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做人“呆”一點也無妨
我們說,做人不妨有點“呆”氣,其實質是保持單純、誠實、正直的品行,而不去為了自己,動外腦子、耍小聰明。這種“呆”實則是大聰明——脫離了狡猾的動物習性的真正的聰明。另外,生活中也還有那麼一種“呆”氣,如果我們有,也不妨讓它存在,這就是由於對學問和事業的執著與投入而表現出的一種“呆”氣。
美國第九屆總統威廉·亨利·哈利遜出生在一個小鎮上,家庭貧困。他小時候性格文靜內向,靦腆害羞,甚至見人不敢說話。鎮上的人都喜歡捉弄他,常常故意把一枚一角和一枚五分的硬幣同時扔在他的麵前,要他從這兩枚硬幣中撿一枚。威廉總是撿那個五分的,每一次都會引起人們的哄笑。鎮上的很多人都認為他是一個小傻瓜,傻到了連一角和五分哪個麵值更大都分不清的程度。
其實,威廉不僅不傻,而且有超乎常人的聰明。有一次,一位老大娘對他說:“威廉,你怎麼會不知道一角比五分更值錢呢?”威廉回答說:“當然知道。我要是撿了那個一角的,恐怕他們就會沒興趣再扔錢給我了。”
人世間也有許多人喜歡招搖過市,把自己擅長的技能在眾人麵前顯示一下,以此招攬別人的羨慕與寵愛。他們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的小聰明與小技能,也懼怕被別人當做傻瓜,才會上演一幕幕引火燒身的悲劇。
春秋初期,鄭莊公準備伐許。戰前,他先在國都組織比賽,挑選先行官。眾將一聽露臉立功的機會來了,都躍躍欲試,準備一顯身手。年輕氣盛的公孫子都也不例外。
第一項目擊劍格鬥。眾將都使出渾身解數,隻見短劍飛舞,盾牌晃動,鬥來衝去。經過輪番比試,選出了6個人來,參加下一輪比賽。第二個項目是比箭,取勝的6名將領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為勝。有的射中靶邊,有的射中靶心。第五位上來射箭的是公孫子都,他武藝高強,年輕氣盛,向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裏。隻見他搭弓上箭,3箭連中靶心。他昂著頭,瞟了最後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後那位射手是個老人,胡子有點花白,他叫穎考叔,曾勸莊公與母親和解,莊公很看重他。穎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擊,也連中靶心,與公孫子都射了個平手。
隻剩下兩個人了,莊公派人拉出一輛戰車來,說:“你們二人站在百步開外,同時來搶這部戰車。誰搶到手,誰就是先行官。”公孫子都輕蔑地看了一眼對手。哪知跑到一半時,公孫子都卻腳下一滑,跌了個跟頭。等爬起來時,穎考叔已搶車在手。公孫子都哪裏服氣提了長戟就來奪車。穎考叔一看,拉起來飛步跑去,莊公忙派人阻止,宣布穎考叔為先行官。公孫子都懷恨在心。
沒有本事的人,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隻能耍小聰明,或鋒芒畢露、虛張聲勢。就是有本事,關鍵時也得“呆”一點。真正懂得中庸之道,掌握了做人學問的人考慮的是長久的利益。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大智慧者外表跟愚人一樣,但內心則知法明理,嚴格要求自己心性的提高,說話做事皆合乎道與義,不自誇其智,不露其才,不妄加評論他人之長短,追求的是“和為貴”的境界。
13.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幾千年來被人們稱為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之黃金定律。簡單地說,即推己及人。用孔子的話說,這是可以終身照著去做的實行仁德的方法。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別人;自己希望怎樣生活,就想到別人也會希望怎樣生活;自己不願意別人怎樣對待自己,就不要那樣對待別人;自己希望在社會上能站得住,能通達,就也要幫助別人站得住,通達。總之,從自己的內心出發,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對待他人。推己及人和中國民間常說的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等,指的都是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