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兒子的建議非常多,並且確實提出了許多好建議。現在兒子上三年級了,在零用錢方麵,我們一直對他采取按勞取酬的政策。現在這小家夥不僅愛勞動,還變得很愛動腦筋,“鬼點子”一直向外冒。
“要花錢,自己掙”,做家長的必須對你的小男子漢從小就灌輸這種思想。這樣不僅能夠很快地促使他經濟獨立,而且還會使他的心理更早地成熟起來。
2.鼓勵你的小男子漢做“生意”
6歲的小男孩樂樂的床頭貼著兩張自製的廣告紙,上麵寫著:專業按摩公司,24小時營業。下麵還有詳細的價格表,什麼捏肩每次多少錢,捶背多少,還有敲背、砍背等等,據說是手法不同,價格也不盡相同。
最後還來個“大禮包”,如果辦理會員卡,將享受絕對優惠的會員價格。
廣告做好之後,他極力向爸爸推銷。開始說一卡lO元,可按摩5次,爸爸不理他。過一會兒降到一卡10次,極盡遊說,爸爸還是沒有就範。又過了一會兒,樂樂一狠心,揚言一卡10元,全年不限次數。爸爸欣然掏錢,沒忘了讓兒子在卡上注明:全年不限次數。
樂樂興奮地收起他的“營業額”,賣力地給爸爸服務了一次,然後大概就把這事拋到腦後了。這天,爸爸又要求捶背。樂樂耍賴,對爸爸說:“你的卡早到期了,現在停止服務。”
爸爸拿出會員卡來證明不限次數,樂樂躺倒在沙發裏閉上眼睛作無限痛苦狀繼續耍賴:“今天休息。”
“你承諾24小時營業的。”
“今天裝修整頓,不行嗎?”
“不講信用公司會倒閉的。”樂樂無奈地爬起來,然後得意地笑了:
“還是我賺了,我要是不賣卡,你讓我捶背我不也得捶嗎?”
讀完這個小事例,我們很容易會喜歡上這個可愛、機靈的小男孩,但更為吸引我們的一點——年齡如此小的男孩,卻懂如此多的商業知識:商業廣告、營銷手段、商業信譽……難道這個小男孩是天生的商業奇才嗎?答案是否定的。原因隻有一點,這個小男孩的爸爸也是自己做生意的,因此經常有意識、無意識地跟兒子聊起這些內容。聽的多了,這個聰明的小男孩自然就變成了小小“商務通”。
孩子越早掌握一種本領,他成功的幾率往往會越大。在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父母用一定的經濟知識充實孩子的頭腦是完全有必要的。所以,家長不妨鼓勵你的孩子做點小生意:賣自己的勞動、賣自己的點子,或者把自己小時候的玩具、小人書賣給更需要的小朋友……
密碼69:讓男孩學會控製消費衝動
對於剛學習理財的人來說,衝動消費也是理財的魔鬼,它是一種不假思索的消費。
小滑是個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由於家庭條件不錯,所以父母對孩子的零花錢管理得非常寬鬆,這讓小滑從小養成了花錢無度的習慣,每次上街,隻要喜歡的東西就往家裏搬,一個月要問父母好幾次零花錢,但究竟花了多少錢,它們都用在了什麼地方,小滑自己也說不清楚。
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消費觀念,很大一部分是在模仿父母。父母也是孩子生活當中教給他們要如何來消費的人。所以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還是要從父母這裏先入手。父母用正確的消費觀念來引導孩子。才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建立一種健康的消費理念。
在理性消費中有一點,就是要求把錢花在自己最需要的用品上。不能隨意地造成浪費,要學會克製自己的衝動消費欲望,做一個更加理性的消費者。而對於孩子而言,如何來分辨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必需品,哪些又不是呢?有一個最簡單的評判標準,就是看買與不買對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太大的影響。
父母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杜絕孩子的浪費行為,就要注意培養孩子節儉的品質。節儉是浪費的克星,一個養成了節儉習慣的孩子,在自己平時的消費過程中,也會更好地來評判自己所要買的東西是不是自己最需要的,從而有效抑製衝動消費。
父母要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消費觀念,就要在平時的點滴生活中,利用好一些時機,來教給孩子有關於消費的一些常識,讓孩子學會消費,也懂得如何更加有效地來分配自己的金錢。
