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奠定他們未來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之一。是孩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的邏輯思維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它不僅要求兒童在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注意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麵有一個質的飛躍,而且更需要具備良好的思維品質,如觀察的敏銳性、記憶的持久性、注意力的廣度及深度等。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舉動,千萬不可采取粗暴的態度去遏製,一定要認真地對待,盡量保護孩子對未來世界探索的心理。

密碼5:正確對待男孩的好奇心

好學是每一個男孩的天性,他們會通過“探險”這種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天性。對一切都很好奇的孩子,對於他們不了解的事物,通常都會以提問的方式求得答案,但是,他們最喜歡的方式還是親自接觸這些事物。

孩子的生活裏到處充滿著好奇,孩子在這些千奇百怪的想象裏成長著。父母應該注意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扼殺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智力開發的原動力,正因為有好奇心的存在,才使孩子不斷地接觸新鮮事物而變得聰明,也會因為敢於向新事物挑戰而逐漸走向成熟。有些父母為了培養出聽話的孩子,就不惜扼殺孩子的好奇心,束縛他們的手腳,約束他們的行為,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任何一個孩子都對新接觸的世界充滿好奇,此時,父母應該發現、發掘孩子寶貴的好奇心,這是作為父母必備的觀察能力。好奇心是孩子創造力的展現,許多天才的發明都來源於好奇心。

今年6歲的亮亮,聰明伶俐,一雙充滿求知欲望的眼睛,好像對什麼事物都懷有強烈的好奇。

在星期天的早晨,亮亮獨自在客廳裏玩耍,媽媽在廚房做早餐,爸爸在書房看報紙。百無聊賴的他突然對一個會說話的洋娃娃產生了興趣,於是,他就想一探究竟,可是,拆開之後,就再也裝不上去了。

這個時候,媽媽剛好從廚房走出來,看見昨天新給亮亮買的玩具被“肢解”時,便十分生氣地對兒子說:“你怎麼這麼頑皮呢!這可是爸爸送給你的生日禮物,昨天剛剛買的,你今天就把它拆了,等一會兒看你爸爸怎麼教訓你。”

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破壞者,但是為什麼兒童總是喜歡損壞他的玩具呢?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說:“這是因為他想知道這件東西的構造,他在尋找玩具裏麵是否有有趣的東西,因為從外觀上玩具沒有一點使他感興趣的地方。”這就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孩子喜歡拆卸玩具,因為他們有求知欲望,能夠自己看待問題,研究問題。

當孩子把新買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時,多數家長往往會批評、斥責,甚至打罵孩子,這種教育行為就可能扼殺了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進取心!當孩子的好奇心備受打擊時,也許他會就此變得老老實實、規規矩矩,但同時也失去了先天具有的天才創造力。

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夠成功,為了指引孩子走向成功,家長不惜花費重金讓孩子上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向孩子灌輸成功人士的奮鬥之路,希望借此幫孩子找到成才的道路。可是家長忽略了一點,如果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產生一點不耐煩或是批評的傾向,就可能會斷送孩子一生成功的機會。

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應該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求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以便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知識。

那麼,怎樣才能真正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呢?專家給家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支持孩子對周圍環境的探索性行為

有關專家認為,如果嬰幼兒在探索周圍環境時受到阻攔或是挫折,那麼,這樣的孩子做事更容易放棄,而且這種性格會貫穿孩子的一生。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會比較聽話,順從,遇事聽天由命。這種態度會束縛他的學習勁頭,因為好奇心是孩子獲取紮實、全麵教育的基礎。

2.鼓勵孩子仔細觀察生活,讓他們自由發問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新奇事物往往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時,父母不妨從小事、小密碼培養孩子,使其從中獲取啟發,引發孩子向更深層次思考,並鼓勵孩子敢於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問題-最終獲取正確的解釋答案。

3.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尊重孩子的觀點和想法

與孩子進行交流,話題應是孩子感興趣的。在討論或是交流時,家長不要將自己的思想淩駕於孩子之上,更不要強迫孩子同意自己的觀點,畢竟兩代人看問題有各自的角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有家長的想法。盡管多數時候,家長的想法比較成熟,但也應保護好孩子的思維意識。

4.鼓勵孩子自己探索問題

有人說:“孩子是由十萬個為什麼組成的。”這話確實有幾分道理,但是,有些家長片麵地注意豐富孩子的知識,總是不厭其煩地同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時間一長,孩子往往會懶於思考,消極等待家長的答案。所以,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勤於開動腦筋,認真獨立思考,或是查閱相關書籍和資料,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5.因材施教,尋找拓寬孩子好奇心的方法

很多孩子的好奇心都隱藏在內心深處,為了最大程度地開拓孩子的好奇心,家長可以多和孩子去他們喜歡的地方,如遊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美術館等。這些戶外活動場所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也是培養孩子創造精神的良好家園。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這種天性在孩子身上體現得更為具體。

好奇心是驅使孩子認識世界、創造世界的原動力,也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步,因此值得每位家長去珍惜。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這種天性中難免會有一點危險,如果父母總是因為一點危險的存在,就處處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幹涉,限製孩子的自由,那麼不僅會禁錮孩子的智力發育,更會束縛孩子個性的發展。

所以,當孩子表現出對新事物好奇時,家長就應該正確地加以引導,盡可能讓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才能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密碼6:多給男孩傳遞正麵信息

在現實中,有些家長會感到奇怪,別人家的孩子好像樣樣全能,而自己的孩子卻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就會懷疑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聰明。

其實,這不是孩子聰明不聰明的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在家長的眼光中,如果你總是一味地盯著孩子的弱點,就會覺得自己的孩子一無是處。

葉聖陶說:“如果一味地強調孩子的弱點,那麼這個弱點就將伴隨孩子的一生。”要知道人的行為、感情、才能等都會受到自我意識的支配,當一個人把自己想象成某種類型的人,他就會按照那種類型人的做事方法去做事,這就是心理上的自我暗示。一味地強調孩子的弱點,其結果就是在孩子的內心深處烙上失敗的印記,讓孩子無時無刻地暗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最終導致孩子自我歸類,走上失敗之路。

可以這樣說,孩子的失敗並不是因為他不聰明,而是因為家長的看法、說法讓孩子失去了信心。事實上,多給孩子傳遞正麵的信息,孩子往往就會因此更聰明、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