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沒有通用的模式,與一個孩子溝通的方式並不總是適合於另一個孩子。而且單單的語言溝通或許隻會增加孩子的反感與排斥。因此,父母應該嚐試多渠道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溝通。相信隻要父母有誠意,任何一種溝通渠道都可以到達孩子的內心深處。
密碼86:嚐試多渠道與男孩溝通
聽完這些,兒子若有所思地問我:“從今天開始到以後,我都認真學習,可以得到禮物嗎?”
“當然可以了,不過要說到做到才行呀。”然後我又神秘地問他:“你最想得到什麼禮物呀?”
“‘奧特曼’書。”兒子在我耳邊小聲地說。
於是中午我悄悄地買了兒子最喜歡的那套《奧特曼》藏在他的被子下麵。
晚飯兒子吃得出其的快,吃完飯我又故意帶他去樓下的小公園裏去散步。等我們上樓後,兒子迫不及待地在他的小房間裏轉了一圈,然後很失望地對我說:“媽媽,剛才我們出去了,聖誕爺爺進不來,所以沒有給我送禮物。”
我趕緊安慰他說:“聖誕爺爺會飛的,你再找找看。還可能他會等你睡著了再來呢?”
兒子還是有點失望地說:“那我就睡吧。”他脫掉外衣,爬到床上。當他掀開被子時,突然發出狂喜的哈哈大笑,掀開一點,一本,再掀開一點,又是一本,一共是六本。
兒子長這麼大,我從未看過他這樣哈哈哈地傻笑過,這笑裏有意外的驚喜,但更多的是被聖誕老人承認、喜歡、惦記的幸福。媽媽小小的創意,就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快樂,這同樣是媽媽與孩子溝通的一種渠道——與孩子做遊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一定會明白。世上根本沒有什麼聖誕老人,更不會給小朋友送禮物,但是。那時他會更加體會到媽媽對他的那份愛。
在遊戲中與孩子溝通是媽媽與孩子達成美好溝通的有效渠道。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歡遊戲,他們需要在遊戲中找到快樂。因此媽媽可以經常組織一些有趣的遊戲與孩子進行溝通,如“成語接龍”、“智力搶答”、“集體做飯”、“轉換角色”等遊戲。
通過這些遊戲,媽媽既可與孩子成為搭檔,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又可與孩子成為夥伴,有效地與他進行溝通。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隻有不會溝通的媽媽。其實,媽媽與孩子溝通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隻要媽媽用心,一個小小的溝通密碼就會讓孩子徹底改變。
1.用日記來教育“壞”男孩
用信件與孩子交流,往往是用對話的語氣來表述。而日記則可以客觀地描述事情和自己的心情。因此,與信件相比,日記的敘述語氣更客觀一些。當孩子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時,會更加冷靜地反思自己。認真考慮媽媽的意見。
小林的媽媽在小林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記教育日記,並一直保持著把自己的日記與孩子的日記交換閱讀的習慣。
有一次,媽媽發現小林經常會看一些黃色小說,便在自己的教子日記裏這樣寫道:
“無意之間看到兒子看黃色小說,我才意識到,孩子長大了,他有了更多的需求。同時,我也意識到。是否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兒子要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性知識呢?其實,性知識是一種科學,性需要是一種正常的需求,但是,我卻不敢麵對麵地告訴兒子,也許是中國人的傳統文化約束了我的思想和行為吧!但是。兒子需要健康的性教育,這樣兒子才不會誤入歧途。所以,明天,我要買一本《青春期男生》給兒子看。”
第二天,兒子看了媽媽的日記,在自己的日記裏這樣寫道:“本來,我以為性是一種肮髒不堪的東西。但是,我的內心卻很想了解這些東西,於是,我瞞著媽媽偷偷地看黃色小說。我很害怕媽媽知道了會責怪我,心裏總是七上八下的。但是,媽媽不是這樣想的,我的想法也改變了。尤其是看了媽媽給我買的書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思想是多麼的膚淺。我決定以後要聽媽媽的話,不再碰黃色小說了。”
當媽媽客觀地描述孩子的問題時,孩子也會冷靜地思考自己的問題,這樣的溝通是理性的、有效的,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2.用信件表達對男孩的愛
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有一肚子話要對孩子講,卻又不知道應該從哪裏說起。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更不知道該不該對孩子說。怎麼對孩子說。
如當媽媽與孩子發生矛盾時,很多做媽媽的都不習慣向孩子做表麵的屈服,放不下麵子與孩子平等地溝通,那麼,寫信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媽媽可以在信裏告訴孩子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他媽媽為什麼會批評他,告訴他媽媽永遠愛他。當孩子讀到這樣一封信時。他一定能夠感覺到媽媽對他的愛心,同時他會理解媽媽的這片苦心。
一位媽媽發現兒子寫字的姿勢很差,眼睛離書麵最多lO公分,而且寫作業的速度很慢,每天晚上經常將近11點才能把作業做完。這位媽媽很嚴肅地與兒子談了,最後語氣過硬,惹得兒子傷心地哭了起來。
第二天,兒子沒和媽媽說話便去上學了。這位媽媽很著急。於是便給兒子寫了一封道歉的信。當兒子接到信時。剛看一眼就跑過去把媽媽抱住,很激動地對媽媽說:“媽媽,你真好,你把我當作平等的人了。”
當兒子抱住媽媽那一刻,母子間的所有怨恨都煙消雲散了,做媽媽的不得不承認那封小小信件的神奇力量。
3.不要忽視小紙條的作用
一些媽媽很不善於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特別是孩子到了十幾歲,媽媽就更不容易和他們進行麵對麵的交流。這時。媽媽可以用寫紙條的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
因為工作的關係,晨晨的媽媽總是不能輔導、監督他做作業。這時,晨晨媽就會在兒子的課桌上放一個小紙條,紙條的內容一般為:“親愛的兒子,媽媽為你準備了複習的單詞內容,寫完作業後要複習,媽媽在和你一起努力。愛你!”
