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學會識別多類型的人(1 / 3)

學會與不同性格的老板相處進入職場,為人打工,不比自己開店,萬事好商量。在公司中,你不僅要跟同事處好關係,還要與老板和諧相處,否則得罪了老板那你在公司內絕對很難再立足,因此就要求我們要清楚識別老板的類型,然後再對症下藥,與老板處好關係。而你想要識別自己的老板,辨清他屬於什麼類型,了解他的個性,這兒有一個不二法門,那就是俗語所謂的“跟官司要知道官司貴姓”。這就是說,當打工仔想跟定哪一個老板之後,必須要立即對老板進行全麵了解。

1.怎樣與聽信讒言的老板相處

為了不至於和老板發生衝突,並且使他明白你是受到了讒言的陷害,你可以這樣去做:

運用一定的技巧為自己洗刷清白,破除讒言的假麵目。某些人向老板進讒言誣陷你,偏偏老板又聽信了讒言,這樣的情況對你非常不利。但是,你不要擔心,應該拿出勇氣來,以積極的態度與其鬥爭,采取技巧揭穿事情的真相,還自己一個清白。

麵對老板對自己莫名其妙的、突然的冷淡疏遠,或在會議上不點名、暗示性地批評你,甚至故意製造工作中的矛盾為難你、製裁你,應當有勇氣主動找老板談談心,問清緣由,說明真實的情況。凡事假如拿到桌麵上,坦率地、公開地說清楚,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效果。回避的態度、忍氣吞聲的做法,隻會使自己籠罩在一層迷霧中,加深老板對你的誤解,加大雙方之間的隔閡。因此,應當敢於正視麵臨的困境,努力想辦法擺脫被動的局麵。

變被動為主動。假如確切無疑地知道了誰在背後向老板進讒言陷害你,你可以在老板沒找你之前先找到他,把一切實情坦然地相告,這樣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了。另外,為了製止進讒言者繼續造謠生事,應當再凜然正色地找到這位當事人,以暗示的口氣給其以必要的警告。但不要完全說明,因為他是不會承認的。這類人往往心虛,你一找他,他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他們都習慣於背後搗鬼,因此,也不願公開撕破臉皮,不願發生使雙方都難堪的正麵衝突。假如對方是一個非常潑悍無禮的小人,則要避免與其正麵打交道,而是策略地把話說給其親朋好友,讓他們轉告給他,從而間接地製止他的惡劣行徑。

2.怎樣與愛挑剔的老板相處

與愛挑剔的老板打交道是最令人頭痛的事情了,由於他的存在,你經常會處於不自信的狀態中,因為他老是打擊你的情緒。比如,公函內容與打字格式是他告訴你的,等你拿給他簽字的時候他又說這封信應該重打;明明你是完全按照他的吩咐去處理一件事情的,過後他又指責你辦事不妥;你從事的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可對你專業一知半解的老板偏偏對你的能力“不放心”等等。在挑剔的老板手下幹活覺得自己渾身上下的汗毛都是豎著長的,左右都不是,怎麼做都讓他看不慣。

不管怎麼說,碰到愛挑剔的老板,對下屬而言,總是不利的。那麼,該怎麼辦呢?以下幾招不妨一試:

弄清老板的意圖

當老板交給你一項任務時,你應問清他的要求、工作性質、最後完成的期限等,避免彼此發生誤解,應盡量做到符合他的要求。

設法獲取老板的信任

如果老板處處刁難你,或許是擔心你將來會取代他的位置。這時,你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放心,讓他明白你是一個忠誠的下屬,你可以主動提出定時向他報告的建議讓老板完全了解你的工作情況。一旦獲得他的信任後,他便不會對你過分地要求完美的工作效果。

正視問題

不要回避問題,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卑不亢。正視問題,嚐試與你的老板相處,針對事情而不是針對個人。比如,老板無理取鬧時,你應據理力爭,抱著“錯了我承認,不是我的錯而要我承認,恕難照辦”的態度,論理而不是吵架,讓他感覺到你的思想和人格。

