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打了兩把寶劍。剛剛出爐時它們一模一樣,又笨又鈍。

鐵匠想把它們磨快一些。

其中一把寶劍想,這些鋼鐵都來之不易,還是不磨為妙。

它把這一想法告訴了鐵匠。

鐵匠答應了它。

鐵匠去磨另一把劍,另一把沒有拒絕。

經過長時間的磨礪,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劍磨成了。

鐵匠把那兩把劍掛在店鋪裏。

不一會兒就有顧客上門,他一眼就看上了磨好的那一把,因為它鋒利、輕巧、合用。

而鈍的那一把,雖然鋼鐵多一些、重量大一些,但是無法把它當寶劍用,它充其量隻是一塊劍形的鐵而已。

同樣出自一個鐵匠之手,同樣的功夫打造,兩把寶劍的命運卻是這樣天壤之別!鋒利的那把又薄又輕,而另一把則又厚又重,前者是削鐵如泥的利器,後者則隻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擺設、一個包袱。

人生的道理,也與此類似。人生的目的不是麵麵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經掌握的東西得心應手地去運用,它跟寶劍一樣,劍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輕越好。

多餘的東西,無論是多餘的財富、多餘的知識,都像劍刃上多餘的鋼鐵,應該毫不吝惜地磨掉有隻狐狸被獵人用套央夾住了一隻爪子,它毫不遲疑地咬斷了那隻小腿,然後逃命。放棄一隻腿而保全一條性命,這是狐狸的哲學。人生亦應如此,在生活強迫我們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前,主動放棄局部利益而保全整體利益是最明智的選擇。智者日:“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趨利避害,這也正是放棄的實質。

生活中,常有不好的境遇不期而至,搞得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更要學會放棄。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有一種超然的關照,即使我們達不到這種境界,我們也要在學會放棄中,爭取活得灑脫一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雲:“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就要學會放棄。隻有學會放棄,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