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其瓊歎了口氣:“周總理已經去世了,毛主席的時間恐怕也不會太長……你看報紙上的照片,他的臉是浮腫的。”
“是啊,國家會不會亂?”朱其瓊看了看低垂的夜幕,低聲道最怕的就是打仗哦……”
以前,朱其瓊在外麵流動放蜂,從不參加任何政治學習和運動,對於文化大革命就像一個局外人。直到回鄉當農民之後,他才深刻意識到國家的政治形勢與自己小家庭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他經曆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動蕩歲月,知道打仗的時候最匱乏的是食鹽。於是,他掏出藏在牆縫裏的錢,找到供銷社的熟人開後門,悄悄買了兩大缸食鹽放在朱其珩家裏,準備應付將來的社會大動蕩。現在,他拖家帶口的,時刻感覺肩膀上像扛著兩座大山,不能不未雨綢繆。他每天看報紙,仔細閱讀關於高層的信息,從字裏行間揣摩著中國政治空氣的變化。
“四人幫”垮台之後,朱其瓊的心裏還是懸著的。他讀過不少文史方麵的書,也算半個“秀才”,對於政治鬥爭的複雜性多少有些認識。直到1977年7月17日,黨的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恢複鄧小平同誌職務的決議》,他才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對華德林說:“老革命又出山了……我們等著看變化吧!”華德林問:會有什麼變化?”“老百姓不可能總這麼苦下去吧。國家肯定要抓建設,抓建設就需要人才。”朱其瓊隱隱約約感覺到,隨著國家政局的變化,他們小家的命運也會出現轉機。
朱其瓊依然每天堅持看《湖北日報》。他相信,機會一定會首先在報紙上出現。1977年8月9日這天,他從報紙上看到一條消息,鄧小平前幾天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8月6日下午,會議討論的重點轉移到高校招生這個熱點問題上。在此之前,教育部以“來不及改變”為由,決定仍然維持“文革”中推薦上大學的辦法,但是此次會議上,大家紛紛反對,提議立即恢複高考。朱其瓊特別注意到,鄧小平表態支持這個意見。報紙上雖然沒有明確說恢複高考的具體日期,但是朱其瓊分析,這個時間不會相距太遠。
這天下班之後,朱其瓊興奮地跑回家,對朱天剛說:“天剛,你的機會來了!”朱天剛回鄉當了幾年農民,此時擔任著生產隊的會計。他看著臉色泛紅的父親,感到有點茫然。
朱其瓊大聲道”要恢複高考,你有機會上大學了!”朱天剛上中學時成績一直不錯,但是“停課鬧革命”斷送了他的大學夢,現在聽父親說要恢複高考,他有點沮喪地說:“初中學得還紮實”高中開門鬧革命,沒學到什麼東西,怎麼考試?”
“兒子,你要有信心!”朱其瓊斬釘截鐵地一揮手,目光威嚴地逼視著朱天剛,”從今天起,你給我好好複習功課,爭取考上大學!”
朱其瓊每天閱讀報紙、研究形勢,沒有白費功夫,他終於敏感地捕捉到了國家政策的重大變化,為朱天剛贏得了比許多人更充裕的備考時間。
3.人們常說,“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這句話在朱其瓊身上又一次得到驗證。他堅持讓朱天剛報考本科,終於改變了兒子的命運。
這次複習備考,作為父親的朱其瓊其實比兒子更有信心。自己教育的孩子,他心中有底。
過了半輩子,朱其瓊一直遺憾自己幼年時家裏太窮,隻念了三年書。但也正是因為讀了這三年書,為他後來的人生發展打下了基礎。他深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因此,一直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
朱其瓊常年在外放蜂,偶爾才能回家。但隻要一回家,他必然會檢查孩子的作業,詢問他們的學習情況。朱天剛上小學、初中時,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有一次,朱其瓊問他:“你考試得了多少分?”
朱天剛說”平均有90分。”
朱其瓊問:“為什麼不能考100分?”
