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品牌正能量(1 / 3)

1.保健品大多“火不過三年,活不過五年”,主要原因在於,企業經營缺乏誠信,產品質量不過硬。朱其瓊總結“葆春”的核心經營理念——“用質量建立信用,靠服務造就口碑“以誠為本,信用第一。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市場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整個中國就像一列高速火車,轟隆轟隆向前奔馳著。市場競爭日益變得白熱化,“葆春”也遭遇到了新問題。7年過去了,”葆春”一直十分謹慎地向前邁著步子。到了19%年,才開了兩家店子,每年的利潤雖然比較可觀,但是品牌一直沒有做強做大。招不到理想的員工,無法實施有效管理,這些都成了阻礙“葆春”飛躍的“瓶頸”。而此時,武漢的蜂王槳市場已經梅開二度,在“葆春”的示範效應下,湧現了許多蜂王槳專賣店,各種品牌令消費者眼花繚亂。“葆春”不再一枝獨秀,麵臨著來自市場的競爭壓力。假如“葆春”繼續停滯不前,就有可能被後起之秀淹沒。

就在朱黎苦苦思索著突圍之策時,朱其瓊決定再度出山,全力與他一起經營“葆春”。這些年,經過精心調理,薑玉英的病情基本穩定了,他解除了後顧之憂。

1996年4月20日,62歲的朱其瓊又回到了武漢。

他與朱黎深人討論了“葆春”麵臨的問題,還對國內保健品市場進行了認真分析。這些年,各種品牌的保健品層出不窮,但都是“火不過三年,活不過五年”,很快就被消費者淘汰。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企業經營缺乏誠信,產品質量不過硬,假冒偽劣商品盛行,虛假宣傳泛濫成災。

朱其瓊語重心長地對朱黎說:做強做大‘葆春’的根本還是開店之初確定的理念——誠信為本、信用第一,這是不能改變的鐵律。而要將這兩句話落到實處,必須兩手抓,一手抓質量,一手抓服務。”

朱黎點點頭:如果說誠信是‘葆春’的靈魂的話,那麼質量和服務就是‘葆春’的兩條腿。”

“用質量建立信用,靠服務造就口碑。”朱其瓊充滿信心地說,“我們要把‘葆春’辦成一所學校:成為顧客獲得健康知識,增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學校;成為員工獲得新知識、新理念,提高專業素質,實現人生價值的學校;成為蜂友學習蜂產品知識,提高蜂產品質量,為人們貢獻優質蜂產品的學校。”說到這裏,朱其瓊激動地站起來,大手一揮,目光炯炯地望著遠方。此時,一個夢想已經在他的心中萌芽,這是一個大膽而霸氣的夢想一他相信隻要撒下一粒好種子,一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他不僅要打造一個成功的企業,還要創造一種全新的價值觀和商業倫理,為社會進步輸送正能量。

“我們還要繼續強化葆春蜂王槳的定位:天然、新鮮。”朱黎說,“要讓顧客服用‘葆春’的產品後,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父子倆的目光交彙到一處,燃燒著熱情和希冀,讓一個普通的夜晚變得灼熱起來。

很多年之後,朱黎還記得父子間的這次心靈對話。隨著閱曆的增長,朱黎的感悟當然變得更加深刻了。當整個行業都在做人工濃縮蜜時,總得有一個人站出來大聲說“不”一就像董存瑞炸碉堡一樣,必須有那種勇氣。人活在世界上,得有點正義感。”葆春”隻經營天然成熟蜜,這是父親的責任,是他的責任,也是朱氏家族的責任!盡管他們在相當長的時間裏會被同行視為另類,但這個另類的價值和意義會被消費者承認,將來也必然會被全社會認可!

