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已經到了12月,廣東的油菜花期到了。朱其瓊又介紹李智方去韶關的大坑口采油菜花蜜,自己則去番禺采梅花蜜。
到番禺的時候,梅花開得正豔,可是蜂群卻越來越弱。朱其瓊他們放蜂的地點有個小山坡,樹林中藏了許多胡蜂窩。胡蜂俗名黃蜂、馬蜂,個頭如大拇指一般大小,體壁堅厚,腹部有黃條紋和成對的斑,尾部有堅硬的螫針。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它性情凶猛,喜歡捕食蜜蜂。其螫針無毒腺蓋,可以對動物和人類發動多次攻擊。每天,蜜蜂出巢之後,胡蜂就隨之而來。麵對體形龐大的凶惡敵人,小小蜜蜂根本不是對手,總是死傷無數。為了對付胡蜂,朱其瓊戴上麵罩和手套,在長竹竿上綁一塊破棉絮,再蘸上柴油點燃,去樹林中燒蜂巢。胡蜂的蜂巢是蜂王將植物纖維嚼碎混合其口液建造而成的。過去農村窗戶上糊的窗紙經常被胡蜂偷去作為建巢原料。胡蜂的巢形似泰國榴蓮,掛在樹枝上,故有“倒栽榴蓮吃不得”的謎語。火燒法對付低處的“馬蜂窩”還行,但對於掛得太高的就無能為力了。
除了受胡蜂侵擾,蜂巢內部也出了問題。還在鹹寧的時候,巢門前就出現過許多翅、足殘缺的幼蜂,還不時有死蜂蛹被工蜂拖出來。由於缺乏經驗,朱其瓊當時尚不明白這些征兆意味著巢中已經出現了大量的蜂蟎。
蜂蟎是一種淺黃色節肢動物,寄生於蜜蜂體外,一生都在蜂巢內生活。它在未封蓋的幼蟲房中產卵,並在封蓋的幼蟲房內發育,寄生於幼蟲、蛹及成蜂體,吸取其血淋巴,造成蜜蜂壽命縮短采集力下降。受害嚴重的蜂群會出現幼蟲和蛹大量死亡,蜂群群勢迅速削弱。
麵對蜂蟎肆虐,朱其瓊束手無策。
在內憂外患的夾擊下,蜜蜂眼看著一箱一箱垮掉了。而此時,朱其瓊手上留存的一點生活費也快用完了。他隻得寫信叫齊逢源來商量對策。齊逢源到了番禺,看到這個情形,不由唉聲歎氣。
“這蜂估計是沒戲唱了,咱們得想點別的財路。”齊逢源退職之後,長年四處流竄,倒賣各種物品賺錢。他告訴朱其瓊,他遇到一個吉林來的叫牛逢朋的養蜂人,因為找不到蜜源,餓死了不少蜜蜂,空出了十來個蜂箱,想賣掉換點錢。他說:“你找找養蜂人,我們把他的蜂箱拿過來轉手賣掉,總能賺一些錢。”恰好有人需要蜂箱,齊逢源就在中間撮合,轉手賺了幾十塊錢。牛逢朋還有五十多個空箱子寄存在湖北大悟縣。齊逢源嚐到了甜頭,就說服他一起去大悟拿蜂箱。
他們走了沒過幾日,朱其瓊突然接到署名齊逢源的從大悟拍來的電報,叫他速去。朱其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匆匆趕到大悟,按地址找到一家旅社。旅社裏並不見齊逢源。牛逢朋告訴他,電報是他拍的。原來,齊逢源一下火車就被警察抓了。他在街上遇到一個鹹寧熟人,那人知道他一貫投機倒把,就向派出所舉報了。牛逢朋把朱其瓊叫來,是想讓他賠償損失。朱其瓊這下子火了,說道:“齊逢源的事情與我有什麼關係呢”“牛逢朋說:“你們在一起放蜂嘛!”“我們是搭夥放蜂,但他同你一起賣蜂箱,與我毫無關係。”朱其瓊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眼裏容不得沙子,斬釘截鐵地說,“一人做事一人當,他欠你的錢,你隻能找他討債。”見朱其瓊態度強硬,牛逢朋也就軟了下來。
蜂群本來就深陷危機,這幾日離了朱其瓊的照顧,更是頹如山倒。等到朱其瓊心急火燎趕回番禺的時候,剩下的幾箱蜂也徹底垮掉了。經曆了這件事,朱其瓊對齊逢源有了新認識。他覺得此人投機取巧、行事不穩,而自己以誠實守信為處世原則,兩人根本就不是一條道上的人,跟他攪在一起將來還會有大麻煩。