一個言行一致、處事有原則的人別人自然不會小看,就算老板也不例外。

別太計較

不要對老板的挑剔或刁難過於計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應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遇到什麼樣的老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假如眼前的這份工作能滿足你的要求,比如,豐厚的薪水、優雅的工作環境等,那麼你就不要放棄這份工作。假如你十分喜歡自己的工作,想在這方麵做一番業績,那就盡量不要放棄目前的工作,不要把老板的人品與鍾愛的事業同日而語。

3.怎樣與頑劣貪婪的老板相處

頑劣貪婪的老板私欲太重,就好比一個永遠也填不滿的無底洞,他的貪欲是沒有止境可言的。這些人,慷國家之慨,中飽私囊,是社會的一大蛀蟲。

遇到這樣的老板,該怎樣對待呢?

按原則辦事

照章辦事,堅持原則,是工作人員應遵守的紀律。不要因他曾栽培、提攜過你,為感恩戴德,就放棄原則,與其同流合汙。

如貪婪的領導想以巧立名目、偷梁換柱的方式滿足私欲,你可用“財務檢查不好過關”、“不好報賬”、“審計太嚴格”等借口予以搪塞或回絕。使他感到你“不給麵子”、“不好對付”、“難以打開缺口”、“太死板僵化”。屢次碰壁後,他就有可能有所收斂。當然,這樣做要頂著極大的壓力,冒著遭受打擊排斥的風險。但假如你應允了,就會越陷越深,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因此,要有勇氣頂住壓力,堅持原則,堅信“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個亙古不變的真理。

多留個心眼兒

假如迫於老板的壓力,不得不按照他的意思去辦,但自己要多留個心眼兒,把一些可疑的地方悄悄記在本子上,一旦等事態敗露,作為證據立即交出。假如掌握了老板貪贓枉法的確鑿證據,可采取匿名的方式,向有關部門打電話或寫信舉報。這樣不但可以為民除害,同時也減輕了自己所受到的壓力和威脅。

4.怎樣與自私的老板相處

自私的老板往往考慮的隻是他自身的利益,他從不站在集體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更不會替下屬著想。為了滿足他自身的利益,他可以置集體或下屬於不顧,甚至不惜犧牲集體或下屬的利益。在與自私的老板相處時應該注意:

潔身自好

不能為虎作倀,這種自私的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他可能把得到的私利分你一半,但在引起眾怒的時候,也會把你拋出去當替罪羊。老板的任職畢竟沒有你的名聲長久,故不可與之同流合汙。

用沉默表示抗議

假如他的所作所為實在過分,可用沉默表示無言的抗議。聰明的老板會領會下屬沉默的含義。“沉默是金”,沉默有時會成為有力的、強大的武器,沉默會給人以壓力,聰明的老板在這種無形的壓力麵前,會靜下心仔細思考自己的行為,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過錯而罷休。巧用沉默,是我們對待自己的老板的有效手段。

有原則地代上司受過

我們必竟是下屬,下屬與老板所處職位不同,所受壓力便不同,所承擔的責任也不同,所能承受的錯誤自然也不同。下屬代老板受過,可以說在現在已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而且從中我們會受到老板的感激,也許以後的路也會好走一些,因此我們可以替上司受過,但一定要有原則。對於某些情況而言,下屬絕不要輕易代老板受過,如非常重要的惡性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政治影響的事故,以及一些已經觸犯到法律的事情,在這些情況下,假如你仍然為顧全老板的麵子而做掩飾,甚至把責任攬到自己頭上,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會害了你自己,為這樣的老板付出犧牲太不值得了。

5.怎樣與陰險的老板相處

這樣的人做了你的老板,可真是你人生的大不幸。稍有不慎,你就有可能成為他的報複對象。與這樣的老板相處,隻有兢兢業業,一切唯老板馬首是瞻,賣盡你的力,隱藏你的智。賣力易得其歡心,隱智易使其輕你,輕你自不會防你,輕你自不會忌你。如此一來,或許倒可以相安無事。像這種地方終不是好的久居之所,假如希望有所表現的話,勸你還是從速做遠走高飛的打算。

