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來在藥店、商店暢銷的蜂王漿製品,竟然淪落到在地攤上扒堆賣的境遇。經過深思熟慮,朱其瓊決定填補國內蜂產品市場空白,在武漢創辦一家新鮮蜂王漿專賣店。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人們收入的增長和健康觀念的增強,保健食品市場已然升溫,各種口服液、維生素及蜂王槳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當時,像“人參蜂王漿”、“蜂王精”之類的蜂王漿製品名聲大噪,銷售十分火爆。因為市場需求巨大,產品蘊含暴利,全國在短期內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一大批蜂王漿生產廠家,名目繁多的王漿產品充斥著市場,讓消費者應接不暇。據《健康報》統計,到了1989年,從事蜂王漿製品生產的廠家竟然多達600個。許多企業心態浮躁、目光短淺,為了追求效益,常常虛假宣傳、誇大功效。蜂王漿一度被吹噓成了對任何人都有神奇效果的”上治頭皮癬、下治腳氣”的萬金油,漸漸引起了消費者的反感。而假冒偽劣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因高額利潤而產生的連環黑勾當也是見怪不怪……有些蜂王漿製品既無人參,也無王漿,就是糖水加色素、香精和防腐劑,純粹是欺騙消費者。時間長了,人們對蜂王漿的熱情變得淡漠,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有關投訴絡繹不絕,各種批評不絕於耳。原來在藥店、商店暢銷的產品,竟然淪落到在地攤上扒堆賣的境遇。
這種現象不禁讓朱其瓊陷人深深的思索。這些年來,無論是奔走於天南海北養蜂,還是在省畜牧局搞管理,無論是在省蜂業公司負責王漿出口,還是經營橫溝橋蜂乳廠,他一直沒有放棄對蜂產品醫療保健功能的實驗與研究。蜂王漿和蜂蜜分明具有神奇功效,可現在怎麼變得如此遭人唾棄呢?
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朱其瓊就曾偶然用蜂蜜救活過老母親。這是他第一次親眼見證天然成熟蜜的奇效。
那年夏天,他正在河南采棗花蜜,突然收到弟弟的加急電報,說母親病危,讓他速回家。他想也沒想,提著一桶蜂蜜就趕回了橫溝橋。
進了家門,發現母親躺在床上,臉色晦暗,神智模糊。原來不久前,她趕雞時不慎摔斷了一條腿。腿接好之後,臥床休息,可是從此茶飯不進,大小便不通。找醫生來看過,吃了藥,仍然沒有起色。老人已有一周沒進食了,肚子卻腫脹得像小山,人也氣息奄奄。朱其瓊讓弟弟倒了一大杯溫開水,然後將帶回的蜂蜜舀了半斤放進去,攪拌均勻後,親自喂給母親喝了。他說:天氣太熱,估計老娘是熱毒攻心,生蜂蜜清熱解毒、殺菌通便,看看有沒有效果。”當天晚上,老人大小便通了,腫脹的肚子慢慢消了下去。第二天早上,她嚷著肚子餓,要吃東西。朱其瓊知道沒事了,就把那桶蜂蜜留在家,讓母親每天服用。過了三個月,老人恢複得很好,能下地走路了,而且紅光滿麵。這下子,滿村都傳開了,朱其瓊一桶蜂蜜救了他老娘的命。
後來,朱其瓊翻看醫書時發現,《神農本草》《本草綱目》《傷寒雜病論》等書中都有關於蜂蜜治療便秘、肝病、神經衰弱等病的記載。朱其瓊在感慨蜂蜜的效用的同時,不禁聯想到,蜂王槳是蜂王終身食用的食品,其醫療保健功效應該會更強。可是,當時國內雖有關於蜂王槳臨床應用的報道,但僅限於專業刊物上發表,社會上的報刊罕有報道,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蜂王槳的功效。
