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誰偷走了你的業績:損害業績的五種壞習慣(3)(2 / 2)

掛一幅字畫,但由於盲目行動,毫無計劃,林奇的同事把時間都花在做無用功上:找鋸子、找銼刀、找斧頭等。看似忙忙碌碌,最後卻發現與結果背道而馳。許多效率低下,工作不出成果的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他們往往盲目行動,毫無計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一些無用的事情上。

在很多人的工作中,也許都有過工作越忙越亂,解決了舊問題,又產生了新故障,在一團忙亂中造成了新的工作錯誤之類的經曆。結果是,輕則自己不得不手忙腳亂地改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重則返工檢討,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或形象損失。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小文一下班就向母親訴苦,說自己每天從一上班就開始忙個不停,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幹那個,天天忙得暈頭轉向。一起進公司的同學兼同事小李雖然和自己是做同樣的工作,看起來卻總是從容不迫的樣子。更讓小文心理不平衡的是,到月底工作量一統計出來,自己還不如小李高。

我們可以忙,但絕不能在盲目中忙碌。忙一定要有計劃,早上開始工作時,如果並不知道當天有什麼樣的工作要去做,就很容易像小文一樣,把時間浪費在不該做的事情上。

《如何掌控你的時間與生活》一書的作者拉金說過:“一個人做事缺乏計劃,就等於計劃著失敗。有些人每天早上預訂好一天的工作,然後照此實行。他們是有效地利用時間的人。而那些平時毫無計劃,靠遇事現打主意過日子的人,隻有‘混亂’二字。”一個人要提高自己做事的目的性,忙於要事,就要養成善於規劃的好習慣,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卡耐基認為,計劃並不是對個人的一種束縛與管製,必須做什麼或不應該做什麼並不是由計劃決定的,而是由我們必須麵臨的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所決定的。“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高效做事,就要養成事前多製訂計劃的好習慣。

很多時候,忙碌都是白忙。因為盲目的忙碌,忘了工作細節,忘了工作創新,忘了工作圓滿完成。因為無謂的忙碌,隻記得應付工作任務,隻記得要做上級安排的工作,隻記得每天重複的程序。這樣的忙碌是毫無意義的忙碌。

努力不等於成功,忙碌不等於效率,用時間來堆積利潤的時代早已經過時。隻有有計劃地忙,忙到點子上,才能忙出效率,忙出成績。

IBM公司的前總裁托馬斯·沃森在回顧自己的職業生涯時說:“我的助手有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這也是我一直沒有替換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離的工作日記,每天早晨,他都會把前一天寫好的工作計劃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結束後,他要對這一天的工作進行總結,同時把第二天的計劃做出來。”

這是一個多麼好的習慣。同時,也是我們提高做事的目的性所必須養成的習慣。

例中這個助手能得到沃森的欣賞就在於他是一個有計劃的行動者,不盲目行動。有的人從早到晚嚷著自己忙得要命,各種球賽的電視轉播他從不放過;電視連續劇成為他每天必點的“大菜”;雖然眼睛累得要死,卻連廣告也不肯放過;一整天都盯著電視熒屏大做白日夢,而且天天如此。如果真的沒有節目可看,他們就懶懶地躺在床上,隨手拿起報紙,從頭到尾逐字閱讀,研究那些與自己毫不相關的廣告。光這兩件事情就足夠占滿他們每天所有清醒的時間了,偏偏他們還有個習慣:隻要一拿起電話便開始喋喋不休,不講上一兩個鍾頭絕不罷休。他們因為太“忙”而顯出一副臉色蒼白、憔悴不堪的樣子,總是皺緊眉頭抱怨道:“實在太忙了,真叫人吃不消!”

也有的人日理萬機,但他們會拒絕出席那些無關緊要的應酬,也能夠通過判斷,從一大堆需要花心思處理的事務中,挑出最具價值的幾項,而把大部分時間投注在其中。他們往往擁有既定的目標,並且預先設定達到目標所需的時間,而在說話時,也能一針見血地戳破重點,選擇恰當的時機說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