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這些送禮準則,一旦有事求人需送禮的話,你才不會吃閉門羹。
4.求人辦事要學會巧妙暗示
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的做法與自己的要求不符,可以通過巧妙的暗示,使對方自覺改變過來,這比使對方惱怒的指責要高明得多。
如果對方辦事的方法不符合你的要求,你不能當麵指責,因為這隻會造成對方的反抗,容易把事搞砸。而巧妙地暗示對方注意自己的錯誤,則可以輕鬆地把事情處理好。英國一家大超市的經理伊爾奇每天都到他的連鎖店去巡視一遍。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台前等待,沒有一個售貨員對她稍加注意。那些售貨員呢?她們在櫃台遠處的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又說又笑。身為經理的他當然對這一情況很不滿意,他雇用她們是來接待客人的。一定要糾正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但伊爾奇並沒有直接地指責那些在上班時間閑談的售貨員,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員工麵子的方法處理了這件事。他站在櫃台後麵,親自招呼那位女顧客,然後把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接著他就走開了。售貨員當然看到了這個情況,自責的她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類似情況。
伊爾奇沒有直接指責員工的不負責,而是親自去為顧客服務,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起到了間接地糾正員工錯誤的作用。有些人麵對直接的批評會非常憤怒,這時,就要間接地讓他們去麵對自己的錯誤,巧妙暗示常常會有非常神奇的效果。紐約的瑪麗女士運用巧妙暗示的方法使得一群懶惰的建築工人,在幫她蓋房子之後清理現場。開始請工人幹活的時候,瑪麗女士下班回家之後,發現滿院子都是鋸木屑。她不想去跟工人們抗議,因為他們工程做得很好。所以等工人走了之後,她跟孩子們把這些碎木塊撿起來,並整整齊齊地堆放在屋角。次日早晨,她把領班叫到旁邊說:“我很高興昨天晚上草地上這麼幹淨。”從那天起,工人每天都把木屑撿起來堆好放在一邊,領班也每天都來看看草地的狀況。這種辦事的方法,使人既易於改正其錯誤,又維持了其的自尊,使他自己以為自己很重要,使他希望和你合作把事情辦好,而不是反抗或抵觸。
生活中的很多事,起因複雜,因此做起事來更複雜。許多時候我們清楚,真理是站在自己這一邊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有了道理就可以不依不饒,把事辦成。莫比爾是一所大專學校的老師,他有一個學生因亂停車而堵住了一個學院的入口。莫比爾衝進教室,以一種非常凶悍的口吻問道:“是誰的車堵住了車道?”當車主回答時,莫比爾吼道:“你馬上給我開走,否則我就把車綁上鐵鏈拖走。”
這位學生是錯了,車子不應該停在那兒。但從那一次起,不止這位學生對莫比爾的舉止感到憤怒,全班的學生都盡量地做些事情以造成他的不便,使得他的工作更加不愉快。
莫比爾原本可以用完全不同的方式處理的。假如他友善一點地問:“車道上的車是誰的?”並建議說,“如果把它開走,那別的車就可以進出了。”這位學生一定會很樂意地把它開走,而且他和他的同學也就不會那麼生氣了。在做事中即使自己是對的,你也可能因為讓別人丟臉而毀了一切。傳奇性的法國飛行先鋒和作家安托安娜·德·聖蘇荷依寫過:“我沒有權利去做或說任何事以貶抑一個人的自尊。重要的並不是我覺得他怎麼樣,而是他覺得他自己如何,傷害他人的自尊是一種罪行。”
5.求人切忌腳踩多條船
許多求人者為了把一件事辦成,並且保證十拿九穩,便多方奔走,求了這個又求那個,見佛就拜,其實這正是求人之大忌。
當你把事情拜托一個人後,再去求別人,等於對前麵的人不信任,最起碼也是沒有信心的表現,且對方要是知道你還求助於他人,他一定不會盡力而為,你的前番求人之舉等於宣告失敗。而且,人多事亂,多方神仙一旦碰頭,說法不一,辦事方法不一,容易出岔子,搞不好反倒會把事情搞砸。退休工人陳曉強的兒子跟人吵架,一氣之下動了手腳,把人打得掛了花,闖下了大禍,被關進了臨時拘留所。
陳曉強就這麼一個兒子,視同心肝寶貝,見兒子進了拘留所,又氣又急,飯吃不下,覺睡不著,簡直感到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加上老伴整天以淚洗麵,更使他覺得沒了活路。
有人給陳曉強出主意:別這麼死心眼兒了。當今社會有關係什麼事都能通融。你這麼成天悶在家裏也不是辦法,為兒子著想,得趕緊出去“活動活動”呀!
陳曉強聽了眼前一亮,緊接著頭又垂了下去。他這一輩子,老實巴交,小心謹慎過日子,奉公守法,兢兢業業,從來信奉萬事不求人,也沒有什麼事值得去求人。除了老婆孩子,其他社會關係一個也沒有。求誰呢?