第一次養蜂就這樣失敗了。看著空空如也的蜂箱,朱其瓊心中酸酸的。他在小山坡上枯坐了一整天,呆呆看著藍天中遊弋的白雲,感覺自己的心也像那無根的雲在空中飄啊飄,似乎找不到方向。他想到了老家的妻子和兒子,眼眶不由一陣陣發熱。本想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沒想到現在血本無歸,往後該怎麼辦呢……蜜蜂死光了,可胡蜂還在蜂箱四周窺視。朱其瓊看著地上一堆一堆的蜜蜂屍體,不由想起了它們前仆後繼迎戰胡蜂的情形。
胡蜂常常守候在巢門口或蜜蜂聚集的區域,專門伺機捕殺警衛蜂。當胡蜂來襲時,警衛蜂馬上會振翅發出警報,一會兒就會聚集起上百隻蜜蜂。一旦胡蜂進攻,蜜蜂就會“呼”地一擁而上,有的撕扯胡蜂的翅膀,有的夾擊它的腦袋。胡蜂體重是蜜蜂的20倍,外殼堅硬,大顎鋒利,毒針尖銳,它思、打、扯、撲、揚、翻、滾、爬,隻要上下顎一錯動,就有一隻蜜蜂喪命。幾個回合下來,蜜蜂死傷無數。但是,更多的蜜蜂源源不斷地加入進來,繼續進攻。時間長了,胡蜂精疲力盡,有點支撐不住了。這時,蜜蜂慢慢聚成一個球,將胡蜂裹在中間,使它什麼也看不清。胡蜂慌了,就想用螫針對付蜜蜂。當它伸出螫針時,被甲殼遮蓋的肌肉就露了出來。抓住這個破綻,數隻蜜蜂連續將螫針刺入那片白嫩的要害部位。超量的蜂毒很快使胡蜂失去活力,不一會兒它就一命嗚呼了……每消滅一隻胡蜂,都要犧牲成百上千隻蜜蜂的生命。
朱其瓊坐在那裏回想著,這些小蜜蜂還真是不簡單,能夠打敗強大的敵人……他的心情慢慢開朗起來。從蜜蜂與胡蜂的戰鬥中,他悟出一些道理:一是要堅持,二是要講策略。他站起來,拍了拍屁股上粘的草棍,決定去找李智方。他相信,天無絕人之路。
到了大坑口,朱其瓊對李智方說了自己的窘境。李智方二話沒說,當即分了12箱蜜蜂給他,還給了他30公斤蜂蜜,讓他拿去換錢做生活費。朱其瓊說:“等我到下一個蜜源地收了蜜,一定還你的錢。”李智方說“你幫過我的大忙,我這是還你的人情啊!”他還教會了朱其瓊對付蜂蟎的方法,又安排他到大坑口和自己的一個徒弟一起放蜂,以便隨時照應。這時尚能采到油菜花蜜。
就這樣,朱其瓊在廣東度過了出門在外的第一個春節。
5.哪怕與合夥人翻臉,朱其瓊也要當場將欠款與李智方結清。不貪小利,不冒險,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穩健。
轉眼就到了1962年2月,朱其瓊一行啟程轉往湖南長沙,去采油菜花蜜和紫雲英花蜜。
這一年油菜開花的時節,雨水較少。油菜花開得格外茂盛,放眼望去,金燦燦的一片。微風過時,花浪翻湧,真是流金溢彩。朱其瓊把12個蜂箱在坡地上一擺開,蜜蜂就忙碌起來。
李智方給的12箱蜂比較強壯,蜂群繁殖得非常快。這時,朱其瓊已經學會了分蜂技術,使每箱蜂都能投人高效生產。
油菜花期剛剛結束,紫雲英就開花了。早上,太陽升起來,紫雲英張開了花瓣,陽光照射上去,騰起紫色的霧氣,若隱若現,恍如童話世界。聽其他養蜂人說,往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紫雲英總受陰雨天氣影響,一遇風雨,蜜蜂就不能正常飛出來采蜜。而今年晴雨相間,隻要天一放晴,紫雲英就嘩嘩地吐蜜,每天可以取一次低度蜜,想不豐收都不行。
巢脾裏每天都灌滿了蜜,朱其瓊樂壞了。花期結束,共收獲了400多公斤蜜,平均一群蜂產蜜接近20公斤。按當地的收購價,可以賣八百多塊錢。這時,齊逢源已經被釋放出來,又攜了一捆煙葉趕過來,四處找人推銷。
