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生是否有作為,是否成功,是否幸福,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往往是性格,而不是智力。性格是在社會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人的性格品質如何,則決定人的命運。要想培養有作為的傑出男孩,一定要從小注意對他良好品行的塑造!
密碼9:積極樂觀,讓男孩充滿陽光
樂觀是成功的催化劑。樂觀的男孩總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即使遭遇挫折,他還是堅信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他會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與挫折作鬥爭,直到把挫折打敗。因此,樂觀的性格是男孩應對人生中悲傷、不幸、失敗、痛苦等不良事件的有力武器。
與女孩相比,男孩對待事物的態度會更樂觀一些,如果男孩能夠一直用樂觀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他的未來就會充滿燦爛的陽光。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擁有樂觀的個性。然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男孩,小小的年齡便習慣了用悲觀的眼光看世界。一位從教多年的老師說:“現在的男孩很容易悲觀,一次沒考好,就認為以後都不會考好;讓他們分析問題,他們總會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麵……”
事實證明,悲觀情緒的產生,與男孩從小接觸的環境和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
李旺的父母都是公務員,由於每天的工作煩瑣而忙碌,他們回到家後總是不停地抱怨:“我們辦公室的小王太懶了,每天去五六次廁所,每次都是半個小時,總是想方設法偷懶。”
“我們領導也太勢利眼了,小董剛給他送了兩條煙,他就把他提升了一級。”
“我們單位的小任也是這樣的,沒事就給領導獻殷勤,又是端茶,又是遞煙,看到他那個樣子就覺得惡心。”
想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又如何能夠用樂觀的態度對待人生。因為,父母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們。
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指南針,指導著正確的人生航向;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照明燈,照耀著寬闊的人生之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像船舶,承載著我們行駛向成功的彼岸。對於人的生存,積極樂觀的態度很重要。所以,身為父母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1.父母要給男孩做出積極、樂觀的榜樣
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首先要做樂觀的人。每個人在工作、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家長如何處理困境會直接影響男孩的做法。
一位母親要加班,她對兒子說:“煩死了,今天媽媽又要加班去了,不能陪你了。”
另一位母親卻對兒子這樣說:“孩子,媽媽工作很忙,要去加班了,晚上回來再陪你玩。”
兩種答案看似沒有什麼不同,卻會對孩子的情緒和認知造成很大的影響。前一種回答,會讓孩子覺得你是不得不去工作的,工作真是令人沮喪的一件事情。而後一種答案,卻會讓孩子感覺媽媽很能幹,從而產生自豪感。
在平時,家長就應該多向孩子灌輸一些樂觀主義的思想,讓他明白,困難是短暫的,人生的道路總體是平坦的。
2.讓你的男孩永遠坐前排
“永遠都要坐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它能激發男孩勇往直前的勇氣和爭創一流的精神。
一位小男孩的爸爸在男孩小時候就向他灌輸“永遠都要坐前排”的思想: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頭,而不能落後於人。父親從來不允許他說“我不能”或者“太難了”之類的話。用父親的原話說就是:“即使是坐公共汽車,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
在男孩以後的學習、生活或工作中,他總是抱著必勝的信念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因此,在大學期間他不但成績次次名列前茅,而且已經開辦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抱怨這位爸爸對年幼的兒子要求太嚴厲了,但事實證明這位父親對兒子的教育是正確的。正是因為這個小男孩從小就受到了父親的這種“殘酷”教育,他才擁有了積極向上的個性。
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很多,真正能夠坐在前排的卻總是少數。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做到前排,就是因為他們把坐在前排僅僅當成一種人生理想,而沒有采取具體行動。那些最終坐到前排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不但有理想,更重要的是他們把理想變成了行動。
所以,作為男孩的父母,我們不僅要讓男孩有“永遠坐在前排”的意識,還要鼓勵男孩用積極的行動把這種理想變成現實。
3.告訴男孩,不要為掉到地上的冰淇淋哭泣
男孩高興地拿著一個大蛋卷冰淇淋邊走邊吃。忽然一不小心,整個冰淇淋掉到了地上,散成一片。
男孩呆在那裏不知所措,隻是傷心地看著一地的冰淇淋。這時,媽媽走過來對他說:“兒子,既然你碰到了這樣的遭遇,那就脫下鞋子,媽媽告訴你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男孩真的把自己的鞋子脫掉了,媽媽高興地對他說:快,兒子,用腳踩冰淇淋,看冰淇淋正從你的腳趾縫隙中冒出來呢。”天性愛玩的小男孩高興地按著媽媽的建議去做了。
看著兒子玩得高興的樣子,媽媽也興奮地說:“我敢打賭,你的小夥伴們肯定沒有嚐試過用腳踩冰淇淋!”
