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不吝嗇自己的掌聲,肯定別人、欣賞別人的價值尤為重要。作為一個個體,你對別人的肯定和欣賞換來的是別人的信任與尊重,他們都會成為你將來的支持者。
人們在潛意識裏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由此及彼,別人也渴望我們的肯定。肯定別人時我們要注意:一是要真誠不虛偽;二是要對事不對人;三是要注意場合、分寸,不能濫用。
當然,肯定對方並不是隨便地敷衍對方,而是要學會“放低姿態,放下身段”,不僅要學會仔細傾聽別人的話,更要學習“忖度他人之心”,理解他們這樣說的原因和立場,盡量體諒他們。這樣既能學習他們的優點,也能讓對方感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用幽默去化解尷尬
有一次,電視台實況轉播裏根總統的演說,演講完畢,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裏根總統示意台下的總統夫人南希也一起來接受群眾的掌聲,不料總統夫人南希在上台階時不慎跌了一跤。這時所有攝影機的鏡頭皆轉向南希夫人,全場突然變得鴉雀無聲,尷尬到極點,大家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裏根總統從容地扶起第一夫人南希,用一種幽默的口吻對第一夫人說:“我想。我的演說沒有那麼糟糕吧!”此話一出,立刻化解了這種難堪的場麵,台下又報以熱烈的掌聲。
幽默不僅能讓人笑,同時也能增加人的魅力和風度,也會使你在針鋒相對的鬥爭中,用輕鬆的心情戰勝對手。如果有人挑起事端,企圖以巧言戲弄你,陷你於尷尬境地時,你完全可以幽默為武器予以還擊。幽默素材最好取材於對方話題,讓其自吞苦果,將尷尬不知不覺地轉移給對方。對待惡人的挑釁和攻擊,這是一種絕妙的反擊方法。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自恃有才學的城裏人,遇一鄉下人,想奚落他一番,於是向他發難:“請問這位老鄉,你有幾個令尊。”鄉下人裝作不知,反問:“令尊是什麼。”城裏人以為得手,狡黠地一笑:“令尊就是兒子的意思啊。”鄉下人不動聲色地說:“噢,原來如此,那麼請問您有幾個令尊。”城裏人沒有思想準備,一時竟無言以對,氣得直翻白眼。鄉下人步步緊逼,佯作安慰狀:“原來您膝下無子。我倒是有兩個兒子,可以過繼一個給您當令尊,不知可否。”城裏人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隻好悻悻而去。
這個故事中的鄉下人做得有理有節,既給對方上了一堂“損人必損己”的課,又達到了維護尊嚴的目的。幽默的閑話同樣適用於朋友之間產生嚴重分歧的場合。好朋友產生嚴重分歧不免尷尬,處理不好還會分道揚鑣。執拗乃人之本性,用一般方法,一個人是難以改變另一個人根深蒂固的觀念或習慣的。但是若用幽默的方法,欲擒故縱,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幽默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如能很好地加以運用會使你的社交增添幾分瀟灑,幾分浪漫,幾分樂趣。幽默的談吐和行為更是一個人智慧的體現。
傳說有一次乾隆皇帝想故意考考劉墉,於是就突然地問了劉墉一個很怪的問題,說是京城共有多少人。劉墉雖然當下覺得很意外,但還是冷靜地想出了答案,說:“有兩個人。”乾隆不解。於是劉墉解釋說,人再多也不外乎男人與女人兩種。乾隆不甘心又接著問,“那今年京城又有幾人出生,幾人去世。”劉墉回答說:“有一個人出生,卻有十二個人去世。”乾隆還是不解。於是劉墉解釋說,今年不管出生多少人都是一個屬相。但去世的就不同了。十二個屬相都有。乾隆聽了之後大笑,被劉墉的妙答折服。
當人在交際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尷尬局麵時;當你在生活中陷入一種沮喪悲觀、憂鬱煩惱的不良情緒中難以自拔時;當你準備給無禮的對手一個不失風度的回擊時,幽默是你最好的選擇。林肯以他的幽默和機智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喜愛,他的一些幽默機智的故事在美國更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一次,林肯正麵對大眾,滔滔不絕、熱情洋溢地進行著他的演講。忽然,人群中有人傳遞給他一張紙條,林肯未經思索,立即打開了紙條,沒想到。紙條上竟然寫了這樣兩個字——“傻瓜”。當時,在林肯旁邊有很多人都已看到了這兩個字,一子大家都怔住了,他們都瞪眼盯著他們的總統。不知道他如何來處理這一公然的挑釁。大家都誠惶誠恐地注視著事態的發展,這時,林肯略一沉思,便微微一笑說,“本人收到過許多匿名信,全部都隻有正文,不見署名,而今天卻正好相反,這一張紙上隻有署名,卻缺少正文。”話音剛落,會場裏便響起了為林肯的機智和幽默而鼓起的熱烈掌聲。而又經久不息。會場氣氛由緊張變為輕鬆,演講繼續進行。
一次美國麻省議會開會時,一位議員發表了一篇很長的演說。另一位議員覺得他的演說已經使得台下的聽眾感到頭痛,低聲通知他把演說縮短。提早結束,誰知那位正在演說的議員誤解他的好意,認為那是一種無理的批評,便用嚴厲的口吻回答說:“請你滾出去!”然後仍繼續他那冗長的演講。
“請你滾出去!”這是多麼難聽的辱罵,那住去勸他的議員聽了當然勃然大怒,因不好當場發作,又沒有另外的方法報複,隻好向省議長報告。麻省省議長柯定平時講話幽默,常常用它替人解圍,現在看到這位議員難堪便回答說:“是的,我也聽到了他的這句話,但是後來我立刻翻開我的法律書從頭到尾查找過一遍,發現其中沒有這一條。”
這個回答立刻逗得滿麵怒色的議員喜笑顏開,於是一場嚴重的糾紛就這樣以幽默的方式輕鬆地解決了。
幽默在人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不亞於水、陽光、空氣對於生命的作用。“對勞累的人們,幽默就是休息;對憂愁的人們,幽默就是解藥:對悲傷的人們,幽默就是安慰;對困境中的人們,幽默就是力量!”
