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在林場和加工廠(1 / 3)

1.有人向大隊告狀,說兩個幹部子弟對朱其瓊太崇拜了,十分危險,弄不好將來會影響大隊甚至公社幹部的前途。調動他的工作,是為了杜絕隱患。

1975年下半年,朱其瓊在家鄉開始了另一種生活。

他從小學習經商,少年參軍當兵,複員後一直當幹部、養蜜蜂,對犁田打把、割麥插禾之類的農事一竅不通。他剛回來時,村裏有些不懷好意的人就在背後i幾笑:“這個家夥不會做農活,看他怎麼辦,怕是要餓死……”朱其瓊是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心想:幹農活還能難倒我嗎?他首先給自己製定了一個挑擔子”三年計劃”:第一年挑30公斤,第二年挑40公斤,第三年挑50公斤。他就不相信,養蜂都能大獲成功,難道還當不好一個農民?

那時,付橋大隊設有一個林場和加工廠。大隊幹部看朱其瓊確實對農活一竅不通,就派他去林場勞動。

林場地處鄂南山區,過去是一大片森林。由於大煉鋼鐵時大肆砍伐樹木,那些山現在看上去就像一隻隻醜陋的癩痢頭。看護林場的工作比較辛苦,挖山、栽樹、修路,還要伐樹。一棵一棵的樹砍好了,再用板車拉下山。大家喊著號子“嗨喲……嗨喲……”驚得林中的雀兒撲撲亂飛。幹累了的時候,就坐在樹萌下喝喝水、抽抽煙、聊聊天。

朱其瓊個兒高高,長得白白胖胖的。他戴頂草帽,衣服漿洗得幹幹淨淨,挽著褲腿,舉手投足間有一股與農民不同的氣質,顯得氣宇軒昂。剛到林場那陣子,一個河南來的種瓜人問他:“老朱,你是不是犯了什麼錯誤給貶下來的?”朱其瓊有些疑惑地說“錯誤倒是沒有。”

“你像省裏來的大幹部呢……”

朱其瓊突然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嘿嘿笑道“我沒在省裏當過幹部,以前倒是指揮過幾十萬隻蜜蜂,是個很大的‘蜂官’!”當時,林場裏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像他這樣以前搞副業現在回來務農的人,還有一類是縣城裏下放來的知識青年。一到下班時間,住在附近的農民都回家了,林場裏隻剩下他和幾個知青,顯得冷冷清清。

初到林場的時候,朱其瓊的心情是非常苦悶的。他以前從沒幹過繁重的體力勞動,現在整天砍樹、搬樹,手掌磨破了,血往外滲,衣服剮爛了,肩膀被繩子勒出了深深的紅印子。勞動的辛苦他倒能夠承受,最讓他受煎熬的是擔心幾個孩子將來的出路。學校裏停課鬧革命之後,老大朱天剛高中讀完就回鄉務農了;另外幾個孩子有的上初中,有的上小學。現在的政策是推薦上大學,能夠被推薦上去的不是幹部子弟,就是和幹部走得親近的人家的子女。他向來與幹部關係不好,這條路自然沒轍。本來以為養蜂能多一條出路,可現在不許他養蜂,這條路又斷了。他從不怨天怨地,隻歎生不逢時。自己從小在苦水裏泡大,麵朝黃土背朝天當一輩子農民是自討的,可是,不能讓孩子祖祖輩輩當農民受苦啊……

暮色漸濃,四顧蒼茫。他望著窗戶外麵的欄杆,感覺自己就像一隻猛獸,陷入了生活的囚籠之中,根本無法施展本領。山風在遠處搖撼著鬆濤,傳來一陣一陣悶雷般的轟鳴。後來,風越刮越大,吹得窗戶上的塑料布噗噗亂抖;屋頂是用油毛氈蓋的,這時也被氣浪吹得一鼓一鼓的,仿佛要飛起來。朱其瓊暗暗地想:風為什麼不來得更猛烈一些,索性將這晦暗的人生刮走,換一片新天地……