在以後的經營中,”葆春”遇到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挑戰,但是朱其瓊父子“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始終循著自己的理念,帶領企業穩步向前發展著。

圍繞著“質量、服務、誠信”這六個字,”葆春”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方式推行著自己的品牌塑造工程。

2.“葆春”打出三張“王牌”,推行_係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措施,從生產源頭上牢牢控製住了產品質量;公司與蜂友之間的交易從不立字為憑,全靠“一言為定”,創造了商界一大奇觀。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其瓊明白,要想牢牢占領蜂王槳市場,就必須確保蜂王槳的質量;而要確保蜂王槳的質量,就必須從蜂產品的生產源頭抓起。為此,他打出了三張“王牌”,推行了一係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措施。

第一張牌是“公司+農戶”合作模式。中國養蜂業具有高度流動性、分散性的特點,養蜂人信息、操作缺乏規範性,產品質量混亂,往往還缺乏信用。針對這些情況,從1995年開始,”葆春”首先以湖北應山縣黎新朝蜂場為試點,聯合該縣10餘家蜂場組成黎新朝聯合養蜂場,執行優質優價政策,調動蜂友生產天然成熟蜜的積極性。同時,朱其瓊還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要求聯合蜂場嚴格按照“葆春”的技術指標生產天然成熟蜜。協議簽訂之後,“葆春”主動支付3000元預付款,幫助聯合蜂場解決越冬和春繁期間的資金短缺問題,也借此表明自己的誠信。在當時,“葆春”是行業內第一個推行“公司+農戶”合作模式的企業。直到7年之後,國家才開始在農產品加工企業推行這種模式。當時,朱其瓊倡導蜂王槳的營養價值在於“新鮮”的理念,並且摸索出一套感官檢測蜂王槳純度和新鮮度的絕技。但是,有的蜂農對此半信半疑。有一次,朱黎到湖北省京山縣五三農場考察。一位黃姓蜂農拿出3瓶不同時間生產的蜂王槳擺在朱黎麵前(生產時間都用紙條特意反貼在瓶底),請他檢驗。朱黎拿起第一瓶,一看、一嗔、一嚐、一搓,便說:這一瓶是3天前生產的。”黃姓蜂農又問:“是上午還是下午生產的?”朱黎答:“上午。”又問“是幾點生產的?”朱黎答:“9到11點。”黃姓蜂農揭開瓶底的生產時間貼條一看,果然是的。再看第二瓶,朱黎推測的時間與實際生產時間也相差無幾。朱黎準備看第三瓶時,黃姓蜂農連忙說:不用再看,我相信你們了!”當即與“葆春”確定長期合作關係。朱黎回到武漢後給父親講了這個故事,朱其瓊很高興,心想,朱黎已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通過20多年的篩選和培育,“葆春”與全國1000多家接受“新鮮”理念的聯合蜂場建立了合作關係。1999年,“葆春”走出國門,同緬甸的華僑蜂場達成合作協議,建立了跨國聯合蜂場,將蜂蜜波美度提高到了41度,接近國際天然成熟蜜的標準。2001年,“葆春”召開首屆全國聯合養蜂場蜂友聯誼會,通過執行優質優價政策和技術培訓,將“葆春鮮蜂蜜”的質量提高到了41.5波美度,終於達到國際天然成熟蜜的標準。

第二張牌是提供專業技術培訓。每年,朱其瓊和朱黎都要抽時間到各地的聯合蜂場去檢查工作,現場指導蜂農改進養蜂水平。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蜂農普遍沒有冰箱,無法確保蜂王槳的新鮮度。朱其瓊根據以往生產蜂王漿的經驗,教蜂農在泥土地上挖深坑澆水降溫儲存蜂王槳,運輸時則用保溫桶加冰保存。其實,”葆春鮮王槳”的質量標準也經曆了”四級跳”:在1995年之前,”葆春”蜂王槳的新鮮度隻能做到比蜂王槳製品好,檢測主要靠感官,隻能確保純度;1995年之後,隨著儲存條件的改進,“葆春”要求蜂王槳必須放置在-181下冷凍,而且王槳從生產出來到進入冷凍的時間逐步由3~5小時縮短到1小時;到了2001年,“葆春”通過執行優質優價和技術培訓,嚴格規定聯合養蜂場10分鍾內必須將鮮王槳放置在-18T條件下冷凍保存;從2002年起,”葆春”正式發布《葆春鮮王槳生產、貯存、交運中的質量要求》,實行感官檢驗與理化檢驗相結合,用科學的數據確保“葆春鮮王槳”的新鮮度和純度。為了提高行業整體水平,”葆春”還定期召開蜂友聯誼會和組織培訓班,將供貨商集中到武漢,免費提供食宿,給他們傳授先進養蜂技術,灌輸“葆春”對產品質量的要求以及“以誠為本,信用第一”的經營理念。通過培訓使蜂農明確:必須嚴格按照“葆春”的質量要求和注意事項來生產、存儲和運輸。《葆春鮮王槳生產、貯存、交運中的質量要求》更是對王槳生產作出了11條規定,譬如衛生方麵,就包括生產環境衛生、蜂農的個人衛生、生產工具衛生、盛裝容器的衛生等具體要求。湖北京山的養蜂能手楊楚平就曾發表感慨:“作為葆春公司的聯合蜂場之一,我可以坦言,‘葆春’對鮮王槳、蜂蜜原料的質量要求,無論是新鮮度還是理化指標等,都高於國家標準,幾乎可以用苛刻來形容。”

