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的“相同”和“不同”(2 / 3)

第四,《手機》。《溫故1942》之後,我又寫了一個作品《手機》。《手機》這部作品和我以前的作品不是特別一樣,小說《手機》跟電影《手機》又不太一樣。

這個作品探討的主要是謊話的作用。我們都覺得說謊是件壞事,但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說過謊話、假話、瞎話。現代社會人們的話語量急劇增加,電視台、報紙有幾十個聲音在衝著你說話。我們每天能說多少有用的話?我請教過社會學家,農業社會的時候人的話特別的少,有用的話一天都不會超過十句話!但是現在,一個語言學家統計我們的話語量每個人每天是4000多句。

有用的話是十句,你要說4000多句,也就說明除了這十句話,那4000多句話全部都是廢話,要麼就是假話。這個時候又出現了一個東西手機。手機的出現就像我第一次看到火車,對世界的感覺是一樣的。手機成為一個隨身的攜帶物,四千多句假話都往手機裏裝,手機受不了,手機就會變成手雷。當時我跟馮導演在一起聊天,周圍還坐著其他朋友,這真的是聊不下去,就覺得話語量是一個問題,就寫了《手機》。科技發展有時也會帶來人們生活的改變和人的態度的改變。手機的出現就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這又牽扯到一個問題,人與人之間是遠的好還是近的好?手機極大地縮短了人們的距離,距離被人為地拉近之後,心是不是更遠了?我的小說寫了三部分,改編成電影後隻用了其中的一部分。電影一開始還是很溫馨的,一個小媳婦想知道在礦上工作的丈夫的情況,鎮上有一部搖把電話,她就跑到那裏打電話。電話打通後,問丈夫最近會不會回家,礦上就用大喇叭把電話內容放出來了。搖把電話對於人們生活的影響還是有限的,而手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危機。有那麼多的廢話和謊話往手機裏裝的時候,手機就變成手雷了。《手機》探討的是嘴對心的背叛,說對想的背叛。當生活充滿了謊言的時候,我們生活得非常愉快;當謊言被揭破的時候,我們就感到了痛楚。這就是謊言的偉大的曆史作用。在放映《手機》這部電影的時候,很多女孩子,都把手機砸到了男孩的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