麵對孩子的消費衝動,父母一定要教導孩子用理智來控製自己,提高自己的自製力。一個懂得在消費衝動時自我控製的人,才能留住手頭的錢,把它花到該用的地方。如果任消費衝動控製自己,手頭就總是空空的,也無法完成更多的理財計劃。
要使孩子避免衝動消費,父母可從以下幾個方麵提醒和教導他:
1.讓孩子製訂購買計劃和目標
衝動消費最容易發生在隨意的逛街過程中,如果孩子有長期或短期的購物計劃,就會為了那個計劃去控製自己一時的衝動。比如,孩子一直都想存錢買個遙控車,而且每個月都按一個數字存錢,他就不會因為一個漢堡包或變形金剛而破壞了自己的計劃。因為,遙控車比那些東西對孩子的吸引力更強。
2.讓孩子不要隨身攜帶太多的錢
有了消費衝動,還要有錢才能消費。如果孩子手裏有富餘的錢,當然更容易消費了。如果不帶那麼多現金,那麼就能適當控製自己的消費欲。
3.讓孩子避開容易花錢的地方
父母在安排休閑活動時,要盡量避開那些容易花錢的地方。你可以把孩子的空餘時間安排去公園或博物館之類的公共休閑場所。充滿著花錢機會的環境,非常容易激發孩子的購買欲望。
父母要提醒孩子: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消費衝動,幾乎所有的人都會有購買欲。但是,懂得理財的人卻能控製住自己一時的衝動,理性地購物。這種控製消費衝動的行為,可以為自己省下錢,幫助自己完成更長遠的購物計劃。
密碼70:讓男孩學會儲蓄和投資
美國的父母很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勤奮的品質,以及理財的觀念,希望孩子學會生存,富有責任感,懂得賺錢、花錢與人分享錢財。的確,一個人的理財能力關係到他一生的幸福。理財教育不僅是一種財產管理分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人格、品德和誠信的教育,從小注重孩子財商的啟蒙,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觀念和習慣,必將影響和改變孩子的一生。
作為父母,我們不應僅僅滿足於孩子對錢的了解認識,還要在實踐生活中培養、訓練男孩的理財能力。而培養理財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教你的男孩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並教給他一些投資的技巧。
13歲的小男孩亮亮,在家長的幫助下,他把自己的積蓄分成兩部分。因此,他在銀行有了兩個屬於自己的賬戶,其中一個定期賬戶是用於存放不常用的錢,這樣利息高;另一個是活期賬戶,用於存放日常的零用錢。後來,在爸爸的指導下,他開始用積蓄的一部分定期購買債券。
在未來的社會,男孩是否能夠掌握一些理財投資的方法,對其成長和成功尤為重要。因為,隻有學會了儲蓄,他才能養成節省“自己的錢”的習慣;隻有學會了投資。他才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率先學得生存和發展的本領……
理財專家建議,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指導孩子熟悉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從短期效果看是養成孩子不亂花錢的習慣,從長遠來看,將有利於孩子及早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使其在高度發達、快速發展的時代中,具有可靠的立身之本。
1.以孩子的名義開設銀行賬戶
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戈弗雷在談到儲蓄原則時指出:
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放在3個罐子裏。第一個罐子裏的錢用於日常開銷。購買在超級市場和商店裏看到的“必需品”;第二個罐子裏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較貴重物品積攢資金;第三個罐子裏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裏。
為了鼓勵存錢。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銀行存錢,並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戶頭。當孩子在鉛印的存單或存折上見到自己的名字時,會使他們感到自己長大了,變得重要了。