1984年,薑玉英患了慢性肝炎,導致肝腫大,腹部脹得彎不下腰來。朱其瓊帶她到鹹寧地區醫院去看病,碰巧遇到她小時候的同學、一位姓鍾的醫生。鍾醫生說:“這個病中西醫治療都無效,你老朱是養蜂的,服用蜂王槳和蜂蜜,長期堅持會有效果。”朱其瓊回家之後,就按醫生說的給薑玉英服用新鮮蜂王槳加蜂蜜。果然,薑玉英堅持吃了幾個月,腫脹的腹部慢慢消了,肝區也不疼了。在給薑玉英服用蜂王槳和蜂蜜的過程中,朱其瓊還有一個新發現,原生態的天然成熟蜂蜜性涼,清熱解毒,可以通便;而經過高溫蒸煮的蜂蜜性溫,補中益氣,反而會加重便秘。
在這期間,弟弟朱其超肺結核複發,朱其瓊按照一定比例,讓他堅持吃蜂蜜和蜂王槳。朱其超不僅徹底治好了肺病,人也長得白白胖胖的。大兒媳張紅在醫院工作,長期便秘,吃什麼藥都治不好,朱其瓊就將天然蜂蜜配置的蜂王槳送給她服用,沒過多久,她的大便就暢通了。陽光大隊與朱其瓊關係很好的一位老支書患了肝炎,朱其瓊送去一桶蜂蜜配王槳。老支書吃過之後,肝炎慢慢好了,活到了80多歲。
隨著越來越多患病的親人、朋友因為服用蜂王槳和蜂蜜而痊愈,朱其瓊也越來越相信:蜂王槳真的具有意想不到的奇特功效!這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他同已經當了醫生的大兒子朱天剛聊起這個話題,朱天剛也覺得很有價值。他還幫父親查找了國內外許多研究蜂王槳的資料。
朱其瓊了解到,蜂王漿的醫療保健功能在民間醫學中已經流行了很久。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很早就有蜂寶(蜂王漿)能治百病的說法。晉代葛洪的《神仙傳》中記載,蜂王槳能使人延年益壽。關於亞曆山大大帝的記錄和馬可?波羅的遊記裏都有關於蜂王槳治療作用的描述。甚至在《聖經》《古蘭經》《猶太教法典》這樣的著作中,也有關於王槳治療性功能的記載。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和自然學家皮尼裏都認為蜂王槳有預防疾病的作用。現代關於蜂王槳的研究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人弗朗賽?德貝爾韋費,他最早研製開發蜂王漿藥劑。日本人稱蜂王漿為“自有青黴素以來的寶藥”,對其開發和利用走在世界前列。日本是世界人均消費蜂王槳最多的國家,日本醫學家說:“30多年來,日本人的身高增加,壽命延長,也受益於蜂王槳。”1957年,陳劍星、黃子固等人最早在國內開始對蜂王槳進行研究和利用。到了1959年,中國農業科學院養蜂研究所同北京三個相關單位建立協作關係,開始對蜂王槳的保存、成分、藥理及臨床療效展開係統研究。
朱其瓊從這些資料中發現,關於蜂王槳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生物化學家研究其成分與作用。第二階段是醫學家研究其藥理作用。在歐洲的許多大學和醫療機構,都開展了對蜂王槳的研究。1954年,82歲的羅馬教皇得了哮喘,臥床幾個月,各種醫療手段都用了,他的病不但不見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教皇的主治醫生加裏亞基裏無計可施,決定用蜂王槳療法試試。他每天給教皇服用大劑量的蜂王槳。沒過兩天,教皇的精神開始變好了,慢慢地能夠進食,睡眠也正常了。三個月之後,他竟然奇跡般地恢複了健康。1956年,世界養蜂大會在羅馬召開,教皇親自登上講台,述說蜂王槳使他起死回生的經過,把蜂王槳稱為“上帝賜予人類的神奇物質”。在中國,北京醫科大學的副校長林誌彬教授是研究蜂王槳藥理作用的權威。前兩個階段的研究,養蜂專家都沒有介入。第三個階段則是關於蜂王槳保健功效的研究,在當時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
朱其瓊的腦海裏開始萌生一個念頭:自己為什麼不開一個蜂王槳專賣店呢?既然那麼多親朋好友都被蜂王槳治好了病,為什麼不能讓更多的人受益呢?