如果家長都能夠這樣教育自己的男孩,那男孩一定都會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性格。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多教男孩去發現事情的積極方麵,你的男孩必定在任何事情上都能找到樂趣。
當積極、樂觀成為男孩性格的一部分時,再大的困難、不幸、失敗擺在他麵前,他都能勇敢地去麵對,並樂於享受其中的滋味。
密碼10:活潑開朗的男孩最快樂
活潑開朗是新一代創造型人才的性格特征,是樂觀主義的表現,是充滿朝氣、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的體現。一個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總是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容易和周圍的人們友好相處,對新鮮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對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所以父母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丹尼爾是家中唯一的孩子,從小就生活在自由的天地裏。每當放學後,丹尼爾常和小夥伴們一起在自家的庭院裏做遊戲。因此,丹尼爾的世界裏總是充滿陽光和微笑,他不知道什麼是孤僻、孤獨,也從來沒有機會感受過這些——他的朋友太多了,有鄰居家的小女孩伊麗莎,有住在另一個街區的麥克,有在放學路上結識的吉米……
“丹尼爾,為什麼你總是如此快樂呢?”這是鄰居和客人們經常對他說的一句話,因為丹尼爾開朗活潑的性格,一臉陽光燦爛般的笑容總是能感染周圍的人,並能把沉悶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而這樣的微笑最終成就了丹尼爾,使他獲得了扮演哈利?波特的機會,並因此而為哈利?波特贏得了極好的口碑。
根據教育學家研究,任何類型的性格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後天培養的。父母注重培養孩子開朗、活潑的性格,將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成才。因此,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除了要用自身良好的性格去影響孩子以外,還要讓孩子與外界多接觸,特別是與同齡人的接觸,這樣對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大有益處。
要培養出性格開朗的孩子,家長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會孩子與人融洽相處
和他人融洽相處者的內心世界較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帶孩子接觸不同年齡、性別、性格、職業和社會地位的人,讓他們學會和不同類型的人融洽相處。當然,孩子首先得學會跟父母和兄弟姐妹融洽相處,跟親戚朋友融洽相處。此外,家長自己應與他人相處融洽,做到熱情真誠待人,不勢利卑下,不在背後隨意議論別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2.勿對孩子控製過嚴
作為家長,當然不能對孩子不加管教、聽之任之,但是控製過嚴又可能壓製兒童天真爛漫的童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作用。
不妨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擁有不同的選擇權。隻有從小能享受選擇權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義上的快樂和自在。
3.擁有適度的自信
擁有自信與快樂性格的形成息息相關。對一個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滿自卑的孩子,家長務必發現其長處發揚光大,並審時度勢地多作表揚和鼓勵。來自家長和親友的正麵肯定無疑有助於孩子克服自卑、樹立自信。
4.讓孩子愛好廣泛
一個孩子如果僅有一種愛好,就很難保持長久的快樂感覺。試想:隻愛看電視的孩子一旦晚上沒有合適的節目時,心頭必然會鬱鬱寡歡。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電視時愛讀書、看報或做遊戲,同樣可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