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人的文人傾向較重,由此,如非所願,所擔當的職務一般不宜過長,數年一遷,使之不覺太枯燥乏味,則能調動、改善其積極性,也能避免貪汙受賄。
周全性格的人,智慧極高而心思機警,待人則能應付自如,接物則能遊刃有餘,是交際應酬的高手和行家。這種人是天生的外交家,做國家的外交官或大家豪門的外掌櫃,任大公司或大企業的公關先生或公關小姐,都能愉快勝任,其辦事能力也很強,往往能獨當一麵。
不一樣的胸懷,不一樣的性格
在一定程度上,一個人能力的大小以及性格的變化取決於他的胸懷與稟性,心胸狹窄、稟性不良的人不能指望他為善,稟性懶的人不能指望他做事勤快。注重道德和品行修養的人不會幹凶惡陰險的事,追求公平正直、心無偏私的人,不會傷害朋友。
在職場上,假如能把握好下列12種不同性格的人,學會識別並善用他們,你一定會取得事業上的輝煌成功。
1.固執之人
這種人立場堅定,直言敢說,也有智謀,可以信賴,行得端,走得正,為人非常正統,不論在思想、道德、飲食、衣著上都落後於社會潮流。有保守的傾向,也比較謹慎,該冒險時不敢,過於固執,死抱住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不肯向對方低頭,不擅長權變之術。
這種人是絕對的內當家,是敢於死諫的忠直大臣。
2.樸實之人
這種人胸懷坦蕩,性情忠厚淳樸,沒有心機,不善機巧,有質樸無私的優點。但為人過於坦白真誠,心中藏不住事,大口沒遮攔,有什麼說什麼,太顯山露水,城府不夠,甚至可能被大家當傻瓜看,作為取笑對象。與這種人合作,盡可以放心。
但因缺乏心眼,辦事草率,有時又一味蠻幹,不聽勸阻,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也說。雖說坦誠是為人處世的法則,但一如竹筒倒豆子,少了迂回起伏,也未必是好事。如果能多一分沉穩,多一點耐心,正確運用其誠懇與進退謀略,成就也不小。傻子的聰明之處,正在於知道如何運用他的“傻”。
3.好動之人
這種人性格開朗外向,作風光明磊落,誌向遠大,卓立不群,富有開創精神,凡事都想爭前頭,不甘落在人後,往往從中產生出莫大的勇氣和靈感,不輕言失敗,成功欲望強烈,永遠希望自己走在成功者的前列。
缺點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輕率冒進,如果在勇敢磊落的基礎上能深思熟慮、冷靜應對,則能取得重大成就。又因為妒忌心強,如果不注重自身修養,會因忌妒而犯錯誤。如果將忌妒心深藏不露,得不到宣泄,可能致人格偏失到畸形。
4.沉靜之人
這種人性格文靜,辦事不聲不響,作風細致入微,認真執著,有鍥而不舍的鑽研精神,因此往往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和能手。
缺點是過於沉靜而顯得行動不夠敏捷,凡事三思而後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過的機會。興趣不夠廣泛,除興趣所在之外,不太關心周邊的事物。盡管平常不太愛講話,但看問題又遠又深,隻因不願講出來,有可能被別人忽略。其實仔細聽聽他們的意見是有啟發的。
5.辯博之人
這種人勤於獨立思考,所知甚博,腦子轉得快,主意多,是出謀劃策的好手。
但因博而不精,專一性不夠,很難在某一方麵做出驚人的成就。不願循著前人的路子,因此多有標新立異的見解。口辯才能往往也很好,加上懂得多,交談演講時往往旁征博引,讓人大開眼界。如能再深鑽一些,有望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為人一般比較豁達,因此也能得到上下之士尊敬。
6.清正之人
這種人清廉端正,潔身自愛,從本性上講不願貪小民之財,富有同情心和正義感,因此,看不慣各種腐敗而不願為官,即使為官也是兩袖清風,不阿諛奉承,偏激的人甚至辭官不做,去過心清神靜的神仙日子。
由於他們原則性極強,一善一惡界限分明,有可能導致拘謹保守,又因耿直而遭奸人忌恨陷害,難以在政治上取得卓越成就。有狂傲不羈個性的,反而在文學藝術上會有驚人的成就,在那個天地中可以盡情自由地實現他的理想和抱負。
7.拘謹之人
這種人辦事精細,小心謹慎很謙虛,但疑心重顧慮多,往往多謀少成,不敢承擔責任,心胸不夠寬廣。他們駕輕就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能很圓滿地完成任務。可一旦局麵混亂複雜,就可能頭昏腦脹而做不出果斷、正確的抉擇,難以在競爭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他們生活比較有規律,習慣於井井有條而不願隨便打亂安靜平穩的生活。