當時,市場上的蜂王槳製品江河日下,顯然已經沒有前途了。這種大的氣候對於經營蜂王槳肯定是不利的。朱其瓊認真分析原因,找到了症結所在一蜂王槳製品潰敗,主要原因是質量出了問題,而不是蜂王槳本身有什麼問題。任何事情都是辯證的,蜂王槳製品被消費者唾棄,正好為鮮王槳市場留下了空白。假如自己能夠找到一個新的切入點,掌控好產品質量,真正發揮出鮮王漿的效能,必然能夠喚回消費者的信心。
在給親朋好友服用蜂王槳的過程中,朱其瓊早就發現了一個規律—治療的效果與蜂王槳的新鮮程度有關。蜂王槳越新鮮,其營養價值越高,效果越顯著。那麼,是否可以將“鮮”字作為切入點呢?同時,人們對於現代食品中充斥的各種添加劑深惡痛絕,“鮮王槳”不含任何添加劑,能滿足人們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願望,還可以從文化心理層麵滿足消費者的深層需求。
假如經營新鮮蜂王槳,自己有多方麵的優勢。蜂王槳的生產、儲運和質量檢驗,他是湖北的專家。湖北省的蜂王槳質量標準是他親手起草的,全省蜂王槳技術培訓班是他主持的,他是這個領域的行家,能夠確保蜂王槳的質量和新鮮度。這些都是得天獨厚的優勢。
經過深思熟慮,朱其瓊堅定了重新創業的念頭。他信心百倍,決定逆市而上,在武漢創辦國內首家新鮮蜂王槳專賣店。後來,“葆春”果然獲得了巨大成功。回首創業之初的背景,人們不能不佩服朱其瓊獨到的眼光、堅定的勇氣和敢於冒險的精神。那時,假如他沒有超凡的洞察力,就不可能從一片哀歌的蜂王槳市場中窺見新機遇;假如他沒有敏銳的判斷力,也不可能很快找到市場新定位一鮮蜂王槳;假如他沒有強烈的責任心,更不可能在親朋好友人身上進行蜂王槳療效的實驗,並由此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臨床經驗;假如他沒有果斷的決策力,也不可能恰到好處地抓住市場機遇,很快開啟一片新天地……
2.朱其瓊寧可推遲開業日期,也一定要把店名改成“葆春蜂王漿商店”靠著兩桶蜂蜜和兩公斤蜂王漿,“葆春”揚帆起航,開始了商海之旅。
朱其瓊給專賣店想好了名字:葆春。這兩個字有雙重含義:一層是顧客服用了鮮王槳,可以永葆青春;另一層是,他要開一家百年老店,基業常青。
開業之前,朱其瓊按照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四個方麵的準備工作:一是雇人員,二是租店麵,三是辦理執照,四是組織貨源。
朱其瓊感到必須找一個得力的助手,不僅因為他年紀已經五十多了,精力不如過去旺盛,更重要的是妻子薑玉英自從做過腦顱手術之後,病情一直沒穩定,需要他全力照顧。思來想去,他覺得還是老二朱黎最合適。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而且,這個孩子與他個性最相似,性格倔強、品行端正、做事認真、吃苦耐勞。
1983年,朱黎進入了鹹寧市橡膠廠工作。他在上班期間努力工作,業餘時間發奮補習功課,終於考上了鹹寧電大的大專,可是廠裏不願出資送他去讀書。朱其瓊看他心事重重,就問他有什麼想法。朱黎說:我想讀電大,但是要交學費,還不能帶工資讀,必須離開工廠……”朱其瓊一聽,毫不猶豫地說:好,我給你3000元,你去讀書。”在當時,3000元可不是個小數目,那時的豬肉才八九角錢一斤。朱黎讀完電大回到橡膠廠後,被安排到鹹寧地區輪胎廠工作,很快被提拔擔任生產科副科長,後來升任貝才務科科長。
有一次,父子倆談起工作問題。朱黎有點自得地說:“我現在坐在辦公室裏,泡一杯茶什麼都不幹,每個月就能拿到兩個月的工資……”朱其瓊驚訝地問:怎麼坐在那裏還可以拿到兩個月的工資呢?”朱黎道:“報賬都要經過我的手,他們怎麼搞鬼,我一清二楚。隻要我隨便搞點鬼,就是兩個月的工資。”“你什麼本事不學就學會這個本事,那你這輩子完了!”朱其瓊嚴肅地說:“我看你還是跟我一起去武漢摸爬滾打學點真本事。”朱黎聽了父親的話,沉思不語。過了很久,他小聲道:“我想去廣東打工。”朱其瓊說“很好,我介紹你去廣州找曾樂然。”曾樂然認識一個香港的朋友梁先生,他在廣外I從化開了一家中成藥製藥廠,急需一名港方駐中方代表。曾樂然把朱黎推薦給梁先生。梁先生當時給出了特別優厚的待遇:在廣州東方賓館租一個套房,配一台電腦和傳真機,並有小車或是摩托車作為交通工具,月薪港幣600~800元。梁先生提出的要求是,朱黎必須在他的工廠工作五年,並培養一位能夠替代自己的人;五年後,他出全資送朱黎到英國留學四年。當朱其瓊得知這個信息後,問朱黎:留學四年後,你有什麼打算?”朱黎肯定地回答說,最終還是得有自己的事業。朱其瓊道:既然是這樣,你也不用去廣東打工了,跟我一起到漢口開蜂王槳專賣店……”朱黎想了想,覺得父親的話有道理,就去辦停薪留職的手續了。
當時鹹寧地區輪胎廠廠長叫吳新成,是武漢市輪胎廠技術科科長退休,返聘到鹹寧地區輪胎廠做的廠長。他非常器重朱黎,剛剛提拔他當財務科科長。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朱黎突然提出停薪留職,吳廠長十分驚詫:你在這裏幹得挺好,我希望你將來在廠裏麵挑起大梁,怎麼突然不幹了呢?”朱黎說“我父親是養蜂的,在省裏做過專家,他準備到武漢去開蜂王漿專賣店,需要我跟他一起幹啊……”吳廠長想了想說:“如果真是這樣,而且有把握成功,我一定放你;如果沒有把握,你就不要冒這個險。這樣吧,你安排我跟你父親見一麵,談一談。”
朱黎將吳廠長帶到橫溝橋,與朱其瓊見了一麵。朱其瓊先把自己的經曆敘說了一番,然後又把開店的想法和盤托出。吳廠長一聽,馬上就說:“你這個想法可行,不是空談。你是行業的專家,而且經驗豐富,蜂王漿也確實能治病強身,你肯定能成功!”朱其瓊笑答:“我也想讓朱黎在市場上鍛煉鍛煉,學點兒真本事。”吳廠長爽快地點點頭:“好,我支持你!”
