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中庸做人才是大智慧(1)(1 / 3)

中庸做人做事,追求平衡、適度、優位;不偏不倚,與時俱進。中庸不是圓滑、調和,而是恰到好處,精確到位!讀懂中庸,得人生大智慧、達到為人處世最佳狀態。

1.真心待人,擋不住回報

一個人的精神修養功夫如果能做到至誠的地步,那麼他一定可以感動上天,變不可能為可能。據說鄒衍受了委屈感動了上天,竟在盛夏降霜為他打抱不平;杞植的妻子由於悲痛丈夫的戰死,竟然哭倒了城牆;甚至就連最堅固的金石也會由於真誠的力量,而被鑿穿。

反之,一個人如果心存虛偽邪惡的念頭,那他隻不過是空有人的形體軀殼而已,肉體雖存,其靈魂早已死亡。由於心術不正,與人相處,也會使人覺得麵目可憎而惹人討厭。

晉商喬致庸就是一個以真心待人而獲得豐厚回報的典範。他剛接管的喬家商業瀕臨衰亡,股東折股,債主逼債,“敵手”們密謀吞並喬家店鋪和老宅,他借銀經商,可途中又遭土匪搶劫……一片狼藉景象,商號已處奄奄一息之狀。危難中受命的喬致庸經曆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酷烈商戰。隻看他一會兒操起“槍”和“刀”,一會兒又握住“矛”和“劍”,大刀闊斧地行進著,他在一個又一個的漩渦和暗礁中掙紮、拚搏,用智謀和勇氣,神機妙算地抗擊著他的“敵手”。不僅麵對商界對手們的競爭挑戰,還要應付官府的訛詐、土匪的搶掠,扳回了一個又一個敗局,轉危為安,驟開生機。

他對商場中那種司空見慣的惡習:欺詐、蒙騙以鄰為壑、互設陷阱、大魚吃小魚等,疾惡如仇,展開機智勇敢的鬥爭,一次次贏得勝利,並以自身為標榜,消除這些惡習。他是商人,卻反對奸詐,更不唯利是圖,提倡“誠信”、“仁義”。在順境中由於重金捐款,受到朝廷的嘉獎。官府要他花銀買官,剛正不阿、為人清潔的喬致庸嚴詞拒絕。為了體現商家行風,他主動向被“戰敗”的對手“達盛昌”握手言和,為了取信於民,他處罰了將麻油摻假的掌櫃等人,並加倍退錢、補油於民。為了調動積極性,整頓行風,他大膽起用正義賢才,重立新規,使商號的麵貌煥然一新。

《菜根譚》中說:“人心一真,便霜可飛,城可損,金石可鏤;若偽妄之人,形骸徒具,真災已亡,對人則麵目可憎,獨具則形影自愧。”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一個人的精神修養功夫如果能做到至誠的地步,那麼他一定可以感動上天,變不可能為可能。

2.屈不是不要尊嚴,伸不是不要人性

《詩經》說:“往左往左,君子能適應;往右往右,君子也能適應。”這說的就是君子之所以能按中庸屈伸、應變的道理。

守“中”的原則雖是不變的,但對“中”的理解則是因人而異、因事而異的,在某一場合被認為是中庸的東西,改變了外在條件就不再是中庸了。所以智者應該根據變化了的條件去確定自己的行事準則,為“時中”,這也稱為“行權”。

關於“時中”的原則,先儒們的論述是很多很多的,如《荀子·不苟》中即提出:順應不同時間或屈或伸,像蒲葦那樣柔軟順從,這並不是膽小害怕;剛強勇毅,沒有什麼可以屈服的,這不是驕橫暴躁;用義去對付變化,知道什麼時候可屈服,什麼時候該伸罷了。

荀子說,大丈夫根據時勢,需要屈就屈,需要伸就伸,可以屈就屈,可以伸就伸。屈於當屈之時,智慧;伸於可伸之機,也是智慧。屈是保存力量,伸是光大力量。屈,是隱匿自我;伸,是高揚自我。屈,是生之低穀;伸,是生之峰巔。有低穀,有峰巔,犬牙交錯,波浪行進,這才構成完美而豐富的人生。荀子說,大丈夫推崇他人的德行,頌揚他人的美德,這不是出於阿諛奉承;公正地、坦率地指出他人的錯誤,這不是出於誹謗和挑剔;客觀地、中肯地表白自己光明磊落,與舜禹相比擬,與天地相參合,這不叫虛誇狂妄。隨時勢能屈能伸,柔順如同蒲席,可卷可張,這不是出於膽小怕事;剛強、勇敢而又堅毅,從不屈服於人,這不是出於驕傲暴戾。

日常生活中,也得把握“與時屈伸”的策略,例如,有些人遇到有人上門求他辦事,便產生一種優越感,侃侃而談,越扯越遠。或者,故意說些不著邊際的話來拖延時間,最終以各種借口搪塞。這樣的人我們最難說服他。如用一般手法,會中對方的計。但一味沉默,等於對方主動自己被動。對付這類難說服的人物,要先幹擾他的決策。最好的辦法是頻繁地說“有點道理”、“是這樣的嗎”之類的話來打岔,或是故意注意別的東西。這些話和動作會打斷他的思考邏輯,結果紕漏百出,從而獲得插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