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中,能生存的都是具有競爭意識、競爭力極強的企業。企業競爭力歸根結底是業績的競爭,隻有業績好的企業才能“笑傲”市場。業績是企業的一條紅線,無論是一個高科技企業,還是一個傳統製造企業,離開業績都無法生存。所以任何一個員工,都應該樹立為公司創造利潤的觀念。
在市場的大草原上,勝者永遠是競爭力強的狼
“弱肉強食”,這個世界永遠屬於強者,市場競爭亦是如此。競爭的世界是不容許弱者存在的,隻有業績好,競爭能力突出者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
在“弱肉強食”的動物界,狼族的競爭尤其強烈。狼不但要麵對與其他動物種類之間的競爭,而且還要麵對狼群之間的激烈競爭。
在狼群內部,頭狼的位置並不是誰都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按照年齡或者輩分去安排的。每個公狼都有競爭這個位置的資格,隻有狼群中的最強者才能得到這個位置。當一個狼群的後代們逐漸長大,它們就會覬覦首領的位置。不管這個狼群的首領是它們的父親,還是它們的兄弟,都會為頭狼的位置展開激烈的競爭,因為狼群就是一個“能者為王”的世界。最後,最強大的公狼成為這個狼群的首領,而其他的公狼要臣服於它。當狼群確立了新的首領之後,所有的狼都要接受它的領導。
在狼群之間還存在著另外一種競爭,那就是對領地的爭奪。由於自然界食物的有限,狼群之間經常會為了爭奪領地而大動幹戈,因為得不到足夠的食物而侵犯其他狼群的領地。這種侵犯類似於人類的一個國家入侵另外一個國家,這當然是領地被侵犯的狼群所不能容忍的。於是,兩個狼群之間不可避免地要展開一場爭奪領地的戰爭,勝利的一方就是這片領地的主人,而失敗的狼群則沒有在這片領地上捕食的資格。
無論是對頭狼位置的爭奪還是對領地的爭奪,勝者永遠是競爭力強的狼和狼群。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拉迪亞德·基普林曾經說:“弱肉強食如同天空一樣古老而真實,信奉這個原理的狼就能生存,違背這個原理的狼就會死亡。”
“弱肉強食”,這個世界永遠屬於強者,市場競爭亦是如此。競爭的世界是不容許弱者存在的,隻有業績好,競爭能力突出者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生存下來。
在華為,新員工進入企業之前,先要進行半年的軍事化培訓。在培訓期間,不斷淘汰掉不能適應的人,還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種考核。5%的淘汰率,讓華為對員工戰鬥精神的塑造不僅體現在形式上,更體現在行動上。一個培訓班的二三十人中,最後一名無論考試成績多好,都要被淘汰。IT行業是技術性很強、競爭很殘酷的行業,所以華為從一開始就注意培養員工的競爭意識和戰鬥精神,讓員工切身體會到,除了來自外界的競爭和危機外,公司內部同樣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種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一直貫穿在華為員工的整個人生曆程中。
不僅在公司內部,公司與公司之間也都充滿了激烈的競爭,業績差、沒有競爭力的公司就要被業績好、競爭力強的公司吃掉。許多公司都感到了危機,並都實施了一些對策。
2004年春節後,聯想所有的員工都收到了一封信——《狼性的呼喚》。
這幾年,戴爾的攻勢咄咄逼人。戴爾人均產出800多萬元,而聯想的人均產出隻有300萬元。聯想員工必須適應叢林生存法則:優勝劣汰。這裏隻有對手,沒有朋友;這裏隻有尊重,沒有友誼。
2004年2月,聯想3年的多元化戰略嚐試失敗,被迫進行戰略收縮,重回PC市場。聯想沒有退路,隻能背水一戰,重新在PC市場找回領導者的尊嚴;聯想別無選擇,必須再現當年PC市場攻城略地的霸氣。因為對手是比聯想強大10倍甚至幾十倍的惠普、戴爾、IBM等跨國公司。
“要戰勝比自己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的自身條件將會更殘酷,如果我們每一個細胞、每一個個體,都不具有競爭力,那這個企業會有競爭力去抗爭嗎?”聯想高層看到了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競爭永無止境,也永無停息,沒有競爭能力,企業就永遠不會成為強者,也不會存活太久。弱者永遠被人指揮、驅使,甚至被人吃掉。在市場中,唯有強者才能為王,高高在上。這也是為什麼諸多企業提倡狼性競爭文化的重要原因,因為隻有作為企業細胞的員工強大了,業績提升了,整個企業才能得到徹底的改善,業績也才能有本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