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同的智能結構,不僅不會給人帶來生活上的麻煩,恰恰相反,正是因為這些不一樣,才使得每個人都過著與眾不同、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時又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才使得人類社會中充滿著可貴的多樣化。在加德納教授看來,孩子之間的不一樣,不用家長過分地去擔心,更不要想辦法使他們變得一樣,而應該去尊重、去挖掘、去發展他們的個性。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然而在這個“促進人的發展”的過程中麵臨著兩難的選擇:一、根據個人意願、能力、天賦等特長,通過挖掘獨特潛能,盡情地釋放個性的教育理念;二、依據國家所需要的標準塑造人才,通過學校的課程設置與教科書編寫,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人。

從現行教育體製來講,主要應用的是第二種教育理念。也就是說,很少有孩子能夠根據自己的意願、天賦、想法去自由地發展。

對此,我國著名教育家呂型偉說過:“50年來,我們的教育為什麼沒有培養出特別出類拔萃的世界級大師,沒有培養出頂尖人才與巨人,當然責任也不全在教育。但教育難辭其咎。這與標準化的教育模式與教育策略有關,更同我們的教育觀念有關。長期以來,我們隻講全麵發展而不講個性發展,把兩者對立起來,而且把全麵發展理解為平均發展,門門滿分才是好學生;隻強調培養普通者,而從不敢提英才教育,似乎一提英才教育,就違背了教育平等的原則……”

在教育工作者為教育是非問題爭論不休時,出現了由“韓寒現象”引發的思考。韓寒在1999年首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上獲得一等獎,從流暢的文筆中展示出了他突出的文學天賦。在此後,他的長篇小說《三重門》《零下一度》等作品,讓他一舉成為文學少年。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局麵出現了:這樣一個文學天才,居然出現七門功課不及格,就連最擅長的語文成績也是剛剛及格。

一時間,各界人士對“韓寒現象”褒貶評論不一。但此時,韓寒對教育卻有著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全麵發展最可能導致全麵平庸”,他甚至認為“就我而言,理科已經對我完全沒有意義,盡管它對時代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最終,韓寒選擇以休學的方式發展自己的個性。

從某方麵講,教育的限製不可能讓孩子取得更大的發展,唯有自由發展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自由發展教育的核心是發掘孩子的潛能,注重性格和優點的培養與鍛煉,盡量給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和自由,讓孩子擁有更廣闊的發展天地,這樣孩子的潛能才不會被限製,孩子才會有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然而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總會出現一些限製孩子個性發展的窠臼。例如在孩子剛學習寫作文時,老師會告訴孩子,先審題,明確中心,然後嗣繞這個中心展開論述,最終要講到論點上。

事實上,很多名人寫的文章也不見得都突出中心,所以,這樣的要求對孩子而言,很容易使其產生厭煩情緒。

這是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有表達的欲望,如果人為地要設定一個框,那麼,孩子的思維就會走向僵化,不僅會對學習和寫作失去興趣,最終還會失去做文學天才的機會。而教育的自由則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從而為孩子的文學潛能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幫助孩子走出學校應試教育的窠臼,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進行適當地引導和點撥,從而激發起孩子學習的原動力,發掘孩子的潛能,最終成為優秀的專業人才。

既然孩子的潛能如此重要,那麼,應該如何發展孩子獨特的潛能呢?

1.努力了解孩子的獨特性

究竟自家孩子與他家孩子在哪些方麵不一樣呢?我們可以通過與孩子的相處過程去了解和觀察。語言智能強的孩子,口語表達能

力也會強,對語言的理解能力也快;數理邏輯智能強的孩子,尤其擅長推理分析,而且計算能力很強;空間智能好的孩子,喜歡畫畫、建房子以及玩堆積木遊戲等;肢體運動智能強的孩子,其動作協調能力非常好,而且模仿能力超強;人際智能強的孩子,好像天生就有領導才能,因為他們很善於和陌生人打交道;音樂智能強的孩子,通常能歌善舞,喜歡敏感有節奏的音樂;內省智能好的孩子,做事有信心,而且條理非常清楚,很有計劃性;自然觀察智能強的孩子,喜歡觀看動植物,其觀察能力超強。

家長隻有細心觀察自家孩子的表現,才能夠發現孩子的與眾不同之處,從而了解其優勢和特長,進而大力支持孩子在這方麵的發展。

2.鼓勵和發展孩子的獨特性

當你得知孩子對恐龍感興趣時,不妨帶他去自然博物館參觀,買一些相關的書籍,和孩子一起談論與恐龍有關的知識,鼓勵孩子的興趣,等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就很有可能成為生物學家!如果孩子鍾情於遊泳、打球等體育活動,家長不妨為孩子提供有利條件,說不定你的孩子就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冠軍!當然,孩子成不成名不是最重要的,隻要孩子將來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做自己擅長做的事情,那麼他的人生就是快樂和幸福的。

