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萬般事,隻能靠自己。成與不成,都是個人能力辦事心計的真實檢驗。何為辦事心計?要則有二:打開通路的變通策略,借力促成的攻心藝術。辦事巧不巧,就看動腦不動腦。辦事成不成,就看心機如何用。
春秋時代的黔婁之妻曾說:“寧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餘。”前後都有餘地左右皆能逢源,這是我們必須掌握的圓融處事之道;隻有伺機而動,才能找準做事的最佳時機。盡管做事離不開真誠坦率,但真誠坦率並不等於沒有彈性,為人處事有時也可以說一些善意的諾言。“聰明善待自己,圓融對待別人。”葛拉西安經典箴言如是說。
1.活用人情,做事須積累人緣資本
一個好漢三個幫。好漢尚需有人幫助,更何況我們普通人。若想做事時能夠有人相助,就需要在平時廣結善緣,積累人緣資本。
大千世界,滾滾紅塵,人人為生計而奔波,為做成大大小小的事而忙碌。正像《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所述:“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每一個生活在社會裏的人都在通過做成各種事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那麼用什麼滿足?怎樣判斷滿足需要的先後等次呢?一般而言,我們滿足自己的需要可以有幾種手段,也就是占有幾種資源,概括起來主要有權力、物質、文化精神和社會關係四種資源。假如人們對某種特定利益都有需要,那麼有權力者利用政治權威去獲取;有金錢者使用物質財富去滿足需要;在文化精神上被認為是合法享有者的,也有可能得到該利益;而最後一類人,成功地做成事並取得利益,靠的是人際關係的力量,在現實社會裏很有效。
作為社會資源的人際關係,在辦事過程中“運用之妙,存乎於心”,關鍵是看如何去用。已故船王包玉剛在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時,就認為善於運用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重要因素。他跟彙豐銀行以及日本商人的關係很不錯,他們對他的事業成功起了很大支持作用,彙豐銀行給他以支持,實際上是他利用私人關係爭取來的。包玉剛首次向彙豐銀行借貸時,公司名氣不大,自己也沒有多少身價,彙豐銀行不準備貸款給他,但是他與彙豐銀行一個小部門的負責人私交甚好,因這層關係,彙豐銀行貸了一筆數額很小的款項給他。包玉剛並不氣餒,努力工作,用這筆錢賺取了利潤;同時,對他朋友的盡力幫助表示衷心感謝,雖然沒有拿到大額貸款,二人的友誼卻不斷加深。後來這位負責人升職為銀行的高級決策人員,包玉剛因這層關係並且由於企業管理得好,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貸款。另外,包玉剛著力發展與日本船商及造船廠的合作,並以嚴謹、寬厚、節儉的工作作風贏得了日本商人的讚賞,與他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有一次,包玉剛需要提前造好一艘船,當時那家造船廠的活兒已經安排得很滿了,但就因為包玉剛和它們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廠裏毫不猶豫地為他加班加點。事成後,包玉剛大賺了一筆。從包玉剛的經曆中,我們不僅能看到社會關係在關鍵時刻的決定性作用,而且也弄清楚了如何運用人際關係去取得成功。
很多人對人際關係的功能與使用缺乏正確的認識,於是在做事中出現了或左或右的偏差:有的人仗勢欺人,憑借手中的資源,比如權力、財富,貪得無厭,任意妄為,在和別人的交往中總是擺出一副“施恩者”的嘴臉;有的人則片麵地相信“關係萬能”,認為無論什麼事,隻要關係硬,都能手到擒來,不費吹灰之力,而一切能力、本事,在他們眼裏,都等於零;有的人卻一味地排斥關係甚至是正常的人際交往,他們或者由於生性靦腆、內心自卑,有意避免與人發生直接聯係,或者自視清高,認為周圍的人都是一幫俗人,沒有交流的價值,或者把正常的人際往來,也視為不正當的“走後門”、“拉關係”。結合社會生活中的實踐以及上述包玉剛的事例,我們對於正常的人際關係及如何運用,應該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即人際交往隻是一種社會資源和人的基本能力,它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完全可以拋之腦後的東西,關鍵在於我們怎麼去應用,才能對我們的生活和事業有所幫助。
2.左右逢源,掌握圓融處事之道
“圓”即“圓融”。為人處世與求人辦事都不能過於有棱有角,否則與人碰撞傷己傷人;而要八麵玲瓏,左右逢源,做事才順暢,做人才成功。
這裏所說的圓不是“圓滑”,它是根基於“方”的處世技巧、方法和謀略,圓即左右逢源的處世之道。香港著名歌星鄺美雲,曾參加香港小姐競選,獲得第三名。在競選期間,記者提了一個刁鑽的問題,“你讀書時成績不好,你是否很笨?”這個問題的確棘手,可鄺美雲的回答卻發人深思。鄺美雲是這樣回答的:“你們注意到沒有,讀書時成績一流的人畢業後幹什麼?可能當工程師、律師、醫生;而成績二流的幹什麼呢?他們中很多人卻當了那些工程師、律師、醫生的老板。”我們不妨觀察一下周圍那些人生與事業的成功者,他們的成功是否因為他們都是最優秀的多才多藝者呢?答案是否定的。他們的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在為人處世中通曉圓融之道,口才出眾,善於交際,情商優異。也就是說,他們無論辦什麼事,都已經熟練地掌握了“圓”的藝術。這就像幸福的家庭並不一定是妻子貌美如花,丈夫英俊瀟灑,而正在於雙方彼此尊重體諒、關係融洽和諧。
比如你對鄰居說:“我家有一盆花,你幫我修剪一下吧!”對方可能很不高興:“哼,要我給你賣體力。”但如果你換一種說法:“我發現你家的花修剪得特別漂亮,你在這方麵造詣很高。哎,我家有一盆花,你能不能教教我,看怎麼剪才漂亮?”對方一定會高高興興地幫你剪花了。同樣一件事情,使用的說話方法不同,導致的結果就截然不同。這就是“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