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男孩的父母在教育他們時,經常會遇到類似的尷尬:孩子貪玩、不認真學習,媽媽警告他:“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就當不成科學家了。”男孩馬上就接過媽媽的話說:“當科學家這麼難呀,我不想當了。”
密碼47:為男孩製定短期學習目標
也許這個男孩曾經有過當科學家的遠大目標,但當他一次又一次地經曆挫折後,他會覺得這個目標很難,從而很輕易地放棄這個目標。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太過長遠的目標對於沒有太多耐心的男孩來說,往往會成為他前進途中的絆腳石。
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將小學三年級一個班的學生分成3組,然後由3位老師領著到很遠的地方去做行進訓練。第一組的學生被要求跟著老師走就可以7;第二組的學生知道距離為20公裏;第三組的學生不僅知道距離,還知道每一公裏處都有一個告示牌。告訴學生已經走了多遠。
最後的結果是,第一組的學生越走越喪氣,沒有一個人走到終點;第二組的學生雖然知道距離為20公裏。但他們不能及時知道已經走過的距離,有近一半的學生中途放棄了;第三組的學生都走到了終點。
由此可見,太長遠的目標反而不能激勵孩子們前進。因此,當你的男孩對繁重的學習任務發愁時,當他對十分落後的名次沒有自信時……家長有必要幫助他們把長遠的目標分解成若幹個現實的短期目標,並協助他把這些短期目標逐個“擊敗”。這樣,每實現一個小目標,他都會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從而促使他不斷去努力,並一步一步地接近那個遠大目標。
男孩成績考得不好,家長最不應該的做法就是不聞不問或又打又罵,這樣會使他們對學習喪失興趣或對學習產生恐懼感。但如果家長們像上麵事例中的那位父親一樣,給孩子設立一個個的短期目標或小目標,當孩子的這些目標實現時,他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不太容易體驗到的成就感。而這些成就感又會大大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激發他的學習潛能。
但需要家長們注意的是,孩子學習目標的製定既要符合孩子當前的學習水平,又要高於他們的實際水平,這樣才能促使孩子有效地進步。另外,為了使孩子的目標更加清晰直觀,家長可以在班級中找一個與孩子學習水平相當的同學做對比。有了競爭對象,男孩的學習勁頭往往會更大。
另外,我們還可以借鑒國外家長的做法。在國外,家長們常常用“許願樹”的方法來鼓勵孩子一點點進步。他們讓孩子把一個學期內要實現的小目標做成卡片掛在樹上,如“不寫錯別字”、“月考前進兩名”、“一周內學會兩篇課文”……孩子每達成一項,就可以把相應的小卡片摘下來。當孩子看著“許願樹”上的小卡片越來越少時,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越來越高。
密碼48:這樣讓男孩集中精力學習
對事物能有集中的能力,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說得極端些,孩子所有的能力,包括讀書和學習新鮮事物,都完全取決於孩子是否擁有集中力。
孩子在學習時,有時注意力很不容易集中,眼睛盯著老師,聽著聽著,思想卻不知溜到哪裏去了,結果老師講什麼也沒聽清。做作業也是這樣,注意力老是集中不起來,結果時間也花了,效果卻很差。
不少孩子都為此而苦惱。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都會時間花了不少,收效卻甚微。因為我們不論要看清一樣東西,還是要聽明白一件事,理解一個問題,都必須集中注意力。如果沒有注意,就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去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壞毛病呢?
要想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必須先找出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有的放矢地去克服才會收到好的效果。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有以下幾種原因。
1.外界環境幹擾
比如,學習環境不安靜,外麵不時有汽車喇叭聲、建築工地的機器聲、窗外行人的談笑聲、腳步聲、音響聲……一切與當前活動無關的外界事物都可以成為集中注意力的幹擾因素。如果你是由於這些因素造成分心的,那麼對策就是要培養你的抗幹擾能力。
有人說“心靜,則境寧”,這是很有道理的。在嘈雜、吵鬧、雜亂的環境下,首先自己要明白,絕對安靜的學習和工作環境是沒有的,其實,煩躁本身對注意力的幹擾比環境的幹擾更強烈!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變環境的工作使它在一定程度七掩蔽外界的噪音,也能使人心情平和下來。例如可以清理一下桌麵和桌子周圍堆放得亂七八糟的東西,還可以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等。
2.對要做的事不感興趣
興趣是推動人們去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比如對感興趣的電視節目,對感興趣的小說往往會全神貫注。相反,若對某種事物沒有興趣,就很難集中注意。如果是這方麵的原因,你要想集中注意力就得培養自己的興趣。為此你還得檢查一下所學東西是否符合自己的水平,如果過深過難,恐怕還要補補基礎,如果過淺,不妨請老師給點額外任務。
3.過度疲勞,精力不足
