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善於求人,百事順當——求人辦事的絕招與技巧(2 / 3)

第二天,這幾幅字畫就掛在了那位朋友的客廳裏。那位朋友還請來賓客,共同欣賞。賓客們原以為,他是從別處高價購買得來,但一看到字畫上有他的大名,這才相信,是鄭板橋特意為他畫的。

消息傳開後,鄭板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沿著那天散步的路線去尋找,發現那原來是座無人居住的宅院。這才意識到,自己貪吃狗肉,竟然落入人家的圈套,上當了。這種求人辦事的守則是:真正的目標必須暫時隱藏不露,且在未露之前投其所好,先給對方甜頭嚐嚐,待對方嚐得高興了,再順勢把自己真正的目標提出來。因為對方先得到了甜頭,不但心情好,而且還可能產生知恩圖報的心理。在這種心理的驅動下,很容易答應對方的請求。

虧,要吃在明處,至少,你該讓對方“瞎子吃湯圓——心裏有數”。智者說:吃虧是福。因為吃虧你就成了施者,朋友則成了受者,看上去,是你吃了虧,他得了益;然而,朋友卻欠了你一個人情,在友誼、情感的天平上,你已加了一個籌碼,這是比金錢、比財富更值得珍視的東西。

3.送禮是一門特殊的求人藝術

求人辦事往往總要送些禮品,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禮送得恰到好處,而有的卻適得其反,這其中是很講究藝術的。在拜會將要結束時,主人往往會送給客人很厚重的禮物,這種好意反而會令人不知所措!在大百貨公司內,各地名產皆有出售,實不必費此心思。講究藝術的送禮則不然,同樣的禮品,不同的送法,則接受者反而會欣然接受。

禮要送得恰到好處

善於送禮的人,所挑選的禮物,總是經過細心的選擇,同時,也因其獨特的風格,使人覺得禮物還值得收下。選擇別人喜歡的禮物送人,這種在選擇時已費了一番心思的禮物,就能夠使人欣然接受。

那麼,應該怎做才能成為一個送禮高手呢?一位深諳辦事藝術的人士總結了以下幾個要點:

①打土特產牌。送禮的一大特色就是家鄉的土特產品,可以說回老家一趟,順便捎了點土特產品,讓對方嚐個新鮮。對於這些東西,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上級、同事,一般都不會拒收,因為拒收反而顯得他們太過小家子氣了。

②踏雪無痕。如果想送給朋友煙酒一類的東西,可以用不露痕跡的方式送過去。跟他打聲招呼:“今晚上你那兒聚一聚,你準備菜,我帶酒。”到時帶上酒和煙,酒喝一瓶留一瓶,順手把煙也給留下。這樣,禮也送了,感情也深了,踏雪無痕,是高超的技巧。

③巧借東風。有時想給人送禮,但又跟受禮者不熟,不好唐突地登門拜訪。可以找到受禮者的熟人,讓他引見一下,如選擇受禮者的喜慶之日,跟著他的熟人一塊去賀禮;有熟人引見,受禮者一般不會拒禮。有了第一次見麵後,下次你就可以自己去和他聯絡感情了。

④投其所好。送禮應當投其所好,把挑選出的禮品在適當的時候送給所求之人,才能贏得別人的高興,同時,送禮也要送得準,不能亂送,這樣才能得到幫助。張敬堯最初跟一個說書藝人學說書,在生活困難的時候還能耐住性子學說一段,後來看說書整天東跑西走很辛苦,就利用一個偶然的機會混進了北洋軍隊。

張敬堯雖胸無點墨,但耍嘴皮子卻很有一套。憑著能說會道、投機鑽營,很快由排長升為營長,但他還嫌不過癮,竭力上爬。看到別人一年年高升,自己卻“巋然不動”,他十分心焦,搜索枯腸,想著怎麼鑽袁世凱的門路。

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意外獲悉袁世凱的寵妾楊氏喜愛喝進口白蘭地名酒,而且還是“海量”。這個消息,使他心花怒放,決心利用這一點敲開袁世凱的大門。楊氏因為,經常收到一箱箱不署名人送的“白蘭地”,半個月內都是這樣。她便暗中查訪,才知道是有個叫張敬堯的營長送的,自然十分歡喜,親自召見。張敬堯一見麵,即滿口“師母長”、“師母短”,把楊氏拍得如登青雲,內心甚喜。