朱其瓊盤算著,首先要還李智方的欠款。說起來在鹹寧的時候,由於他鼎力幫助,李智方不僅免除了牢獄之災,而且還賺了一萬多塊錢,這在當年可是個天文數字。按理說,他賒的那筆蜂錢和蜜錢加起來也不過區區幾百元,即便不歸還,相信李智方也不會來討要。但是,從小的家教告訴他不能占別人的便宜,更何況,他早已養成吐口唾沫能在地麵砸出坑的性格,既然承諾過還錢,那就一定要做到。朱其瓊對齊逢源說了自己的想法,齊逢源的眼珠子一轉:“老李的欠賬,緩一緩還也沒關係嘛。”朱其瓊一聽這話,心中有些不快,就提高了嗓門道“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答應他到下一個蜜源地還錢,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齊逢源眨巴眨巴眼道:小朱呀,咱們把蜜運到廣東去賣,賺的不更多嗎”到時候再還他錢也不遲嘛!“朱其瓊堅決不同意,他認準了的事情,八頭牛也拉不回來。最後,他硬是將蜂蜜交給了李智方。李智方大概沒想到他會主動還錢,就客氣地說:“不用這麼急著還賬嘛!“朱其瓊認真道:“老李,我答應過你在這裏還錢,當然要兌現啊。當下就將欠賬全部結清了。
朱其瓊也曾想過將餘下的蜂蜜運到廣州去賣,或許能多賺一些錢,但是不確定因素太多了。他還不到30歲,可經過打工、當兵、做幹部的曆練,性格已經變得非常穩重了,做任何事情都從容不迫。沒有把握的事情,他絕不會去冒險。他最後決定將蜂蜜按當地的收購價一並交給李智方,至於他將來拿去賣三塊也好,五塊也罷,自己不羨慕;而拿到這筆現錢,正好可以作為轉地的費用。
俗話說,老天眷顧好人。正是因為朱其瓊信守諾言、不貪小利,最終避免了一場“滑鐵盧”。
李智方架不住齊逢源的鼓動,也是發財心切,將蜜全部運到廣東去賣高價錢。250公斤蜜裝一桶,足足裝了近20桶。齊逢源找了關係,裝上了車皮。由於溫度太高,剛上車就爆了一桶。好不容易運到廣州,逗欄上街收購油菜花蜜和紫雲英蜜,也是一塊多錢一斤,隻有野桂花蜜才收五元一斤,而且不付現金。這下李智方傻了眼,隻好滿臉沮喪地拿著一張白條回來了。之後,他要照管蜜蜂,無暇討賬,隻好委托齊逢源去廣州收錢。
後來,齊逢源前前後後跑了四五趟廣州,路費花了不少,卻沒收回多少錢。他給李智方帶回一些高級手表,折抵蜜錢。不久,李智方發現手表是假的,兩人就鬧翻了。李智方後來再見到朱其瓊,也有口難開了。
朱其瓊反思事情的整個經過,覺得自己問心無愧。他與李智方彼此相幫過,算是患難之交,由於齊逢源的緣故落到不相往來,確實也很可惜。但是,朱其瓊也感到十分慶幸。幸虧堅持在長沙以蜜抵債,及時還清了欠款,否則自己到現在還要背負良心債呢!
這件事在養蜂人中間傳開之後,大家都對新入行的朱其瓊刮目相看。一位年過半百、見多識廣的老養蜂人說道:這個年輕人見識超人,仗義輕財,誠實守信,不貪小利,將來必定能成大器。
經曆過幾件事情之後,朱其瓊意識到齊逢源與自己不是一路人。古人說“道不同不相與謀。”不如早點分開算了。在鄭州的時候,他對齊逢源說,養蜂風險太大了,弄不好血本無歸。然後他出了個主意,趁著還有二十多箱蜂,幹脆全部賣掉,還能把以前的本錢保住。齊逢源轉了轉眼珠,認為他的話有道理,就同意了。
正好有個姓白的小夥子要買蜂,朱其瓊就連蜂箱一起賣給了他,得了六百多塊錢,與齊逢源平分了。
從此,朱其瓊與齊逢源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