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話盡管沒誰會相信,可在當時的情形下,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種假裝沒有看到的辦法,確實十分有效。有時,對令人尷尬之事保持沉默,假裝不知,也是一種替別人遮羞的好辦法。但是這種辦法隻適用於隻有你們兩人在場,並且對方所出的醜有可能沒被你看到的情況。否則,若還有其他人在場,你的沉默不能完全解除出醜者的難堪,甚至還會讓對方覺得你的沉默是出於虛偽。而若對方所出的醜你不可能不知道,你的沉默就反會加深對方的不安,令他胡亂猜測你的想法,愈來愈不知所措。或者,在李陽不知所措時,我們也可以隨意而真誠地說:“你的手帕掉了!”這些話,確是假話,也許也沒法騙得了誰,沒法讓任何人相信,但是,在一定的情形下,還是起到了很好的遮羞效果,顧全了別人的名聲和麵子,緩和了尷尬氣氛和社交僵局。
在不利於你的話題即將引出前,分散人們的注意力,避其鋒芒。千萬不要讓一個小小的把柄被人揪住,帶出更大的醜事,使對手一鼓作氣害得你身敗名裂。若尷尬是由某一個特定的話題引起的,要立即轉移話題,但需盡力“轉”得自然,不要顯得突兀和生硬。若在場的其他人出醜了,且受到所有人的注目,要想辦法轉移大家的視線,把人們的注意力調整到出醜人以外的什麼東西上。轉移注意力,不但可以給出醜者時間彌補錯誤,也可以緩和氣氛;若轉移得夠好,並較長時間保持,也許一些不太大的過失和錯誤就會被大多數人忘記。
為人處世,誰都會有羞於啟齒的隱私,家醜不可外揚,自己的難言之隱誰也不想示人,落下笑柄。但不可避免地,誰都會無意中在社交場合出醜露乖,尷尬不已,這時,如果你幸災樂禍之心溢於言表,乘機取笑和譏諷對方,就會令對方對你產生怨恨之心,並為眾人所不齒。如果你能在此時挺身而出,主動為別人打圓場、遮醜事,就能順水推舟般地落下人情。這就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遮羞術一是要盡量保守秘密,保持冷靜,不能手忙腳亂。另外切記,要在醜事曝光後,使其產生的不良後果變得小一些。
時刻控製自己的憤怒
一天晚上,卡耐基去參加為他而舉行的宴會。宴席中,坐在卡耐基右邊的一位先生講了一段幽默故事,並引用了一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位健談的先生還補充說,他所引用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他錯了,卡耐基知道。為了表現優越感,卡耐基很多次、很討嫌地糾正他。結果,他立即反唇相譏:“什麼。出自莎士比亞。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那句話出自《聖經》,我確定!”
這位同樣固執的先生坐在卡耐基的右邊,而卡耐基的左邊,是他的老朋友法蘭克。格蒙,一個以研究莎士比亞著作而著稱的學者。於是,他們一致同意由法蘭克裁判對錯。
卡耐基洋洋得意,以為這下就可以使右邊的先生出醜了。法蘭克卻在桌子下踢了卡耐基一下,說:“戴爾,你錯了,這位先生是對的。這句話出自《聖經》。”
在回家的路上,卡耐基迫不及待地提出自己的疑問:“法蘭克,為什麼。你明明知道那句話出自莎士比亞。”
法蘭克。格蒙的回答令卡耐基終生難忘,他說:“的確如此,這句話出自《哈姆雷特》的第五幕第二場,可是親愛的戴爾,我們為什麼一定要證明他錯了。那樣會使他喜歡你嗎。為什麼不給他保留顏麵。他並沒有主動問你的意見呀,他不需要你的意見。為什麼要主動跟他抬杠。記住,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
這次之後,卡耐基又聽過、看過、參加過、也批評過數千次的爭論,但是最終,卡耐基相信了這句話:永遠避免跟人家正麵衝突。卡耐基在他的書中寫道:“天底下隻有一種能在爭論中獲勝的方式,那就是避免爭論。所以,我們要像避免劇毒的響尾蛇和毀滅性大地震一樣,避免和別人的爭論。”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事事親力親為,尤其是那些做大事的領袖們,更需要與他人的溝通、合作。那麼如何才能讓他人真誠與你合作呢。除了現實的利益基礎,還要靠出色的影響力和高超的說服力,讓別人同意你的看法,或者按照你的計劃去行事。那麼,在商談時“緊握兩個拳頭”,恐怕是不行的。因為,在遇到異議的時候,我們總是樂於和對方爭論,從而表明自己的正確和他人的錯誤。但是,爭論的結果,往往會讓對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而你也難以贏得這場爭論。
“如果你握緊兩個拳頭來找我,”威爾遜說,“我想我足夠應付你,我的拳頭會握得比你更緊。但如果你到我這兒來友善地說,‘讓我們坐下來討論一下這件事,如果我們意見不同,我們再協商解決’,我們不久就能發現,我們爭執的地方很少,相同的地方很多,隻要我們有接近的誠意,我們合作的機會就會很大。”
善於自嘲,笑融僵局
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總統杜魯門會見十分傲慢的麥克阿瑟將軍。會見中,麥克阿瑟拿出煙鬥,裝上煙絲,把煙鬥叼在嘴裏,取出火柴。當他準備劃燃火柴時,才停下來,對杜魯門說:“我抽煙,你不會介意吧。”顯然,這不是真心征求意見,在他已經做好抽煙準備的情況下,如果對方說他介意。那就會顯得粗魯和霸道。
這種缺少禮貌的傲慢言行使杜魯門有些難堪。然而,他看了麥克阿瑟一眼,自嘲道:“抽吧,將軍,別人噴到我臉上的煙霧,要比噴在任何一個美國人臉上的煙霧都多。”