8.韜智之人
這種人機智多謀而又深藏不露,心中城府深如丘壑,善於權變,反應也快。如果立場不堅定,易成為大奸之人,往往見風使舵,察言觀色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智謀多變。如果忠正有餘,則會成為張良一類的奇才。
9.宏闊之人
這種人交友廣泛,待人熱情,出手闊綽大方,處世圓滑周到,能得到各方麵朋友的好感和信任。他們善於揣摩人的心思,投其所好,長於與各方麵的人打交道,混跡於各種場合而左右逢源。適合於做業務工作和公關,能打通各方麵的關節。
但因所交之人魚龍混雜,又有點講義氣,往往原則性不強,容易受朋友牽連而身不由己地做錯事,很難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論事情的是非曲直,不適宜矯正社會風氣。
10.雄悍主人
這種人有勇氣,但暴躁,認定“兩個拳頭就是天下”,恃強魯莽,為人講義氣,敢為朋友兩肋插刀,屬性情中人。
他們的優點是為人單純,沒有多少回腸彎曲的心機,敢說敢做有臨危不懼的勇氣,對自己衷心折服的人言聽計從,忠心耿耿,赤膽忠誠,絕不出賣朋友。
缺點是對人不對事,服人不服法,任憑性情做事,隻要是自己的朋友,於己有恩,不管他犯了什麼錯誤,都盲目地給予幫助。因其魯莽往往會犯下無心之過。
11.強毅之人
這種人性情硬朗,意誌堅定,剛決果斷,勇猛頑強,敢於冒險,善於在抗爭性的工作中頑強拚搏,阻力越大,個人力量和智慧越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屬於梟雄豪傑一類的人才。
缺點是易冒進,驕傲於個人的能力。權欲重,有野心,喜歡爭功而不能忍。他們有獨當一麵的才能,也能靈活機動地完成使命,是難得的將才。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好他們的思想和情緒變化,這可能是他們有所變化的信號。
12.柔順之人
這種人性情溫和,慈祥善良,親切和藹,不擺架子,處世平和穩重,能夠照顧到各個方麵,待人仁厚忠實,有寬容之德。如柔順太過,則會逆來順受,隨波逐流,缺乏主見,猶豫觀望,不能決斷,也不能做大事,常因優柔寡斷而痛失良機。
因與人為善又可能喪失原則,包容袒護不該縱容的人。在許多情況下,連正確的意見也不能堅持,對上司有隨意順從的傾向。如果剛決果斷一些,能正確地極力堅持或爭取,大事上把握住方向和原則,以仁為主又不失策略機變,則能團結天下人才共成大事。這就是曾國藩所說的謙卑含容是貴相”。否則,隻是幕僚參謀的人選。
辦事能采取比較得體的方法,表麵謙虛,實際上不會吃啞巴虧,暗藏著報複心。用人講求亂世用奇,治世用正。這種人不論在亂世還是治世,都能謀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懂得變通的善於保全自己的一類人。因詭智多變,可能節氣不夠,不宜選派這種人掌管財務、後勤供應等事。
察人法的目的不僅知人,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其人之後,采取相應的措施去用人。以上12種性格之人,由於特性不同,因而在識別之後,使用也應該不一樣。
“二戰”時英國著名的蒙哥馬利元帥曾經有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把軍官分成四類,聰明的、愚蠢的、勤快的、懶惰的。每個軍官至少具備上述兩種品質。那麼,聰明而又勤快的人適宜擔任高級參謀;愚蠢而又懶惰的人可以被支配著使用;聰明而又懶惰的人適合擔任最高指揮;至於愚蠢而又勤快的人,那就危險了,應立即予以開除。”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古有名訓:人無完人。看人總要往好處看,對人性才有信心,才敢把事情放心交托給別人。如果總是盯著別人的缺點,看不到他的長處,也許會把一匹千裏馬當成了一匹跛腳驢子。隻有透過缺點看優點,才能找到真正的千裏馬。
一家人有五個兒子,但是五個兒子“各有千秋”:長子質樸,次子聰明,三子目盲,四子駝背,五子跛腳。如果按照常理看,這家人的日子會過得相當困難。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這家人的日子卻過得挺順當。有好奇心的人一打聽,才知道那人對五個兒子各有安排。他讓質樸的老大務農,讓聰明的老二經商,老三目盲,正好可以按摩,背駝的老四可以搓繩,跛足的老五便成了守家紡線的好手。這一家人各展其長,各盡其才,日子過得能不順當嗎?
