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男孩來說,他是否能正確應對挫折,關鍵要看後天對他的培養。父母與其一輩子替孩子遮風擋雨,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去麵對人生中的風雨,這能夠讓孩子更勇敢、更堅強!因此,父母就應該從小注意對男孩進行挫折教育,使他早日成長為一棵不懼風雨的參天大樹。
密碼93:男孩切不可嬌生慣養
父母都愛自己的男孩,但卻未必掌握正確的愛法。愛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盡管出發點是一樣的,但造就的結果卻不相同。有的愛可以讓孩子獲得心理滿足,有的愛則可以讓孩子明確成長的方向,有的愛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幫助孩子走向成熟,而有的愛不但不利於孩子,還可能阻礙孩子的能力發展。
有家長會說,愛怎麼會有害呢?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因為有一種愛,就是毀滅性的愛——溺愛。溺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一切一手包辦,不讓孩子遭受任何委屈,順從孩子的無理要求,極力滿足孩子的需要。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更有甚者,有些家長還把溺愛帶到了學校:
有一所學校通知學生打掃衛生,可是學生們沒有來,來的卻是成群結隊的家長,隻見孩子的媽媽、爺爺、奶奶,手上拿著掃帚、抹布和鐵鍬來到學校參加校務勞動——他們怕孩子累著,居然親自出馬上陣了。
當有人問一位年輕的媽媽:“你孩子在家做家務嗎?”那位母親毫不含糊地回答:“疼還疼不過來呢,哪舍得讓他做家務?”
溺愛竟然如此,請問孩子如何成長?過分的關心溺愛,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遭受適當挫折、困難和學習愛護別人的權利,這樣的孩子從小隻會享受,長大後容易形成人格方麵的缺失,變得自私、脆弱。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愛孩子是沒有錯的,可隻有愛還是不夠的,若想孩子未來有所成就,還得會教育孩子。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然而會教育子女,這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業了……”顯然,教育孩子和愛孩子是不能畫等號的,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須杜絕溺愛、嬌慣孩子的行為。
嬌子如害子!溺愛會造成孩子品德素質發育不良,釀成人格疾患難以治愈。在心理谘詢過程中,心理學家發現,有些男青年突出表現出過分的軟弱,遇事手足無措等症狀,他們普遍存在矛盾、猶豫、無助、適應社會困難等問題。當心理學家深入了解其家庭背景後,發現這些青年都有一個類似的生活經曆——受到過多的關注和保護。如此看來,溺愛孩子實在是一種短視的行為。
從男孩的長遠發展來看,讓男孩多一些磨煉,對男孩嚴厲一點,顯然要比溺愛、嬌慣男孩要好得多。
男孩不光要學習刻苦,在意誌的磨煉上也應該有長進才是。因為要想幹一番事業,就要有一種勇於獻身的精神。要想做到這一點,平常就要嚴格要求自己,注意磨煉自己的意誌。
男孩的人生要經曆許多磨難,特別是要成就大事業更是如此。如果平時在生活中多吃一些苦,磨煉一下自己,未嚐不是一件好事。一個人不僅要享受生活中的快樂,也應該體味現實中的痛苦,這樣才能得到鍛煉,心理才會逐漸成熟。若是隻會享福,不能受苦,這樣的男孩始終都長不大,更不可能立足於將來的社會。
對男孩嚴格一點,讓男孩得到鍛煉,這是必須地。當然,這並不是說愛孩子就不必要了。事實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最好采取愛和嚴格相結合的方式。
俗話說,“愛孩子愛在心裏”。有些人生怕孩子受到委屈,一咳嗽就讓孩子住醫院,碰到一點困難,比孩子還著急。這樣,大人的焦慮情緒和消極的言行就會不知不覺影響孩子,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一點小毛病,就這不舒服,那不舒服,一點也不能忍受,稍不順心就不如意。這樣成了習慣,孩子又怎會不脆弱呢?
因此,教育孩子既要給予孩子適當的愛,又要嚴格要求,不嬌不慣不溺愛,更要舍得讓孩子到艱苦的生活中去磨煉,這樣孩子才能更加堅強,而其心智與能力才能得到全麵發展。
總之,別讓男孩在溺愛中變得軟弱,而應該讓他在磨煉中成就頑強的意誌。在教育的時候,也許家長已經忘記了男孩應該是什麼樣的,隻知道他隻是個孩子,需要嗬護與關心,但是,為了他的未來著想,請不要感情用事。
密碼94:每個男孩都需要磨練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是說,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應該多經曆一些風雨,這樣才能更加堅強並懂得應對人生的起伏之道。這其實是一番教育啟示,應該得到家長的重視。
男孩的成長是需要磨煉的,缺乏磨煉的人是無法真正成長的。泡在蜜罐裏的男孩,本身沒什麼不好,可是,他不可能永遠被人捧著,他要長大,要走向社會。而社會是個大舞台,有晴空萬裏、風和日麗,也有狂風暴雨、雷電交加。如果連一點打擊或磨難都經受不住,又怎麼可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呢?