6.怎樣與傲慢的老板相處

一些人之所以顯得傲慢,不可一世,是因為他具有別人無法攀比的優越條件,或者是高人一籌的才智。傲慢的人最容易刺傷別人的自尊心,很讓人反感。

假如你的老板是這種人物,與其取寵獻媚,自汙人格,不如謹守崗位,落落寡合。這樣,他人雖然傲慢,但為自己的事業計議,也不能專蓄那些食利的小人,完全摒斥了求助的君子。一有機會你就該表現出你獨特的本領,隻要你是個人才,不愁他不對你另眼相看。

你要讀懂同事內心

生活中每個人總是承受著來自各方麵的威脅。這些威脅絕大多數是隱性的,都是你很難體察到的,而且多數來自於你的同僚。許多同僚對你的態度很和順,有說有笑。你甚至把他們當做了自己最親近的人,把自己的所有情況,包括歡樂和悲傷,喜好和憎惡,都毫無保留地告訴了他們。但是,有些人往往並不會對你抱以真心,在透徹明晰地了解你洞悉你的弱點後卻把它作為打垮你的利器,從而把作為他們的潛在威脅的你清除掉,這才是他們的目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圈套。直到你被他們打得落花流水,地位全無,一直沉浸在暢想之中的你才會如夢初醒。

圍繞在你周圍的有很多人,都表現得對你非常友善,肝膽相照,並且信誓旦旦地要和你一起合作,共同創造一片新天地。麵對這種情況,你也許會無所適從,因為你無法確定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但是,如果你真正地觀察體驗,真假還是很容易鑒別出來的:

1.對方在傾聽你訴說的時候是報以真誠的同情和感慨呢,還是目光閃爍,有時出現若有所思的樣子呢?如果是後者,那麼對方很可能是一個居心叵測的人。當然,這需要你去仔細觀察他的言行並注視他的眼睛。

2.仔細地回想一下,當你有意無意地想結束自己傾訴的時候,他是不是很巧妙地利用一些隱蔽性極強的問題重新打開你的話匣子呢?而且,你隨後所說的內容又恰恰是容易被別人利用的東西。

3.如果你偶然得知有人總是在不經意之中向你所親近的人打聽一些有關於你的消息,那麼你最好疏遠他們。

4.有些笑容並不是很自然,而像是從臉皮上擠出來的。有時你覺得並沒有絲毫可笑的地方,而對方卻能夠笑起來,這種人也要適當地多加小心注意。

5.如果有些東西你覺得實在忍不住,不吐不快,那麼你要盡量找一個自己親近的人訴說一番,比如你的父母、妻子甚至孩子。這會緩解你心中的鬱結,減少情緒上的大起大落。

現代生活的交際令你隨時都要麵對著各種人,如何與這些人相處,怎樣了解他們是何種性格的人,是擺在你麵前的首要問題。

交換名片,是彼此傳達身份信息的一種手段。但是有的人即使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也喜歡遞出名片,在公共汽車上、小吃店偶然邂逅朋友、熟人,也要拿出一張名片,甚至到酒吧喝酒時,都不忘給服務員名片。這些人動不動就拿出自己的名片是因為他們在評價對方時,很易受對方的工作、職位或學曆等所左右,由於這種心理的投射作用,也喜歡在名片上印自己喜歡的、認為別人會對他另眼相看的各式頭銜。當他們拿出名片交給對方時,便判斷對方一定也會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但事實上人們並不都是用頭銜來判斷一個人。相反的,他們這種舉動反而更容易讓別人發現他潛藏於心的自卑感。

常見有人喜歡向同事問東問西,而其詢問的內容不外乎是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或人。這是因為這些人無法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如果要適應的話,他們就必須使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與環境協調,才能使自己安心。當然他們也有誌成為其中的一員,但隻是有這種想法,卻無法付諸實行。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形下,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產生差距,這種差距就造成了自卑感。隻要一觸及自身這類較敏感的問題,他就會感到強烈的不安。

有的人常喜歡毛遂自薦,即使明知自己無法勝任,他們也硬要推銷自己。但有的人卻恰好相反,明明有個讓他們一展才華的機會,卻退縮遲疑。後者這種看似謙虛的美德,實際上是源於他們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

