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最終的受害者是自己。在現實世界中,有太多人雖然受過很好的教育,並且才華橫溢,但在公司裏卻長期得不到提升,主要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自我反省,總是懷疑環境,對工作抱怨不休。
工作中時常會有這樣的情況:一項任務交代下來後,如果上司不追問,結果十有八九會不了了之;有些事情,如果上級不跟蹤落實,就很難有令人滿意的反饋;還有的人麵對布置的工作常常隻會睜大眼睛,滿臉狐疑地反問上司:“怎麼布置這樣的工作?我不會做啊!”
抱怨的人很少積極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不認為主動、獨立完成工作是自己的責任,卻將訴苦和抱怨視為家常便飯。他們隻知道抱怨,卻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他們根本不知道被公司重用是建立在認真完成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整天應付工作,不停地抱怨,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然,他們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的業績。最終,失去了本應屬於自己的升遷和加薪機會。
雖然抱怨會減輕個人心中的不快和不滿,但卻不能使人朝著積極的方麵發展。一個習慣將抱怨掛在嘴邊的人,隻會與成功漸行漸遠,滑向失敗的深淵。更重要的是,抱怨是拖延的前奏。一個人一旦開始抱怨,自然會分散工作精力,如果陷入抱怨的深淵裏,就會產生一種對抗的心理,故意消極對待工作來宣泄自己的不滿。這樣,能及時完成的工作也尋找借口拖延,能完美解決的問題也留個小尾巴,刁難上司或同事。個人執行力的降低自然影響到團隊的執行力,整個計劃就不可能按時完成。
抱怨的人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一切都是別人的錯。這樣他就不能及時改進工作方法,甚至固守著自己的那一套不放,執行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抱怨還是一種極易傳染的毒素。當一個人喋喋不休地抱怨時,就會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一旦出現有同感的話題,就會瓦解別人的控製力,讓別人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抱怨中去。這樣,抱怨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樣在公司裏肆虐,正常的工作氛圍就會被攪得烏煙瘴氣,大大影響組織的協調性和凝聚力。
明威非常不滿意自己的工作,經常抱怨不休。一天,他憤憤地對朋友說:“我在公司裏一點也不受重視,工資是最低的,老板還經常責罵我。我決定辭職不幹了!”
朋友笑眯眯地說:“你對公司的貿易情況熟悉嗎?你對報關的手續和技巧完全弄清楚了嗎?”
明威不屑地說:“我懶得鑽研那些東西。”
朋友說:“我建議你把這些都搞明白了再辭職,這對你有很大的幫助。”
明威聽從了朋友的建議,為了盡快把這些東西搞明白後辭職,他停止了抱怨,開始積極學習和工作。半年後,他又和那位朋友聚在一起。
朋友笑眯眯地問:“你從那家公司辭職了嗎?”
明威搖搖頭說:“現在老板對我刮目相看了,給我加了薪,還委以重任,我決定留下來好好幹。”
朋友得意地說:“這種情況我早就料到了。”
要消除抱怨,關鍵是轉變態度。當你認識到抱怨根本無濟於事時,你才會主動改變這種陋習。一旦不再抱怨,你的工作自然會大有起色。
因此,無論遭遇什麼樣的環境、麵對什麼樣的問題,都必須學會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抱怨沒有任何意義。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那些抱怨更少、自我反省更深刻的人總是比其他人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而且問題對於這些人來說,不僅不是阻礙和累贅,而且還是通往成功的基石。
無謂的抱怨除了浪費時間和精力之外別無用處,所以當問題出現時,與其抱怨還不如反省自己。許多問題的產生和惡化實際上正是由人們的不經常反省造成的,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處處反省自己、時時總結經驗教訓,那就可以避免許多問題的發生,即使當問題發生時,也可以集中精力將問題及時解決。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年輕時曾經在一家電器商店當過學徒。同時在這家店裏幫工的還有另外兩個學徒,他們都是同時進入這家商店的。開始時,三人薪水很低,另兩個學徒時常發些牢騷和抱怨,對工作日漸馬虎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