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沒有好的業績,造成了客戶的流失。這樣白白耗費公司資源和資金卻沒有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行為,和剝削企業有什麼區別?
公司的正常運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在現代工業背景下,無效能的人不僅浪費公司資源,更會對企業造成危害。公司作為一個經營實體,生存的直接目的就是創造利潤,因為這是它生存的根本所在。
周銳是一家貿易公司的銷售主管,在周一的公司例會上,周銳一進會議室就看見自己的名字排在了最後。周銳站了起來打算介紹自己的銷售情況。
“等一下,你看看自己的數字,你還沒有做到應該完成任務的1/3。為什麼?”總經理陳明楷打斷了周銳的發言。
周銳語氣平靜地說道:“這周是我來北京的第一個完整的星期。我仔細研究了每個正在做的訂單,這已經是我們這周能夠完成的全部的數字了。”
“銷售員崔龍做了多少?”陳明楷聽到周銳報出的數字後繼續問道,“他以前的兩個季度做得怎麼樣?”
周銳回答:“上個季度做了一半,之前的季度隻完成了1/3。”
陳明楷繼續追問:“嗯,連續兩個季度都沒有完成任務,為什麼呢?”
周銳說:“他曾經業績很好,所以他的能力應該可以勝任,至於為什麼他的業績急轉直下,他沒有向我說,我想應該是態度問題。”
“假定你手下有兩個員工,一個態度好但能力差,一個態度差但是能力強,如果必須開除其中一個,你打算開除哪個?”陳明楷突然拋出了一個問題。
“我不知道。”周銳說道。
“很簡單,不管能力還是態度,開除業績差的那個。我們已經給了他足夠的時間,他卻連續兩個季度都不能完成任務,所以你應該開除他。”陳明楷用命令的口氣說。
“能再給他一些時間嗎?”周銳不得不為崔龍求情。
“兩個季度已經是足夠的合情合理的時間了,他已經是在占用公司資源,拿工資沒有業績就是剝削公司了。”
崔龍雖然被總經理無情地辭退了,但我們設身處地地為公司著想一下,如果銷售部門沒有業績,企業拿什麼生存?同時員工沒有為公司提供結果,公司要發給你工資,要支付辦公費用,你在提供結果之前一直在毫不手軟地索取,如果不能提供結果來作為回報,那就類似於剝削企業了。
因此,員工沒有業績就是剝削企業,因為他占用了公司的資源,卻沒有為公司創造相應的價值,而且白白浪費了公司進入市場的機會,還給企業造成了新的損失。
每一位員工要認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就是給公司提供業績,主管或許可以庇護你,但市場不會庇護企業,所以公司老板隻有辭退那些沒有業績的員工。
用一流的業績套牢老板的心
每個老板為了自己的利益都隻會留下那些業務能力最強的員工。餡餅並不是從天上自動掉下來的,隻有你努力工作並取得一定的成績,老板才會器重你。
1993年,郭士納就任IBM公司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這是IBM第一次從本公司員工外挑選一個領導人。而郭士納出任之際正是IBM虧損慘重、即將分崩離析之時。
郭士納上任後,他的扭虧為盈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員。他在一份備忘錄中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你們中有些人多年效忠公司,到頭來反被宣布為‘冗員’,報刊上也登載了一些業績評分的報道,當然會讓你們傷心憤怒。我深切地感到自己是在要大量裁員的痛苦之時上任的,我知道這對大家都是痛苦的,但大家都知道這也是必要的。”
不解雇政策是IBM企業文化的主要支柱,公司創始人托馬·斯沃森認為,這樣可以讓每個員工覺得安全可靠。如今,郭士納裁員卻是動了大手術,辭退了至少35000名員工。裁員行動結束後,郭士納對留下來的雇員說:“有些人總是抱怨,自己為公司工作多年,薪水太少了,職位升遷太慢。你必須拿出點成績讓我看看,得給我創造出最大的效益。現在,你是否繼續留任,就看你的表現了。”
通過對“冗員”的治理,郭士納在短短6年中重塑了IBM這個曾是傳奇式偶像企業的美好形象,使之走上了重新增長的複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