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生活在當今世界,財富觀無疑是男孩成長中的重要觀念。因此作為家長,培養自己孩子建立正確的財富觀念不可或缺。父母通過言傳身教,對孩子灌輸財富觀。相信,久而久之,孩子一定會成為理財高手,無形的“財商”必將成為他一輩子的財富。

密碼63:讓男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從人之初開始,不管是有文化的還是沒文化的人,除了生下來就會吸允以外,再一個不用教的就是認錢,因為錢是人們日常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人人都離不了的生活必須。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想必我們每個人大概有過給晚輩壓歲錢的經曆,對於那些年齡較小的男孩,如何避免壓歲錢對他們的心靈產生負麵影響,如何教育他們正確對待和使用金錢,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是家長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如果缺乏引導,就有可能使你的兒子形成錯誤觀念。比如,根據所給壓歲錢的多少來評判別人對自己的好壞,逐漸形成把經濟因素作為衡量人際關係的首要參考標準的習慣,這樣,壓歲錢就變成壞事了。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兒子說:“你看,叔叔(或爺爺、阿姨之類)給你的壓歲錢最多,說明叔叔跟你最親,對你最好!”

說這種話的家長不僅沒有針對壓歲錢問題對兒子進行正確引導,還有意無意地給兒子灌輸了一種錯誤的觀念。

另外,給多少壓歲錢合適也是值得斟酌的。作為一種情意的表達,對喜慶氛圍的營造,壓歲錢還是不要給的太多為妙,能表達心意就可以了,不要給你的兒子造成過大的“金錢刺激”,從而對其思想和人格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

其實,不光是壓歲錢。平時親朋來往,可能也會給你的兒子買些禮物或食品,青少年之間的交往,也常常會涉及到錢,比如,你的兒子與同學一起吃飯、互送生日禮物等等。在這些人際交往中,都會與錢沾邊。所以,家長應該幫助他正確對待金錢與情感、友誼的關係,使他懂得:人與人的經濟水平不同,思維模式不同,不能把出手是否“大方”作為衡量人情厚薄的標準。

從理財方麵看,不僅壓歲錢要幫兒子管好用好,平時的零花錢也是一樣,要讓兒子明白,拿著父母的血汗錢去揮霍、去表現自己的“豪爽”和“仗義”是可恥的,要讓兒子尊重和珍惜父母的勞動,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是揮金如土?還是隻掙不花,做守財奴?雖然有錢沒錢都可能導致罪惡,但金錢本身並不可怕,關鍵是家長首先應該弄清自己的價值觀,否則無法成功地教導孩子。你的兒子是通過觀察你的言行來學習的。如果父母在吃飯的時候總是談論什麼東西值多少錢,那麼,當你告訴兒子錢並不是一切時,他肯定大惑不解。

銀行家尼爾?高德佛瑞建議家長對小男孩進行遊戲教育。讓你的兒子從小認識錢幣,了解找零錢。當孩子稍大一些後,可以帶他去購物,並和他討論所購物品的價格,知道“貨比三家”,知道研究商品的性價比。

父母從小就應該培養男孩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1.讓孩子懂得金錢的真正意義

父母應讓孩子明白錢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媒介,它本身不能解決生活問題。錢是平常之物,沒有神通廣大的作用,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如錢不能換來愛,不能換來信任,不能換來尊重。有些父母常有意無意地渲染金錢的作用,如對孩子說,“親我一下,給你一塊錢”。有的甚至還宣傳有錢就高貴,如對孩子說,“孩子,你看他多有錢,多讓人羨慕”,結果使孩子認為隻要有錢就會有高貴的社會地位,就能得到所有人的愛。這恰恰是把孩子引向對金錢的崇拜,而沒有引向對自我能力、對個人的社會價值的追求。

2.讓兒子來體驗一下當家的難處

“不當家不知道柴米貴,不養兒方不知父母恩”這是一句俗話,但是又是一句不可雄辯的真理。正因如此,我們做家長的更應該提早的讓還沒有當家的兒子來體驗一一下當家的難處,在體驗中培養他的理財觀念。