就這樣,朱黎辦好了停薪留職手續,跟隨父親到了武漢。他們還從老家雇了兩個青年農民當店員。
朱其瓊這次開辦專賣店,總共隻有2000元資本。這些年,他本來賺了不少錢,但是去年辦了三件大事,積蓄花得差不多了。一是在武昌曬湖投資買了一套商品房,二是為大女兒出嫁置備了一份豐厚的嫁妝,三是薑玉英住院做腦腫瘤切除手術花費了一大筆錢。考慮到資金有限,朱其瓊在漢口跑了幾天,最後將商店地點選在城鄉接合的地方:漢口三眼橋路72號。朱其瓊租下了近二十個平方的門麵,樓上有個閣樓,正好可以睡人。
1989年3月,在漢口租好了門麵為開業做準備時,突然遇到了那場政治風波。在租了門麵付了定金和租金以後,遲遲不能開業。等到社會恢複正常秩序之後,朱其瓊到江岸區工商局花橋工商所去申請辦理營業執照。他在填寫申請表時將店名寫為“葆春蜂王槳商店”,可是發下來的執照名稱卻是“葆春副食商店”。朱其瓊一看傻眼了,這豈不是牛頭不對馬嘴嗎?他去花橋工商所要求更名,一個三十來歲的辦事員接待了他。聽他一說情況,那人滿臉不耐煩地用武漢話說:你這個人真是囉嗦!你問問,哪個知道什麼蜂王槳商店,你開個副食店子,除了賣副食,還能賣蜂王槳,有什麼不好?”朱其瓊耐心給他解釋:我是開專賣店,隻賣蜂王槳,這有很強的專業性,店名必須改過來。”那人臉色勃然一變,道:你以為工商所是你們家開的,說改名就改名啊?”朱其瓊還想再說,那人從櫃子裏拿出皮包,啪地往桌子上一拍,砰砰鎖上抽屜,說要出門辦事了。朱其瓊發現自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隻好打道回府。
滿大街都是副食商店,自己再去開一個,毫無特色,誰會知道你是賣蜂王槳的呢?朱其瓊有一股認準了道兒絕不回頭的倔強勁,寧可推遲開業日期,店名一定要改過來。假如換一個人,當時可能就開張了,不會這麼堅決要求改回店名;假如不改回店名,“葆春”的特色自然凸顯不出來,當然也不可能像後來那樣,在短短三個月內聲名鵲起、獲得成功。
朱其瓊思來想去,隻好去找他的老朋友柳平律師幫忙。經曆了那場官司,柳平早已將朱其瓊視為好朋友,立刻答應想辦法。可他與花橋工商所並不熟悉,輾轉找了好多人,總算找到了一個姓何的老板,柳律師給何老板打電話:你給我的朋友老朱幫幫忙,他可不是個普通人物,將來你說不定什麼地方還用得上他呢!”那個何老板很爽快,說這是小事一樁,讓他到江岸區工商局去找一位姓李的科長。朱其瓊就去工商局找到李科長。當時李科長正和人談著話,等他談完話,朱其瓊說是何老板介紹來的。李科長就問:有什麼事嗎?”朱其瓊把來意說了一番。李科長道:別的不說了,你要辦什麼事?”朱其瓊說“換店名。”李科長馬上找來一個辦事員,十幾分鍾就幫他重新辦理了執照。以後,這個李科長和朱其瓊成了朋友,朱其瓊還幫他妻子治好了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