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商戰風雲(1 / 3)

1.有“高人”指點:“誰要能拿下葆春武漢蜂產品市場就是誰的天下。”朱其瓊總結這一階段的商戰,說了_句哲理深刻的話:“在價格上投機是飲鴆止渴,隻有在質量上用心才是百年大計。”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葆春”已經在武漢蜂產品市場上獨占鼇頭,門店整天顧客盈門,在消費者中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這既弓丨起了國內不少同行的羨慕,也激起一些人的雄心壯誌,紛紛登陸武漢要與“葆春”一比高低。有人效仿“葆春”,開設專賣店經營蜂產品,可是效果並不佳。此時,有所謂的“高人”站出來指點了:“誰要能拿下‘葆春’,武漢蜂產品市場就是誰的天下。”

於是,從1995年開始,劍指“葆春”的商戰就一波接一波地打響了,而且長達七年之久。

武漢某經濟實力雄厚的國企,一舉在三鎮繁華地段開設了23家蜂產品店,意欲以23:1的店數優勢”葆春”當時隻有一家專賣店),一口吞下武漢的蜂王槳市場。這場較量頗有點像胡蜂對蜜蜂,兩方實力懸殊。

朱黎雖然年輕,卻也沉得住氣。他了解了一番市場情況之後,回來和朱其瓊商量對策。朱其瓊從對方的進貨渠道就一眼窺見了其致命弱點,不以為然道:“別看他們來勢洶洶,但我看他們是兔子的尾巴——長不了。他們的經營至少存在兩大問題:第一,產品質量不行,蜂蜜波美度雖高,但全是人工濃縮蜜,蜂王漿不新鮮,顧客吃一段時間沒有效果,就不會再有人上門了。第二,戰線拉得太長,成本過高,短期內如果沒有利潤,經濟壓力會很大。”朱黎點了點頭,十分讚同父親的分析:“俗話說,打鐵先要本身硬,咱們的產品質量好,不怕他來搶市場!就先靜觀待變吧。”

過了一段時間,有位女士來“葆春”買蜂王槳,還自我介紹說是那家國企漢陽專賣店的店長。朱其瓊一聽,對朱黎笑道:“不吃自己賣的蜂王槳,專門跑到‘葆春’來購買,我敢斷言他們已經是秋後的蚱蜢一蹦躂不了幾天。”

果然,經過半年的較量,那家大企業以虧損200萬元為代價關門大吉了。發起挑戰者就這麼稀裏糊塗地失敗了,旁觀者似乎也沒有總結經驗,、葆春”到底是憑什麼屹立不倒?對於當時的業內人士來說,、葆春”的成功仍然是一個謎。

第二次商戰爆發於1997年冬天,前後持續了三年。那時,武漢市蜂產品專賣店發展到了70餘家。1998年又增加到400餘家,1999年、2000年均達到600餘家。這些新搶灘者都瞄準了、葆春”,無一例外地選擇降價競爭切入市場。本來,武漢鮮王槳市場價格多年保持在400元/千克,比起沈陽的500元/千克、廣州的500~600元/千克、大連的600元/千克、北京的1000元/千克,定價是比較適中的。可是有些搶灘者為了吸引顧客,打出“薄利多銷”的口號,一般將價格定為“葆春”同類產品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剛開始,這些商家的降價策略的確拉走了一部分客戶,、葆春”的營業額直線下降。

朱黎一直忙著選址開新店。直到月底的時候,他審看營業報表,才感到市場形勢比想象的更加嚴峻,心中不由有點著急。從性格來看,朱黎和朱其瓊多有相似之處,隻要認準的事情,絕不輕易回頭,而且越是遇到挑戰,越是鬥誌昂揚。這次,他也沒有因為焦慮而亂方寸而是冷靜地尋思起應對之策。

“‘葆春’堅決不降價。”朱其瓊說出了自己的觀點,”武漢的蜂王槳市場是‘葆春’培育出來的。這十年來,‘葆春’改變了武漢人的保健品消費觀念,武漢三鎮也誕生了一個龐大的受益於‘葆春蜂王槳的消費群體。我們的品牌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靠著成千上萬顧客的口碑,日積月累建立起來的。對此,我們要有信心。”

“‘葆春蜂王槳’的價格在武漢一直最高,從不降價、打折,也不搞買一贈一,顧客都笑我們‘一言堂’呢。”朱黎笑著說。

“價格當然是營銷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定價策略,可以促進銷售,增加利潤。可是,蜂王漿是一種高端保健食品,具有特殊性,並不是低價就一定會旺銷。在我看來,蜂王漿市場的競爭,主要不在價格,而是在於產品質量與服務,其中最核心的是功效!”