第三張牌是優質優價。重慶力帆集團董事局主席尹明善說過一句名言:“價廉不一定物美,隻有優價才會有優質。”其實,早在創業之初,朱其瓊就開始執行“優質優價”的政策了。凡是蜂農提供的產品超過國家標準的,公司主動溢價收購,高出平均水平30%~50%,有時達100%,以此鼓勵蜂農生產高濃度成熟蜜和新鮮優質的王槳、花粉。北京大興縣的杜茂和蜂場與“葆春”是合作夥伴。一次,”葆春”在收到其供貨並驗收合格後,照例以最快的速度將貨款全部彙出。杜茂和收到彙款後發現錢比原來多了不少,以為是弄錯了,就給公司總經理朱黎打電話。朱黎告訴他,“沒有弄錯。你這批蜂蜜質量好,公司決定提高收購價。”杜茂和以後逢人就感歎:“天上真的掉焰餅了!”當然,對於質量達不到要求的產品,即使價格再低,“葆春”也堅決不收。曾經有個多年合作的蜂農送來一批王槳,其中有一瓶沒達到要求,他懇求朱黎看在老關係的分上,降價收下算了。朱黎說,‘葆春’絕不會降價收不合格的蜂王槳,你還是拿走吧!”那位蜂農就說“那我送給你們算了!”朱黎搖搖頭,笑道“你倒到花壇裏做肥料算了!”《蜜蜂雜誌》的主編甘家銘曾參加“葆春”主辦的2001年首屆蜂友聯誼會,所見所聞,耳目一新,親筆撰寫了《優質優價誠信是會議的主旋律公開公平公正是合作的潤滑劑一武漢市葆春蜂王槳公司首屆供貨蜂友聯誼會側記》的報道,鄭重向業內推薦“葆春”的做法。

這三個措施使得“葆春”從生產源頭上牢牢控製住了產品質量。這些做法後來被《湖北日報》在一篇報道中形象地概括為“打造‘甜蜜,的供應鏈”。

但是,朱其瓊覺得這種努力還遠遠不夠。他深知,一個企業的命運是同一個行業的命運緊密相連的。蜂產業要想做強做大,必須解決整個行業的質量問題,他把自己多年的思考撰寫成了論文《淺析我國蜂蜜質量問題及對策》,發表在1998年2月的《中國養蜂》雜誌上。他在文章中從曆史原因、國際市場影響、價值導向三個方麵分析了中國蜂蜜質量問題的成因,提出了可行性對策:一是改變流動放牧、追趕花期的飼養方式,向定地和小轉地飼養轉變;二是大大提高成熟蜜價格,拉開優質成熟蜜與低濃度蜂蜜的差價;三是開辦速成養蜂學校,抓好養蜂育人工作。他的呼籲引起了業內專家和主管部門的重視,對於推動蜂產業的良性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2002年召開的全國蜂友聯誼會上,朱其瓊又宣讀了《中國蜂業最嚴峻的問題是誠信》的論文。從孔子的“人無信而不立”的名言談起,他提出了三個觀點:誠信是人際合作的基礎,信用構成了國際經濟合作的基礎,信用是“易碎品”。進而尖銳地指出,中國蜂業界存在嚴重的信用危機,而“葆春”最大的社會資本是信用,誠信是“葆春”的靈魂。他還語重心長地向蜂友們介紹了與“葆春”交往的幾大原則:與“葆春”打交道要言出必行;空話、假話、大話萬萬不要講,要“一言為定”;不要在產品上做手腳,摻假造假一定會被識破;不要玩捉迷藏,“查出來該我倒黴,查不出來該你倒黴”,要自覺做到不合格絕不交售;切記不能請員工上館子,送錢,送東西行賄,這樣既害了自己,也害了員工;跟“葆春”交往的人都是有人格的人,沒有好的人品,絕不會有好的產品。朱其瓊的發言引起了與會者強烈的反響,贏得了一陣陣熱烈掌聲。這次蜂友會之後,蜂農之間流傳開了一句順口溜”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小,不到廣州不知道自己錢少,不參加蜂友聯誼會,不知道‘葆春’的信用好不好!”