每天差不多相同的內容。但是晨晨媽卻很會變換形式。有時還會畫個笑臉,給紙條畫個花邊。每天都會給晨晨一個驚喜。晨晨經常會自豪地跟同學說:“看著媽媽的紙條。就像媽媽在陪我寫作業一樣,每天寫作業之前看看媽媽的紙條已經成了我的習慣。”
寫給孩子的字條,既可以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也可以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有理有節的書麵文字與暴風驟雨般的訓斥相比較。孩子更容易接受前者。
媽媽千萬不要小看這小小紙條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引導孩子按照媽媽的想法去做。有時,它比媽媽嘮叨百遍的叮囑要有用的多。
4.用網絡聊些男孩感興趣的話題
雖然都是在家裏,但是,小光的媽媽卻喜歡和上四年級的兒子在網上聊天,而且有時他們聊的那個火熱勁甚至能用“熱火朝天”來形容。
媽媽:聽說你們班來了一位新同學,長得很帥。
孩子:是很帥,不過跟我比還差那麼一點點,嗬嗬!
媽媽:不過,聽說他成績還不錯。
孩子:確實不錯,不過憑我這麼努力,我不會讓他超過我的。
媽媽:學習上競爭,課下可要做朋友呀!
孩子:那是,我們兩個帥哥經常在一起玩,隻要我們倆在別人麵前經過,同學們都會像看動畫片中的英雄一樣看我們。
其實,隻要找到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孩子是很樂意與媽媽溝通的。一般來說,6~13歲的孩子,正在開始發展社交能力,這時,媽媽不妨與孩子多聊聊他的同學、朋友等。而且,QQ語言的調皮能夠增加媽媽與孩子之間的感情,縮小彼此之間的距離。
所以,有條件的家庭,媽媽不妨把孩子加為自己的QQ好友,或者給孩子發發電子郵件,增加彼此之間溝通的渠道。
密碼87:用商量的語氣跟男孩講話
每個孩子都有強烈的自尊心。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父母應該多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寶寶,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裏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商量的魅力在於,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兩代人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學會商量。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商量非常重要。商量能夠讓人感覺到受尊重。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受尊重的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無法獲得滿足,人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等負麵情緒。
孩子也是如此,他們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歡與孩子商量,孩子就會非常樂意與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則會產生逆反心理,封閉自我。
學會與孩子商量,在孩子的教育中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麵。那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或不應滿足時,我們不應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準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不同意時,你也不應簡單地采用命令方式:這事已經決定了!
父母學會與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隻要與人相處,分歧是不可免的。
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孩子在喜好和興趣,甚至交友諸方麵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這時父母對孩子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與孩子商量,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
楊帆是一個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親,對此,他非常自豪,他曾經在日記裏寫道:
兒子小的時候,愛趴著我的肩膀走路,後來長大了,習慣搭著我的肩膀走路。他有時叫我爸爸,有時不經意便直呼其名,與父母如朋友般的親密令觀者很是羨慕。
兒子好像從沒撒過謊。因為他不必撒謊,在家裏可以無話不談,就是說得不好,也不會受到指責。我習慣和兒子商量他的事以及家裏的大小事。我們經常坐在一起聊天,而且我們的觀點竟是驚人的接近,很少有相左的時候。
“商量”這個詞,在父子之間的使用率一般應是不高的,而我們卻是將其當作準則。麵對任何事情,我不端父親的架子,他不使獨生子的性子,商量的格局便形成了,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約定俗成。比如他看中了一個玩具,我覺得不妥,便和他商量可不可以不要,強壓他可不服,糊弄缺乏誠信,商量是最佳途徑,他一般能接受,歡天喜地放棄初衷。
兒子似乎沒有瞞著我的內心秘密。他念高中的時候,有女孩子給他遞求愛條子的事都願意對我講。正因為有這樣寬鬆的環境,我的一些觀點便可以滲透到他的判斷中,他才不至於在個人情感生活中出現大的波折。
我家裏的所有抽屜都沒有鎖,兒子可以翻著任何東西,可以隨便拿到錢。他很小就盡知家底,我也不對他保密。信任是家庭寬鬆環境的重要因素。
我內心的不快也願意向兒子透露,我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樂於征求他的意見,他還小的時候我便將諸如選擇購房這樣重大的事情和他商量。
喜歡與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漸漸會養成民主的習慣,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羨慕的。
下麵介紹幾種方法來幫助遇到這樣問題的家長:
1.學會以商量的態度對待男孩
很多能與孩子討論的事情,要盡量耐心地和孩子分析、討論,共同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讓孩子學會用商量的態度對待別人。
2.鼓勵男孩大膽地承認錯誤
當孩子和同學之間因為某事發生了矛盾,而孩子處理這件事情的方法不當使得他和同學之間的矛盾加深時,家長要指出孩子的錯誤,要鼓勵孩子去和同學道歉,取得同學的原諒,這樣就可以在很好地維護孩子和同學之間關係的同時,培養孩子勇於承擔錯誤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