銀行的另一個好處是:它能使孩子充分理解錢並不是隨便就可以從銀行裏領出來的,而是必須先掙來把它存到銀行裏去,然後才能取出來,而且還會得到多出原來存入的錢的利息。
2.從小培養小男孩的儲蓄意識
孩子的儲蓄意識,是應當從小培養的。在一些節日,家長或親戚朋友常會給小孩一些零花錢,或者讓孩子得到一些勞動報酬。這時,家長就應幫孩子在銀行開一個存款賬戶,讓他把所有得來的錢都存入這個戶頭,每隔一段時間就和孩子坐下來算:這個戶頭得了多少利息,並教孩子一些利息的計算方法。
男孩到了六七歲時,父母就應給予他一個懂得為短期目標存錢的思想。比如,孩子要買一件自己喜歡的、並不太貴的玩具時,父母就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孩子存錢。父母可以為孩子訂一個明確的計劃:每天應該存多少錢,存多少天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這樣,孩子就會有目的地把父母給的零花錢積攢起來。讓孩子用“自己攢的錢”得到這個玩具。會比輕而易舉地從父母處得來更加珍惜,還可以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
3.教給孩子一些讓錢升值的投資方法
當儲蓄積累到一定的金額,適時地教給男孩一些投資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男孩的探索欲望是很強的,當他知道用適當的方法可以使金錢變得更多時,他就會對此項理財活動充滿了興趣,並為此而變得積極努力起來。
在國外,很多家長都會讓自己的兒子早早地接觸股票、基金、債券、拍賣等理財知識。
兒子要求在他10歲生日時得到一台割草機作為生日禮物,母親明智地給他買了一台。到那年夏末,男孩已靠替人割草賺了400美元。這時,父親建議他用這些錢做點投資,於是喜歡運動的男孩決定購買耐克公司的股票。此後,男孩對股市產生了興趣,開始閱讀報紙的財經版內容。
由此可見,父母隻要巧妙地將投資的意識融會在生活中、融會在遊戲中,孩子自然會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當你的小男孩在投資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定的收益,就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對金融知識的熱愛和鑽研!
密碼71:讓男孩會理財、善理財
在生活中總會聽到一些家長在抱怨:“我家的孩子花錢總是大手大腳,每個月的零用錢不斷上漲”、“我家的孩子花錢一點都沒有計劃,總買一些沒用的東西”……其實,孩子這種亂花錢的習慣與家長的引導和教育息息相關。
家長們常常有著這樣的擔心:“給孩子太多錢。怕他長大後變成‘小財迷’;不給孩子錢,又怕孩子長大後不會花錢,到時候被人騙。”其實,如果家長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孩子長大後不僅不會亂花錢,還將特別會花錢。
旺旺小的時候媽媽就有意識地培養他的理財觀念,每個月定期給他一定的零花錢。讓他試著學習理自己的“財”。
一天晚上。旺旺放學回來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學校小賣部的鉛筆太貴了,你下班回來路過文具批發市場時,給我買兩支回來吧,到時候我給你錢,這樣我就能省2毛錢了。”
媽媽高興地說:“好兒子,媽媽給你帶。你真棒,都學會省錢了。”
下個月媽媽給旺旺零花錢時,旺旺少要了幾元錢,並對媽媽說:“媽媽,我的本子要用完了,你再去給我多批幾本吧,這樣又能省不少錢。”
小理財高手是從小培養出來的,因此,家長們要注意從小培養孩子的理財觀念。《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曾表述過這樣一個觀點:“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錢的知識,將會有其他人取代你。如果要讓銀行、債主、警方,甚至騙子來進行這項教育,這恐怕不會是項愉快的經驗。因此,家長們不要把給孩子零用錢當列行公事。教導孩子們如何管理手上金錢,並賦予他們理財的責任才是重點。
理財是一種生存技能,讓孩子學會理財是非常現實的選擇。如果你的孩子對金錢沒有正確的認識,有花錢大手大腳的毛病,媽媽千萬不要一味地批評、指責孩子,孩子正確的理財觀念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點地培養出來的。