知青中有兩個小夥子特別引人注目。一個叫小楊,長得瘦瘦高高的,是縣委第一副書記的兒子;一個叫小羅,沉默寡言,喜歡看書,是常務副縣長的兒子。這兩個幹部子弟是不大瞧得起那些農民和知青的,平日裏神情總顯得有些倨傲。

那天休息的時候,小羅坐在一旁的樹墩上,拿了支鋼筆在煙盒紙上寫寫畫畫。朱其瓊發現他在寫詩,就要過來看了看。小羅上過高中,在知青中算是拔尖的了。這是一首模仿流行語言寫的革命口號詩。

朱其瓊說:“《紅樓夢》裏的詩寫得才叫好,你讀過沒有?”小羅疑惑地看了他一眼:“那不是封資修的玩意兒嗎?”朱其瓊嗬嗬一笑:“毛主席說,中國有三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外加一部《紅樓夢》。這《紅樓夢》是一部百科全書,毛主席曾對許世友說過《《紅樓夢》至少要讀三遍,否則就不了解封建社會!”聽到朱其瓊這麼說,那個小楊也湊了過來”我爸爸的書房裏以前有這本書。”

朱其瓊道:“它可是一部包羅萬象的書,裏麵的故事精彩著呢……”

小羅來了勁兒,馬上纏著要朱其瓊講書裏的故事。小楊遞過來一支煙,朱其瓊輕輕推開了,自從決心當農民後,他就戒掉了煙酒。他清了清嗓子,繪聲繪色地講起了《紅樓夢》裏的故事,先講通靈寶玉,再講金陵十二釵,隻聽得兩個少年如癡如醉。他還講了“晴雯之死”的故事“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看兩個年輕人聽得懵懵懂懂,他就解釋說:“晴雯的死,就死在‘心比天高風流靈巧’這八個字上。為人不宜鋒芒太露,長得比別人漂亮,又心靈手巧,處處比別人高了那麼一籌,難免會心高氣傲,說話刻薄。得罪了人且不說,更可怕的是招人嫉妒,引來災禍……”朱其瓊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文學修養令兩個小青年佩服得五體投地。朱其瓊剛來的時候,他們就覺得他氣度不凡,不像個農民,現在發現他果然滿肚子學問,的確不是等閑之輩。

小楊驚訝地問:“朱師傅,你到底讀過多少書啊?”朱其瓊淡淡一笑,並不搭話。他想起了早年當兵時的經曆,正是受了戰友劉文明的影響,他愛上了讀書,正是因為讀書,他的視野開闊了、思維敏銳了,所以才會有與常人不同的見解,才開創了一番事業,並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

打那以後,小楊和小羅簡直成了朱其瓊的影子。他走到哪兒,兩個人就跟到哪兒;他說幹什麼,他倆就幹什麼。兩人聽朱其瓊侃走南闖北養蜂的經曆,聽他講《紅樓夢》《三國演義》裏的傳奇,還聽他說印度電影《流浪者》《暴風雨》中的故事。朱其瓊的講述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向外麵世界的窗戶。每當看到他們充滿求知渴望的眼神,朱其瓊在獲得滿足感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悲哀,文化大革命耽誤了多少年輕人學文化啊……就這樣,朱其瓊與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林場的生活十分單調,偶爾也有快樂。

有一次,幾個年輕人打死了一隻五六十斤重的野狗。當地人很少吃狗肉,就在大家為如何處置這條肥狗而一籌莫展之時,朱其瓊主動請纓,說他會做廣東煲狗肉。從小鎮上買來生薑、桂皮、八角,與狗肉一起先用猛火煮開,再用文火慢慢煲。生薑去腥解膩,足足放了十幾斤。砂鍋咕嘟咕嘟唱個不停,吐出一團一團白色的蒸汽,香氣慢慢溢出來。當時,一幫人在離住地兩裏遠的水庫邊幹活,遠遠地聞到了飄過去的狗肉香,一個個興奮不已。這天晚上,二十幾個人將這隻狗吃得幹幹淨淨,每個人都撐得不住地打飽嗝,直誇朱其瓊是大廚師。