自“葆春”開業以來,公司與供應商和聯合蜂場之間的所有交易從未立字為憑,全靠“一言為定”。浙江蘭溪蜂農沈龍泉從1995年開始給“葆春”供貨,做了很多年生意,一直沒與朱黎見過麵。每次交易額都是數萬元,對方發貨後,”葆春”驗收合格馬上付款,不合格退貨,從來沒有發生過糾紛。直到1998年,沈龍泉來到武漢,兩人才握手相識。2001年“葆春”召開首次全國供應商和聯合養蜂場蜂友聯誼會之後,各地給“葆春”發來蜂產品,已經沒有一家隨貨押運、上門結算的了。2001~2002年之間,全國洋槐蜜歉收,許多蜂農將數量有限的天然成熟蜜發給“葆春”,優先支持“葆春”的市場供應。當時,北京大興縣的蜂農杜茂和第一次和“葆春”打交道。在沒有簽協議的情況下,他就將1噸多成熟蜜發給了“葆春”。他當導遊的女兒見多識廣,說:“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爸爸,你這次肯定要上當,1萬多元錢打了水漂。”杜茂和說:“聽別人說,這個‘九頭鳥’不一樣,講誠信!”女兒仍是不相信,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問款收到沒有。一連過了十多天,還沒有收到蜂蜜款,女兒就說:“你這次把錢丟到水裏,真是連泡都不鼓啊!”就在杜茂和感到疑惑時,彙款到了。他一回家就揮著存折,高興地對女兒說“‘葆春’很守信用,爸爸沒上當哦!”原來,“葆春”公司當時在調試設備,所以驗貨、彙款拖延了十多天。此事後來在蜂農中傳為美談。在朱黎的印象中,與黃山蜂產品公司總經理蔡英偉一家建立信任的故事是最傳奇的了————用了整整三年。蔡英偉與湖北人做生意,曾經被騙了十多萬元。朱黎去當地考察蜜源時,蔡父聽說他是湖北來的,隻用鼻子哼了一聲算是打招呼,話都不願多說一句。有時朱黎給蔡英偉打電話,如果恰逢是蔡父接聽,那聲音總是冷冷的,沒有寒暄,擱了電話就去喊人。第一年給“葆春”發貨,蔡父要兒子、女婿一起押車。貨款如數收回,蔡父再接聽朱黎的電話時,仍然用鼻子發聲。第二年給“葆春”發貨,蔡父隻派女婿一人押車,貨款也是如數收回。到了第三年,蔡父決定不派人押車了,貨款也是如數收到。再接聽朱黎的電話時,他就熱情地說“好嘞”——朱黎也就明白,蔡英偉一家對“葆春”徹底信任了……在由供貨商隨車押運、上門收款都不放心的情況下,“葆春”憑借“信用”二字,花了整整三年時間為湖北人爭得了“好嘞”兩個字,可見誠信對於一個人、一個企業是多麼的重要。

有人曾經問朱其瓊:“蜂農為什麼這麼信任‘葆春’呢?”朱其瓊自信地笑道:‘葆春’吃的就是信用飯。要能做到這樣,需要具備以下前提:首先,供貨方質量必須可靠,產品不僅是真的,還要是好的,如果貿然發貨,就會‘笑著運來,哭著拉去。其次,購貨方必須信用好。收到貨後不僅不壓價,該提價的還要主動提價。口頭約定的價格,如果貨到後跌價了,還是按原價付款;如果上漲了,則按現價支付。還有一點就是,現貨現款,絕不壓款。”不僅在營銷上如此,在管理上,”葆春”也總是處處保護蜂農的利益,用製度來維護信任。有一次,工人在卸蜜桶時用力亂摔,把蜜滅出來了。朱黎看見了非常生氣,馬上製止那位工人。工人不以為然,嘀咕著說:“這蜜還沒有入庫,又不是‘葆春’的,管那麼多幹嗎?”朱黎嚴厲地說:“蜂農不派人押送蜂蜜,這是對公司的信任,我們要擔當起這份信任,一滴蜜都不能少。”他馬上製定了新規定,凡是進廠的任何物品,都按“葆春”的財產進行管理,分毫不許出差錯。

