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過去如何對待工作和生活,那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重要的是今天和未來怎麼做。那就立刻開始努力吧,一切都還來得及。
在過去的歲月裏,也許你說不上努力也談不上勤奮,常常謾罵、批評、抱怨、四處發牢騷,對自己的工作沒有絲毫激情,在生活的無奈和無盡的怨悔中平庸地生活著。
是的,也許你虛度了光陰,甚至華發初生卻還一事無成。但是,我還是想說的是,這並不重要,畢竟那是已經過去的事了,重要的是,從現在開始,你未來的態度將如何?
人的一生就是一個圓,總沉湎於昨天的人,其人生隻能是抱殘守缺。因為把目光滯留在昨天,就永遠不會有餘暇關注今天,更不可能以飽滿的熱情去創造明天。
古希臘詩人荷馬曾經說過:"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的確,昨日的陽光再美,也移不到今日的畫冊。我們為什麼不好好把握現在,珍惜此刻的擁有呢?為什麼要把大好的光陰浪費在對過去的悔恨之中呢?
覆水難收,往事難追,後悔無益。
人生總有昨天、今天和明天。過去無論成與敗,悲與喜,幸福與不幸,無論曾努力還是在混日子,他都隻能代表過去,而未來是未定的,未來的狀況如何,要靠現在的行動來決定。
1940年,娜西亞出生在美國密蘇裏州的一個小鎮上,她是一個私生女。娜西亞慢慢懂事了,發現自己與其他的孩子不一樣:她沒有爸爸。小夥伴們不願意跟她一起玩,還有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她不知道這是為什麼,感到很迷茫。
娜西亞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一直和媽媽相依為命。上小學以後,她仍然遭遇冷眼,許多人鄙視她,認為她是沒有教養的孩子。在周遭這樣的環境下,她變得越來越懦弱,越來越封閉,逃避現實,不願意和人接觸,變得越來越孤僻。她害怕跟媽媽一起到鎮上的集市去,因為在那裏總能感到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她是個沒有父親,沒有教養的孩子!"
娜西亞14歲那年,鎮上來了一個牧師,她的一生從此開始改變了。
一天,其他人都進入教堂以後,娜西亞偷偷地溜了進去,躲在最後排。這時,牧師正在講:"過去不等於未來,即使過去成功了,未來不一定就成功;即使過去失敗了,未來也不等於失敗。過去的成功或失敗,都隻是過去的事情,未來是靠現在來決定的。
牧師的話感動了娜西亞那顆受傷的心靈。
娜西亞聽得入迷了,她忘記了時間,也忘記了自卑和怯懦。人都走光了,她還沒有覺察。這時牧師已經走到她跟前。溫和地問:"你是誰家的孩子?"
娜西亞十多年來最害怕聽到這樣的話,這句話就像匕首一樣,深深的紮進她流著血的幼小的心房。她開始不知所措了,"我……我……"這位牧師好像意識到什麼,立刻笑著說:"我已經知道你是誰家的孩子了——你是上帝的孩子。"
牧師撫摸著娜西亞的頭,語重心長地繼續說:"你和所有的人一樣,都是上帝的孩子!過去不等於未來。不論你過去如何,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未來必須充滿信心和希望。你現在就可以做決定,做你想做的人。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來自哪裏,而是你要走向哪裏。隻要你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你現在就會有無窮的力量。"
正是牧師的這番話使娜西亞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若幹年後,娜西亞成為一個大公司的總裁。
上麵這個故事中出身問題一直困擾著娜西亞,一個牧師的一句話改變了她,她開始懂得過去的不幸隻能是過去,未來是要從現在開始自己努力去創造的。
一個外國企業家做洗發水,做了12年都沒賺到錢。如果換作別人別說做12年了,做兩年恐怕就要放棄了,但是這個企業家並沒有放棄。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堅定的信念,他相信過去不等於未來。他認為人生沒有失敗,隻是暫時還沒有成功。
他在第13年賺了5千萬美元,第14年賺了1億美元。
昨天不成功,不等於今天不成功,也不等於明天還不成功。隻要有目標,有信心,付出辛勞和汗水,也許明天就會一次性把所有的付出全都補償給你。忘記過去,把握現在,構建未來,這才是一個人的正確選擇。
千萬不要說時間來不及!
有一個人想學醫,可是又猶豫不決,就去問他的一個朋友:"再過四年,我就44歲了,能行嗎?"
朋友對他說:"怎麼不行呢?你不學醫,再過四年也是44歲啊!"他想了想,瞬間領悟了,第二天就去學校報了名。
是啊,即使你不行動,時間還是無情地流逝,片刻不會停留停留。那麼,何不在這段時間裏努力進取,做出成績來呢?
隻要你立刻開始努力,就一點兒也不晚。
第二章 職場沒有免費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