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麵對薪水,你應當懂得,雇主支付給你工作報酬是因為你給公司創造了良好的業績,為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利潤,老板不可能給一個毫無任何貢獻,整天卻在計較從公司得到多大好處的員工一大筆工資,天下沒有這麼偽善的老板和企業。
所以,員工在工作中,不是先去計較工資,計較名利,而是像道恩斯那樣,先工作,後談工資。隻要你為公司創造了業績,公司自然不會虧待你,你個人的發展平台才會越來越大。
所有老員工和新員工都應該講貢獻,講創造,先用業績來複命。
結果心態誤區之二:結果=完成任務
有一個偏遠山區的小姑娘到北京打工,由於沒有什麼特殊技能,於是選擇了餐館服務員這個職業。在常人看來,這是一個不需要什麼技能的職業,隻要招待好客人就可以了。許多人已經從事這個職業多年了,但很少有人會認真投入這項工作,因為這看起來實在沒有什麼需要投入的。
這個小姑娘恰恰相反,她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並且徹底將自己投入工作之中。一段時間以後,她不但能熟悉常來的客人,而且掌握了他們的口味,隻要客人光顧,她總是千方百計地使他們高興而來,滿意而去。她不但贏得顧客的交口稱讚,也為飯店增加了收益——她總是能夠使顧客多點一兩道菜,並且在別的服務員隻照顧一桌客人的時候,她卻能夠同時招待幾桌客人。
就在老板逐漸認識到其才能,準備提拔她做店內主管的時候,她卻婉言謝絕了這個任命。原來,一位投資餐飲業的顧客看中了她的才幹,準備投資與她合作,資金完全由對方投入,她負責管理和員工培訓,並且鄭重承諾:她將獲得新店25%的股份。
現在,她已經成為一家大型餐飲企業的老板。
一個普通的餐館服務員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關鍵在於她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本職工作之外,她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完善服務和實現服務的突破,而不是隻做一些老板交代的事。相比那些隻知道招呼客人、僅僅完成工作任務的服務員而言,其完成工作的效率與質量是不同的。她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收集了大量顧客的信息,並且利用這些信息改善服務質量,使服務更加人性化、親情化和個性化,通過一次或數次服務,為飯店創造了更大的價值——贏得顧客的忠誠,為企業創造了業績。
很多人把工作看成是完成任務,對工作隻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做一種樂趣,而隻是當做一種不得不接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熱情。隻有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才能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結果。那些考慮到細節、注重結果的人,不僅認真地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並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員工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再也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自身工作中的問題,以及他們為之提供服務的顧客的需求。他們所擁有的第一手資料和切身體驗是大多數高層管理人員欠缺的,後者離問題太遠,隻能從報告中推斷出大致的情況。隻有各個層級的員工保持熱忱,隨時隨地思考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公司才能對顧客的需求有更好、更及時的回應,才能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不把工作結果看做是完成任務,才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我們生活中最讓人痛心的不是在追求更好的過程中失敗的人,而是那些把工作當做任務,在工作中停止了自己的追求,滿足現狀的人。隻追求最低工作標準的員工往往連最低標準也達不到。隻有那些不斷追求做得更好的員工才能夠成為職場中的贏家。
許多員工在工作中滿足於稱職就可以了,他們認為工作隻要過得去就行,沒有必要做到最好。但是那些在自己的工作中作出了非凡的成績的員工都不滿足於完成任務,一個僅僅滿足於60分的人,是不可能達到80分的,甚至連60分也達不到。而一個以100分為目標的人,往往能夠作出最好的成績。
李駿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代汽車發動機博士,科技報國是他的畢生追求和勤奮工作的力量源泉。
李駿攻讀博士學位時,他的博士生導師就是一汽總工程師陸孝寬。他的博士論文就是圍繞一汽產品的技術改造進行的。1998年,李駿完成博士學業,主動要求到一汽工作。技術中心雖然是國內汽車行業一流研究所,但發動機基礎技術研究卻很薄弱,如果基礎研究跟不上應用技術的開發,那麼失去的不僅是一汽產品的後勁,而將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