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初試身手(2 / 3)

每次合上書本,朱其瓊都會感歎蜜蜂真是一群神奇的小精靈。他的心中也暗暗生出一個想法:有朝一日,自己要成為一個“蜜蜂通”。

養蜂人的生活比較簡單,每天取完蜜、檢查完蜂箱之後就無事可幹了。朱其瓊是個有心人,沒事的時候就坐在樹蔭下,仔細觀察蜜蜂的行為。隨著花期由盛轉衰,蜜蜂不再是直線進出蜂箱了。有的蜜蜂會在蜂巢上方不停地轉圈,還有的搖頭擺尾跳“8”字舞。朱其瓊弄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就去求教範明道。範明道是解放前的高中生。解放初期,他當過中學語文老師,曾師從國內著名養蜂專家石春霖。但是,他平常很少主動談養蜂技術。

這個問題在朱其瓊心中保存了二十多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他從報紙上讀到奧地利生物學家弗裏施的研究報告才知道,那是蜜蜂用來交流信息的舞蹈語言。它們通過舞蹈的方式指示蜜源的質量、距離和方位。這個研究還讓弗裏施在197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弗裏施指出,大批工蜂出巢采蜜前先派“偵察蜂”去尋找蜜源。這些“偵察員”一旦發現了有利的采蜜地點或新的優質蜜源植物,就飛回蜂巢跳圓圈舞或“8”字形舞蹈來指出食物的所在地,並以舞蹈的速度表示蜂巢到蜜源之間的距離,還以附在身上的花粉的味道告知大家食物的種類,通知大家一塊兒去采蜜。如果蜜源距蜂箱100米以內,偵查蜂就在蜂巢上交替性地向左或向右轉著小圓圈,以“圓舞”的方式爬行。如果蜜源在距蜂箱百米以外,偵察蜂便改變舞姿,呈字型。如果將全部爬行路線相連,直線爬行的時間越長,表示距離蜜源越遠。直線爬行持續1秒鍾,表示距離蜜源約500米;持續2秒,則約1000米。蜜蜂的舞蹈動作還能指示花蜜所在的方向。如果跳搖擺舞時蜜蜂頭朝上,則是說:“朝太陽的方向飛去,能找到花粉。”反之,則是報告:“在背向太陽的地方,可以找到食物。”

朱其瓊敏於觀察,勤於思考,兼之虛心好問,很快熟悉了蜜蜂的習性,掌握了基本的養蜂技術。過了一段時間,他體會到了王英貴說的“快活日子”。

跟他們一起采蜜的還有個鹹寧老鄉叫劉錐子。他有一手好槍法,幾乎百發百中。當年,東西湖野草叢生,藏有不少野兔,劉錐子就經常去打兔子。隻要聽到槍聲響,不久之後,劉錐子準會拎一兩隻肥壯的兔子過來讓朱其瓊紅燜下酒。因為這個花期豐收在望,大家的心情都很好,除了拿蜂蜜同老鄉換米、換油之外,還去供銷社買酒喝。朱其瓊以前在家很少做飯,但是對於烹任卻無師自通。他燒的野兔又嫩又香,大家吃了讚不絕口。王英貴吃飽喝足,得意地說“小朱啊,養蜂人有吃有喝,日子滋潤,比當個幹部天天餓肚子、挨批判強一萬倍吧!”“吃得好喝得好,可就是晚上沒有女人捂被窩,寂寞喲!”劉錐子在一旁怪聲怪氣地接話,眯縫著小眼,哼唱起了民歌:“小河岸邊花正開,花兒不開蜂不來。蜜蜂千裏尋花來,妹不逗郎郎不來哦……”逗得範明道他們哈哈大笑。

