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師莫掩,窮寇莫追。如果把敵軍逼入絕境,敵人會背水一戰,士氣一定高漲,此時的敵人個個是猛虎,如果放敵人一條生路,敵人會爭相逃命,哪有士氣可言?如果異地再戰,這股敵人有失敗的經曆,如同驚弓之鳥,是敵人中最容易的對手,也就是敵人的最薄弱的環節,照準這個環節一刀砍去,哪有不勝之理?
施恩不圖回報,但回報會自動來
戰國時代有個名叫中山的小國。一天,中山的國君設宴款待國內的名士。宴席上正巧肉羹不夠了,無法讓在場的人全都喝到。有一個沒有喝到羊肉羹的人叫司馬子期,因為國君沒有把肉羹分給自己而懷恨在心。於是他去了楚國挑撥楚王攻打中山。
楚國是個強國,攻打中山易如反掌。中山被攻破,國王逃到國外。他逃走時發現有兩個人手拿武器跟隨他,便問:“你們來幹什麼。”兩個人回答:“從前有一個人曾因獲得您賜予的一壺食物而免於餓死,我們就是他的兒子。父親臨死前囑咐,中山有任何事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甚至不惜以死報效國王。”
中山國君聽後,感歎地說:“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吾以一杯羊羹而失國矣。”
給予不在乎數量多少,而在於別人是否需要。施怨不在乎深淺,而在於是否傷了別人的心。“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做人準則,已經深入人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交往關係中的互惠行為能夠促進雙方的信任。不要吝嗇你的幫助,向需要幫忙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吧。善於積累“滴水之恩”,你的人情儲備會如江河一樣源源不斷。
20世紀70年代初,石油危機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膠原料全部依賴進口,香港的進口商趁機壟斷價格,將價格炒到廠家難以接受的高位。不少廠家因此被迫停產,瀕臨倒閉。在這個關涉許多企業命運的時刻,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風口浪尖。在他的倡議和牽頭下,數百家塑膠廠家入股組建了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原先單個塑膠廠家無法直接由國外進口塑膠原料,是因為購貨量太小,現在由聯合塑膠原料公司出麵,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因此直接交易。所購進的原料,按實價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盟麵前,進口商的壟斷不攻自破。籠罩全港塑膠業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子結束了。
李嘉誠在救業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公司的1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場一半的價格救援停工待料的會員廠家。直接購入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本身的20萬磅配額以原價轉讓給需求量較大的廠家。危難之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達幾百家之多。李嘉誠因而被稱為香港塑膠業的“救世主”。
正是有了這樣的風度和責任感,讓李嘉誠贏得了大家的尊重與信任,而獲得了後來的成功。
要想人愛己,己須先愛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時刻存有樂善好施、成人之美的心思,才能為自己多儲存些人情的債權。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經濟上有個道理我們都明白:平時我們為防未來的不測,須養成“儲蓄”的習慣,這甚至會讓各位的子孫後代得到好處,正所謂“前世修來的福分”。黃佐臨導演在付酬時當然不會想得那麼遠、那麼功利。但多年之後女兒所獲得的收獲卻在冥冥中給了他作為好施之人一個不小的回報。
