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職場生存篇(4)(2 / 3)

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卻認為創新是科學家的事情。之所以有這種想法,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惰性,他們不願意多動腦,隻會按部就班,按照前人的一套模式去做,結果一輩子平平庸庸,永遠無法成就一番大事業。

伐木工人的遭遇——拖延的人得到的隻能是失敗

秋天,一位伐木工人進山伐樹時,發現山腳下的茅屋旁,有一位農夫正懶懶地躺在茅屋門口曬太陽,而在不遠的地裏,是早已成熟等待挖出土的馬鈴薯。

“喂,夥計,你還不趕緊趁冬天來臨之前,把馬鈴薯收回家,怎麼還有時間去曬太陽呢?”伐木工人推了推農夫,善意地提醒道。

“嗯……嗯……”那個農夫側轉身睜開眼皮看了伐木工人一眼,又自顧自地曬自己的太陽。

“喂……夥計,你不把馬鈴薯收回家,冬天來臨時你吃什麼呀!到時你就隻有挨餓的份了。”伐木工人再一次大聲地提醒農夫說。

“知道,好像這世界就你聰明似的。”農夫不滿地嘀咕著說。

“如果到時突降大雪,你可就慘了。”伐木工人開始警告農夫。

“別操心了,我會把馬鈴薯收回家的。隻是我還得等幾天。”這一次農夫明顯地不耐煩了。

“等待?你還等什麼呢?馬鈴薯早已熟了呀!”

“我知道,我在等野豬來幫我把這些馬鈴薯從土裏拱出來,這樣我就可以省不少的力氣,不需要我一鋤一鋤地挖了。”

“上帝啊,你怎麼有如此荒唐的想法?”伐木工人說。

“你有所不知,去年我也在這塊地裏種下了馬鈴薯,就在我決定收回家的前一天,一群路過此地的野豬竟然把這塊地拱了個遍,雖然馬鈴薯被它們糟蹋了些,但我卻省了不少力氣啊!想想也還是挺劃算的。因此,今年我也就用不著親自動手去挖了,幹脆耐心等野豬來幫我拱馬鈴薯了。”農夫說完,不再理睬伐木工人,又繼續曬自己的太陽去了。

伐木工人搖搖了頭,覺得農夫不可救藥,但也不好再說些什麼,隻好進山伐木去了。在大雪封山之前,伐木工人砍了許多樹木,並將它們運出了大山。

第二年春天,冰雪融化之後,伐木工人準備再一次進山伐木。當他經過農夫的小葇屋前時,卻沒見農夫,便覺得有點奇怪,於是上前推開了農夫的家門,卻發現農夫躺在床上,已死去多日,而他的嘴角還留著一團未咽下的破棉絮,很顯然,農夫是餓死的。

原來,農夫一直等著那群野豬替自己來拱馬鈴薯,可時間一天一天地過去了,野豬卻沒有出現。等農夫覺得情況有點不妙時,突如其來的一場大雪足足下了三天三夜。就這樣,農夫活活地餓死在自己的茅屋裏。

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麼做,卻沒有行動。唉,如果早一點動手去做,我現在肯定也進入成功人士的行列了。”一個好的創意如果未執行就錯過最佳時機,或因拖延而沒有把握一次好的機會,事後肯定會讓人歎息不已。如果當初徹底執行,肯定會帶來無限的滿足。幾乎每個人都立下誓言要做大事業,但隻有少數人能夠持之以恒地去執行他的決心,而也隻有少數人是最後的成功者。

追求完美的張三——不要等待萬事俱備時再去做

從前,有一位叫張三的青年準備到另一個地方去迎娶未婚妻。當他走出家門時,想起從自己住的地方去未婚妻家路途遙遠,如果在路上遇到雨天怎麼辦?於是他轉身回家拿了一把雨傘,又繼續出門前行。

走到離家有三裏地的時候,張三又突然想到,去未婚妻家的路上要經過一大片森林,可森林裏到處都有野獸出沒。要是野獸出來傷人怎麼辦?最好是帶一件武器作防身之用。對了,家裏去年不是買了一把獵槍嗎?於是,張三又轉身回家拿獵槍。

等他拿出獵槍時,才發現子彈已用光了。但這種子彈隻有生產槍支的廠家才有出售。而從自己家去買子彈,至少要花上十天時間,但張三還是決定去先買子彈,因為他想人命關天,自己不能馬虎大意。

十天後,張三買好子彈回到家。他背著雨傘和獵槍再一次出門了。當他走了三天,來到鄰近的一個鎮上時,聽到一位過路的商人說前方的某個地方的路被洪水衝垮了,如果要想通過,必須有渡船才行。張三一聽洪水衝垮的那條路正好是去未婚妻的必經之路,心想:“糟糕,如果我到了那裏,沒有渡船怎麼辦呢?對啦,我得回家去準備一條小船。”於是,張三再一次轉身回到家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