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不喜歡死氣沉沉地對著講稿念了,那樣太死板,我喜歡即興講話,有什麼就說什麼,想到哪兒就說哪兒,雖然這樣容易禍從口出……不過說老實話,中國也有人存在保護主義思想,中國人也很擔憂,有些學者一直認為中國開放得太大了,這樣下去,他們擔心華爾街那幫人太會賺錢了,會把我們的錢都賺跑了……歡迎美國的朋友來中國觀看北京奧運會,如果實在沒法去北京,那一定要在電視機前看奧運會,為美國和全世界運動員加油。如果沒有票,可以找我。如果找不到旅館,我們的旅遊局局長邵琪偉在這裏。如果大家吃東西擔心病從口入,可以找我們的質檢局局長李長江……”
王岐山幽默的結尾讓在場的嘉賓們笑聲、掌聲不斷,震耳欲聾的掌聲久久回蕩在會場四周。
幽默式結尾是用風趣、幽默的言語作為結束詞,在笑聲中結束演講。而聰明的王岐山巧借“禍從口出”來調侃自己的脫稿演講,灑脫而隨意,就好像在享受過豐盛的大餐後,奉上一道美味的甜點,實在是妙不可言。隨後他巧妙地向美國人推銷了北京奧運會,又在談笑間展現了中國領導人幽默、自信的外交風采,極富情趣,讓人歎服。由此可見,結尾幽默化,一定能打動聽眾的心弦,達到滿意的演講效果。
在講話中適當加點幽默
俄國文學家契訶夫說:“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這樣的人即使額高七寸、聰明絕頂,也算不上真正有智慧。”為什麼卓別林隻要一露臉、一張口、一舉手、一投足立即就能撥動人們的心弦,使千萬人為之捧腹、為之傾倒?奧妙之一就在於: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啟人心智、令人愉悅的幽默。
如果管理者在講演或者與人交流時能量體裁衣地恰當地插入些幽默,則能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
在某公司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與會人員就公司的戰略和實施戰略的方針爭吵不休。
周先生是這家公司的執行經理,他想要說服他們停止爭論,而轉到務實的執行上來。
在經過一番思考後,周先生講了一個幽默故事:“在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有人向美國總統建議,他有一個良策可以一舉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他是這麼說的:‘在我看來,我們目前麵臨的問題完全是由於德國U型潛艇不斷擊沉我們的商船造成的。我提議把整個大西洋煮沸。這樣,由於海水的溫度太高,德國潛艇一定無法繼續躲在海底,不得不浮出海麵。這時,我們在海麵上輕而易舉就能將它們一一擒獲,我們在狩獵時也是這樣做的。’而當美國總統詢問這個人有什麼辦法把大西洋煮沸時,這個人的回答是:‘我隻負責製定政策,如何做的事情就不歸我管了,應該由技術人員解決。’”
這個笑話讓全體與會人員開心地大笑起來。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後,周先生對在場的人說:“這就是所謂政策製定和政策執行之間的差異。”
所有與會的人終於停止爭吵,開始商討具體的執行方案。
在職場中,管理者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並需要和他們溝通交流,要說服他們認同你的觀點。
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幽默感,善於使用幽默語言很容易就能找到彼此的共同點,消除分歧。
美國總統裏根上台後,打算選擇國會議員戴維·A斯托克曼擔任聯邦政府的管理與預算局局長。但是,斯托克曼此前曾在公開辯論中多次抨擊裏根的經濟政策,是裏根的政敵。
為了打破僵局,裏根給斯托克曼打了個電話:“戴維,你在電視辯論中多次抨擊我,我一直在尋找跟你算賬的機會,現在機會來了,我將派你去管理與預算局工作。”
一個幽默的電話,讓兩個曾經的敵人化幹戈為玉帛。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
在管理工作中,為了使團隊成員準確、高效地完成工作,營造輕鬆的氣氛是幫助實現這個目的的有效方法。
據美國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1160名領導者中,同意在下屬會議上以幽默來打破僵局的人占77%;認為幽默有助於業務開展的人占52%;提倡在下屬中“開懷大笑”的人占39%。很多跨國公司,從最高領導者到一般部門主管,也已經在日常管理活動中把幽默融入進來,並開始把它作為一種新的培訓手段。幽默是一種可以使工作氣氛變得輕鬆的語言藝術,在演講中,這一點也同樣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