3.爸爸媽媽之間最好能做到經濟透明化

夫妻之間對經濟問題的互不信任或互相欺瞞對你的兒子的影響其實很大,他會模仿父母的舉動,在金錢問題上撒謊,長此以往難免形成扭曲的金錢觀。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爸爸媽媽一定要認真對待。

小男孩好似一張白紙,大人把它塗上什麼顏色他就是什麼顏色,所以,對他的啟蒙教育尤為重要,教育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大人在各個方麵都要以身作則,尤其是在家庭理財方麵,做到勤儉節約,勤儉持家,才會讓你的兒子懂得生活。

密碼64:抓住生活密碼,搞好理財教育

理財如今已經成為當今社會人們生存的一項基本技能,尤其是在當前牛市中,大人們的話題中少不了“理財”。

但現在的教育體係中,針對孩子們的理財教育卻缺乏足夠的空間。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中國孩子們的理財能力遠遠落後於歐美國家。

在美國,多數3歲的孩子就能夠辨認硬幣和紙幣,而一個8歲的孩子就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的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中;9歲的孩子就已經能夠製定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這些內容對大部分同齡的中國兒童來講,是難以想象的。

如果一個人在兒時沒有積累下良好的理財習慣和理財技能,長大成人後能夠收支平衡已屬不易,更難說是否能有良好的投資理財計劃了。

盡管很多家長認為不應該過早讓孩子接觸“銅臭”,但這些事情當孩子長大後將不可避免地需要處理,那時他們幼時缺乏的理財教育終需在社會教育中彌補。

隻有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通過教育不斷提升其理財能力,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因此,多給孩子一些理財教育是十分必要和必須的。

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富裕的時代,是他們的幸福,但同時這也意味著父母要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而這也正是很多父母最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

以下是美國少兒理財教育目標:

3歲:能辨認硬幣和紙幣。

4歲:知道每枚硬幣是多少美分。

5歲:知道硬幣的等價物,知道錢是怎麼來的。

6歲:能夠找數目不大的錢,能夠數大量的硬幣。

7歲:能看價格標簽。

8歲:知道可以通過做額外工作賺錢,知道把錢存在儲蓄賬戶裏。

9歲:能夠製定簡單的一周開銷計劃,購物時知道比較價格。

10歲:懂得每周節約一點錢,留著大筆開銷時使用。

11歲:知道從電視廣告中發現理財事實。

12歲:能製定並執行兩周開銷計劃,懂得正確使用銀行業務中的術語。

13歲至高中畢業:進行股票、債券等投資活動的嚐試,以及商務、打工等賺錢實踐。

有句話說得好:“密碼決定成敗”,理財教育也是如此。父母隻要抓住生活的每一個密碼,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相信每一個男孩在未來的日子裏,都不會令您失望。

1.讓男孩學會等待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通過等待得到的東西,比隻靠不斷要求而得來的,感覺更好。因此在生活中,讓男孩學會等待,是理財教育的重要密碼之一。

一位聰明的母親,就是這樣做的:

兒子小軍一年前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想買一台筆記本電腦。但,一台筆記本電腦太昂貴了,於是媽媽就給兒子提供了這樣一個方案:每周多給兒子100元錢作為準備買筆記本電腦的“專項補貼”讓他存起來,兒子再通過累積生日、節日等得到的錢。以及做額外家務賺來的錢,來實現自己買一台筆記本電腦的願望。

結果一年以後。兒子終於達到了目標,欣喜異常!

讓我們的男孩通過耐心的等待和自己的努力,而買到了想要的東西,他才會真正珍視。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他也學會了要細致打理自己辛苦賺來的“財產”。讓孩子學會等待。可謂是教育孩子學會理財一箭雙雕的好辦法!