“聽說有的店子把王槳價格降到100元/千克,已經遠遠低於進價了……”

“像那樣降價,不摻假隻有虧本;隻要一摻假,那就等於自殺!”朱其瓊提高了語調,從容不迫道,”我們不能被降價風牽著鼻子走,企業發展的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們打價格戰,我們打質量戰、服務戰。”

朱黎點了點頭,父親的想法與他不謀而合。

“危機對弱者是災難,對強者是機遇。”朱其瓊語重心長地說。

麵對洶湧而來的降價狂潮,朱其瓊全麵部署了應對措施:一是“苦練內功”,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加強職業培訓,大力弓丨進大、中專蜂學專業人才,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二是“改變形象”,過去,”葆春”的產品隻在瓶子上貼張標簽,外包裝一直比較簡陋,現在重新設計標簽和禮盒,力求時尚、精美,同時裝修店麵,改善購物環境,讓顧客一進商店就感覺賞心悅目;三是“加大宣傳”,即突出開展品牌形象和企業形象的宣傳,實行一整套創名牌戰略。

到了第四季度,”葆春”統計1至9月份的經營情況,營業額與上年相比仍然保持著較高的增長率。而市場上的絕大部分蜂產品商家都隨著降價風走,結果是老商家營業額和利潤普遍下降,新開業者勉力支撐,苦不堪言。一度被低價拉走的老顧客,又陸續回歸了“葆春”。朱黎拿著報表給父親看,笑著說:“勝利終歸屬於‘葆春’!”“功效決定勝負!”朱其瓊若有所思道,”有的人注定會失敗,可他永遠不知道為什麼會失敗……這是最大的悲哀”武漢爆發的這場蜂王漿價格戰引起了媒體的關注,《蜜蜂雜誌》《長江日報》《武漢晚報》刊發了多篇文章剖析這一現象,提醒消費者要關注商品“價值”而不僅僅是關注“價格”,同時呼籲蜂產品行業理性競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導彭興閭教授也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研究。他在考察“葆春”後指出,消費者之所以接受“葆春”的價格,根本原因乃是使用“葆春”的產品之後效果明顯,”葆春蜂王槳”能給他們帶來良好的保健、美容效果,其價格與價值是相符的。

兩年之後,武漢的蜂產品專賣店在價格廝殺中數量銳減。而在這個過程中,”葆春”卻不斷發展壯大’專賣店由兩家擴展到了12家,不僅在漢口繁華地段合作路購買了新辦公樓,還在漢陽瓜堤正街建立了生產倉儲部。

朱其瓊在總結這一階段的商戰時說過一句哲理深刻的話:“在價格上投機是飲鴆止渴,隻有在質量上用心才是百年大計。”可惜,有的同行不能從心底接受這個觀點,所以,他們隻能落得失敗的命運。

2.“茶水+蜂蜜”商戰中,朱其瓊運籌帷幄,借力打力,順手導演了一場天然成熟蜜對“人工濃縮蜜”的質量戰,再一次凸顯了“葆春”品牌;在蜂王漿“概念”紛爭中,“葆春”自信地宣稱:唯有顧客的體驗才是最權威的檢測。

到了2000年10月,”蜂王槳價格戰”的硝煙剛剛消散,武漢蜂蜜市場又掀起了新的波瀾。

“葆春”訂了許多報紙,朱其瓊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閱讀各報的新聞。10月25日那天,他一翻開《長江日報》就看到了一個大字標題一《蜂蜜產品受汙染嚴重茶水可檢驗其是否受汙染》。文章稱:“武漢市場蜂蜜產品受重金屬汙染嚴重……有關專家介紹,長期食用受重金屬汙染的蜂蜜會導致肝硬化、肝功能損傷、皮膚病等,幹擾人體正常代謝,嚴重者會慢性中毒。有一個簡便的方法可以鑒別市場上的蜂蜜是否受重金屬汙染:泡1杯綠茶,倒入一些蜂蜜,然後慢慢攪動,如果茶水不變色,則表明蜂蜜未受汙染;如果茶水變黑,則表明蜂蜜已受到汙染,茶水越黑受汙染越嚴重。”

朱其瓊看到這裏,不由哧地笑了起來。朱黎正好走進辦公室,疑惑地問:“爸爸,什麼事這麼好笑?”

、檢驗‘葆春’質量的機會又來了!”說著,朱其瓊順手把報紙遞給朱黎。

朱黎瀏覽過了,疑惑道:“鐵桶生鏽問題,我們開業時就注意了啊。這個報道與我們有什麼關係?”

