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團結協作,業績才能升值(2)(1 / 3)

一個人先要從心裏接受團隊,認同團隊。隻有認同團隊才能很好地融入團隊。許三多的可貴之處在於他能夠從心理上認同鋼七連的“不拋棄,不放棄”等團隊價值觀,在他心裏時刻懷揣著鋼七連灌輸給他的“不拋棄,不放棄”信念。他認同一個團隊,無論有沒有人要求他都會主動去做事,自動自覺地為集體做有價值的事,沒有人給他任務他就自己主動找事做。比如在五班,因為班長的一句玩笑,他開始修路,因為他覺得修路“有意義”。

雅虎香港區經理蔡寶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踏足IT業的朋友,除了必須具有豐富的電腦知識外,更重要的還要具備團隊精神,懂得與人溝通,善於和同事團結協作,這樣網站才能發展。團隊意識是團隊的黏合劑,能形成強大的內在凝聚力,可以促進團隊有效運作和發展,推動工作順利進行。

認同團隊是從心開始的,需要同事之間良好的溝通。與團隊保持良好溝通是職場人士的基本素質,在航空業如此,在IT業如此,在任何行業都是如此。

李明,博士學曆,他是一個從來不肯浪費時間的人,十年如一日地忙碌工作。和他一同參加工作的人都已經晉升為高管了,唯獨他依然原地踏步,連個私人辦公室都沒有。李明覺得很委屈。

其實,論才華、論資曆,李明都比其他人高,可他唯一的缺點就是少言寡語,不僅不與外界同行接觸,甚至和公司的同事都極少交流。因為他總覺得那樣會浪費時間而且對工作無益。結果,隻知道埋頭工作的他越來越孤獨,朋友越來越少,同事也逐漸與他疏遠。長此以往,一方麵由於沒有交流,李明接觸不到專業上的前沿信息;另一方麵,由於沒有交往,李明的圈子逐漸縮小,幾乎成為孤家寡人,當然也沒人願意與他合作。

李明由於寡言少語,不善於溝通,和團隊交流少,所以和同事不能展開有效的合作。員工需要通過多樣化的溝通形式來建立良好的成員關係及提高工作效率。隻有多與同事溝通,才能獲得更多的幫助,提高工作的效率,避免老黃牛式的悶頭忙碌。

在美國,曾有人向兩千多名老板做過這樣一個問卷調查:“請查閱貴公司最近解雇的三名員工的資料,然後回答:解雇的理由是什麼。”結果無論什麼地區、什麼行業的老板,2/3的答複都是:“他們是因為不會與別人相處而被解雇的。”

GE公司CEO傑克·韋爾奇說:“溝通,溝通,再溝通。”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充分溝通:和高管如何彙報工作進度,取得支持;和中層如何就業務目標不斷確認,逐步清晰;和基層如何就項目應用操作模式達成一致,持續改進,都需要通過不斷的溝通來完成。

安利在麵試求職人員時,往往會問求職者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如果求職者回答最開心的事就是和朋友聚在一起,做好吃的與朋友一起分享,那麼這個人的求職過程就會變得簡單和容易。安利公司認為做出這一回答的人,一定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那麼他就具備了進入安利公司工作的基本素質。其他公司的員工同樣需要具備溝通精神。

1.溝通要及時主動

有一篇職場自述如下:

我是一個廣告公司的職員,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我既需要跟客戶溝通,也需要向部門同事完整而清晰地傳達客戶的意圖。一次,由於上一個同事休假前沒有交接好工作,導致接手工作的同事沒有完全理解客戶的意圖,期間,客戶又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過產品方案,結果產品出來後效果令人不滿意。當我把若幹質疑點以及客戶意見一次次反饋給接手工作的同事時,她發火了,在電話裏衝我大吼大叫,認為我是在故意為難她,還說要向老板投訴我拖延工作進度,多次不顧我的婉言解釋摔我電話。我很難過,這並不是我個人的意思,在某些時候,工作需要我嚴格地站在客戶立場上,我發現,這個誤會嚴重地打擊了我的工作熱情以及我對這個同事的看法。

如果休假的同事交接工作時作詳細的溝通;如果“我”多與客戶溝通,了解客戶意圖的變化,並迅速通報給接手工作的同事;如果接收工作的同事及時打聽客戶意圖有無變化;如果客戶及時反應產品方案已經調整了,那麼,就不會發生這次同事之間的矛盾。

誤會有很多原因,例如:半語誤會,信息傳遞不完整,有頭無尾,有正無負,有喜無憂,讓人片麵解讀(如上麵說到的休假的同事沒有交代清楚工作);缺省誤會,別人傳遞的要素有七個,自己隻領悟了五個,要素不全,於是一偏再偏,別人說了三句話,自己隻聽到了半句,於是斷章取義;錯位誤會,自己丟了一個元寶,對方手裏恰巧也有一個,便判定此元寶是彼元寶,不調查研究,不尋根究底,不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跳高一層想問題(如在怒火中誤殺忠犬的故事);歸因誤會,有人剃光頭,便以為要當和尚,有人避開自己打電話,便以為一定是說自己的壞話;訛謠誤會,聽信謠言,不辨訛傳,受人挑撥,橫生枝節,隔人隔心如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