2.教孩子做好選擇

做選擇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是身為成人的父母,每天也必須要作出很多不得不做的取舍選擇。因此,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應在生活中教會孩子這樣一個道理:人生不可能同時擁有一切。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可以先給出兩個選擇,比如問孩子:“想要穿藍外套還是黑外套?想吃肯德基還是中國餐?”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還應擴大選擇的數量,引導孩子能夠獨立麵對三四個選擇,或者五六個選擇。

除了給予孩子足夠的選擇外,父母還必須教孩子理解一個關鍵的道理:人生中的正確選擇不止一個,總可能有比現在更好的選擇;但一旦在多個選擇中做出了一個決定,他就必須遵守和堅持。

因此,如果你的兒子選擇了要巧克力味的糖果,後來後悔了,希望你給他買牛奶味的糖果,這個時候,你千萬不要心軟而放縱他,給他又買牛奶味的糖果。

3.讓男孩學會用自己的錢去實現願望

僅僅依靠“拒絕”等方法來管理和培養孩子是困難的,尤其對那些心太軟或不拘小節的父母更是如此。比如全家外出剛吃完飯,你的孩子又提出想去買玩具或糖果,這時,如果你隻是簡單地拒絕孩子,就會引來他今後不斷地抱怨你。

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應對辦法,就是讓孩子用他自己的零用錢積蓄去實現自己的願望。例如如果孩子已經有了他自己的零用錢積蓄,你就可以這樣對他說:“我已為你買了一張DVD,現在你卻還想要另一張,我不會為此買單。但你可以自己掏錢去買。”

另外關於孩子的零用錢,你還得遵守以下兩條規則:首先,你要清楚零用錢是孩子自己的。即便孩子想用零用錢買你認為是商店裏最醜的一件襯衫,你也得同意。

其次,別把給孩子的固定零用錢與他該做的一些勞動綁在一起。

一位母親有一個8歲的兒子。在兒子的學前階段,她就把給兒子的零用錢與他是否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聯係起來,然後兒子大一些的時候又與讓他收拾自己的房間等聯係起來。以前這種教育好像一直都管用。但近來這位母親開始煩惱了——兒子漸漸養成了做什麼都向父母要錢的習慣,哪怕是洗了一件自己的衣服、整理了自己的書桌。

如果把零用錢的發放與孩子本應做的一些事情綁在一起,你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任何的一點付出都應有所回報。這樣,你就會陷入難堪境地,最後不得不采用“強權手法”或“訴諸武力”,而你的孩子此後則會一直抱怨你不守信用。

密碼65:讓男孩學習一些經濟常識

據天津市的一次德育狀況調查顯示:有86.7%的少年兒童平時有零花錢,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零花錢的數額越來越大。那些幼年時曾經體驗過貧窮的家長們,大部分都希望自己過去未曾得到的要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得以補償,所以隻要孩子開口要錢,不論什麼理由都盡量滿足。尤其是視兒子為寶的家長們,為激勵兒子學習上的上進心和熱愛感,家長還會在兒子平時考試取得好成績時,乃至做家務時都會給予一定數額的獎賞。

寶貝兒子們手裏的錢越來越多,那麼他們的錢都用到哪裏去呢?據調查:

一是同學聚會,生日聚會,周末聚會,互贈禮品,高額的消費使沒有理財觀念的孩子無度揮霍,同學,朋友之間有事沒事都送禮,還相互請客上網,打遊戲,請吃飯。成都一個14歲男孩春節得到壓歲錢不下2000元,光是請3個同學洗桑拿浴就用去了600元,還振振有辭地說:

“我媽給我錢,那就是我的錢了,隨我怎麼花。”

二是“煲電話粥”,手機時代,向老師、同學問題目,對答案,社會熱線,聲訊電話,毫無節製地在電話裏聊天。

三是戴首飾,穿名牌,吃高檔,現在大街上“NIKE褲”包裝的學生隨處可見,同學之間攀比擺闊的欲望在膨脹。

一個小學6年級的男孩用自己積攢的零花錢買了一個:300多元的書包,問他為什麼要買一個這麼貴的書包?他的理由是班上的許多同學的書包都是名牌!