1.給孩子當家作主的機會
現在,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都已經接觸錢了。但是他們往往不懂得“柴米油鹽貴”,所以,他們才會動不動就要求媽媽買昂貴的文具、名牌的衣服等。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可以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去買菜、交水費、交電話費等,使孩子知道家裏的錢是怎麼花出去的。父母每個月都需要支付哪些開支。這樣,孩子有了了解家中“財政”的機會,就會慢慢學會節約了。
2.教孩子有計劃地花錢
現在孩子們大多有這樣的毛病:父母給多少就花多少,花完了就跟父母要,花錢沒有節製。
其實,每個孩子見到新鮮東西都想買的,剛開始時,孩子的這種欲望是無意識的,媽媽如果不注意而一味迎合就會縱容、滋長孩子的不良欲望。這時,就需要媽媽教會孩子有計劃地花錢。
冉傑的媽媽在帶冉傑去吃麥當勞之前,都會告訴女兒,你今天隻能吃一個漢堡、喝一杯飲料,這時,冉傑就會撅起小嘴。看到女兒這個樣子,媽媽就說:“好,冉傑不想去,那我們不去了。”說著放下包,脫下大衣,小冉傑隻好求媽媽:“父母。我答應你,我就吃一個漢堡,喝一杯飲料。”
教會孩子有計劃地花錢,就要適時地控製孩子的欲望,如若不然,孩子的欲望是永遠不能夠滿足的。
除此之外,媽媽還要教給孩子一些理智消費的觀念。一位媽媽帶著6歲的孩子逛了3家商店,目的是為了買一輛物美價廉的自行車,最後媽媽把省下來的20元錢買了一個孩子向往已久的乒乓球拍。
這位媽媽的做法很聰明,她的行為給孩子做了很好的示範,使孩子了解了什麼是價格差,什麼是理智消費。這樣。孩子在自己支配錢的時候,不但會精打細算,而且還會有很強的計劃性。
3.與孩子簽訂零花錢合同
讓孩子學會正確、科學地理財,媽媽首先要樹立這樣一種觀念:並不是給孩子的零花錢越多,就是越疼愛孩子。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媽媽可與孩子簽訂零花錢使用合同。如對於已經上小學的孩子,媽媽可以在合同中規定,每周隻給孩子兩元錢零用錢,每周一早晨發放,並且規定不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內容發放零用錢。
當然,為了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零用錢的時間發放單位可以慢慢地延長,如孩子已經能夠掌握了以“周”為單位的理財能力之後,媽媽可以把發放零用錢的時間拉長為“月”。
如,一位母親是這樣做的:
兒子已經上四年級了,可還是花錢大手大腳,為了改掉兒子這個壞毛病,我決定與兒子簽訂零花錢合同。於是與兒子協商後,我們起草了這份合同。
王明零花錢合同
為了讓王明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媽媽與王明通過協議,共同決定簽訂此合同,具體內容如下:
(1)媽媽每個月的第一天給王明300元零花錢,由王明自行支配,提前花光不能夠再向父母索要。
(2)零用錢包括平時王明買零食的費用、買文具的費用,如需買課外讀物,媽媽和王明各付一半。
就這樣按著合同嚴格執行兩個月之後,我發現,兒子花錢有計劃多了,現在很少買那些沒用的東西了。
4.讓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
媽媽總是一味責怪孩子:怎麼零用錢花得這麼快?但是,孩子的錢都花在哪裏了呢?不僅孩子說不出來,有時,就連媽媽自己都弄不明白。這時,媽媽就要鼓勵孩子記賬了。
也許,剛開始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媽媽可以幫助孩子。領到零用錢後,媽媽就可以給孩子做一個分析,接下來的這個周期,有多少必須購買的東西,如生活用品等;除去必需的花費,孩子還剩下多少錢可以自由支配;在這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錢中,每天最多花多少才不至於超支。媽媽幫孩子把這些分析好了,孩子花起錢來就會小心多了。
通過記賬,不僅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理財意識和習慣,還很容易讓他們接受“花錢容易掙錢難”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