我們生活中免不了發生種種尷尬,不小心揭了他人短或被他人揭了短,做了錯事被人發現或發現別人做了錯事,自己或他人遭遇窘迫手足無措,自己未能赴朋友之約或朋友未赴自己之約……這樣事情發生的時候,免不了冷場,甚至爭吵。但若是在此種場合,能放棄常規思維,幽默對待,便能達到事半功倍化解尷尬的效果。
化敵為友,化不利為有利
阿裏森是一家電器公司的推銷員。一次,他到一家公司去推銷電機。這家公司前不久剛從阿裏森手中買過電機,由於使用不當,電機的溫度超過了正常的發熱指標,所以,這家公司的總工程師一看到他就不客氣地說:“阿裏森,你不就是想讓我多買你的電機嗎。”阿裏森在仔細地了解了情況之後,發現總工程師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但他沒有強行辯解,而是決定以理服人,讓客戶自己改變態度。於是,他微笑著對這位總工程師說:“好吧,斯賓塞先生,我的意見和你的一樣,如果電機發熱過高,別說再買,就是已買的也要退貨,好嗎。”
“好!”總工程師作了肯定的回答。
“當然,電機是會發熱的。但是,你當然不希望它的溫度超過了全國電工協會規定的標準,是嗎。”對方又一次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在得到了兩個肯定回答之後,阿裏森開始討論實質性的問題了。他問斯賓塞:“按標準,電機的溫度可比室溫高72度,是嗎。”
“是的,”斯賓塞說,“但是你們的電機卻比這個指標高出許多,簡直讓人無法用手模。”
“難道這不是事實嗎。”阿裏森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貴公司車間的溫度是多少。”斯賓塞想了一下,說:“大約是75度。阿裏森聽了,點點頭,恍然大悟地說:“這就對了,車間的溫度是75度,加上應有的72度,一共是140度左右。請問,要是你把手放進140度的熱水裏,會不會把手燙傷呢。”對方不情願地點點頭。阿裏森趁熱打鐵地說:“那麼,你以後就不要用手去摸電機了。放心,那熱度是正常的。”
就這樣,阿裏森提出了一係列的問題,使對方在一連串的“是”的回答中,不知不覺地否定了自己原來的觀點,消除了疑慮。最後,阿裏森在這場談判中不僅取得了成功,而且還順帶做成了一筆生意。
在交際過程中,當雙方處於尖銳的對抗狀態時,假如一方能夠擺正態度,對對方的無禮與粗暴加以忍耐的話,相信總會使得對方的情緒“降溫”,最終解決問題,並化敵為友。
有這樣一位農人,新買了一處農莊。這一天,他正沿著農莊的邊界走著,就遇到了鄰居。
“慢著,你先別走,”鄰居說道,“在你買進這塊地時,你同時也買到了我對你的起訴,你的籬笆越過界限10英尺。”當時氣氛比較緊張,鄰居有理有據,對農人很不利。
而這位農人卻微笑著說:“我本以為可以在這裏找到些和氣的鄰居,我也希望自己是個和氣的鄰居,你可要幫我的忙,將籬笆移到你指定的地點,費用由我來付。這樣你會滿意,我也快樂。”鄰居聽了,又看看界線,走來走去卻一直沒有動手。
此後,鄰居一直都不曾移動過那道籬笆,而且這位滿是怒氣的鄰居反而變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鄰居。看來,好的態度比好的籬笆更有力量。
在交際過程中,與人打交道難免會產生矛盾,但若是不使矛盾激化,就不會使雙方積怨太深。如果能夠擺正態度,在適當時機將矛盾化解,使得雙方化敵為友,一定會對自己大有裨益。擺正態度,化敵為友,化不利為有利,實在是人生一大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