經研究發現,人的智力潛能是很大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此外,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教育方式也會塑造其大腦和智力,豐富的感官刺激能夠塑造一個多元智能的大腦,反之,單調的刺激隻能埋沒本來具有的多元智能和潛能。所以,在孩子12歲之前,他們的大腦正處於發展塑造階段,如果在此階段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活動,那麼,孩子的智能發展空間就會增大,其智能結構也將變得更加豐富,將來的發展空間也會無限製地擴大。總而言之,家長要挖掘孩子的獨特潛質,為孩子美好的人生打下基礎,這就是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密碼52:積極引導你的男孩博覽群書

閱讀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都至關重要,大量的閱讀會使孩子在人生觀、世界觀、知識麵、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達能力的形成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方麵,都顯示出明顯的優勢。所以,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將使孩子受益終身!

美國一位研究兒童心理學的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所小學調查5103名一年級的新生,其中有49個人在入小學以前已經在家裏接觸過閱讀。博士對這49個孩子作了5年的追蹤調查,發現與其他孩子相比較,他們的學習成績一直保持領先的狀態。

由此可見,早期閱讀能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優勢。但如果已經錯過了對孩子的早期閱讀教育,家長也不要著急。兒童心理學家認為小學階段仍是孩子進行閱讀的黃金期。在這個時期,如果孩子能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閱讀大量文學名著、名人傳記、科普讀物等,將幫助他們確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並且還可以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閱讀是男孩讀懂人生最快的一種途徑。家長可以想想看,如果你的男孩愛上了閱讀,你對他的教育往往會省力很多。到那時,也許不再用你教,這些小男孩已經從書中讀懂了:什麼是真正的男孩漢?男孩為什麼要勇敢、堅強?誠信對他一生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他的身上背負著怎樣的責任……

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隻有愛上閱讀,男孩的探索性學習才能入門;隻有對讀書…隋有獨鍾”,男孩的眼界才能開闊;隻有博覽群書,男孩才能更快地走向成功。那麼,如何讓男孩愛上閱讀、正確閱讀呢?

1.讓男孩體會讀書的樂趣

為了讓兒子體會到閱讀的興趣,陸路的爸爸經常和兒子一起閱讀,然後探討書裏的主人公,探討從書中學到了什麼。當然他還會故意讓兒子提問題,自己故意裝作不知道,以此來增加兒子的成就感。

一天,小陸路讀完了一本專門介紹樹的書,他又開始考爸爸:“爸爸,你知道世界上最老的樹在哪個國家嗎?它活到多少歲了呢?”

爸爸冥思苦想,隻好這樣回答:“我隻知道咱們老家的房子前麵有一棵200歲的老樹,不知道它的年齡夠不夠大?”聽了爸爸的話,小陸路笑得肚子都痛了,說:“老爸,那棵樹的年齡根本都排不上號。告訴你吧,世界上最老的樹是美國加州的一棵被稱為‘世界爺’的樹,它活到7800多歲,隻可惜在10多年前枯死了。”

看著爸爸驚奇又羨慕的眼神,小陸路別提多高興了。

當你的男孩讀完一本書後,不管它有多簡單,做父母的首先應該表揚他:“兒子,你多了不起呀,你竟然又讀完了一本書!”這樣會讓這些小男孩有一種感覺:讀書是很偉大的事情。另外,家長還可以采取一點“手段”,如讓兒子把自己考住等辦法,來增強他的成就感。也許有一天,在你的正確引導下,你的兒子就像小陸路一樣,真的把你考住了。

2.告訴你的男孩,書有多神奇

一天,媽媽帶5歲的小男孩文衝到動物園去玩,他這裏看看,那裏摸摸,一雙好奇的大眼睛忙碌個不停,並不時間媽媽:

“獅子吃蛇嗎?”

“企鵝為什麼生長在寒冷的地方?”

“大熊貓為什麼是國寶呢?”

媽媽沒有直接回答他,回到家後,媽媽拿出有關動物的書給他看,並神秘地對他說:“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在這裏麵。”小文衝高興極了,“哇!裏麵有這麼多動物呀!',書上的動物圖片使文衝看得入了迷,他一邊看,一邊要媽媽讀書上的文字,文衝就這樣開始了讀書識字。以後,他隻要在外麵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要媽媽給他找有關的書,不知不覺中,小文衝讀書的興趣越來越濃了。

幾歲的小男孩往往看到什麼都要問個“為什麼”,這時,家長不妨及時向這些表現出求知欲的小男孩推薦書,當他們真正體會到“書真的有這麼神奇”時,他們就會不知不覺地愛上閱讀。當然,家長在向孩子推薦書時,要考慮他們的年齡,如果推薦的書超過了孩子的閱讀能力。往往會適得其反。而且,必要時,家長要幫助孩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