由此可見,當令人難堪的事實已經發生,運用自嘲能使你的自尊心通過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護,並且,還能體現出說話者的大度胸懷。
著名畫家張大千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準備返回四川老家。在朋友為他舉辦的餞行會上,梅蘭芳也前來探望。宴會開始前,大家卻為座席的安排爭執不下。最後張大千一語幽默打破了僵局。張大千讓梅蘭芳坐首座,而自己坐在末座。理由是君子動口不動手,梅先生唱戲動口是君子所以應該坐首座。而他自己作畫要動手所以是小人,應該坐末座。一語逗得滿堂皆笑。
張大千一席自嘲的笑談,不僅打破了爭執的僵局,還創造了愉悅輕鬆的氛圍。這就是自嘲的魅力所在。
調侃自嘲,低調退出,自找台階,這不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智慧。不要小看自嘲的作用,自嘲是一種生活哲學,懂得自嘲的人,必定熱愛生活,懂得生活情趣,如果不熱愛生活,誰會去發現自己的可笑之處,怎麼會覺得這可笑之處可笑,又怎麼會將這可笑之處講出來呢。
清代乾隆年間,98歲的廣東考生謝啟祚仍參加了鄉試。主考官點名時,勸他回家抱孫子算了。無奈謝意誌堅決,非考不可。老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中舉。老先生悲喜交加,特作了一首老女出嫁詩以自嘲:“行年九十八,出嫁不勝羞;照鏡花生麵,持鏡雪滿頭。”
人們在有些時候因某些事不盡如人意而煩惱和苦悶,說出去必會惹人笑話,運用自嘲,既可寬慰自己,又能避免別人笑話,可謂一舉兩得。
在自己犯了錯誤或者身陷尷尬的時候,不妨愉快地嘲笑自己一下,你的失誤將隨著笑聲消減,而豁達可愛的形象也在他人的心中留下了。
學會欣賞、肯定對方的觀點
有人曾經試驗過,如果每天都看別人的缺點,如這個人話太多了,那個人太驕傲了,還有那個人真煩人……這樣,一天下來他的心情很不好,因為他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缺點,每個人都讓他厭惡。
後來,這個人便試著從另一麵去了解別人。這個人話很多,但是總能說出和別人不同的見解;那個人太驕傲,也是因為他有值得驕傲的資本,而且他經常幫助同事;還有那個他討厭的人,其實都是在和自己開善意的玩笑,也沒什麼不好。慢慢地他覺得日子過得其實挺開心的。
用欣賞別人的眼睛去看身邊的人會讓你的世界開滿鮮花、充滿歡樂,其實欣賞別人更是一種氣質,一種發現,一種理解,一種智慧,一種境界!
欣賞別人是能讓自己前進的基石,一位西班牙學者說:“尊重每個人,因為他知道人各有所長,也明白成事不易,學會欣賞別人會讓你獲益無窮。”欣賞別人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可以讓自己收獲更多自己身上還不具備的優點。
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人也不例外,每一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但如果你隻能看到別人的缺點,那麼生活就會變成莎士比亞筆下的悲劇,如果你學會了欣賞別人,那麼你的生活便會由你演繹成一部喜劇。
當你苦心思索出的觀點與計劃被某人三言兩語、輕描淡寫地否決後,你會不會發自內心地感謝他對你的“逆耳忠言”。你不會!有沒有哪個人在自己的“錯誤理論”被你仔細點評一番後對你發出由衷地感歎:“您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謝謝您的教導,您真偉大”。當然沒有!實際情況是:沒有人願意受別人批評。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批評別人並非行之有效的交流方式。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觀點得到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心聲受到關注和傾聽,因此那些善於傾聽的人最受別人敬重和愛戴;相反,那些以師長自居,總愛糾正別人錯誤的人則常常遭到反對。
當然這並不是說堅持原則於處世之道不宜——有時你必須堅持真理,雖然會招致反對,但委屈隻是暫時的,時間會放大你的人格魅力,人們終會理解並由衷地敬重你,因為真理在理智的天平上最具分量。至於那些氣量狹小之人,你根本就無需為他們而煩惱——頑愚的人不值得成為你的朋友。在此要強調的是:要注重交流意見的方法與技巧,你就要學會有效交流,正確表達你的思想,在不同的觀念中做到左右逢源、遊刃有餘。
你要使自己受歡迎,給人以和藹可親的印象,就得運用一種有效而“得民心”的策略——讓你的心態允許別人是正確的,也就是充分肯定別人的成績,大方而真誠地賦予榮譽;對其缺點不可吹毛求疵,應以鼓勵的方式激勵其改正,總之你要有寬容的胸懷、信任的膽識。從現在起,當有人說,“我認為……的確很重要”時,你欣然默許就行了。如此,不再有人會對你不滿,你將變得可愛起來,人們將感激你對他們的支持,你也將獲得更多人的友善。於是你很快就能和大家融為一體,你將有機會分享他人的快樂,你會發現這實在是比為固執己見而孤軍奮戰有趣得多。並且,為此你無需放棄自己的原則和思想,你隻是不再否認別人的見解而已,因為你學會了與你的夥伴們求同存異的生活藝術——祝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