多少年來,朱其瓊父子心中的那個夢想一直燃燒著,那就是希望通過“葆春”的努力和示範,將“質量至上、誠信經營”的理念傳播到整個蜂產業乃至食品行業。朱黎曾用一個比喻來解釋自己的思想:“我在湄洲島觀海潮時發現一個現象,迎麵撲來的浪頭,排山倒海般打向礁石,似乎力量驚人,可浪頭退後一看,似乎沒有什麼變化。一兩家企業的一兩次衝擊,對行業的貢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帶動了成百上千加企業持續不斷地衝擊,就能改變整個行業了。”

掌控住了產品源頭之後,朱其瓊又與朱黎一起探討起企業發展遇到的新問題。他說”一個成熟的企業應該用科學的手段來控製質量,我們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質量檢驗、監控機製。”“是啊,不能全靠感官,還要提升硬件設施。”朱黎對父親的想法表示讚同,補充道“隻有軟硬兼施,才能使產品質量長期保持最高水準。”

此後,“葆春”開始著手從軟硬兩個方麵強化對產品質量的控製:

“軟”的方麵是指製定了細致的《質量、環境、安全管理手冊》。《手冊》頒布之後,立即組織公司全體員工學習。厚厚的一本管理手冊、厚厚的一本員工培訓記錄、厚厚的幾本學習體會,標誌著“葆春”管理由粗放式、感性化進入到精細化、標準化階段。譬如關於鮮王槳的生產,這裏隻列舉一條規定,就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了:

“一、生產前:提前一天對車間進行熏蒸12小時,並在生產前用紫光燈滅菌30分鍾,對設備、工作台、地麵進行全麵的清洗和檢查;同時對生產人員的工作服、鞋、帽也要進行滅菌消毒,進入生產車間的員工,必須將手用84消毒劑浸泡1分鍾。……”

在生產車間的牆上,懸掛著每位員工的生產記錄簿,這些記錄是員工月度考核的依據,同時也是公司對每個生產環節實施監督和追查的依據。

“硬”的方麵則是指進行設備升級。2001年,朱其瓊決定為“葆春”建立一座高水平的實驗室,以監控蜂產品質量。朱黎找到武漢大學的一位博士,對方說建一個這樣的實驗室要投資50萬元,勸說道:“這種投資是無收益投資,樹品牌還有其他很多方式,你們不如拿這筆錢去買輛好車吧!”朱黎一聽,笑了起來,堅決道:“我們一定要建實驗室!有了它,從‘葆春’出去的每一件產品質量就能得到保證。我們要把企業透明地公示給顧客看,‘葆春’的產品,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檢驗。”最後,”葆春”聘請這位博士擔任質量監督、技術檢測顧問,任期三年。在他的指導下,建成了一流的蜂產品質檢室,按照國家標準對王槳、蜂蜜、花粉等進行各項理化指標的測定。

到了2010年,”葆春”又投資2600萬元,建立了相當於醫院手術室的10萬級潔淨度GMP工廠和無菌車間,填補了湖北省同行業的空白,將生產水平提升到了行業最高級別。GMP是英文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的縮寫,中文意思是”良好作業規範”、“優良製造標準”,是一種特別注重在生產過程中實施對產品質量與衛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製度,要求企業從原料、人員、設施設備、生產過程、包裝運輸、質量控製等方麵按國家有關法規達到衛生質量要求,形成一套可操作的作業規範。目前,GMP在中國僅在藥品生產企業強製推行,食品行業並未普及,至於蜂產業,”葆春蜂王漿”是第一個“吃螃蟹者”。而在美國,食品和藥品合在一起管理,美國政府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必須獲得GMP認證。目前,國內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呼聲很高,希望吃到綠色無公害的健康食品。朱其瓊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具有高安全性的產品將成為食品品牌的核心要素,在競爭中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因此,誰越早投資建設能生產安全健康產品的生產線,誰就能搶得先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朱黎這樣說道:“這是‘葆春’提前投資布局的關鍵所在,也是一家負責任的食品企業應當有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