作家羅蘭在《羅蘭小語》中寫下至理名言:“急於出頭的,除了自尋煩惱之外,不會真正得到什麼。像一粒種子,你要它長大,就必須先經過在泥土中掙紮的過程。不肯忍受被埋沒的苦悶的話,暴露在空氣中一個短時期之後,就會永遠地完了。”其實,艱難險阻、挫折打擊是一種教育資源,而經曆磨難、麵對困難更是必要的人生課程。
斯巴迭是古希臘城邦,在斯巴達,孩子生下後,大人就教他忍受饑餓、寒冷等肉體折磨。大冷天,要孩子在房頂站立;炎熱的夏天,訓練孩子在陽光下奔跑、追逐、格鬥。這種軍事教育曾聞名一時,也使斯巴迭人成為勇敢善戰、驍勇剽悍的民族。
這種培養的重點就在於,要讓孩子從小知道吃苦的滋味。可是,在吃苦這方麵,現代的孩子太缺少了。有不少孩子生活在豐衣足食的環境裏,這在客觀上就容易使孩子不堅強,因為困難的折磨正是鍛煉堅強意誌的條件。
什麼是磨煉?就是經曆風霜雨雪、挫折磨難。為什麼要磨煉?為了應對未來天空的風雲變幻,並鍛煉堅強不屈的人格,以便更好地生存與發展。
磨煉讓人成長,獲得生存的能力和發展的動力。在大自然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情形:母獅為了讓小獅子增強生存的本領,主動把小獅子一次次推進深溝裏,看著小獅子自己艱難地爬上來;老鷹為了讓雛鷹學會飛翔,早早地把雛鷹從高高的巢裏推出去,雛鷹如果不展翅飛翔,就會狠狠地摔在地麵上。幾次下來,雛鷹就會發現,隻要自己展開翅膀,就不會摔疼——痛苦使雛鷹學會了飛翔。
須知,成長少不了各種挫折的磨煉,人生更需要經過風雨的洗禮。自古以來便流傳一副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讓孩子磨礪磨礪是十分必要的。
有家大公司的老板,對兒子的培養可謂費盡心力。兒子大學畢業之後,希望去父親的公司上班,而這位老板卻另有打算:準備讓自己的兒子去另一家企業做基層工作,讓他在那裏鍛煉鍛煉,吃吃苦頭。他不想讓兒子從開始就和自己在一起,因為他擔心兒子產生依賴心理。
可是,兒子並不理解他的做法,一怒之下,便去了國外。兒子走之前,當著他的麵發誓,從此就不回來了。
每當談到這裏,他就微微一笑說:“我想兒子回來,但是我必須這麼做。”
後來,兒子回來了,帶著新的理念和豐厚的投資。他看到自己的父親後十分嚴肅地說:“如果不是您的‘狠’,也許我僅僅是一個老板的兒子,而現在我是一個真正的老板,有了我的成功,謝謝您,親愛的父親。”
常言道:“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曆史上成就大事的人,多是從磨難中崛起的。可以這麼說,生活的磨難是上天賜給他們的人生財富,既成全了他們的品格,也成全了他們的事業。
有道是:好男兒頂天立地,大丈夫敢作敢當。這是對男子漢的起碼要求。要達到這一要求,就需要千錘百煉。因此,家長教育男孩,要讓他學高山上的青鬆,經受風吹雨打,而不讓他成為溫室裏的花朵,失去堅強的人格。
那麼,作為父母到底應該如何來磨練自己的孩子呢?
1.要舍得讓孩子吃些苦
家長疼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家長不能因為疼愛孩子就一點苦也舍不得讓孩子吃。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喜歡吃苦。但是,人生路上有很多風雨,有很多挫折,如果孩子沒有吃過苦,遇到苦難的時候就會變成一個懦夫。因此,家長要舍得讓孩子從小吃些苦,隻有這樣,孩子才能有成熟的心智去麵對人生中的每一次挑戰和挫折。
2.不要讓孩子坐享其成
父母為孩子提供的豐厚的物質基礎以及事事都幫助孩子解決會讓孩子的奮鬥能力一步步退化,沒有哪個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隻知道吃喝玩樂的人,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記住,無論自己多麼富有,多麼有能力,該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讓他們自己做。該讓他們吃苦的時候,就應該讓他們吃苦。
密碼95:麵對挫折要堅持到底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隻有這樣,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人貴在堅持,隻有堅持才能產生無限的創造力,隻有堅持才能跨越過一個個“障礙物”,隻有堅持才能嚐到最後的甘甜。
丘吉爾說過:“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世上所有的成功,都產生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勝利貴在堅持,要取得勝利就要堅持不懈地努力,飽嚐了許多次的失敗之後才能成功,即所謂的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也就是勝利的標誌,也可以這樣說,堅持就是勝利。
正如龜兔賽跑,兔子腿長跑起來比烏龜快得多,照理說,也應該是兔子贏得這場比賽,然而結果恰恰相反,烏龜卻贏了這場比賽,這是什麼緣故呢?這正是因為兔子不堅持到底,它自認為腿長,跑得快,跑了一會兒就在路邊睡大覺,似乎是穩操勝券,然而烏龜則不同了,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腿短,爬得慢而氣餒,反而,它卻更加鍥而不舍地堅持爬到底。堅持就是勝利,它勝利了,最終贏得了比賽。
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任何成功都需要堅持並付出努力才能獲得。在完成一件艱巨的工作時,麵對困難,一定不要放棄,因為堅持的下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堅持就是持之以恒,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是一種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胸懷。它不是蠻幹,不是賭徒的“孤注一擲”,而是在通覽全局和預測未來後的明智抉擇,更是一種對人生充滿希望的樂觀態度。
成功在於堅持,有堅強不屈之心的人,才不會輕易動搖,才會堅持把事情做到底。而沒有毅力的人,遇到一點點困難就會輕易地選擇放棄。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抱著一顆堅定的心,堅持到底才有成功的希望,半途而廢是成功的大忌。