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7月,在美國西北部一個叫本頓維爾的小鎮上,一家名為沃爾瑪的普通商店開業了,店主是44歲的沃爾頓。40年後的今天,沃爾瑪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商業連鎖集團。在《財富》500強排名中,沃爾瑪名列前茅。
沃爾瑪經營的秘訣有兩個:價格和服務。單說這兩點,沒什麼稀奇的,但下麵請看沃爾瑪的具體實施細節。
一是“一美元策略”。用老板沃爾頓的話講就是:“我們珍惜每一美元的價值,我們的存在是為顧客提供價值,這意味著除了提供優質服務外,我們還必須為他們省錢。每當我們為顧客節約了一美元時,那就使自己在競爭中占先了一步。”為做到這一點,沃爾瑪實行了全球采購戰略,“低價買入,大量進貨,廉價賣出”,認真比較同等質量水平的每一種商品的價格,確保以最低價格拿到最優商品。
二是“八顆牙微笑”。沃爾瑪有一個微笑培訓,必須露出八顆牙齒才算合格。因為經過調查和研究,專家們認為隻有把嘴張到露出八顆牙齒的程度,一個人的微笑才能表現得最完美。
沃爾瑪連續多年榮登世界500強之首來自於對顧客熱情細微的服務——一個微笑,一分錢的節省。其實,很多成功經驗並不神秘,成功的人僅僅是做好了每個細節。
我們不缺乏雄韜偉略的戰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執行者。把握好每一個細節,不忽視身邊的每一件小事,不放棄身邊的每一件小事,我們就一定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更細。
優良就是精細到每道工序
隻有關注到每一個細節,你才能掌控產品的質量,才能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從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精細到每一個工序是對工作內容的細化,也是管理成熟的標誌。
麥當勞對原料的標準要求極高,麵包不圓和切口不平都不用,奶漿接貨溫度要在4℃以下,高一度就退貨。一片小小的牛肉餅要經過四十多項質量控製檢查。任何原料都有保存期,生菜從冷藏庫拿到配料台上隻有兩小時的保鮮期,過時就扔掉。生產過程采用電腦操作和標準操作。製作好的成品和時間牌一起入到成品保溫槽中,炸薯條超過7分鍾,漢堡包超過19分鍾就要毫不吝惜地扔掉。麥當勞的作業手冊有560頁,其中對如何烤一個牛肉餅就寫了20多頁,一個牛肉餅烤出20分鍾內沒有賣出就扔掉。麥當勞的創始人克洛克強調細節的重要性:“如果你想經營出色,就必須使每一項最基本的工作都盡善盡美。”
同是快餐業的巨擘,肯德基在進貨、製作、服務等所有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嚴格的質量標準,並有著一套嚴格的規範保證這些標準得到一絲不苟的執行,包括配送係統的效率與質量、每種佐料搭配的精確(而不是大概)分量、切青菜與切肉的順序與刀刃粗細(而不是隨心所欲)、烹煮時間的分秒限定(而不是任意更改)、清潔衛生的具體打掃流程與質量評價量化,乃至於點菜、換菜、結賬、送客、遇到不同問題的文明規範用語、每日各環節差錯檢討與評估等上百套工序都有嚴格的規定。比如肯德基規定它的雞隻能養到7星期,一定要殺,到第8星期雖然肉長得最多,但肉的質量就太老。
蘋果公司設計上每一個細節的產生都力求讓人感動。比如,在新一代iMac的設計中,iMac所增加的兩種新的顏色,是設計師們耗費18個月的時間精心創造的。iMac的底盤裏每一顆螺絲都是一件精致的工藝品,而不僅僅是個機械的物件。蘋果能在別人都忽視的地方還保持著對細節的追求。在追求外觀“細節”的同時,它的設計還體現在操作係統等很多實用方麵,因為任何設計都不應離開實用這兩個字。比如,新一代的iMac就是一個實用設計的範例:以往的電腦都是人去遷就機器,而iMac可以隨意調整屏幕的高度、距離和角度,給了用戶在電腦前任意選擇坐姿的自由。
豐田汽車公司在美國做市場調研時,居民吃什麼食物,看什麼電視節目都在記錄之列。全球500強之首沃爾瑪的信息分析係統中,記錄著曾在全球所有連鎖店裏消費過的顧客的年齡、地址、消費總額等數據。
麥當勞、肯德基、蘋果公司、豐田汽車這些公司都把生產的工序或客服精確到每一個工序和細節,這種細是對提供服務質量的精細化要求,標準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