試想,如果這個人僅僅看到幾個兒子的缺陷,他不被愁死才怪呢?
但是他轉換了一種思維角度,從揚長避短的角度出發,發現了兒子們具有正常人所不具備的生理優勢。這麼一來,全家無一廢人。
天下沒有完人,也沒有無用之人。你把注意力集中在人的缺點上,則世無可用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優點上,缺點就不那麼重要了,然後用其所長,則世無不可用之人。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著名將軍格蘭特具備卓越的軍事才能,但同時又是一個好酒貪杯的酒徒。但是,林肯看到的隻是他的帥才,而不計較他的缺點,因此大膽地啟用了格蘭特。當時林肯對眾多的反對者說,你們說他有愛喝酒的毛病,我還不知道,如果知道我還要送一箱好酒給他喝!格蘭特的上任,決定了戰局的轉折。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優點?什麼是缺點?對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答案,但未必是“正確答案”,其中不少隻是個人偏見。因為好與壞、優點或缺點,並無一定,一旦形成了定式,在處理事務時必然會缺少變通。
就用人來說,目的是為了做大事業,理當從需要出發,從觀念上打破條條框框的束縛。有時候,所謂優點或缺點,隻是個性問題。你看見某人一個缺點,在別人眼裏卻是優點。其實這隻是個性偏好所致,並非真的優點或缺點。所以,幹大事的人不執著於好壞長短,在看人時多考慮優點,在用人時多考慮有利無利,所以他們有大膽用人的底氣。
有一位廠長可謂用人高手,他不僅能夠用人所長,還善於將短變長,用人所短。比如安排遇事愛鑽牛角尖者去當質量檢查員,讓處理問題頭腦太呆板者去當考勤員,讓脾氣太強爭強好勝者去當攻堅突擊隊長,讓辦事婆婆媽媽者去抓勞保,讓喜愛聊天能言善辯者去搞公關接待。這樣一來,廠裏一切便都秩序井然,效益時時見好。
在平常人看來,短就是短;在有見識的人看來,短也是長。古語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這種觀人的智慧充滿了辯證法,以此用人,則大才、小才、奇才、怪才、庸才以及不才都能被我所用,那麼,身邊必然是人才濟濟,到處都充滿生機。
看人不要戴有色眼鏡,隻要有一技之長,無論君子小人,用得好都能產生你需要的價值。
看人要避免情緒作用,冷靜地發現別人身上的長處,並有效使用。
春秋時期,齊國孟嚐君好招攬人才,座下有門客三千。一次,有兩個人前來投靠,其中一個身材小巧,能鑽狗洞,而另一個會學雞叫。除此之外,他們別無所長。孟嚐君還是把他們留下來了。好多門客不服氣,認為這兩個人沒什麼用,哪有資格跟他們為伍?但孟嚐君勸他們說,世無不可用之人,有一技之長就是人才,不可輕視。
過不久,孟嚐君奉命出使秦國。秦昭王想讓孟嚐君留下來做相國。有人勸秦昭王說:“孟嚐君很有本事,又和齊王是本家,如果在秦國做了相國,他一定先替齊國打算而後才為秦國謀利,那麼秦國就危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