三個月花期結束時,朱其瓊的十二箱蜂收獲了五十多公斤蜜,雖然大多是低度蜜,但交給供銷社也賺了一百多塊錢。初次出師就有斬獲,這讓他有了信心。

此時已經到了冬天。一行人轉場到鹹寧去采野桂花蜜。野桂花是一種灌木,看上去和冬青樹差不多,開白色花,雄花較大,有粉無蜜,雌花較小,有蜜無粉。花開時,漫山遍野彌漫著淡淡的桂花香。朱其瓊將蜂箱安置在生產隊打穀場上,然後回家。

出門三個多月了,兒子朱天剛看見他,驚喜地撲過來大叫爸爸。朱其瓊打開帶回的一罐雞冠花蜜,挖了一勺送到兒子嘴邊。兒子看著那黏糊糊的淺色東西,先是皺了下眉頭,然後伸出舌頭舔了舔,咂巴著嘴巴,眉頭慢慢舒展了開來。朱其瓊問他:“甜不甜?”兒子想了想,莞爾一笑,奶聲奶氣道:“比糖水要甜!”朱其瓊一把抱起他轉了幾個圈兒,嗬嗬笑著說:“乖兒子,這是蜜哦,當然比糖水甜呀!咱們家的甜日子也要來囉!”這天晚上,朱其瓊躺在床上,輕輕撫摸著薑玉英變得粗糙的手,心疼地說:“你跟著我回農村,受苦了。“薑玉英羞澀地拿下他的手,輕聲道:“以前沒幹過農活,慢慢學著就會了。“朱其瓊講述了出門幾個月的見聞和收獲,信心百倍地說:“玉英,養蜂這條路是走對了,我們的好日子就要來了。”薑玉英蜷縮在他的懷裏,溫柔地笑了。

4.朱其瓊熱情相助,李智方有三個“沒想到”靠著朱其瓊提供的信息,李智方賺了一萬多塊錢,但朱其瓊沒要一分錢酬勞。

秋日的太陽暖暖地照著漢口大智門車站,人行道上一株株高大的梧桐樹已經開始泛黃。樹下等車的人群中有一個男人顯得鶴立雞群,特別引人注目。那人身材高大,目光炯炯,說話中氣十足,身上合體的深藍色中山裝幹幹淨淨,舉手投足之間顯出一股知識分子的氣質,他就是朱其瓊。朱其瓊是特地來武漢向合夥人齊逢源介紹前一段養蜂情況的。雖說雞冠花蜜有收獲,賺了一百多元錢,但是除掉日用開支和運費,手頭所剩無幾。齊逢源聽了,半天沒吭聲,小眼睛眨巴眨巴著說:“老朱,我相信你,發財的日子在後頭。”吃過飯,他送朱其瓊去大智門車站乘車。等車的時候,兩人繼續熱烈地談論著養蜂的事情。

就在這時,有個四十來歲的中年男人湊了過來,有點怯怯地朝朱其瓊說道:“請問,您是襄樊人嗎?”朱其瓊看了那人一眼,答道:“是啊,你怎麼知道的?”那人嘿嘿一笑,從覺裏摸出兩支香煙遞上來,說道“我叫李智方,是棗陽人。聽您的口音像是樊城的,棗陽屬於襄陽管,咱們算是老鄉呢!”齊逢源瞥了瞥香煙牌子,眼睛一亮道“大前門啊,這煙不錯呢!”朱其瓊問“你有什麼事嗎?”李智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說:“剛才聽你們說養蜂,我也是個養蜂的。過去,我們一直在老家附近小轉地。今年養了兩百多箱,想學學流動飼養,就到湖南去采蕎麥花,可是失收了。現在剩下的飼料不夠過冬,手頭也沒錢了……”朱其瓊看到對方滿臉愁雲的樣子,明白他是陷入絕境了,就問:“你的蜂現在在哪兒?”“在臨湘。”“你是要找新的蜜源吧?”朱其瓊不假思索地說,“你趕緊到鹹寧橫溝橋,那裏還有野桂花。”李智方一愣,感到十分意外。他完全沒有想到,這個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會如此爽快地將蜜源信息告訴他。他趕緊殷勤地給朱其瓊點上了煙,“太感謝您了,您這可是救了我的蜜蜂,也救了我啊……“朱其瓊吸了口煙,略一思索,又問他:“你從臨湘到橫溝橋的運費還有嗎!“李智方盤算了一會兒,說:“火車運費勉強夠,下車後的搬運費就沒有了。“說到這裏,他的聲音低沉了,臉色也黯淡下來。朱其瓊看了看他,又說了一句讓他更加意外的話:橫溝橋是我的老家,下車搬運的事我幫你解決,你趕緊去把蜂運來!”李智方的嘴唇蠕動著,半天說不出話來,隻是使勁地握了握朱其瓊的手。朱其瓊淡淡一笑,把大手用力一揮,擲地有聲道“咱們三天後見!”回到橫溝橋之後,朱其瓊馬上去勘察放蜂場地。李智方有兩百箱蜂,規模不小,必須找個合適的地點安置。接著他又張羅起搬運的事。一個生產隊的勞動力不夠,他一連跑了三個生產隊,才找齊了近百個人,並向大家承諾等取蜜後付搬運費。因為他在當地口碑甚好,所以人們都很樂意幫忙。

