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紮克說:“寫作是一種累人的戰鬥,就好像是向堡壘衝擊的士兵,精神一刻也不能放鬆。”一些傳記作家介紹說:“每三天他的墨水瓶就得重新裝滿一次,並且得用掉十個筆頭。”
和巴爾紮克一樣珍惜時間的還有牛頓、居裏夫人、愛因斯坦、愛迪生等,他們都是連坐車、散步、等人、理發的時間都要用來思考問題的擠時間專家。閑暇對於智者來說是思考,對於享受者來說是養尊,對於愚者來說則是虛度。
我們和上麵這些名人可能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差的不是智商,而是利用時間的精神。在這些人眼裏,時間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他們絕不會多睡一會兒懶覺,多看一會兒電視或者躲在酒吧裏泡一會兒來和自己寶貴的時間交換。
很多人感歎世界的不公平,為何有一些人一出生就有百萬家產可以繼承,為何自己一出生就什麼都沒有?為何別人的父母有權有勢、地位顯赫,而自己的父母卻偏偏是個種地的農民?為什麼別人的父母是智者,而自己的父母卻目不識丁……
失敗的人總為自己找借口,認為自己的種種失敗都是因為自己的上一輩沒有給自己創造好的環境造成的。事實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造成你失敗、別人成功的關鍵其實就是別人更會利用時間,更懂得效率的意義而已!
當別人已經開始努力工作的時候你在幹什麼?或許你還沒有起床呢!當別人埋頭處理文件的時候你在幹什麼?或許你正在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發脾氣呢!當別人還在熬夜加班的時候你又在幹什麼?或許你正躺在沙發上看電視,或已經進入了夢鄉……這就是造成人與人之間所有區別的根本原因。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當許多人在一條路上徘徊不前時,他們不得不讓開一條大路,讓那些珍惜時間的人趕到他們的前麵去。而成功者,就是那些趕在前麵的人。
3.分清輕重緩急
重要的是與目標有關,凡有價值、有利於實現個人目標的就是重要之事。緊急之事通常都顯而易見,推脫不得,卻不一定很重要。需要處理的事物一般可以分為四類:重要而緊急的事;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緊急但不重要的事;不緊急且不重要的事。
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是指事情的重要性高,而且需要立即處理。此類事情帶給人們較高的壓力,必須完成,而且需要立刻行動。例如老板緊急交辦的工作、重要客戶的突然來訪、家人臨時生病住院、不擅長的必修科目隔天要期末考試等。
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是對個人而言很有意義,但可能是許久的盼望或長遠的目標。通常這類事情挑戰性很高,困難度也很高。例如參加明年的重要考試、年底的婚禮、下星期的應聘工作麵試等。
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一般是本身重要性不高,但由於時間的壓力,需要趕快采取行動,例如接電話、煮飯、處理郵件等。
不緊急且不重要的事情,本身沒有迫切完成的壓力,重要性也不高。例如打電話和同學閑聊、唱卡拉OK、逛街、看電視等。
第一類事物既急迫又重要,人生在世,無法避免。解決突發事件的工作者和有截稿時間壓力的文學工作者,更是經常與之為伍。由於他們每天都在解決和處理這些有壓力的重要緊急事務,所以他們唯一的逃避途徑,便是做些無關緊要的活動(第四類),而急迫不重要或重要但是不緊迫的事便被他們拋之腦後。
很少有人專注於重要而又不太緊迫的事務(第二類)的處理上,這就是很多人無法成功的根源。由於第二類事務的長期性和重要性,致力於它們的人往往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也有人把大部分時間浪費在急迫但不重要的事務(第三類)上,誤以為愈急迫就愈重要。事實上,急迫的事往往是對別人重要而非對自己很重要。隻要重視第四類事務的人,擁有的是沒有意義、不負責任的人生。
懂得舍棄後兩類無關緊要之事,對第一類事務也要盡量節製,以投注更多時間於重要但眼前尚不急迫之事(第二類),才是成功者的處理法則。因為第二類事務的完成與否直接決定了一個人事業或生活的未來與前途。
記住:急所當急、並防患於未然才會有更少的燃眉之急;更好地解決當務之急,才會有更成功的未來與人生。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在克服先做緊急的事這一過程中,首要的就是分清輕重緩急,知道什麼事情重要,而什麼事情無關痛癢。胡子眉毛一把抓,往往隻會犯撿芝麻丟西瓜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