一枚銅板的幫助會使一個身陷貧困的人有了忍耐饑餓和困苦的可能,一次促膝交心的幫助可能會使執迷不悟的浪子建立做人的理想和自信,正是這樣小小的幫助可能會成為改變他人人生的強大的動力。同樣,也有人因忽略了這樣的小事,而失敗沒落。
古語有雲:“得人者上,得人力者上上,得人心者上上上”。不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都不可能孤獨一人打拚天下,尤其是要使自己的人生局麵推廣開來,更離不開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要想讓別人將來幫助你,你就必須先付出精力去關心別人、感動別人,這樣才能贏得別人回報的資本。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一般的思維邏輯。所以做人的互助原理是:你在關鍵的時刻幫人一把,別人也會在重要時候助你一臂。
點滴積累自己的善行
周恩來同誌作為人民的好總理被人緬懷至今,不僅因為他傑出的政治謀略,也是因為他在與人交往中濃濃的人情味。長征途中饑寒交迫,當時周總理病重,而擔任民運部長兼政委的楊立三堅持親自給周總理抬擔架。長途跋涉,缺水少糧,楊立三卻堅持把周總理抬出了沼澤泥潭。長征結束。楊立三卻累病了。十九年過去,楊立三去世了。而當時已經擔任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堅持要親自為楊立三抬棺送葬。與之相似,1937年的6月周恩來在峽山遇險被困,當時參與保護周恩來的十幾個警衛戰士為了保護周恩來而犧牲。最後隻剩下周恩來和三個同誌能夠虎口脫險。事後他們合影留念,周恩來在照片背後寫上“峻山遇險,僅餘四人。”直到後來周恩來去世,人們才發現這張照片一直被他貼身珍藏在襯衣口袋裏。
也許周恩來總理最大的人格魅力正是在於他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正因為這樣,在周總理去世時,在他的遺體告別儀式上,前來送行的群眾用淚水把地毯灑濕了一米多寬的圓圈。也正因為這樣,才會出現十裏長街送總理的感人場麵。
沒有情感基礎的友情是不會長久的。彼此情感的交流與互動是人際交往的關鍵。它起著調節人際交往的穩定性和親密程度的作用,是人際交往行為最重要的動力和基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應當本著感情至上的原則,奉行真誠相待、互助為本的原則,在互動之中加深交往雙方對彼此的吸引和喜愛,使心與心的距離縮小,心靈得到溝通,靈魂得以淨化,這可謂人際交往的至高境界。
從長遠看來,最深厚、最真摯的感情,往往不是這種建立在眼前利益的動因之上,而是要經曆一個長期發展的曆程,漸入佳境。這樣建立起來的友情才最純真,最可靠。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朋友也不是一時交成的,快餐式的生活節奏讓很多人都忽視了朋友的情誼,好多人都抱著“有事有人,無事無人”的態度,把朋友當作受傷後的拐杖,複原後就扔掉。與這樣的人交朋友是可怕的,誰又會喜歡速食的友情呢。
小石有一個高中三年的同學小謝,他們是十分要好的朋友。他們後來進入了同一所大學,剛開學,小謝就主動地當了班級幹部。有人說:地位高了,人就會變。果然,自從小謝上任後,見到小石,有時幹脆裝作沒看見。日子久了,他們的關係慢慢就疏遠了,但小謝有時也突然向小石尋求幫助。出於朋友一場,小石總是盡心盡力地幫他。可事後,小謝的老毛病又犯了,事情過後就幹脆不理小石。時間長了,小石就有種被小謝利用的感覺,卻無奈於心太軟。小石的其他朋友勸他放棄這份友情,紛紛說小謝這種人不值得交。但當小石終於下決心與小謝分開時,小謝卻傷心地流下淚,他說了一句讓小石驚訝的話:“我除了你沒有一個朋友啊!”
不要以為朋友就是你送我一包煙,我給你幾塊錢,就像借債還錢,概不賒欠。作為一個受惠者,應該懂得珍惜別人的恩惠,把恩情放在心底,不做過河拆橋的人。不要目光狹窄地緊盯著自己一次的施恩,這樣反而會讓恩情變成交易。一味地要求別人的幫忙,而在別人有難時袖手旁觀,必然不會得到長久的情誼。相信朋友不是一天就可以交成的,從長遠的角度,點滴積累自己的善行,你終會成為人情的富翁。
不可急功近利,掌控持續利益
