”

“馬雅可夫斯基,您的詩不能使人沸騰,不能使人燃燒,不能感染人。”

“我的詩不是大海,不是火爐,不是鼠疫。”

“馬雅可夫斯基,您為什麼喜歡自誇。”

“我的一個中學同學舍科斯皮爾經常勸我:你要隻講自己的優點,缺點留給你的朋友去講!”

“這句話您在哈爾科夫已經講過了!”一個人從座位上站起來喊道。

“看來,”詩人平靜地說,“這個同誌是來作證的。”詩人用目光掃視了一下大廳,又說道:“我真不知道,您到處在陪伴著我。”

一張條子上說:“您說,有時應當把沾滿‘塵土’的傳統和習慣從自己身上洗掉,那麼您既然需要洗臉,這就是說,您也是肮髒的了。”

“那麼您不洗臉,您就自以為是幹淨的嗎。”詩人回答。

麵對一些無禮的聽眾,馬雅可夫斯基用機智幽默的話語成功地化解了無禮的挑釁,從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同時機智幽默的話語更好地展現了他身為一個大師應有的魅力。

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很尖酸刻薄的人,他們故意用一些挑釁性、汙辱性、甚至誹謗性的言語來嘲弄人,對付這種人,就不能一味地寬厚,要針鋒相對,反唇相譏,以自己的智慧,贏得人格和尊嚴。

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嬰在出使楚國時就成功運用了針鋒相對、反唇相譏的方法以克敵製勝的。春秋時,南方的楚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楚王自認為是“嶺南虎”,想咬誰就咬誰。齊國雖是個大國,但楚國也不把齊國放在眼裏。為了疏通國與國之間的渠道,改善關係,齊王派晏嬰出使南方地域。等到晏嬰到達楚國的時候,楚王已傳令說任何人都可以盡量羞辱晏嬰。狹隘的楚王想借晏嬰出氣。晏嬰遠遠地過來了,前來迎接的禮賓官員見他那麼矮小,就命令士兵打開城門旁邊的側門,瞧他進不進。晏嬰儀表堂堂地站在正門前,一聲不響。嬉皮笑臉的士兵過來了,晃悠著腦袋指了指小門兒,說:“先生,您請進吧!”晏嬰冷蔑地笑了笑,也虛指了一下側門兒,打了個比喻,反擊道:“這純係狗洞!出使狗國的人,才走狗洞。”

對待小人就是不能給以臉麵,晏嬰就很好地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對於尖酸刻薄者,對於故意尋釁的敵人,我們不可一味地寬厚下去,讓他小人得意。對這樣的人能忍則忍,忍無可忍時,千萬不要客氣,該反擊時就反譏一把。為人兼有軟硬兩手,才是處世自保並爭取主動的真理。

取其中,得其益

“取法其上,適得其中”這不僅是傳統的智慧,更是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在家裏麵對不願意吃飯的孩子,如果你想讓他吃一碗飯,不如就要求他吃兩碗飯,在他的強烈抵抗下,你可以順勢妥協說隻讓他吃一碗。麵對這種情況孩子也會做出讓步,選擇吃一碗飯。這樣你就順利地達到了目的。在外麵比如市場中,賣家往往把商品標上高出實際貨價的一兩倍。這樣即便消費者講價,隻要賣家稍微讓步,不僅能賣出商品,顧客也會非常滿意。而這種虛擬讓步的精髓就在於“取法其上,適得其中”。

一位談判專家曾在兩千位主管中做過實驗,結果發現這樣的規律:如果賣主喊價較低,則往往能以較低的價格成交;如果賣主喊價較高,則往往也能以較高的價格成交;如果賣方喊價出人意料地高,隻要能堅持到底,則在談判不致破裂的情況下,往往會有很好的收獲。

在歐共體的一次首腦會議上,撒切爾夫人表示,英國在歐共體中負擔的費用支出過多,英國投入了大筆資金,卻並未獲得應有的利益,她強烈要求將英國負擔的費用每年減少10億英鎊。這個高得驚人的要求使各國首腦們臉色發青,他們認為撒切爾夫人的真正目標是減少3億英鎊(其實這也差不多是撒切爾夫人的真正意圖),於是他們提議隻能削減2.5億英鎊。

他們認為這個數字是比較合理的。可是撒切爾夫人不為2.5億英鎊這個似乎是各國首腦公認的數字所動。她仍堅持自己的立場。

一方的提案是每年削減10億英鎊,另一方卻隻同意每年削減2.5億英鎊,差距太大,雙方難以協調,會談一下陷入了僵局。

這是撒切爾夫人意料之中的事。她的真實目標並不是10億英鎊。但她的策略就是提出相當多的要求,並頑強地堅持自己的立場,用以改變各國首腦的預期目標。然而對方仍隻能同意2.5億這個數字,雙方處於相持階段。這時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在歐共體中處於領導地位的國家相互使用了威脅的手段。撒切爾首相告訴下議院,原則上按照她提出的方案執行,暗示並無選擇的餘地,同時也是在含蓄地警告各國。而這種作風,又可對法國產生壓力。而法國則用另一種手段加以報複。法國開始在報紙上刊登批評英國的文章,說英國在歐共體各國中采取低姿態,企圖以此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