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借用貴人之勢辦大事——小人物如何借助他人成事(1 / 3)

俗話雲:“背靠大樹好乘涼。”人生的成功離不開貴人的幫助。善借貴人的“虎威”成就自己,借助靠山壯大自己的實力,借助貴人之光做好自己的大事,這些都是我們應該遵循的辦事法則。如此,我們便會如孟子所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1.人生的成功離不開貴人的幫助

人生之中,我們對能夠提攜、幫助自己辦成人生大事的人常稱之為“貴人”。在攀向事業高峰的過程中,貴人相助往往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現代社會所認為的“貴人”,並不僅僅是指那些名門望族、權重勢強的權貴之人,其內涵有所擴大發展,通常是指在層級組織中職位比你高、且能幫助你晉升的人,和在自己所處的組織之外,而有能力影響自己事業成功的人。找到這樣的貴人,需要你煞費苦心。你或許以為,你的晉升幾率取決於頂頭上司對你的評語好壞,這觀念在一定情況下是正確的。但當更高的管理階層覺得你的頂頭上司已不勝任時,自然不會重視他的推薦。所以,目光要遠大,仔細深入觀察,你將會找到能幫助你晉升的貴人。

在人的一生中,總會碰到幾個貴人。例如,你在工作中一直不是很順利,表現不佳,心灰意冷之餘,你開始想打退堂鼓,你的一位上司卻在這時候推了你一把,設法幫助你跨過了門檻,重燃起你的鬥誌。有句話說“愛拚才會贏”、“七分努力,三分機運”,但偏偏有些人是拚了十分努力,卻因為沒有一分機運而失敗。那些為我們提供機運的人就是貴人。

貴人相助,的確對個人的事業有助益。一份調查表明,凡是做到中、高級以上的主管,有90%的人都受過栽培;至於做到總經理的,有80%的人遇過貴人;自己創業做老板的,竟然100%的人都曾被不同等級、不同領域、不同身份的貴人提攜與扶助過。

古今中外,在成功人士的成功曆程中,總有一些至關重要的人物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施展出自己不負栽培的好手段、真本事,這才是他們把握曆史性機遇的關鍵性的一步,也是他們最終成功的要素之一。

人生的成功離不開貴人的幫助這其中的道理是不難理解的。一個人要想取得某種成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而這些條件的客觀方麵卻往往掌握在別人的手中。接受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就像一顆優良的種子不拒絕一塊適合自己生長的土壤,勢必會加速一個人的成功,有時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2.借助貴人之光,做好自己的大事

月亮自己並不發光,但月亮能借太陽之光,使自己皎潔明亮。很多不利的事並不好做,但善於借光者,仍能把一件不利的事做成一件美滿的事。

借“光”對想做事而缺乏成功條件的人來說是個有益的啟示,以至於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俏皮話:禿子跟著月亮走——想借光。

我國古代有“鑿壁偷光”、“囊螢積雪”的故事,描寫窮書生刻苦用功,“借光”苦讀。現代人應尤其善於借光,並因此照亮自己的人生與事業前程。1994年12月,中國輕工總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辦了首屆中國酒展示品嚐洽談會。洽談會上,來自中國河北的豪門啤酒卻並沒有引起更多人的注意,這對豪門啤酒的銷售非常不利。相反,豪門啤酒的掌管人陳世增因其非凡的經曆,成了美國新聞界采訪的熱點,甚至連白宮的決策者們也萌發了會見陳世增的願望,克林頓總統向他發出了邀請。

據熟知美國曆史的人介紹,從華盛頓到克林頓以前的美國曆屆總統從未單獨會見過中國的企業家。

12月18日,克林頓總統安排陳世增先到白宮參觀。19日下午,陳世增又趕到美國商務部,分別會見了商業部長的兩位助理及國際商業局局長。這幾位掌管商業進出口大權的官員聽了豪門企業的介紹,看了豪門畫冊,品嚐了豪門啤酒後,一致歡迎豪門啤酒進入美國市場,並表示:如果在法律上、手續上有困難,一定幫忙解決。