山西票商經營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存放款業務,這與現代銀行經營相類似。票號盈利就在於存放款利息的差額,存款時票號付低息,放款時則收取較高利息。當時對於票商來說,最大牟利對象是在票號存款的富戶。官紳們並不把利息放在心上,隻圖安全、方便。山西票商為圖長遠之利益。因而在放款時也收取較低的利息,這裏麵以平遙幫票號最為人稱道,徐坷曾雲:
試以存款論,平遙幫之存款利息至高三厘,祁、太兩幫可由三厘至四厘,甚且有得四厘半者。以放款論,平遙幫放出之款,多僅六厘,至多亦僅七厘而止,甚且有僅取五厘者。若祁、太兩幫,則往往多至一分,平均之數亦七八厘。此其較大也,蓋山西票號向重信用,不重契據不做押款,此為各幫所同,至以博取重息,懸為大禁,則為平遙幫所獨也。
票商在存放款業務中獲利最豐的機會要屬大批官款的存放了。官款存放並不需要支付利息,並且往往數額巨大。但眾多銀行創立後,票號生意便大受損失,其中,來自戶部銀行的威脅最大。著名票商李宏齡曾說:
我行存款至多向不過四厘行息,而銀行則得五六厘。放款者以彼利多。遂提我之款移於彼處。且彼挾國庫、藩庫之力,資產雄厚,有餘則縮減利息,散布市麵,我欲不減不得也;不足則一口吸盡,利息頓漲,我欲不增又不得也。
這就是說,在戶部銀行創立之後,僅就存放款一項業務而言,山西票號已成為戶部銀行的附庸,戶部銀行實力雄厚,隨行提高或降低存放款利率,山西幫票號隻好應承隨風倒,無法與戶部銀行相抗衡,“禁用重息”的傳統信條顯然已不合時宜了。
這是曆史向山西商人發出的挑戰,也是曆史給他們的一次機遇,善於乘勢而起的山西商人卻錯過了這一次大好時機,他們過分相信自己高超的經營策略,盡管李宏齡等人奔走呼籲,但實力雄厚的山西商人再也沒有醒來。
隻有眼光長遠,不計較蠅頭小利的人,才有機會取得成功的可能,所以,魚兒上鉤之後也不要疏忽大意,更不應得意忘形。放長線釣大魚,而釣上的魚兒更要悉心喂養,這樣才能長遠地建立起你的利益關係,才能更好地達到你的目的。
1944年,新墨西哥州聖大菲北方34英裏(約54公裏)處,有一個叫羅斯阿拉摩斯的地方,此地建有一個秘密實驗室,在J.R奠本海默博士的指導下,正在秘密地製造裝有起爆劑的原子彈!
經過有關各方麵的長時間的努力,葛羅普斯準將終於和當時的杜邦公司總經理卡班達達成了關於杜邦公司全麵協助曼哈頓計劃的契約:
1.杜邦公司負責全部計劃所需工程的設計、建造及安全運轉;報酬除成本費以外,再加上適當的利潤。但杜邦公司將利潤定為1美元。
2.在整個計劃中,杜邦公司開發出的新技術應一律為陸軍所擁有。
杜邦公司為了這項工程,將全體職工6萬人從東至西搬遷了2700英裏(約4345公裏),到頭來卻僅僅索取1美元的利潤,實在奇怪。無論如何。這項浩大的工程如期完工了。
皮艾爾。S.杜邦確實具有了不起的才幹,他之所以僅以l美元利潤訂下製造原子彈契約,是因為考慮到這項專門知識會在戰後帶來天文數字的財富,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他抓住這個時機,借此積累財富,進行無休止的擴充;他重視技術,網羅了大批年輕的化學家,從德國接收大批技術人員,結果給他帶來了驚人的價值。
戰後的杜邦集團,憑借其製造原子彈帶來的重大政治影響和獲取的經濟實力,取得了收斂巨資的極好機會。杜魯門總統的國務卿艾奇遜本人就是杜邦公司的法律顧問,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國務卿竟然是杜邦公司GM的常務理事,他曾經以美國政府名義下大量輪胎訂單給杜邦公司。而最使公眾熱議的是任中央情報局局長時間最長的亞列期。達列,也是杜邦公司的聯合水果公司董事長,雖然杜邦聲稱製造原子彈隻掙1美元,但他卻拿到了遠遠比表麵財富更多的東西。
杜邦公司的這種著眼於長遠,把政治與經濟相連,借官方開拓經營之道的做法,給我們很大啟示。作為一個商人,當然要謀利,問題是你要分清是謀當前的蠅頭小利,還是要今後的大量財富。而隻求損人利己,絲毫不講商業道德的商人最終會被逐出生意場。
釣到的魚不用再喂食,這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態。他們人際交往非常急功近利,殊不知,這樣做斷送的不僅是剛剛建立的良好態勢,更是自身的聲譽。試想,誰會願意和急功近利的人交往呢。商場上也是如此,今天偷工減料省了一塊錢,而明天可能少了十位顧客,這絕不是聰明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