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大獲成功(1 / 3)

1.朱其瓊的蜜蜂生產能力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可是沒人能破解其中的秘密。他憑著堅定的信念、誠信的人格和超人的智慧,涉過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險灘,終於迎來了成功。

1966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過年的鑼鼓聲似乎還在耳邊回響,門前屋後散落的鞭炮紙屑依然紅著。一場雨淅淅瀝瀝連綿下了幾天,村前枯瘦的池塘變得一日比一日豐腴,幾隻白鵝快活地跳下去劃著水。雨歇天晴,紅豔豔的太陽像一枚新鮮的蛋,從東邊野地的盡頭蹦出來,嘩嘩地躥上了天空。水汽蒸騰開去,田野一截一截明亮起來。風從南方來,柔柔地在河邊蹀躞,就著如鏡的水麵,輕輕梳理著一叢一叢散亂的柳絲,漸漸暈染出一團一團的綠霧。七八隻麻雀在門前跳來跳去,不時抖抖羽毛,東張西望,嘰嘰喳喳叫個不停。一隻貓慢騰騰踱過來,眯縫著眼睛伸了一個懶腰。麻雀受了驚嚇,不約而同地躍起,轟的一聲向遠方射去。村子裏不時響起叮叮當當的聲音,村人已經在修理犁耙,為春耕作準備了。

朱其瓊打點好行裝,再次離家遠行,去追趕新的花期。

在湖北采過油菜花和紫雲英,就到了4月底。朱其瓊在這之前已經打聽到了一個新的蜜源地。河南中牟縣土產公司有個老王,過去管過蜜源分配,對當地的蜜源和花期如數家珍。朱其瓊和他關係不錯,經常請他喝酒吃飯。聽朱其瓊說這幾年收成不好,老王告訴了他一個采洋槐花的好去處——中牟縣的黃河故道。黃河改道之後,這裏修了幾十裏防風林,種滿了洋槐樹,但很少有養蜂人去。老王還告訴朱其瓊,那裏交通和生活都不太方便,隻能住在崗王林場。

五一那天,朱其瓊趕到了中牟。他租了三輛板車,拉著22箱蜂前往崗王林場。從縣城出發,走了大半夜,天亮時終於到了崗王林場。這個林場一眼望不到邊,整整齊齊種著洋槐樹,濃蔭遮天蔽日。這一年的洋槐花開得十分熱烈,花香馥鬱,沁人心脾。太陽越升越高,光輪在樹梢間跳躍,讓人有點神思恍惚。朱其瓊一路走著,一路可勁地嗔著花香,暗暗地感慨,這裏真是天賜上佳蜜源地啊。