、哈,好戲又要開場了。”朱其瓊道,、茶水中含有的茶多酚物質與蜂蜜中遊離的鐵離子結合,會產生褐色沉澱。消費者如果用這個方法檢驗,市場上的許多蜂蜜都會不合格……”

、哦,我想起了一件事。”朱黎恍然大悟,“難怪前幾天,有好心人給我打電話,說,可以支援我們幾桶沒有鐵鏽汙染的蜂蜜,還說會有大動作……”

、你看啊,醉翁之意不在酒!”朱其瓊點著報道中的一行文字給朱黎看,“‘葆春’的市場份額在武漢最大,有人又要從背後對我們開火了!”

朱黎滿不在乎地說:“那就讓他們搞大動作吧!”

、真金不怕火煉!”朱其瓊放下報紙,胸有成竹地說道,“行啊,就讓顧客檢驗吧!”

朱其瓊父子之所以如此自信,源於他們多年前就解決了鐵鏽汙染問題。當時,許多蜂蜜企業在生產、包裝過程中,長期使用多年未換的鐵桶、取蜜機。這些鏽蝕、破損嚴重的金屬製品與本身呈酸性的蜂蜜接觸後,鐵鏽等金屬溶人蜂蜜,就造成了蜂蜜汙染。早在“葆春”開業之初,朱其瓊就特別提醒供貨蜂農注意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及時保養、更換設備;二是將鐵桶重新油漆,有條件的換成環保塑料桶。所以,鐵鏽汙染對於“葆春”早已不是問題了。

隨後的幾天,公司不斷接到各專賣店的電話,反映這段時間出現了一個奇怪現象,許多顧客帶著一杯茶來買蜂蜜,並且要求品嚐。朱黎讓辦公室通知下去,隻要顧客欲用“茶水+蜂蜜”做實驗,一概全力配合。

到了11月底,各專賣店的銷售報表送了上來。朱黎發現,”葆春”創下了開業14年來月營業額最高紀錄,而且提前15天完成銷售目標。店長們紛紛反應,增加了不少新顧客。朱黎高興地對朱其瓊說:“這個‘茶水+蜂蜜’,為我們做了一次很好的廣告啊”“朱其瓊道:“讓他們炒作吧”在這個過程中,人工濃縮蜜必然會露出狐狸尾巴,我們正好借機大力宣傳‘葆春’的天然成熟蜜。”

就在這次商戰中,朱其瓊再一次顯示出超常的洞察力和決策力。他運籌帷幄,借力打力,順手導演了一場天然成熟蜜對“人工濃縮蜜”的質量戰,再一次凸顯了”葆春”品牌。

“茶水+蜂蜜”的風波尚未平息,武漢蜂王槳市場上又興起了一股新的風浪。有人在報紙上寫文章,言之鑿鑿地稱:春天生產的蜂王槳質量好於秋天生產的,西北、東北生產的蜂王槳質量好於湖北生產的。這些“質量好”的王槳,價格自然比其他王槳更高。

當時,有個負責銷售的主管對朱其瓊說:“朱老師,我們也分出春槳、西北槳和東北槳吧,將價格定高一些,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這樣我們的利潤會更多!”

“純粹是無稽之談”“朱其瓊皺眉道,”這完全是欺騙消費者嘛!”

他耐心地給這位主管解釋,那是所謂的“專家”被利益驅使,在玩概念誤導消費者。根據他對蜜蜂生物學的研究,不同季節和地域生產的蜂王槳並無質量差異,而且國家的蜂王槳標準中,也沒有以季節或地域來劃分等次。因此,蜂王漿不能以此來定價。

朱其瓊隨即給《長江日報》和《武漢晚報》撰寫文章,駁斥“有關專家”的謬論,並強調:“王槳質量的差異,主要取決於後天因素:一是人為的因素,如摻雜摻假或將王槳中的有效成分分離出來。二是自然界的因素,如光、溫度、空氣等。”他提醒消費者不要被所謂的“專家”和“概念”迷惑,識別王槳的關鍵在於純度和新鮮度。

“季節”“地域”的概念還在爭辯之中,橫空裏又殺出來一個“癸烯酸”。事情起因於2000年12月23日的《長江日報》上刊登的一則醒目廣告“xxxx優質鮮王槳內抗癌物質10-HAD(癸烯酸,也叫王槳酸)含量高達2.64%,專賣店向顧客承諾不低於2.5%。”起初,朱其瓊看到這則廣告隻是覺得有點奇怪:癸烯酸是王槳中的物質之一,並不能代表王槳的優劣。在國家製定的王漿標準中,優等品、一等品、合格品三個等級中,癸烯酸含量均為1.4%以上。而日本進口蜂王槳,癸烯酸含量越高,價格反而越低。商家承諾癸烯酸含量有什麼意義呢?他搖了搖頭,看來有人又在玩概念遊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