其實他們也有他們的理由,因為並非他們喜歡畏縮,隻是這種人對自己太沒自信了,隻要能夠確認自己有能力,他們一定會著手辦理,不須他人要求。

但並不是說這種人的理想過高,而是指這些人尚未建立與公司的同一性,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公司裏的專家。更簡單地說,這種人還沒有徹底適應其工作場所。由於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他們就會認定有許多困難存在,因而畏縮不前。

行事認真的人,也許辦事的速度不快,但由於他們不會敷衍了事、半途而廢,所以完成的工作,定能博得他人的信賴。

有的人辦事不僅認真,甚至還吹毛求疵,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辦事過於認真的人,從辦公室的桌子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桌子總是擺放得整齊規矩。

若有人在他不在時,順手借用他桌上的東西,即使過後再放回桌上,他一眼就能看出東西有人動過,會很不高興地表現出來。這種行為,除了會令周圍的人神經緊張外,他自己也為此而苦惱。

這些人很清楚自己過於認真的行為並不合乎常理。若從單純角度來看,一定會認為既然他自己也知道不合理,隻要改正不就好了?可是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改變自己,如果他們中止了這些行為便會失去平衡。

這種行為,是心理學上典型的“強迫觀念”:有這種行為的人,常給別人一種神經質的印象。

有拒絕上學傾向的孩子,一旦遠離了父母的保護,成長為有自我判斷力的社會人後,通常會以較寬容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別人。但此時另一種被人忽略,類似學生的拒絕上學症的心理拒絕上班症出現了。

為什麼有人會產生這種心理呢?這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想從自己必須完成任務的現實環境與組織中逃脫出來的心理。而此逃避的傾向,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所屬的組織(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工作單位)中的人際關係是一種負擔,這種負擔構成了精神壓迫,使得他們拒絕上班。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與工作場所中的氣氛不能協調。換句話說,就是其內心與工作場所有差距。

基於此,這些人自覺無法忍耐這種差距,隻好采取一種特殊行為填補這種差距,結果愈加精神緊張。當自我忍受不了時,他們就會想逃離工作場所。由此可知,這種人一定是尚未確立自我,且尚未完成與工作場所的同一性。

在任何團體中,總有一兩個八麵玲瓏的人,雖然他們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

這類人的典型行為是,他們能輕易地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在同事聚會等活動中,往往是別人最常邀請的對象,對這點他們相當自豪。但他們很少想到,其實大多數的人,隻有在無利害衝突的情形下才會邀請他們。

造成此種行為的原因,是這些人始終對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明確,亦即他們尚未確立自我信念,因此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價值觀,但也因此給人左右逢源的印象。

站在這個角度觀察,這些人明朗快活的背後,隱藏著一份悲哀感,他們內心是很孤獨寂寞的。

看透下屬的心理

曆史上,伯樂善於相馬,然“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世間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很多,隻是善於相人而又懂得用人的人,恐怕並不多。所以,做主管的人,除善於相人之外,更要善於用人,這才是最重要的。相人之術有四點:

第一,以利誘之,審其邪正;

第二,以事處之,觀其厚薄;

第三,以謀問之,見其才智;

第四,以勢臨之,看其能力。

“相由心生,貌隨心轉”,一般的江湖術士算命,是從一個人的相貌來斷定一個人的命運與未來。其實,人的命運不在相貌上,而在他的心地與行為上,所以真正會相人的人,要看這個人的心術正邪、待人厚薄、才情膽識如何。

第一,以利誘之,審其邪正。“君子臨財不苟得,小人見利而忘義。”所以要知道一個人是正人君子或是奸佞小人,可以用重利來誘惑他,看他的態度、反應如何。如果是有道之人,對於無端而來的利益,他會一分不取,表現正直的本性;如果是無德之人,有一點小小的利益,他就如蠅逐臭,不顧一切,趨之若鶩。所以,是君子、是小人,利益之前,無所遁形。

第二,以事處之,觀其厚薄。厚道的人,處事寧可自己吃虧,絕不以自己之長來彰顯他人之短;薄德的人,遇事但求有利於己,不管他人的名譽是否受損。所以如果要知道一個人的道德厚薄,隻要跟他相處共事,從他的行為,就能看出人格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