從此,張敬堯通過楊氏算是在袁世凱那裏掛了號,幾年後竟升為旅長。

⑤人情也是禮。送禮有時不一定要買實物,給人實惠、與人方便也是一種禮品,如利用你的關係幫助朋友買到低於市價的東西,幫朋友的孩子升學、轉學等,你可能分文未花,隻是幫他找找人,托托關係,對方已經將你這份“人情”當禮物收下來,記在心中了。這樣,你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了。因此,你可以充分調動手中的關係網,把你的禮品用人情的方式送出去,既安全又實惠。

⑥醉翁之意。有時給家庭困難的人物送禮,要充分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以免讓人感到你是在居高臨下地施舍。如果是用實物,可以說,這東西擱在家裏也是閑著,讓他拿去先用,等以後自己要用了,再找他要回來。送錢的話,可以說先拿去花,以後有錢了再還。這樣,既達到送禮的目的,又照顧到了對方的自尊心。

⑦選擇好時機。送禮,要把握住時機。不選擇時機去送禮,往往會被拒絕。

人們一般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受別人的禮物。所以找不準送禮的時機,往往會是“自作多情”,令人誤解,引起雙方的不快。

當親朋好友結婚、喬遷、壽誕、生小孩或老人慶壽、舉行金銀婚紀念等可喜可賀的大事時,你當送禮以表示祝賀;當親朋好友或其親屬去世,也應備禮相送以示哀悼;當親朋好友患病或突遇飛來之禍,你應該及時地備禮相送,以表示慰問和關切;當重要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端午、中秋、重陽以及國家的節假日如元旦、“五一”、國慶等到來時,親朋好友、同學同事互相探望、聚會,可備薄禮,以示共賀;年幼者看望年長者,送一些老人喜歡的食物、酒類和水果,以表孝心。同學數載,畢業後將各奔東西;戰友幾年,有的轉業、複員;親朋好友,要遠渡重洋留學異國他鄉;或者你在某地進修、短期學習,結束後將要與學員天各一方;這時,雙方都免不了要贈送一些有意義的禮物作為紀念。

送禮也需要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有人認為,與人相交往,本著現交現用的原則,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真正會做人的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款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款待,怎麼送禮,什麼時候款待,什麼時候送禮,這裏麵很有學問。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過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至其他公司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將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為自己上司,但即將調到其他部門擔任其他職務的人,將使對方非常感動。有一位朋友,曾擔任某公司總經理,每年年底的禮物,賀卡就像雪片一般飛來。可是一當他退職離休之後,所收的禮物隻有一兩件,賀年卡一張也沒有收到。以往訪客往來不絕,而這年卻寥寥無幾。正在這心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在他任職期間,並不很重視這位職員,可是來拜訪的竟是這人,不覺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過了二三年後,這位朋友又被原來公司聘為顧問,當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這位職員。因為他能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登門拜訪,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更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機會,我一定得好好回報他”的想法。老實說,送禮的人既使存在著反饋心理,但隻要在送禮的當時,彼此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他所懷的目的,就不會被對方發現。

把握好送禮的準則

送禮須懂得規矩,不是什麼禮都能送出去的。所以,辦事求人送禮應遵循一定的準則,這樣才起到應得的作用,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生活中,送禮的準則主要有:

①輕重得當準則。一般而言,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地接受為原則,力爭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或多花錢辦好事。

除非在對方有困難時,你送禮是雪中送炭。否則,禮物太輕了意義不大,親朋好友有可能誤認為你小氣或瞧不起他。求人辦事時給對方送禮,禮物太輕,對方不會把你的事放在心上,從而影響辦事效果。

②間隔適宜準則。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於頻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長時間不給對方送禮,即使是親朋好友,也難免會覺得你人情淡漠。另一方麵,如果你頻頻登門送禮,或許是因為你重情義,或許是因為你辦事心切,殊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對方可能會懷疑你懷有某種目的而對你心存疑慮,使你欲速不達。另外,禮尚往來,人家要還禮的話,過於頻繁會加重他的經濟負擔。

因此,掌握好合適的時間間隔送上你的禮品,既可培養感情,又能達到辦事的目的。

③風俗禁忌準則。送禮前要對受禮人的身份、愛好、禁忌等有所了解,以免禮不得當,使雙方感到尷尬。例如,對方結婚,忌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送終”總歸是不吉利的。此外,要尊重對方的民族習慣,如牛是印度教的聖物,你要是送印度教教徒以牛肉幹,必定會讓他憤怒不已。

因此,送禮時,請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

④注重意義準則。就禮物本身而言,其價值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而在於它所體現的意義,任何禮物都體現著送禮者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敬賀、或尊重、或愛戀等等。所以,根據你想表達的心意選擇你的禮品,會讓對方充分體會到你的情義,並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