把蜂箱卸下之後,朱其瓊先去拜會林場的梁場長。梁場長五十多歲,身板結實,衣著整潔,雙手後背,目光炯炯有神。朱其瓊先給他敬煙,然後遞上縣裏開的介紹信。梁場長在土改時是鄉長,握有生殺大權,在地方上大名鼎鼎,後來當過縣林業局局長。他接過煙,瞟了一眼介紹信,順手扔到辦公桌上。他斜靠著椅背,眼睛望著天花板。朱其瓊讀過《孫子兵法》,自然知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道理。一路上他與當地的板車工聊天,早將這個梁場長的情況摸得清清楚楚了。現在,他胸有成竹,巧妙地從梁場長最得意的事情開場:“聽說梁場長的槍法很好啊,我也打過幾年槍呢!”梁場長一聽,坐正了身子,疑惑道:“真的?”朱其瓊不動聲色地說開了,介紹自己解放前參軍,在四野當兵,還幹過排長。梁場長一聽馬上有了興趣,點點頭說:“當過兵啊,好!”朱其瓊謙虛地說:“不過我的槍法沒您好。聽說您打狐狸,百發百中呢!”梁場長摸了摸刮得鐵青的下巴,嗬嗬笑了起來。“您的名氣大著呢,我一路上都聽他們講您的傳奇故事!據說土改時您當鄉長,腰別手槍,威風凜凜,那些地主老財見了嚇得直尿褲子……”聽到這裏,梁場長的嚴肅表情變得緩和了,端起的架子已經完全放下。他突然一掌拍在桌子上,興致勃勃地說道:“我當年還槍斃過兩個惡霸地主呢!這不,林場這裏過去就是土匪窩,大白天都敢來偷東西,縣委隻好派我來坐鎮!”說完,他朝朱其瓊點了點頭,爽快地道:“你在這裏放蜂,我同意了!”朱其瓊心中有數,道了一聲謝,又遞上一支煙。梁場長沒有了剛才的傲慢,而是傾過身子接了煙。幾句話說下來,他顯然對麵前這個氣質不俗、談吐得體的年輕人有了好感。朱其瓊劃根火柴湊上去,熱情地給他點上了,說道:“我還有一個請求,希望您答應。”梁場長吐了幾個煙圈,道,“你說吧!”朱其瓊笑笑”我來得匆忙,沒有準備做飯的家什,想在林場搭夥……”“不行,不行,這裏都是國家幹部,怎麼能給你一個放蜂人做飯呢!”梁場長的臉一板,一口回絕了。可是吐了幾口煙圈,他又道,“看你初來乍到,這樣吧,先搭三天夥,以後自己做飯。”

朱其瓊分析了梁場長的態度,覺得事情還有轉機,就先去將蜂箱安置在林場的院牆周圍。一陣清風徐徐拂過,花香如微瀾一般漫過來。朱其瓊使勁吸了幾口花香,興衝衝地打開蜂箱。沒料到,隨著大蓋揭開,一股臭味撲麵而來。他就像被冰水澆頭,整個人頓時涼了半截。前段時間在湖北,時不時下雨,空氣濕度很大,而河南天氣特別幹燥,加上氣溫高,那些夾在木框之間的木頭塞子縮了水,在搬運的過程中鬆動了。不少蜂脾擠到一起,壓死了許多蜜蜂。他隻好一箱一箱地清理脾子,把死蜜蜂都鏟出來。好在蜂王都還在,子脾上的幼蟲也沒受到什麼影響。

洋槐花開得實在太香了,連蜜蜂都興奮了。起初一兩天,出動的蜜蜂並不是太多。到了第三天,許多蜜蜂提前投入采集。數以萬計的蜜蜂在防風林中飛來飛去,嗡嗡嚶嚶,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朱其瓊盤算著,這裏地處偏僻,到鎮上買糧食來去得花一天工夫,會耽誤取蜜。自己開夥也有諸多不便,還是得設法在林場搭夥。他觀察了一下林場的幾個職工,發現除了梁場長之外,會計老袁也是頭兒,還有個班長。朱其瓊心想,首先要和這兩個頭兒搞好關係,然後還要和其他職工處好關係。如果在三天之內搞定他們,搭夥就不成問題了。朱其瓊留心觀察,還是從他們感興趣的事情下手。那幾個人喜歡下象棋、打撲克,朱其瓊忙活完活計,就去旁邊觀戰,熱情地給他們敬煙。大家抽著煙,說說笑笑,很快混熟了。後來,他們邀請朱其瓊加入戰陣。朱其瓊會下象棋,但是他的心思都用在鑽研養蜂上,棋藝並不精通。那個袁會計棋藝不錯,總是將朱其瓊殺得大敗,高高興興地收場。到了晚上,他又去和班長等人一起打撲克,玩得不亦樂乎。朱其瓊見多識廣,談吐不俗,加之為人熱情隨和,很快就和他們打成了一片。後來又拉起家常,更是增進了了解。三天下來,大家和朱其瓊的關係都好得像哥們兒一樣。