在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們十分重視兒童的理財教育,這種教育甚至滲透到了兒童與錢財發生關係的一切環節之中。盡管社會背景存在差異性,但這些理財教育的理念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1.美國:早早“當家”,終身受益

新澤西銀行的創始人法爾瓦諾在他的獨子8歲時,就教他如何管理自己的大學教育基金。當孩子15歲時,父親不幸去世。但幸運的是,“父親教給我很多規律與法則”小法爾瓦諾說。從那時起,他就開始獨立處理家族的財務事宜。

許多人都認為不應該讓富人的孩子知道將要繼承的財產數額。喬布夫婦卻不這樣想,“我們的兒子知道他有一個信托基金。”喬布鼓勵兒子參與市場投資,兒子16歲時就從父母那裏得到4000美元用於投資。父母為他介紹了一個可信賴的投資顧問,但將投資決定權交給兒子。現在他已經有一筆大多數成年人都求之不得的證券投資組合了。

2.法國:家長幫孩子設立賬戶

法國的家長們認為應該給自己的孩子發放零用錢,他們認定,即便是小學生,都會有各自特殊的消費需要,同樣需要一筆開銷,對此家長理應予以尊重和支持。法國的父母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家庭理財課程”的教育,讓他們明白金錢與購買之間的“有機關係”,不知不覺地讓他們建立理財的意識。法國家長大多在孩子10歲左右時,就給他們設立一個個人的獨立銀行賬戶,並劃入一筆錢,而且這筆錢是數目不少的,有的甚至會有數千法郎。

理財的目標是透過切身的錢財關係,教你的兒子自己懂得控製及管理金錢的技巧和心法,從而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做一個有責任的人。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法從這些方麵著手:

1.切莫放過小事,家長以身作則

培養兒子合理消費,勤儉理財,既要從長遠著眼,又要從日常小事著手。一要適當遏製,二要從正反兩個方麵講道理,使兒子口服心服。

家長的以身作則主要是兩個方麵:一是言,就是要闡明你的觀點,告訴兒子如何自食其力,勤儉節約。二是行,家長要為兒子作出榜樣,使兒子時時處處生活在那種濃厚,健康的理財氣氛中。

2.平時方法得當,培養孩子金錢的愛心教育

平時教育兒子的方法:一是適當控製兒子的購物欲望,對兒子提出的合理要求,但並不緊迫的,可暫緩一下。二是讓兒子參與一些家庭經濟活動,讓他知道錢是怎麼辛苦掙來的,怎樣才能合理科學理財。三是引導兒子學會花錢,培養兒子自覺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勤勞節儉的習慣。

鼓勵兒子參加公益活動,培養兒子金錢的愛心教育,之後我們可以在兒子為他人做了好事後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強化兒子的同情心和助人為樂的精神。

3.家長應幫助兒子掌握些理財的最基本知識

如消費,儲蓄等,並適當進行嚐試,可與兒子一起討論怎樣用錢,親自帶兒子或者鼓勵他自己正式去銀行開戶,把省下來的錢,壓歲錢等存入專門的賬戶中,將銀行儲蓄的方法、種類、利息等知識慢慢地教授給兒子,你會發現他會很喜歡自己的賬戶上的錢越來越多,從而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

密碼66:引導男孩學會抵製誘惑

在社會上,人應該有強大的自製力來抵製誘惑。而抵製誘惑的能力則需要從小培養,這就要求父母在一些原則問題上不能動搖。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生活中確實存在著形形色色的誘惑,麵對誘惑,要保持誌向、潔身自好。

一個真正成功的人通常有頑強的精神和勝於常人的自控心理。增強男孩的自控心理,可以幫助他們抵禦外界的種種誘惑,保持心靈上的堅定與純潔,更有利於他們的健康發展。

1960年,美國心理學家米卡爾曾做過一個“果汁軟糖”試驗:實驗者將一群4歲的孩子留在房間,發給他們每人一顆軟糖,然後告訴他們:“我有事要出去一會兒,你們可以馬上吃掉軟糖,但如果誰能堅持到我回來的時候再吃,就能夠得到兩塊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