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到警察,古已有之。警察的職能是什麼?無非保安而已。所以,早在古埃及的時候,就已經有類似警察的保安隊伍。直到1356年,法國建立馬巡隊,可以全權處理一切犯罪行為。但是,這些所謂的“警察”和我們今天一般意義上的“警察”還是不一樣的。一個大不同是:過去的警察是為皇帝或個別利益集團服務的;但今天的警察不是私人的武裝力量,而是政府的執法部門,是為公眾服務的。對,這就是“傳統警察”與“現代警察”的根本區別。
那麼,世界上最早的現代警察誕生於哪裏呢?一般公認是在1829年成立的英國的倫敦大都會警察。請注意這個年份,因為就在11年後的1840年,英國和清朝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然後從清朝獲得了香港島的統治權。而香港警察則是在1844年設立的。所以,香港警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批現代警察,已經有超過170年的悠久曆史。
說起這香港警察,愛看香港電影的人都不會陌生,往往留下的一個印象,就是香港警察真是帥啊。在回歸以前,香港警察那個招牌亮相“皇家香港警察”,很多人朗朗上口。雖然這個稱呼沒有了,但是香港警察的形象通常還是很正麵。比如在2012年的電影《寒戰》裏,劉德華飾演的保安局局長陸明華,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說了一段多麼冠冕堂皇的話:“香港是一個實行普通法的先進城市,在編製上廉政公署在行動之前是不需要向我彙報的。”因為三權分立,警察作為執法部門,要受到各方麵的監督,保證其專業、廉潔。
不過,你可千萬別以為香港警察在誕生之初就是這樣的。雖然香港警察是全世界第一批現代警察,但是由於它的獨特背景,跟英國的現代警察不可同日而語。歸根結底,它是為了保護英國人而設立的,目的並非真的要保護所有在香港的市民。所以,濫用暴力、貪汙成風、與黑社會關係不清不楚,這些自然都不在話下。剛開始的時候,香港警察甚至還對華人采取鞭刑,每周三都是“鞭笞日”。連香港第六任總督麥當奴來到香港以後都看不過眼,感慨道:“我從來未見過,也未聽聞過任何殖民地的警隊,會像香港警察如此敗壞、無用以及如此不可信賴和沒有效率!”早年香港流行一句話叫“好男不當差”,意思是說,堂堂正正的人是不會去當警察的。誰去當警察呢?自然就是些不三不四的人,香港話說叫“爛仔”,不好好上學、道上的人。
華人和女性進了警察隊伍
可能你會奇怪,從“好男不當差”到後來的“偉光正”形象,中間發生了什麼呢?今天,主要就來談談這個問題。這裏主要涉及的是三個事件,一個是二戰,一個是“六七暴動”,一個是廉政公署的成立。我們一個個說。
二戰的時候,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這天正好是聖誕節,所以在香港曆史上,又稱為“黑色聖誕節”。這裏說一件搞笑的事情,日本人開始侵華以後,港英政府自然也要做一些防禦措施,準備日本人萬一打過來的預案。所以從1936年開始,就建了一條防衛工程,從葵湧一直延伸到西貢,史稱“醉酒灣防線”,布滿了碉堡、戰壕、溝塹,號稱“東方馬其諾防線”。但是結果呢,日軍用了不到48小時就攻破了醉酒灣防線。
香港淪陷,日本軍隊接管香港,憲兵取代警察。但是,不到4年時間,日軍就投降,二戰結束。這時候,要重建警隊,人手成了大問題。在二戰以前,因為香港警察是逐漸擴充起來的,所以主力基本上是洋人,華人往往隻是最前線的馬仔。現在要迅速重建警隊,哪來那麼多洋人?所以,就被迫要招收很多華人警員。當時時間緊迫,甚至都來不及考試。考官也很聰明,發明了特別的考試技巧。例如在量身高的時候,懸空掛一根木棍,高度正好是標準身高,然後叫應征者從木棍下依次走過——頭碰到木棍的,錄取;碰不到的,身高不足,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