到了第四天,朱其瓊去找梁場長,說:“我今天去縣城買糧食和炊具,準備自己開夥了!”梁場長瞪了他一眼:“你這說的什麼話呀?你又不是外人,以後就和我們一起吃飯。”這個梁場長是何等精明的人,三天下來,他早將一切看得清清楚楚:這個養蜂人可不是等閑之輩!梁場長本來對他就有好感,自然就做了個順水人情。就這樣,朱其瓊憑著自己的機敏,成功化解困厄,不僅住進了林場的宿舍,還解決了吃飯問題。當地民風粗野,外地養蜂人來此都沒有好下場,所以沒人敢在此地放蜂。因為有梁場長這棵大樹遮蔭,那些地痞流氓根本不敢來騷擾朱其瓊。有人還在那裏猜測:“這個養蜂人是什麼來頭?就連梁場長也對他客客氣氣……”

那一年的洋槐花蜜洶湧流淌,蜜蜂勤奮采集,一派熱火朝天景象。朱其瓊生性聰明,是個遇事愛琢磨的人。他想:有沒有什麼辦法調動采集蜂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產能呢?他想起在部隊當兵時,軍事教官常說的經典戰術一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隻有強強聯合,才能提升戰鬥力。朱其瓊將蜂箱分成11組,每組兩箱擺放在一堆。搬走一箱,工蜂就全部飛入另一箱。由於工蜂都並到了一個蜂箱裏,采集力馬上成倍增長;而另一箱蜂變弱了,蜂王立馬會加緊產卵,培育後代,中間最多暫停一次取蜜,采集力很快就跟上來了。運用這個絕招,朱其瓊22群蜂的生產能力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五十。後來和他一起養蜂的人都很驚訝他的蜂群高產,但就是沒人能破解其中的秘密一因為很少有人會像他那樣專心去琢磨技術。

洋槐花期結束時,朱其瓊發現這裏的紫穗槐也開了花。這是一種落葉灌木,枝葉繁密,暗紅色的花一串串在風中搖曳,煞是好看。紫穗槐花粉很多,可以為下一步采棗花時繁殖蜂群打下好基礎。這對於朱其瓊來說,真是意外的收獲。

最後,每箱蜂平均打了20多公斤蜜,前後加起來共收獲了將近500公斤蜜。更令朱其瓊高興的是,每箱蜂都人丁興旺,最多的有15個脾。

接下來該采棗花了。朱其瓊心想,棗花集中成片的地方不能再去了,那裏放蜂人太多,應該改換思路,去找棗樹相對分散的地方。這些地方一般放蜂人看不中,自然不會去;而蜜蜂能飛行較遠的距離,並不影響采蜜。他打聽到崗王收購站一帶種著不少棗樹,但是在田野上東一棵西一棵,不成規模。他實地去一考察,發現那裏正好符合自己的想法,果然沒有一個放蜂人。他馬上把蜂箱運了過去。不出他所料,蜜蜂的采集力絲毫沒受影響。整個花期下來,盡管沒有新蜂繁殖,但是每箱都打了四五十斤棗花蜜。

將1000公斤蜜賣掉之後,朱其瓊除去各項開支,純賺了2000多元錢。高興之餘,他總結了前一段的經驗,琢磨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改進,同時開始籌劃下一步的行動。

這時,朱其瓊與梁場長已經成了好朋友。離開林場時,朱其瓊送了一箱蜂給他,還教了他許多技術。梁場長對朱其瓊拍著胸脯說:“歡迎你明年再來!這個地方以後隻許你一個人放蜂,別的人都不許進來!”這個梁場長為人聰明,後來將這箱蜂養得很壯,一年下來也能收割50多公斤蜜。

當朱其瓊帶著一大包錢回到東倉朱的時候,又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大女兒朱薇出生了。他高興壞了,以後逢人就說,是女兒的出生給他帶來了好運!

從這一年開始,朱其瓊憑著堅定的信念、誠信的人格和超人的智慧,涉過人生的一個又一個險灘,終於迎來了成功。這也應了老朋友羅鏡煥的預言:否極泰來!

