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舉辦畢業生茶話會,與會者是本校中文係的全體學生。首先是係主任講話,主要是向畢業生表示祝賀,雖然是短短3分鍾的即興講話,卻讓每個即將離校的學生們感慨萬千。接著是王教授講話,他引用了列寧的名言,然後主要強調了自己的期許,他希望同學們繼續努力學習。第三個講話的劉教授朗誦了高爾基的《海燕》片段,聲聲美詞,句句都顯示出了勉勵,畢業生們很感動。緊接著,畢業生們歡迎宋教授講話。在毫無準備而又難以推辭的情況下,宋教授站起來,先簡單地回顧了數年來與同學們交往的幾個難忘片段,最後一字一頓地說:“前麵幾位給大家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學們覺得怎麼樣呢?”台下的學生附和道:“很好啊!”宋教授笑著說:“所以我決定說他們說過的話。第一,我要祝同學們勝利畢業!第二,我希望同學們‘學習、學習、再學習’。第三,我希望同學們像海燕一樣勇敢地搏擊生活的風浪。最後這句是我的原創,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忘記母校,不要忘記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們!”話音一落,全場響起了轟隆的掌聲。宋教授的概括就是以一種互動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別具特色。
但是互動式的幽默也要注意一些禁忌:
首先,若期望聽眾參與,要避免一開始就提問開放式的問題,以免導致冷漠或尷尬的場麵。
其次,當演講者對自己的問題都無法有效掌握時,應盡量避免運用。
最後提醒大家注意,現場調控能力較弱的人是不適合互動幽默的,以免在起承轉合上無法收放自如。
用幽默巧妙化解尷尬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誰也不能準確地預料未發生的事情,所以未雨綢繆很重要。生活中如此,在演講中亦如此。在演講前,演講者就要對風雲變幻的“現場”有所準備,事先設想好如果在演講時橫生意外該怎麼辦,必要時還要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臨時處理。
當代著名指揮家卡拉揚和小提琴演奏家朱爾斯坦在指揮和演奏時,都有閉眼的習慣。起初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有人喜歡演奏時閉眼睛呢?
他們倆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盧塞恩,那次演出打動了無數觀眾,也是從那時開始,他們倆開始頻頻合作。這兩位天才的音樂家每次的表演都可以用完美來形容,他們配合得相當默契,人們甚至會認為指揮家和首席小提琴手幾乎有著魔一般的心靈感應。
可是有一次,在倫敦的一個大型演出台上,因為現場升降台出了點事故,導致他們倆的合作第一次出現了小小的失誤,有幾個音準完全沒有配合上。聽眾都有一雙挑剔的耳朵,表演結束後,後台湧來了無數崇拜者和記者,他們紛紛詢問朱爾斯坦這次失誤的原因。朱爾斯坦並沒有指責主辦方的場地問題,而是淡淡地對記者說:“因為這次演出我沒有閉眼睛。”大家都不解地搖搖頭,他解釋道,“為了集中注意力,同時感受到樂曲的微妙境界,所以我們倆每次演出都不約而同地閉上眼睛,我們彼此看不見就不會出錯。音樂是不需要眼睛的,要的是彼此的心領神會。可是我今天在台上,因為眼睛不舒服,所以就沒閉眼睛。因此我們出現了失誤,要知道平時的整個演出我們都是一直閉著眼的。”
意外的發生總是猝不及防的,有些人會因為遭遇意外而從此一蹶不振,但有些人卻通過對意外的化解贏得了更多的關注與尊重。突然出現的意外也許會使你陷入一時的尷尬之地,但是請別忘了,幽默的力量是巨大的,關鍵時刻,它能幫你渡過難關。就像朱爾斯坦說“走音隻是因為沒有閉眼睛”,幽默的解釋,真誠而自然,瞬間就解除了媒體和崇拜者的疑惑。
被人們熟知的政壇演講名家們,無一不是用幽默來化解突發情況的高手。
了解陳毅的人都知道,他演講時大都不用稿子,他總是能很自然地出口成章,侃侃而談,他即興編故事的本領令人望塵莫及。他就是經常用這種機敏而風趣的言辭把聽眾征服的。在一次很重要的會議上,陳毅要上台演講,有人看見他拿著一份稿紙。在演講的時候,陳毅不時地低頭看著那張紙,慷慨陳詞,一次次地把聽眾帶到了演講的高潮,這時候,一陣風吹過,講台上的那張紙被吹落到地上,細心的聽眾竟發現那隻是一張白紙。於是台下的人一片驚訝,陳毅看到了大家驚愕的表情,於是一臉無辜地解釋:“我這也是被逼的,我平時不喜歡用演講稿,但是不用稿子,人家會覺得我講得不嚴肅,是信口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