朱天剛道:“每門課總會丟掉一兩分,考100分是很難做到的……”
“考不了100分,能不能爭取考95分呢?”朱其瓊和顏悅色地說。
朱天剛低聲道:“經過努力,這個……還是有可能的。”
朱其瓊循循善誘:毛主席說過,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攀登。男子漢,一定要有誌氣,沒有做不成的事!你要注意學習方法……”然後耐心地和他一起分析丟分的原因以及應對的辦法。
過了半年,朱其瓊又回家了。他問起考試成績,朱天剛回答說平均分達到了95分。朱其瓊心裏很高興,語氣卻很平靜:“那麼,下次能不能爭取平均分考到96分?”朱天剛點了點頭。直到上高中,朱天剛一直保持著優良的成績。
朱其瓊喜歡讀《古文觀止》,能夠背誦裏麵的一些名篇。空閑的時候,他就教孩子們背古文,營造一種學習氛圍。老二朱黎當時剛上初中,老三朱薇和老四朱毅還在上小學,三個人站成一排背《李憩雪夜入蔡州》。朱毅的記憶力最好,讀兩遍就會了。他背著雙手,眼睛望著天,哇啦哇啦地背起來:“李憩謀襲蔡州。每得降卒,必親弓丨問委曲,由是賊中險易遠近虛實盡知之。……時大風雪,旌旗裂,人馬凍死者相望。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嚐行,人人自以為必死,然畏憩,莫敢違。夜半雪愈甚,行七十裏,至州城。……及裏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覺。雞鳴雪止,憩入居元濟外宅。……”朱其瓊讚許地點點頭,心想,這小子有悟性,將來說不定也是個考大學的材料。朱薇年紀小,背起書來磕磕絆絆,而且老背錯,朱其瓊生氣了,就打她的小手,嚇得她哇哇直哭,哭過了還要繼續背。朱黎那時十分頑皮,背書不專心,所以總是背不出來。朱其瓊篤信“嚴是愛,鬆是害,不管不教會變壞”的古訓,脫下他的褲子就打屁股。朱黎性格最像父親,從小十分倔強,挨打也不哭。有一回背《晉平公問祁黃羊》,文章短短不足兩百字,可朱黎心不在焉,讀了好多遍仍背不出來。朱其瓊對孩子的教育非常嚴格,不用心背書,那就要挨板子。他拿起板子狠狠打朱黎的屁股,板子斷成了四截,可他還是不肯告饒。要不是薑玉英出來勸解,朱其瓊還要繼續打下去。就是這個最調皮的朱黎,懂事之後轉變了學習態度,後來也考上了電大。
朱其瓊不僅要求孩子們用心學習,還教導他們誠實做人。就像當年母親教育自己“別人的東西不能要”,朱其瓊依然這樣告誡自己的孩子。回鄉當農民之後,有一次,朱其瓊帶著朱薇去鎮上玩,發現地上掉了10元錢。瞅瞅四周無人,朱薇彎下腰,想把錢撿起來,朱其瓊在旁邊大吼了一聲:“不許撿!”看到父親生氣,朱薇嚇得一哆嗦。朱其瓊橫了她一眼說:“這不是我們家的錢,你不能拿。放在這裏,丟錢的人會回來找的。”可是轉回來的時候,朱薇發現10元紙幣仍然躺在那裏。她看了一眼父親,朱其瓊昂首挺胸、視若不見地走了過去,她也隻好跟著走了。就是這樣耳濡目染,朱其瓊將誠實守正的家風延續了下來。
這次複習備考,朱天剛開始的時候積極性並不高。隊裏讓他做會計,算是比較重用了;他幹得也確實不錯,頗受大家好評。他期待著能被推薦出去當工人。看了幾天書,朱天剛感覺靜不下心來,就皺著眉頭想放棄。
朱其瓊耐心開導他說:“形勢對你還是很有利的:第一,你初中的底子打得好,高中知識強化一下,能夠補起來。第二,這些年‘砸爛學校鬧革命’,沒有幾個人認真讀書,大家的水平都很低。第三,你得到消息早,準備時間比別人充裕。那些下鄉知青中1000人不會超過5個人複習功課,而回鄉知青1000人中有一個人複習功課就不錯了,大家都在玩。你就在那千分之一和千分之五中間,完全有機會考上的。”然後,他幫助朱天剛製定了複習計劃,先重點複習數理化,這是能夠抓分的;英語當時學得很簡單,估計也不會考太難的題;語文涉及麵太廣了,放在最後複習;政治離不開時事,最容易得分,由他來編複習提綱。朱天剛看父親態度堅決,而且考慮這麼周全,隻好繼續埋頭複習起來。
1977年10月21日這天,朱其瓊從《湖北日報》上看到了恢複高考的新聞。消息稱,本年度的高考將於一個月後在全國範圍內進行。
朱其瓊收起報紙就去找華德林,和他開了個玩笑:“老華,你想不想你的兒子參加高考啊?”
“你說鬼話吧,這好的的機會怎麼輪得到我家。”華德林不以為然。
朱其瓊認真地說:“我能搞到指標,你想不想要……”
“真的嗎?我兒子要能上大學,我馬上殺一隻母雞給你吃。”華德林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朱其瓊笑道:“我弄了兩個指標,我大兒子一個,你兒子一個。快去叫你老婆殺雞煨湯吧!”
華德林回到家,真的叫妻子殺了隻老母雞,請朱其瓊去吃。朱其瓊把報紙遞給他,他一看那條消息,興奮不已。他的兒子成績不錯,但由於家庭原因,一直待在農村,現在終於有出頭機會了。
朱其瓊趕回東倉朱,把高考即將開始的信息告訴了朱天剛。朱天剛正在一邊學習一邊聽收音機。朱其瓊一見就火了,讓他關掉收音機,說道:“你要用心複習功課,現在機會來了!你想當工人,可是工人和農民一樣,都是體力勞動者。你想當工人很簡單,我現在都能幫你解決,但那沒有出息。”一席話說得朱天剛抬起了頭,朱其瓊繼續激勵他:“你要想有出息,就要當知識分子,必須考上大本,專科都不行,那算不上知識分子……”從這天起,朱其瓊強迫朱天剛待在家裏,什麼事都不許幹,專心複習備考。
朱其瓊天南地北到處有朋友,就寫信四處打探高考消息,收集複習資料。數理化都搞到了現成的複習提綱,朱天剛照著複習就行。政治沒有現成的提綱,朱其瓊聽說大隊小學訂了一本叫《半月談》的雜誌,全是講時事政治的,就去借了一堆回來。他一本一本仔細閱讀,發現這個雜誌將最近兩年的重要政策、事件、人物都涉及了,不由喜出望外。他將這些內容編成了47道題,讓朱天剛在臨進考場前三天背下來;同時,他複寫了一份複習提綱給華德林。後來的事實證明,朱其瓊的努力卓有成效,這一年的政治題有95分內容都被他抓到了。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如果沒有較強的政治敏銳性和判斷能力,顯然是做不到這一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