2.賺錢之後稍有不慎就會惹禍,如何藏錢成了大難題。藏在閣樓裏的錢偶然被鄰居發現,引發抄家,薑玉英因此擔驚受怕,長期淤積於心,最終誘發了腦瘤。

朱其瓊帶回家2000元錢,這在當年可是一筆巨款。薑玉英累死累活在農村幹一年,掙得的工分折算下來也不過一百多元錢。

薑玉英接過那滿滿一挎包錢,自然非常高興。朱其瓊終於實現了自己的諾言,也很開心:“我說過,要讓你們母子過上好日子的!”薑玉英可不是個普通女人,既能忍辱負重,又不趨炎附勢,識得大體,富有遠見。丈夫過去遭遇失敗,她覺得那是人生常有的磨練;而他現在成功了,不過是水到渠成、意料之中的事情。此時,她臉上泛起紅暈,抿嘴瞥了丈夫一眼,眉梢揚起,目光熱得燙人。朱其瓊心中一暖,全身頓時流過一股快意的閃電。望望正在一旁歡快地嬉鬧著的三個孩子,這時的朱其瓊完全忘記了經曆過的萬般艱辛和委屈,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朱其瓊這次回來,找關係從食品公司買了十幾斤豬肉,他將肉分成小塊浸在盛滿蜂蜜的缸裏。因為蜂蜜能夠殺菌保鮮,這樣肉就可以慢慢吃很長時間了。一家人有了葷腥,臉上的菜色漸漸淡去。

當時,”文革”已經爆發。村裏一幫正上中學的孩子戴著紅衛兵袖章,到處破“四舊”。他們首先將那座不知道什麼年代修建的城隍廟拆毀,然後跑到祖墳地裏,把立著的所有石碑砸碎。接著就挨家挨戶地搜,凡是與“四舊”有關的東西,全部搜出來毀掉。朱其瓊家裏用了多年的一個從樊城帶回來的醃菜壇子,隻因為上麵有古裝戲的圖案,也被抱出去砸碎了。那個裝蜂蜜和肉的壇子外表光溜溜、黑乎乎的,紅衛兵沒有注意裏麵裝的東西,反而放過了。

朱其瓊囑咐薑玉英,一定要把錢藏好。薑玉英當時沒有經驗,還不知道此事的利害關係。在朱其瓊走了之後,她不慎露財,招來了災禍。

那時候,人們的錢不敢存銀行,隻能放在家裏。紙幣既要防潮,還要防老鼠,薑玉英就找了個大罐子,將錢全部塞進去,上麵裝滿黃豆,藏在閣樓上。閣樓平常無人上去,應該是最安全的。可是有一次房子漏雨,薑玉英請了個鄰居幫忙修屋頂。這個人在閣樓上撿漏時,無意中發現了罐子裏藏的錢。後來,滿村就傳開了,說朱其瓊養蜂發大財了,錢用罐子裝……好在她反應快,及時把錢轉移了。過了幾天,隔壁的一個人說有條大蛇越過隔牆跑到她家閣樓上了,要到樓上去抓蛇,借故上去將閣樓翻了個底朝天。接著,一幫紅衛兵小將來“破四舊”,將樓上樓下耙了一遍,可是什麼也沒找到,隻好怏怏地走了。錢雖然沒被搜出來,但是薑玉英的日子從此變得不好過了。本來,她為人聰明伶俐、熱心快腸,平常與鄰裏關係都處理得很好。她是鄉裏的接生員,總是義務接生,既不要工分,也不收人家的禮物;她出生在城鎮,見過世麵,能說會道,常常幫村裏人結親。就是因為發現她家有錢了,加之廚房裏不時飄出肉香味,村裏人的心態全變了。當時大家都太窮了。於是,嫉妒、嘲諷如蝗蟲一樣撲向薑玉英,像石磨般壓得她喘不過氣來。這個疏忽她一直沒敢對朱其瓊說,一個人在腦子裏悶了許多年。小時候,因為父親哮喘,她總是半夜起來給他注射激素,冬天受了涼,早就落下了頭疼病。後來加上這個事長期鬱積於心,總是擔驚受怕,最終誘發了腦瘤,不幸早逝。

