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是保持優勢生存,締造常青業績的根本保障。所謂的市場就是快魚吃慢魚,蛋糕隻有那麼大。隻有比別人的速度快,比別人的效率高。以一當十,做一個高效能人士,才能贏得生存,才能贏得發展。
速度是第一競爭力
速度是第一競爭力,隻有你比別人快,你才能跑在市場的前麵;沒有人跑得過你,你就是行業的第一。速度是員工贏得競爭,創造業績的重要法寶;速度是公司能夠保持優勢生存,締造常青基業的根本保障。
某出版社計劃出版一本大型統計資料集,由於總編特別重視數據部分的視覺設計效果,所以,除了編輯人員之外,另外還找來了兩位設計人員參與編輯工作。
總編認為,所要出版的是新的資料集,所以就算內容煩瑣也無所謂,隻要能在幾個月內完成還是非常不錯的。但設計人員為求完美,要求總編給10個月的製作期間。
然而,一年後,書稿才完成了一半多,卻麵臨夭折的危機,因為,已經有別的出版社將出版發行同類書稿。此時就算繼續完成似乎也沒什麼意義了,結果,所投下的金錢、人力和物力都付諸東流……
從上麵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速度就是一切。很多完美主義者常因過度追求完美,反而使得事情無法完成。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中,你在完成一個計劃或項目之後,必須繼續下一個計劃或項目。許多必須做的計劃和工作就像跨欄一樣,你要記住不應該碰倒欄架,但是你更要清楚少碰倒一個欄架不會有額外的獎勵,所以你隻能跳過去。同理,如果你所做的計劃是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跨過很多欄架的那種,那麼你花費太多精力在第一個欄架上,接下來你就會筋疲力盡,而沒有更多的力氣完成剩下的部分,同時,你的總體速度也會減慢。然而,最好的跨欄選手會僅以細微的差距跳過柵欄。
張瑞敏一次在會上出了一道智力題:怎麼能讓石頭漂在水麵上?台下七嘴八舌,有的說石頭是假的,有的說用木板托著,還有的說用繩子,等等。張瑞敏說都不是,石頭是真的,也沒有任何輔助設備。最後,終於有位員工站起來說,用速度!張瑞敏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在信息爆炸的社會,企業要想發展壯大,速度是關鍵。錯過了第一時間,可能就步入了另一個世界。
拿破侖常勝的原因是總比對手早到5分鍾,他決勝的關鍵:不是先入為主就是後來居上,思想快、決策快、跟進快、行動快。
日本著名企業家盛田昭夫說:“我們慢,不是因為我們不快,而是因為對手更快。商場如戰場,戰機稍縱即逝,因此時間就是生產力。員工的反應速度決定企業的反應速度。”因此,對企業員工來說,“最理想的任務完成期是昨天”。對老板交代的工作,要在第一時間內進行處理,爭取早點完成工作,讓老板放心。
美國施樂公司曾經輝煌一時,它的輝煌源於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靜電複印技術。因為這項偉大的發明,施樂公司從1962年起,就躋身全球500強企業的行列,成為複印機業的領軍人物。
但正是這樣一家成功的公司,最後卻被競爭對手無情地甩在身後,論其原因,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施樂長期憑借著靜電複印技術,久居龍頭老大之位,時間長了,對市場的變化失去了警覺,新產品千呼萬喚也難見蹤影。
當傳統的複印機已經不能與電腦等新型的辦公設備配套工作時,施樂公司還在一門心思地生產傳統複印機產品。而此時,日本的佳能公司已經推出了頗受現代辦公族歡迎的中小型數碼複印機。
這一邊,施樂還躺在前人的功勞簿上,贏利能力衰退,新產品的研發也停滯不前;另一邊,佳能則不斷努力,推出迎合市場變化的新產品。數字化時代到來的時候,保守的施樂公司終於難以生存下去,幾乎麵臨破產和倒閉。
2000年,施樂複印機在美國幾乎失去了1/3的市場份額,佳能複印機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美國複印機市場的頭把交椅。到了年底,施樂中國公司不得不以5.5億美元的價格將股權轉讓給了日本富士公司。
市場競爭激烈無比,如果企業給客戶、給市場提供的產品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得不到客戶的認可,那麼即使你曾是業界霸主、龍頭老大,你的結局也隻能是退出市場、退出舞台。
用速度贏得好結果,是公司能夠保持優勢生存,締造常青基業的根本保障。放棄了對結果的堅守,就是放棄了公司生存的底線。
比爾·蓋茨在《擁抱未來》一書最後總結說:在20世紀的末葉,全世界的企業、全世界的產業都集中在一個叫企業重組的理念上,這個理念10年不衰。21世紀的時候,一個關鍵的用語不再是企業重組了,而是與生存相關的詞——速度。我們要非常清楚地看到,一個能夠繼續生存,而且將來能基業長青、勝人一籌的贏家,其製勝法寶就是速度。沒有速度,你就沒有核心競爭力,公司和個人都沒有業績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