鄰居幫他分析情況,說他兒子的事弄不好得判刑,該提早到檢察院“活動”。
另一個說,檢察院管起訴,最後結果還得看法院如何判,所以該去法院“活動”。
還有的人說,判歸判,隻要關係硬,搞個假釋、保外就醫什麼的還是很容易。你們是大單位,領導有來頭,麵子大,求他出麵作擔保,把人保出來也行。
又有人說,市場上有個賣肉的某某,跟公安局某科長是連襟,可以求他高抬貴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放人算了。
甚至有人出了這麼個主意:牢房的滋味兒可不好受,聽說某某的親戚在看守所當管教,你得趕緊去他家打點打點,到時候省得兒子在裏麵遭罪。
鄰居們七嘴八舌,主意出了一大堆,把陳曉強搞得暈頭轉向。人家都是一片好心,陳曉強不能不聽,於是,他橫下一條心,豁出一張老臉,就求人這一回吧!他與老伴商量了一整夜,第二天,從銀行取出了自己一輩子的積蓄2萬多元錢,開始馬不停蹄地奔走。今天跑東家,明天求西家,每天累得東倒西歪地回來。
鄰居們給他指的路子,他幾乎都跑遍了,甚至街道辦事處、居委會也走了不止一趟,逢人便遞煙、流淚、送禮、訴說。人們聽了案情,都覺得陳曉強挺可憐,他兒子挺冤枉,一邊陪他歎氣,一邊說願意想辦法幫忙。
總共算起,陳曉強求人求了十幾家,送禮送了一萬多,他一天天地跑,一天天地等,可兒子就是出不來。一轉眼,半個月過去了。
有一天,兒子遛遛達達回家了。一家人喜出望外,感謝老天爺開眼、大家的幫忙。
他們哪裏想到,兒子的罪過根本不怎麼嚴重,屬於治安問題,行政拘留15天,賠些醫藥費,事情也就結束了。
痛定思痛,陳曉強心中很不是滋味兒,倒不是對花了那麼多錢而後悔,而是一想到當初求人的情形,禁不住感慨萬千。為了求人說情,放兒子一馬,他給人下跪了好幾次呀!
知情人後來告訴他,在這件事情上,誰也沒幫他的忙。在求人辦事的時候,瞄準一個目標人物是非常重要的,準確的目標有助於你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如果你多方求人,所求之人就覺得自己辦不辦事無所謂,幹脆就不辦了。
6.求人辦事,不能強人所難
強人所難,是求人辦事過程中的一大禁忌。求人辦事,要考慮到別人的實力。如果別人誠心誠意向你表示他愛莫能助,就不能強求別人非給你辦成不可。
有的人做什麼事都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根本不在乎別人有什麼困難,一旦自己有事相求,就要求別人非答應他不可;不然,就像人們說的,“王八咬人不撒嘴”,非給鬧出個結果來。這種做法是求人辦事的大忌。在一所農村小學任教的孫健得知,老同學趙卓的親戚在政府部門掌權,便找趙卓,希望能通過趙卓的親戚把他從鄉下調到城裏。趙卓見老同學相求,雖猶豫,但還是答應了。趙卓問過他的親戚後,親戚說無法辦,趙卓便向孫健說明情況。但孫健卻認為是趙卓不盡心,立即拉下了臉說:“你真不夠朋友,這麼一件小事都不幫忙。”說罷便轉身走人,趙卓感覺自己費力不討好,心裏很不是滋味。他原打算講完這件事後,還要說另一個和他關係不錯的人,也有可能辦成這件事,但看孫健的態度,他也不敢再說這層關係了,他怕如果再辦不成,不知孫健會怎樣對待他了。孫健的這種意氣用事的作法,就是不講分寸,是求人辦事時最為忌諱的。求人辦事絕對不能強人所難。如果對方不願幫忙,也不能因他不幫忙就讓他難堪。他不願意肯定有不願意的理由,求人者就應該體諒對方的難處,另想辦法。如果對方有顧慮,就應給他充分的考慮時間,千萬不能因對方一時沒有答應便意氣用事,強人所難。如果對方確實沒有能力,那就更不要強人所難了。
當你有事需要求人幫忙時,朋友當然是第一人選,可你不能不顧朋友是否情願。比如你想要朋友跟你一起去參加某項活動,朋友表示出猶豫。這時,如果你再強行拉他與你同去,就會使朋友感到左右為難,他如果已有活動安排不便改變就更難堪。對你所求,若答應則打亂自己的計劃,若拒絕又在情麵上過意不去。或許他表現樂意而為,但心中就有幾分不快,認為你太霸道,不講道理。所以,你對朋友有所求時,應該采取商量口吻講話,盡量在朋友方便或情願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時要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勿施強求。
有的人在求領導辦事時,頻繁地往領導家裏跑,尤其在下班以後,也不管人家願意不願意,在領導家一“泡”就是幾個小時,他以為這樣,就能獲得領導的好感,事情就好辦很多;殊不知,這種行為不管有心無心都有“咬人不撒嘴”之嫌,會使人很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