從這一年開始,朱其瓊迎來了人生的輝煌時期,以後每年賺的錢都相當可觀。與其他賺了錢的養蜂人一樣,如何藏錢成了他必須麵對的難題。

這時,他已經聽到了不少養蜂人因錢惹禍的故事。一個姓陳的養蜂人,把一大筆錢用塑料布包著藏在糞桶底下,無意中被人發現了,錢被沒收,人被抓走批鬥;一個姓任的養蜂人,將錢藏在屋簷下,有一天搭梯子去檢查時被人逮個正著,當場抓走;還有一個就是陳從仁,錢雖沒被發現,但他買的許多被褥、皮襖之類的東西給人抄了出來,全部拉到縣城裏去展覽,他由於常年養蜂不落家,才沒被抓走。

以前,朱其瓊遇到過一個叫周沛秋的養蜂人,這個人經常順帶倒買倒賣。他教給朱其瓊一個辦法,把掃帚拆開,將錢和糧票卷成細卷塞進去。他像這樣成功躲過了許多次搜查。可是朱其瓊的錢太多了,這個方法不管用。他琢磨了許久,在夜裏試著把家裏的竹床打通,竹筒裏倒是能塞進大把大把的錢,可是春天潮濕,錢全部黴爛了;他還試過把錢用塑料布裹起來塞在廁所頂上的茅草裏,可那兒不通風,又總擔心錢被人無意中發現拿走了,也不是理想之地。把地上的石板撬開,挖個土坑把錢埋起來吧,一是容易受潮,二是擔心抄家的時候給挖出來了。將錢分散交給親戚朋友幫助保管,無一例外被他們用得一幹二淨。為了藏錢,朱其瓊絞盡腦汁,一直沒找到什麼好辦法。

朱其瓊還算幸運,一直沒被抓到證據。但他養蜂發了財的消息還是越傳越開,而且傳得神乎其神。有人舉報給陽光大隊的領導,大隊就派了一個叫王賢和的支部委員陪著他,負責監督他放蜂。

恰好是芝麻開花的季節,朱其瓊帶著王支委到了西平。當年雨水不稠,可是流蜜不佳,這個花期沒什麼收成。在外放蜂,生活自然比不上在家舒適,王支委極不適應,整天念叨著老婆和孩子。到了野桂花盛開的時候,朱其瓊就將蜂箱運回了鹹寧。他有點心灰意懶,此時蜂蟎起來,他也沒有用心治理,每箱隻剩三五個脾子了。那個王支委回去給書記彙報,說朱其瓊的蜂子根本采不到蜜,而且蜂都快養沒了,他賺的錢最多能糊個嘴巴,說他發了財簡直是胡說八道。以後,他死活都不願意跟隨朱其瓊出門了。