三天之後,李智方如約將兩百多箱蜜蜂運到了橫溝橋。在來的路上,他心中一直忐忑不安:“那個萍水相逢的小朱,不會是和我開玩笑吧”“當火車到站後,他一眼看到正在站台上等待的朱其瓊時,懸在半空中的心才終於落了地。朱其瓊招呼大家幫忙卸車、搬運,站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近百個農民挑著蜂箱走在鄉村小道上,浩浩蕩蕩如一字長蛇陣,成為秋天原野上的一道奇異風景。

天氣晴朗,野桂花盛開,花蜜洶湧。兩百多個蜂箱在安置點擺開來,蜜蜂一出巢,漫山遍野飛舞,十分壯觀。李智方的蜂群管理得很好,十分強壯,蜂巢天天灌滿了蜜。一班人整天忙著搖蜜,臉上都笑開了花。每次見了朱其瓊,李智方都是喜形於色,感激不盡。

到了花期結束,李智方收了一千多公斤野桂花蜜,準備賣給當地收購站。朱其瓊一聽這個消息,忙勸阻他說:“你別在鹹寧賣,這裏隻收一塊錢一斤!廣東人特別喜歡野桂花蜜,你運到廣州逗欄上街去,那裏賣五塊錢一斤。”李智方瞪大了眼睛,又一次大感意外:“你說的是真的”“朱其瓊認真地點點頭,告訴他,範明道以前去廣州賣過野桂花蜜。李智方再一次被朱其瓊的慷慨、真誠和無私打動了。養蜂人大多出身農民,思想比較狹隘、保守,一般不會把好的蜜源信息和銷售消息輕易透露給同行,更別說是告訴僅有一麵之緣的陌生人了。這個朱其瓊,確實與眾不同。

李智方按照朱其瓊的指點,將蜜賣到廣州,果真賺了一萬多塊錢。除了給農民付搬運費,朱其瓊沒有要李智方一分錢的酬勞。

經曆了這件事,李智方與朱其瓊成了朋友。他後來總結自己有三個沒想到:一是沒想到朱其瓊無私助人,會將蜜源地告訴萍水相逢的他。自己家庭成分不好,當時是第一次出門養蜂,如果找不到蜜源,蜜蜂餓死了,肯定要坐牢,朱其瓊救了他一命;二是沒想到朱其瓊一諾千金,熱情幫他安排場地和搬運,而且心思縝密,每個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到;三是沒想到朱其瓊慷慨大度,會主動告訴他銷售信息,而且不貪財,不要任何回報。

如果把養蜂生活比作一台戲劇的話,朱其瓊幫助偶然邂逅的李智方,無疑是一個精彩“亮相”,一下子顯示出了他卓爾不群的品格和境界。慢慢地,他的口碑也在養蜂人中間傳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