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欣賞孩子錯誤中的閃光點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為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與肯定,偶爾也會犯些連自己都難以置信的錯誤。如果孩子也因此犯了錯誤,父母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客觀地分析孩子這樣做的深層原因。如果孩子是為了獲得尊重和肯定而犯錯誤,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聽表揚,有上進的意願。父母要肯定這一點,多找機會表揚孩子,滿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肯定。

3.全麵肯定孩子小小的優點

父母發自內心的讚揚是引導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動力。如果父母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過錯上不放,就會心生焦慮,因而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與信心,導致孩子往消極的方向發展。如果父母在糾正孩子搗亂等錯誤行為的同時,用心發現他身上的優點,細心捕捉他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孩子會逐步改掉不良習慣,強化優秀的品質。

4.告訴孩子,他不比別人差

心理學研究早已證實:當孩子克服困難受到讚揚時,孩子自信的心理品質可以得到強化,他會更加努力地向這方麵的困難挑戰;如果孩子經常失敗,一旦有成績父母能夠及時地給予表揚,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得到加強。

孩子一生下來就在學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父母要盡量為孩子創造一種能發揮才能的良好環境,並盡己所能地走進孩子的精神世界,在孩子需要幫助時恰當地教誨、指點、鼓勵或獎勵,讓孩子充分地嚐試成功或失敗的滋味,在嚐試中體驗戰勝困難或把事情做得更漂亮的快樂,刺激孩子自信心不斷強化。讓孩子揚長避短,健康發展,是每一位父母的神聖責任。

密碼8:盡早發現男孩的天賦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小天使,下凡的時候就把翅膀藏起來了,化成了他們的天賦,所以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都有才能等待被發掘,這就需要父母在平時應當多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天賦,並充分地利用這些潛在天賦進行適時的培養和教育,充分發揮其所長。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卻總會聽到這類的感歎:“我的孩子真笨啊,一點特長也沒有。”其實,不論什麼樣的孩子,都有其特殊的地方。

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在魔方頗為流行時,就有一位意大利籍的弱智孩子,能在26秒內將魔方轉成六麵同色,顯示出不同尋常的智慧;曾到中國訪問的一級殘障者肯尼,雖然不便於行走,但卻能溜滑板及騎摩托車;愛迪生,這位曾被譽為IQ零的孩子,最後居然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這些事例都說明了一個事實:隻要父母能夠發掘孩子在某一方麵的優勢並鼓勵孩子往這方麵發展,他們便將大有可為。一個孩子可能書本學習成績並不突出,但卻具有音樂的天分,這時父母若能夠讓他學習音樂,他就有可能在音樂方麵出人頭地;如果一個孩子不善於繪畫,但卻熱愛拆卸玩具,此刻父母與其要求他當畫家,不如鼓勵他學習機械修理技巧。

美國心理學教授哈羅德?斯蒂文森和他的同事,對美國、日本、中國台灣86名上幼兒園的孩子的父母進行調查,請他們談談哪些活動會有助於提高孩子以後在學校的成績。他們發現,美國兒童開始啟蒙教育的年齡要比日本和中國兒童早。美國的媽媽們非常注重孩子上幼兒園以前的學習,她們要帶孩子出去,給他們買書,陪他們玩遊戲,還要讀書給他們聽;而亞洲的父母,往往特別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一定要使孩子得到足夠的睡眠和營養。美國的孩子一旦開始上小學,父母就認為對孩子的教育現在應該是學校的事了,他們沒有必要教導孩子的功課;但是亞洲卻正好相反,父母在這個時期才開始認真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並對孩子的功課進行輔導。

在美國,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兩歲以前就開始閱讀書籍了,而在亞洲國家這種現象還不到30%。在孩子上幼兒園以前,母親教他們讀書識字的在美國有85%,在中國台灣和日本是40%。

教育專家認為,人的智力發展是遵循遞減法則進行的,即一個具有100度智力發展可能的兒童,如果在出生後就持續地給他理想的教育,那麼到成人時,就有可能達到或接近於100度智力水平;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以後至多隻能具備80度的智力;若從lO歲開始教育,那就隻能達到60度的智力水平;如若放任不管,成人時隻能達到20-30度智力。這說明,教育開始得越早,智力的發展潛力越大。

要盡早開發和培養孩子的智力潛能,以下五點建議可以幫助父母及時把握孩子的關鍵期:

1.把孩子當成是有完全行為的個體

這個道理很簡單,任何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學習者,尊重孩子的自然屬性,他們就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健康成長。也就是說,孩子是能夠在正常的環境中不斷地成長為“更有能力”的個體的,父母的責任是為孩子提供一個正常的環境。

2.細心觀察孩子關鍵期的出現

有了一個好的觀念並不等於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父母還必須時刻注意孩子關鍵期的到來。每個孩子都有關鍵期,但並不是每個孩子的關鍵期都是一成不變的,相反,每個孩子的關鍵期出現的時間並不相同。因此。父母就必須學習,以客觀的態度細心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個別特質,把握孩子關鍵期的到來,隨時給孩子提供必要的條件。

3.及時給孩子提供必需的環境和條件

父母對孩子的行為舉止必須認真地觀察和分析,並且作出客觀的評價。一旦確定孩子到了某一個關鍵期,父母就要竭盡全力為孩子準備一個能夠滿足這個關鍵期所需要的條件和環境。

4.鼓勵孩子自由探索、勇敢嚐試

在適當的環境裏,孩子會感到自由而快樂,會感覺父母的尊重與信賴。雖然孩子不可能用語言表達,可是他們會用歡樂給父母以最明顯的回答。因此,孩子也就會在這種環境裏自由探索、大膽嚐試。不知不覺中,孩子的天賦就會得到很好地發揮。

5.父母的責任是協助而不是幹涉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父母意想不到的事。遇到這種情況,父母不應出麵幹涉,而要盡量地幫助孩子尋找其合理性,並且加以良性引導。比如:孩子熱衷於某件事情時,父母必須放手讓孩子自己做,而不是越俎代庖。雖然,這個時期孩子所做的事情可能是他力所不能及的,還可能是一種添亂的舉動。當然,這不是主張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是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父母的責任是適時協助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