擺脫了監視,朱其瓊一身輕快地繼續上路,繼續悄悄送錢回家。

3.朱其瓊幫助林立球說成了親事,又教他學養蜂。30年後,林立球見到師傅,立刻跪在地上一連磕了三個頭,感謝師傅當年的無私幫助。

1967年春天,朱其瓊又到中牟采洋槐蜜。此時,他的養蜂技術日益嫻熟,對蜜源地更是了如指掌。

經由梁場長介紹,他認識了另一個林場一中林場的趙場長。中林場離縣城二十來裏地,交通更為方便,朱其瓊就決定去那裏放蜂。

跟在朱其瓊身邊有個徒弟叫林立球,是湖南株洲人。朱其瓊以前采油菜花時在他家住過多次,關係相處得很融洽,林家老兩口特別信任他。說起來這裏還有一個精彩故事。別人給林立球介紹了個對象姓文,文姑娘的父親老文是當地的能人,治家頗有一套,家中日子過得很富足,家境比林家要好得多。老文第一次到林家時,林立球的媽媽可能是高興過頭了,把飯做成了夾生的。老文講迷信,認為彩頭不好,夾生飯預示將來的婚姻也會是夾生的,就不同意這門婚事。林立球的媽媽知道朱其瓊見多識廣、能言善辯,就懇求他說:“朱家的,立娃子說了個朋友,家住河對麵,那姑娘人長得不錯,也看中了我的兒子。就是她父親來的時候,我沒煮好飯,他現在不同意婚事,請你幫個忙,去跟文家的談一談……”朱其瓊說:“我也不懂你們的風俗習慣,叫我去怎麼談呢?”最後,經不住林立球媽媽的再三懇請,朱其瓊答應了。第二天,他帶著林立球來到三門鎮上的一家小餐館與老文見麵。三人喝著茶,朱其瓊作了自我介紹。老文過去並不認識朱其瓊,剛開始並不以為然,但聽他說了經曆之後,不由自主地坐正了身子。朱其瓊道”我是幫他們的忙,跟你見麵談一談。我是個外地人,不懂得你們的風俗,說得不對之處請你不要見怪。”老文一笑:“朱師傅,沒有問題的,有話你就說吧。”朱其瓊點點頭,說:“我想知道,你為什麼不同意這個婚事呢?”老文就講了夾生飯彩頭不好。朱其瓊故意長長地“哦”了一聲,皺眉道:“原來是這個原因呀。那我現在想提個問題,如果問得不對請你諒解。林立球這個女婿,你看得中看不中?”老文說:“這個女婿我當然看得中。”朱其瓊笑了:“你看得中女婿,這是根本問題嘛!至於那個飯夾生了,肯定是他媽媽看你去太高興了,忙中出錯。她平時煮飯都煮得熟的,偏偏你去就煮不熟了,這說明他媽媽是個老實人,他的父親也是個本分人啊!你這個親家有名氣,家裏搞得好,她肯定興奮得很,你應該理解,她並不是故意煮夾生飯給你吃嘛。”老文點了點頭。朱其瓊接著說:“既然女婿看得中,那飯夾生不夾生又有什麼問題呢,你選的是女婿又不是飯嘛!如果飯不夾生,女婿你看不上,那再好的彩頭也不行啊!”老文豁然開朗,高興地說:”朱師傅啊,我一直想不通這個問題,今天被你說服了!這個女婿聰明,我喜歡。閑話就不說了,我有一個要求,請你做媒人,把這門親事定下來。”就這樣,朱其瓊一語定乾坤,幫助林家說成了親事。

老文很有眼光,在林立球結婚之後,又對朱其瓊說:“我這個女婿總不能在屋裏種一輩子田吧,可不可以跟你當個徒弟,學習養蜂......”誠意難拂,朱其瓊隻好帶上了林立球。