吃飽喝足,林場的頭兒也很高興,說:“老朱,看不出你還有這一手做狗肉的好功夫啊!”朱其瓊笑道:“隻要有原料,還可以做別的菜。”

旁邊的一個人說:“老朱是什麼人?走南闖北,吃香喝辣,懂得多,本事大。你看那小楊和小羅,不也被他迷得神魂顛倒……”

聽了這話,林場頭兒的臉一下子黑了。朱其瓊當時並沒有太在意。

沒過幾天,林場的頭兒通知朱其瓊,根據上級安排,調他去陽光大隊加工廠上班。過了很久,朱其瓊才弄清調換工作的原委。原來,有人向大隊告狀,說這兩個幹部子弟對朱其瓊太崇拜了,十分危險,弄不好將來會影響大隊甚至公社幹部的前途。將他調走,是為了杜絕隱患。

但是,小楊、小羅對朱其瓊的尊敬之情並沒有因為分開而變得淡薄。對於兩個年輕人來說,朱其瓊的一言一行都是新鮮的,他的風度讓人羨慕,他的思想讓人歎服,他的人格魅力更是讓人著迷。小楊後來在公安局工作,娶的媳婦是縣委第一書記的女兒,正好管理戶籍。小楊不忘舊情,在80年代還無償地幫朱其瓊的子女解決了城鎮居民戶口,這在當年可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

2.每天的《湖北日報》一送到加工廠,朱其瓊總是第一個閱讀。他敏感地捕捉到國家政策的重大變化,為兒子贏得了比許多人更充裕的備考時間。

陽光大隊加工廠負責加工全大隊的米麵。機器開動時,轟鳴聲震耳欲聾,地麵似乎都在抖動;灰塵、米糠一陣陣騰起,屋子裏就像彌漫著濃濃霧霾。這裏的工作環境比林場更加糟糕。一天下來,朱其瓊的頭發上、眉毛上、鼻孔裏全是灰土,眨巴眨巴眼睛,抖下來的也是灰塵。這時正是夏天,他幹脆脫了上衣幹活,那就更像一個灰人了;如果抹一把汗,臉上、身上就是一道道灰黑的泥溝。

加工廠還有個農民叫華德林,是50年代高中畢業生中的高材生,以前當過民辦教師。“文革”剛開始時,他跳起來造反,後來就不讓他當老師,發配到了這個加工廠。他能夠逐字逐句背誦《紅樓夢》中的詩詞,談起裏頭的人物、故事如數家珍。朱其瓊與他有許多共同語言,兩人常湊在一起閑談。有時,他們也悄悄交流對於時局的看法。

當時,大隊辦公室財務室設在加工廠,訂了一份《湖北日報》,郵遞員每天上午11點將報紙送來。朱其瓊總是準時出現在大門口,從郵遞員手裏接過報紙,然後飛快地瀏覽一遍。

1976年4月8日這天,朱其瓊翻開《湖北日報》,看到第一版刊登著新華社稿件《天安門廣場的反革命政治事件》以及中共中央的兩個決議。第一個決議的內容是”華國鋒同誌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第二個決議的內容是,”根據偉大領袖毛主席提議,政治局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以觀後效。”朱其瓊看完,默默地把報紙遞給了華德林。

傍晚的時候,瞅著其他人下班了,朱其瓊拉著華德林坐下來聊起報紙上的新聞。去年四屆人大之後,由於周恩來病重,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有條不紊進行治理整頓。可是到了下半年,全國就掀起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現在,鄧小平又倒台了。

華德林小聲說:“中國的政治就像翻烙餅,再這樣搞下去,老百姓的日子怕是更難過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