入夜,副總統戈爾舉行聖誕宴會,並邀請了美國幾十位著名企業家出席。陳世增作為特邀來賓,手持豪門啤酒步入宴會廳,戈爾走到他麵前說:“歡迎你的到來。”隨之將在場的企業界名人介紹給陳世增。

盛宴至夜深方散。陳世增讓企業家每人帶走一些豪門啤酒,回去和家人細細品嚐。

20日晚,克林頓總統和夫人希拉裏麵帶微笑地站在白宮一樓大廳門口,迎候陳世增。

“請代向中國人民問候,向中國領導人問候……”克林頓說。

“希望將來在北京歡迎總統閣下。”陳世增禮到話到。

“將來有機會,要去北京訪問的……”克林頓遲疑片刻,仍不失禮貌地回答。

善解人意的陳世增又轉向風度翩翩的希拉裏說:“希望總統夫人有時間到中國訪問。”

“一定去,一定去。”金發披肩的希拉裏滿麵笑容,十分高興地說。

接著,在大廳掛有描繪美國風景的巨幅環形油畫前,克林頓夫婦和陳世增合影。

宴會廳內,聖誕樹五彩繽紛,聖誕老人幽默慈祥,聖誕樂曲明快輕鬆,軍政要員、企業名流頻頻舉杯,品嚐豪門啤酒。此時的陳世增,成了最引人注目的人。這次會見極大地擴大了陳世增的知名度,豪門啤酒因陳世增知名度的擴大更是在美國大出風頭,對它的促銷大大有益。這次“借光”所起的廣告效應遠遠大於花巨資所做的廣告。

當一件事由於某種巧合,馬上就要出現不利局麵時,借光能使你轉危為安,變不利為有利。香港珠寶大王鄭裕彤的“借光”辦事,就借出了大名堂。鄭裕彤由於生意發展的需要,準備興建一個設施齊全、現代化水平較高的會議及展覽場所,總麵積達40.9萬平方米,包括一座高55米的會議展覽中心、一幢豪華住宅樓和兩幢酒店。從1984年年底論證、籌劃、達成協議以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

這樣的一個大手筆自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可令人不解的是,13年過去了,為什麼鄭裕彤遲遲不肯下動工令呢?原因在於鄭裕彤一直沒有找到最佳的廣告宣傳方案。如果該項目的宣傳效應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將影響項目的前景,這將對鄭裕彤的發展很不利。

就在外人紛紛猜測的時候,鄭裕彤的“司令部”內似乎已經進入了臨戰前的緊張狀態。手下人四處奔走,連鄭裕彤也經常往返於公司與香港機場。

謎底終於揭曉,然而卻是大出人們的意料——鄭裕彤宣布的開工日期恰恰是英國女王來訪的同一天。

鄭裕彤竟敢拿自己的開工奠基儀式與英國女王的來訪爭風?這老頭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了嗎?人們紛紛猜測。

大家知道,女王來訪在香港可不是一件尋常的小事。因為香港當時仍屬於英國的殖民地,女王是英國的最高元首,訪問香港雖說不是百年不遇,但也是難得一次。更何況這次來訪的時間,是在中國和英國已經就香港1997年7月回歸中國達成協議之後。雖不敢說這是英國女王對其殖民地的最後一次訪問,但也必定會對香港的未來有重要影響。所以,這次出訪,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聞熱點,屆時,英國的電視、廣播、報紙等機構的大批記者將會蜂擁而至,其他國家像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等地的記者也會跟蹤采訪報道,新聞熱點肯定會被吸引到這邊來。鄭裕彤挑選這麼一個時間開工,與女王唱對台戲可沒人敢操勝券。

當有好心的朋友擔心地問起鄭裕彤開工的事時,他隻是笑而不答。

鄭裕彤對外界的種種傳言與猜測置若罔聞,鎮定地指揮手下加緊做開工奠基的準備工作。

香港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奠基的日子到來了。這一天,天氣特別的好,鄭裕彤的職工們個個身穿禮服,精神振奮,奠基現場的大幅標語早已張掛起來,各種彩色氣球飄蕩在蔚藍的天空,好一派隆重、熱烈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