每年采油菜花蜜的時節,也是蜜蜂加緊繁殖的季節。每到這個時候,處女蜂王就要擇夫婿了。風和日麗的上午,八九點鍾的時候,背風的半空中會聚集起成千上萬雄蜂,翩翩飛舞著布成一張蜂網。此時如果打開蜂箱,會觀察到一群工蜂正圍著處女王,有的在用花粉刷為她梳理絨毛,有的在用觸角摩挲她的尾部。大約過了一刻鍾,梳妝停當的處女王興衝衝飛出巢門。一見處女王飛來,雄蜂亢奮起來,爭先恐後向她圍攏。處女王擇婿的標準很高,雄蜂必須優良、健康、雄壯、俊俏,這也是為了保證種群的質量。方法是展開公開、平等的競賽,擇優而從。競賽開始了,眾雄蜂將處女王團團圍住,狂飛漫舞,大獻殷勤。處女王一點也不含糊,振翅衝出重圍,率先高飛,雄蜂隨後緊跟。這時天空中會出現壯觀的一幕:群蜂的隊形仿佛一閃而過的彗星,尾巴拖得長長的,由粗漸漸變細,落得很長很長,長的達十幾米,短的也有兩三米。在離地麵十幾米的空中,蜂群時而直線挺進,時而輾轉翻滾,時而呈環形繞飛,時而如紡錘滾動。所有的雄蜂都全力以赴,追逐著處女王。個頭大、體格棒、素質強的雄蜂緊隨不舍;個頭小、體格弱、素質差的則越拉越遠。處女王怎麼飛,雄蜂就跟著怎麼飛。第一輪直飛、繞飛和衝刺,考量的是速度,很快就淘汰了一大批雄蜂。第二輪是“花樣障礙賽”,處女王會變換各種花樣飛行,考量雄峰反應能力。經過這一輪競飛,剩下的雄蜂就屈指可數了。最後,處女王會張開尾部的生殖器,伺機選擇最優秀的雄蜂交尾。如果看到空中有兩隻蜜蜂緊緊銜接在一起,那就預示著處女王婚配成功。片刻之後,處女王返回蜂巢,從此開始專職“母親”的生涯。過不了幾天,這一箱蜂就添丁增口,飛快地繁殖起來。

林立球跟著朱其瓊學養蜂很上心。他看了群蜂競飛的場麵,嘖嘖稱奇,就問朱其瓊育王的技術。朱其瓊告訴他,蜂蜜產量的高低,除了受製於氣候之外,就取決於蜂群是否強盛了,因此育王技術非常重要。但是,這些技術並不難學,看幾次也就會了。養蜂成敗的關鍵卻是另外兩點:一是有科學的放蜂路線;二是能夠控製蜜源地。假如一個放蜂人能夠控製2平方公裏的場地不讓別的人進入,那他基本就有成功保障了。對於一個養蜂新人來說,這兩點並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學到手的。

當時木頭奇缺,沒有新蜂箱分群,林立球就跟著朱其瓊學養蜂技術。此後許多年,林立球吸收了朱其瓊的經驗,養蜂一直比較順利,賺了不少錢。2011年12月,朱其瓊到長沙,專門花了一天時間找到林立球,與他見了一麵。一別30年,林立球再次見到師傅,驚喜萬分,立刻跪在地上一連磕了三個頭,以傳統禮儀表達對朱其瓊的感激之情。

4.朱其瓊為人穩重,但在關鍵時刻總是表現出非凡的勇氣,所以總能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獲得成功。

前麵已經說過,一個養蜂人能否成功,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綜合因素。路線熟、場地好、天氣佳,就會有尚產,三者缺一-,都可能導致全軍覆沒。譬如同在中牟縣放蜂,朱其瓊每群蜂能收50公斤洋槐蜜,而其他養蜂人可能連10公斤都收不到。為什麼呢?因為隻有他知道崗王林場這個蜜源,此地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洋槐花多蜜,紫穗槐多粉,在這裏還能避過雨,躲過風,加之他采用強強聯合的策略,當然大獲豐收。這個成功的秘密過去了幾十年,一直無人知曉。當然,在這些因素當中,能否準確把握放蜂路線是至關重要的。對於放蜂人來說,為了保險起見,一般隻走固定路線。倘若改變了路線,一步踏空,就會全盤皆輸。範明道、辛建華、羅鏡煥等人放蜂都是年年走老路線,絕不輕易更改的。朱其瓊往年養蜂失敗,與放蜂路線有直接關係。後來周沛秋敗在東北,賀大炮潰於內蒙,也是因為路線失當、場地失當。當朱其瓊尋思要突破困境的時候,症結就放在改變路線上。偶然得知崗王林場這個蜜源地之後,他也是前思後想了很久,才下定決心破釜沉舟而去。在人的一生之中,是需要有一點孤注一擲的勇氣的,否則一味保守求穩,最終可能一事無成。朱其瓊為人穩重,但在關鍵時刻總是表現出非凡的勇氣,所以總能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