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候著的李公公有些摸不著頭腦,卻又不好發問,隻道是這位娘娘好生奇怪。
“公公。”聽到喚聲,李萬又恭了恭身子,隻見施紊托起玉如意,遞到自己麵前,剛伸手接住,就瞧見施紊別過了身子:“公公快請回吧,這酒本宮是不會喝的,隻希望公公能代為轉告皇上,就說……”話還未說完,施紊抬起了頭,看向了遠處皇宮的方向,隨機又緩緩低下了頭:“就說……就說……罷了……。”
眼淚滑過了臉龐,剔透如水晶。語罷,目光決絕,施蘭傾手推翻了桌上的燭燈,光亮迅速蔓延,火舌貪婪的舔舐著一切,綢錦,棉絮,火中紛舞,屋中霎時火光衝天,而手握玉簪的李萬卻嚇得臉色慘白,整個人立在了原地,半響沒有回過神來。怎麼也想不到這位娘娘竟如此狠絕,連屍骨也不願為自己留下,還牽連自己流連火海,當下雙腿似被定住,挪不開身子。
“高士,這是怎麼了,怕本宮寂寞嗎哈哈,還是速速離去,怕是再晚些可就得與本宮一起離開了。"施紊站在原地,,火光映照的麵容更加生動,那隨意的神態,好似……好似在看一場戲。誰是戲中人,誰是聽戲人,誰分得清……被施紊一語驚醒,李萬奪門而出,手中緊捏著玉如意與拂塵,火光下,那出逃的背影顯得略微可笑。
如意背麵四個大字——施家天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十六年後
轉眼,十六年,繁花似錦如雲煙蕭蕭而過,而現,整個朔天王朝掛在百姓心尖尖上的便是三年一度的鄉試,千萬莘莘學子為此朝夕,寒窗苦讀,千裏奔赴,為那光明前程,一路從縣試,府試,院試,從童生成為秀才,緩緩舉步,跨入這鄉試的大門,在秋八月秋闈一中舉人,而後便是會試、殿試,由前三甲依次封為狀元,榜眼,探花,一步一步、踏上文人的征途。
提起科舉,不禁要提起那首轟動一時的歌謠。
青石小巷中,一聲童聲朗朗傳出,唱道:“秋兒要麥收,春兒要趕考,昨兒抱個小金孫,今個頭戴烏紗帽。都說八妓九儒又十丐,巾幗凝眉撥乾坤,紅妝朝上走一遭,老相撫著胡須笑。那位官人,沏上茶先……”緊接著嬉鬧幾聲,又有幾個聲音“嗬嗬”傳出:“都說八妓九儒又十丐,巾幗凝眉撥乾坤,紅妝朝上走一遭,老相撫著胡須笑……老相撫著胡須笑……”朗朗的歌聲伴著孩子們手裏的樹枝條擊打在幽幽石階上,向空中一圈一圈蕩開……
正是這首孩童們口中競相傳唱的童謠,一唱便是近二十年。
廣翻史冊,朔天王朝前幾百年並無科舉史例,先祖均是由宗法傳製,血緣為親立任官職,卻也使得朔天“百憂感奇才”,始終是南署一方小國。直到先皇雷行手段,才使朔天逐步強盛,吞並多方沃土,熬霸中原。這一切全歸功於先皇背後的一個女子,這名女子正是二十年前感創科舉,一改宗法的施貴妃。都歎紅顏薄命,十六年前一場大火中,一綃紅妝,化作萬骨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