過於疲勞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因此,在感到疲勞時,與其硬撐,倒不如休息一下。休息後,往往由於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學習可以事半功倍。
4.意誌力弱,自控能力差
自我控製能力是意誌力的一種表現。需要我們注意的東西不一定是我們都感興趣的。對於不感興趣的事,我們必須經過努力,才能對它集中注意。所謂“與分心作鬥爭”,實際上就是靠意誌力,還得加強意誌的鍛煉。
5.情緒的波動
情緒波動也時常會導致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受到批評,會使人不高興,或滿腹牢騷;相反,有時太高興,比如剛打勝了一場球而樂不可支。學習也是一樣,在情緒波動狀態下,要集中注意力去做些即使平時很感興趣的事,也是困難的。因此,遇到這種情況,一定要使自己的情緒安定下來,要“消氣”。重要的方法是使自己的注意力盡快從引起情緒波動的事件上轉移開去,待情緒平靜後再去幹應該幹的事。
下麵從一些具體的問題和不同的角度介紹一下讓孩子集中精力去專心用功的方法:
1.讓孩子內心充滿寧靜
所謂注意力渙散,指的是對於自己置身的狀況感到厭惡,使得內心產生動搖。若是能“心靜”地埋頭於書本之中,便不會感受到痛苦。隻要內心充滿寧靜,便不會出現注意力渙散的情況。
一個人注意力渙散,要想恢複會相當困難。即使得道的高僧,有時也會為了無法達到無我的境地而苦惱。為了去除心中雜念,他們便以誦經、坐禪等方式,在誦經聲、木魚聲、風吹過樹梢的沙沙聲等規律而單調的聲音中,使心靈平靜、精神專一。
對於注意力渙散、無法專心讀書的孩子,可以讓他們暫時閉上雙眼,小美地聽時鍾“滴答滴答”的聲音,也很有效果。這種暫時的冥想,可以使人的心情平靜下來,每天堅持這樣做,就可以培養孩子的集中力。
孩子坐在書桌前卻無法集中精神,這大多是因為沒有具體學習科目的關係,孩子隻是在腦海中想著要讀書的內容,因此精神無法集中。
遇到這種情形時,除了讓孩子腦海中做思考作業外,同時也讓他做具有具體形態的作業,這樣或許能使孩子的精神集中。
2.要讓孩子有具體的時間觀念
我們常說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耽誤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那麼,對於孩子可不可以說,時間就是素質,時間就是業績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要讓孩子總是對時間隻有個大體的概念,而應該有更具體的時間觀念。與其規定他每天讀書到4點左右,倒不如規定4點15分,這麼一來讀書時間的長短,才更有具體性。換句話說,唯有通過嚴格的時間劃分,才能讓孩子了解時間的重要性,也更能讓孩子集中精力專心用功。
3.用鍾決定讀書結束的時間
世界上最殘酷的刑法,大概就是要人永無休止地工作。正值愛玩耍年齡的孩子,之所以能在上課時安靜地坐在教室中,能在考試時集中精力考試,都是因為有下課鈴之故。因為他們知道,隻要鈴響一切就都結束了。如果沒有這種時間限製,隻告訴孩子在今天要做這種考試,孩子絕不會產生認真答題的集中力。
當孩子在考試前,以不安的表情做最後衝刺時,不妨把鬧鍾設定好睡覺的時間,然後告訴孩子:“今天晚上若不好好睡覺的話,明天考試時腦筋便會轉不過來喔!”把鬧鍾當作“睡眠鍾”,指示孩子何時該結束讀書上床睡覺。孩子在想到隻要一聽到鈴聲響起時就必須結束讀書,便會不自覺地緊張起來,拚命集中精力用功。
密碼49:提高男孩的語言表達能力
研究表明,男孩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要比女孩晚一些。當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小女孩已經能夠流利地給媽媽講故事的時候,也許這個小男孩隻能簡單地說幾句話,因此做家長的應該體諒這些小男孩。如果家長因為嫌男孩嘴笨而一味地指責他,男孩一定會產生自卑情緒,並對自己的能力深表懷疑,從而越來越不願意表達。而且,有時家長的責備還會使內向的孩子產生自閉心理,從此拒絕說話。因此,麵對這些不善表達的小男孩,家長不能隻是一味地指責他們,而是應運用恰當的方法引導他們開口說話。
另外,男孩語言表達能力差還有多方麵的原因,有的是生理原因,有的是性格所致,但與早期教育訓練不到位也有很大的關係。
陽陽初步學會說話的時候,媽媽便不再有意識地教他說話。陽陽媽媽總是對別人說:“孩子都已經會說話了,在這個語言的大環境裏,孩子長大後慢慢就能說會道了”,“又不讓孩子去耍嘴皮子,沒有必要再教他說話了”……
但是,現在陽陽已經上二年級了,老師經常擔憂地說:“這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太差了,這樣不但不利於孩子寫作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將成為孩子日後發展的障礙。”
小陽陽就是因為早期教育不良,而引起表達能力差的典型例子。這時,陽陽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了,必須采取積極的態度,有計劃地對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補救。補救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如家長可循序漸進地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從“書”、“一本書”、“這是一本書”、“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開始,到比較完整地講一個小故事,慢慢地引導孩子學會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